近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那樣讓更多的人擺脫貧困。
莫裡森稱,中國經濟崛起對澳大利亞乃至全球經濟都有好處,澳大利亞很高興通過中國經濟的發展在數百萬中國人的經濟解放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並認為新冠疫情下的全球衰退不是由全球經濟的結構性弱點所造成,因此澳大利亞不會重置經濟議程,改變自己的經濟原則。莫裡森還強調,大國應藉助多邊機構創造財富,而非武力威脅他國。
數據顯示,過去30年裡,中國的脫貧人口佔全世界脫貧人口約70%,可以說沒有中國,世界上將會多出來十億級的貧困人口數量,大大影響世界的發展。
而就此次莫裡森涉及中國的言論來看,其看似是在正面讚揚了中國在脫貧方面做出的貢獻,其中所摻雜的私貨卻非常之多。比如緊隨其後的「在數百萬中國人的經濟解放中發揮澳大利亞的作用」,言下之意中國之所以能夠實現脫貧目標,澳大利亞功不可沒,從而憑空為中澳關係中的澳大利亞加分。
莫裡森關於全球經濟衰退的觀點也存在嚴重偏頗,強調了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和影響,刻意淡化西方國家現行制度的危機;同樣的,其對大國責任的觀點,顯然也是針對中國,或者說針對的是近一年來中澳貿易糾紛中中國方面的反制措施。
結合上文所說,可以發現莫裡森此次講話的真實目的——在中國的發展中,澳大利亞貢獻良多,因此中國對澳方制裁是不可接受的。
同時,莫裡森還在撇清今年以來澳經濟下滑的責任。他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新冠疫情和中國制裁這兩個意外因素,而與自身政策並無關係。以這種偷換概念的方式,莫裡森將自己執政中的一系列失策和錯誤的責任都統統撇了個乾淨。
當然,也不能排除一種情況,那就是莫裡森正在對中國釋放善意,或者說是「自以為是的」對中國釋放善意。
在RCEP籤署以後,可預見的中澳關係必然會得到緩和和改善,而莫裡森則是希望以澳大利亞為主導的方式來加速這一過程。此前澳方希望無條件與中國就貿易問題展開對話,以及稍早前莫裡森所說「澳大利亞就是澳大利亞」,還有如今稱讚中國在脫貧問題上的貢獻從而反襯澳大利亞貢獻「不可磨滅」,都是澳方為此所做出的努力。
澳大利亞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思想,而是希望中國做出退讓,遵從西方國家不平等的遊戲規則、打破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地與澳大利亞談判,某種意義上甚至有屈服的色彩。
而更大的問題在於,澳大利亞是一個資源出口型國家,而隨著全球油價下跌,以及西方國家寅吃卯糧和貧富分化所導致的經濟危機不斷加劇,澳大利亞也正處在懸崖邊緣。
這種情況下,想要用輿論攻勢來迫使中國將不屬於澳大利亞的存量與增量依然如過去那般超額支付給坎培拉從而延緩危機,這種行為和乞討無異,只不過乞丐本人對於施捨方有著莫名的優越感和歧視心理罷了。
綜上所述,雖然莫裡森看似說了一些中國的好話,但是實際上卻依然沒有改變立場,扭轉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走向,從根本上著手改善中澳關係。
中國人接受莫裡森對中國在脫貧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貢獻的稱讚即可,沒必要為此在其他領域特別是經貿問題上向這個對商業間諜、哄抬物價、勒緊貨源等一系列下三濫手段生冷不忌的國家做出妥協。
中國的發展從來不是依賴於某一兩個國家的施捨,而是結合自身和國際形勢,以及億萬中國人的不懈努力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