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面,花開朵朵,四月份不能錯過的就是絕冠群芳的牡丹。最近一段時間,菏澤、洛陽、西安等地的牡丹相繼開放,美的不可方物。唐朝劉禹錫有詩云「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描述了牡丹花開時萬人空巷的景象,也充分表現了人們對牡丹的喜愛。
然而,有些花不是牡丹,卻因某些特徵,名字中加入了「牡丹」二字,也十分引人注意,有哪些呢,我們一起看一看。
1.荷包牡丹
罌粟科,荷包牡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葉似牡丹葉,花像繡荷包,故名:「荷包牡丹」。別名「荷包花、蒲包花、兔兒牡丹、鈴兒草、鈴心草、瓔珞牡丹、魚兒牡丹、錦囊花」等。
初花期跟牡丹的花期重合,故而在很多牡丹園中,會選擇一隅種植荷包牡丹觀賞。在雍容華貴的牡丹花叢中,一串串粉紅色的心形花朵掛在枝頭,錯落有致,別有風情,十分吸引人的眼球。
株高30~60cm。地上莖直立,圓柱形,帶紫紅色,根狀莖肉質,小裂片通常全緣,表面綠色,背面具白粉,兩面葉脈明顯;葉柄長約10釐米,形似當歸。
花型為心形,比較比較奇特,觀賞性比較強。
此花名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民家傳說。傳說古時洛陽東南的汝州有一叫廟下的地方,這裡風景秀麗,景色優美。這邊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定親時,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繡著鴛鴦的荷包,作為終身的信物。有一位心靈手巧名叫玉女的姑娘,其鍾情的男子充軍塞外,杳無音信。玉女在日盼夜想,苦思苦念中每月繡一個荷包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並幻化成人們所說的「荷包牡丹」。
2.天竺牡丹
學名大麗花,菊科大麗花屬植物,又名天竺牡丹(植物學大辭典),西番蓮,大理菊,苕菊,洋芍藥。
植株高約1.5米,葉對生,是羽狀複葉。花的顏色絢麗多彩,有紅、黃、橙、紫、白等色,幾乎任何顏色都有。甚至有些大麗花白花瓣裡鑲帶紅色條紋,出現複色花瓣,十分引人注意。花形很多,甚為複雜,羅列不清。
大麗花栽培範圍很廣,是全世界栽培最廣的觀賞植物,據統計,大麗花品種已超過3萬個,是世界花卉品種最多的物種之一。
墨西哥人把它視為大方、富麗的象徵,因此將它尊為國花。
3.牡丹菜
學名羽衣甘藍,又名葉牡丹、牡丹菜、花包菜、綠葉甘藍,二年生草本植物,葉形變化豐富,色彩斑斕,一株羽衣甘藍猶如一朵盛開的牡丹花。
羽衣甘藍為食用甘藍(捲心菜)的園藝變種,結構和形狀與捲心菜非常相似,區別在於羽衣甘藍的中心不會捲成團。栽培一年植株形成蓮座狀葉叢,經冬季低溫,於翌年開花、結果。
羽衣甘藍的品種形態多樣,按高度可分高型和矮型;按葉的形態分皺葉、不皺葉及深裂葉品種;按顏色,邊緣葉有翠綠色、深綠色、灰綠色、黃綠色,中心葉則有純白、淡黃、肉色、玫瑰紅、紫紅等品種。
4.野牡丹
野牡丹科野牡丹屬,又名山石榴、大金香爐、豬古稔,灌木,高0.5-1.5米,分枝多,3-5朵花組成傘房花序生於分枝頂端;由五片花瓣組成,瑰紅色或粉紅色。陽光下閃閃動人,令人驚豔。
生於海拔約120米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開朗的灌草叢中,是酸性土常見的植物。產中國雲南、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地。
野牡丹是美麗的觀花植物,花期很長,可達全年;另外,野牡丹植株的形態甚佳,照顧管理也比較容易,在園林常見栽植,廣泛應用於花壇綠化種植或盆栽。
5.芍藥
牡丹和芍藥在中國栽培歷史十分悠久,一個被稱為「花王」,一個被稱為 「花相」,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在很多公園中,常常將兩者種植在一起,延長觀賞期限;再加上它們的外貌看上去很是相似,所以很多朋友不能分清,會出現把牡丹說成芍藥,或者把芍藥稱為牡丹的現象。
接下來是說一下兩者的區別:
(1)莖的區別,牡丹為木本植物,莖木質,落葉後地上部分不枯死;芍藥為草本植物,莖為草質,落葉後地上部分枯死,來年在根基部發芽。正因為如此,牡丹又叫「木芍藥」,而芍藥又名「沒骨花」。
(2)花的區別,牡丹的花巨大且獨朵頂生,而芍藥的花略小,常一朵或數朵頂生,還能同時看到在葉腋中生出的花朵。
(3)花期不同,芍藥花期比牡丹,一般牡丹完全凋謝後隔幾天芍藥才會綻放,因此很難看到牡丹芍藥同時開放景。
(4)葉的不同,芍藥葉一般濃綠有光澤,也列較深,頂葉類似三個小葉;牡丹葉色較淺,葉面沒有光澤感,頂小葉呈三裂,很多品種葉裂並不深。
雖然同為「牡丹」,但花的性格不同,姿色不同,各自有不同的魅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