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誰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街頭品牌?回答Supreme大概準沒錯。從1994年開始,這塊紅底白字的長方標識,每星期四都吸引了無數年輕好手在店門口漏夜等待,不辭辛苦就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入手最新最火的發售品,所有你熟悉的潮流藝人身上幾乎無不中招,所以這一切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這是一個複雜的故事,涵蓋藝術、炒作、營銷以及網絡分享。整個街頭服飾的起源有其脈絡:1980年代百家爭鳴,Nike推出了Air Jordan,Tommy Hilfiger發表了首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服裝系列,加上Stussy的誕生,這個可以說是奠定今日街頭服飾基礎的品牌,同時也是Supreme的起點。品牌創辦人James Jebbia曾經與Shawn Stussy在紐約開設一間Stussy專門店,並從中吸收未來品牌的雛型。Supreme相當睿智的在精品與街頭之間尋求平衡,用CHANEL舉例,你可以在專櫃遠眺十幾萬的包包,或是在彩妝部門買個幾百塊錢的指甲油,Supreme的店也貼心地提供了6美元的貼紙或是上百美金的大衣,總之,一旦踏入火坑那就難以抽身。
James Jebbia
來聊聊低調的品牌創辦人,James Jebbia雖出生美國,但成長於70年代的倫敦,幸運地參與到當時文化劇變,新興的時尚媒體象是《i-D》雜誌,給予年輕的Jebbia許多靈感。19歲的Jebbia回到紐約後,先是與Undefeated的創始人Eddie Cruz在Soho區的服飾店工作,之後和朋友合夥在紐約Soho區開設了選貨店UNION NYC( 成立於1989,現已倒閉),緊接著和Shawn Stussy一同開設同名品牌Stussy(Stussy的誕生!),最後才在曼哈頓下城街上開啟了Supreme的傳奇篇章。在起初營運期間,James Jebbia仍持續替Stussy工作。即便現在Supreme已經如此出名,但是Jebbia本人依舊非常低調,甚至不怎麼會滑滑板,某時尚雜誌曾經開過一個玩笑,「James是不穿潮牌出門的,他都穿Prada。」
Supreme
這個單詞來自於拉丁文supremus,象徵著絕對、最強、無與倫比,基督教稱上帝為至高無上的存在;不過Jebbia顯然並沒有想那麼多。他曾透漏品牌早期根本就沒有名稱,LOGO 商標也是直到2011年開始申請,2013年才正式登記成功。當初只是想說這是一個很酷的店名,結果很難註冊它。Supreme招牌紅底白字logo,採用Futura字體、#FF0000標號紅色,大膽使用具爭議性的照片當作題材,結合「我買故我在」、「你的身體就是戰場」等精闢標語。
經營團隊
當今Supreme品牌總監Angelo Baque(土生土長的紐約人),從Stussy的商店開始就和Jebbia工作,2000年轉來Supreme,2010年成為營銷經理,之間他還建造了一個小型的U型滑板池給Supreme團隊,據說是來自一本日本雜誌的啟發。Supreme並不是什麼上市公司,財務方面完全不公開,美國著名名人資產淨值統計網站推測James Jebbia身價超過4000萬美金。雖然Jebbia無法像精品那樣坐擁上千名員工或是龐大設計團隊,但Supreme憑藉著僅僅不到50名的員工,創造出其他品牌難以想像的巨大商機;去年它們招募包括Converse設計師、Hood By Air商品開發等其他時尚、運動服飾產業好手,只為求品牌會有更好的發展,當然,還有更多的收入。
星期四與炒賣者
每周四Supreme都會上架一些新的產品, Jebbia當然希望消費者購買Supreme是自己穿,而不是買來賣,只是黃牛轉手商並不屌他。炒賣者之間常流傳著一些不成文的條例,舉例像是Box Logo最有賣點、小Size總是最快賣完、你必須儘快把商品賣出不然幾周後價格就會下跌、the North Face以及Playboy的聯名需求量很大,但有時候轉手利潤不一定高。面對這種情況,一位17歲的布魯克林賣家分享小撇步,他們會觀察倫敦官網會多快完售,如果超過1.5分鐘仍有庫存,表示這不是個搶手貨,如果有Supreme的保險套,粉絲一定買,因為是Supreme,就算是衛生紙,他們還是搶破頭,因為它是Supreme。當然,講到炒賣怎能少了紐約唐人街的傳奇店家Unique Hype Collection,這間「我有你沒有,你有我超多」的神秘店鋪,號稱早上發售下午到貨,甚至別家炒店都對這家讚美道:「我認為Unique Hype是炒賣界的先鋒,至少在紐約市她是第一人(聽說是位中國大媽?),也是貨最齊的地方」,雖然這種獲利行為並不值得鼓勵,但不得不說如果少了這些哄抬價格的炒作,Supreme可能不一定有這麼高的知名度。
穿紅全世界知名品牌的地方JAPAN
儘管這個地方天災多面積小,但它囊括前衛與街頭,對於時尚的熱情從未降低過;目前Supreme與Onegram公司,共同運營六間Supreme日本店。在街頭風格成為主流前,藤原浩已結識了Shawn Stussy,並在日本推廣潮流文化,受到洗禮後的先鋒們,藤原浩在1990年推出自創品牌Goodenough,隨後Nigo也展開猿人世代;雖然第一間Supreme一直等到1998年才在東京開幕,但因為商品不同步,炒手仍不斷從紐約運回大批T恤轉售獲利。
這個現象也衍生出了hypebeast,其字源自於Nike Talk球鞋論壇,看似潮爆屌,可其實它帶有貶義成分,用來形容盲目掏出大把鈔票,購入炒作商品然後覺得自己很酷的人。可單從商業角度思考,Supreme看似相當完美,光是Logo的運用,就是永無止境的商品輪迴,不光是衣服,從鐵鎚、磚頭、打火機、便利貼,實用與否早已不在消費者的考量範圍,但如果品牌只剩下這些人來消費,肯定會重挫自我形象,致使聰明的Supreme不曾中斷自己與滑板或藝術家之間的連結,因此面對的是Palace 等後繼品牌的挑戰,以保自己潮牌老大的地位。
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崇拜歸崇拜,終究是要冷靜下來思考,要如何用品牌精進自我風格,而不是一輩子被紅底白字牽著走才是。喜歡更多潮流文化的朋友記得關注阿倫,感謝您的點讚、收藏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