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廣州抗擊非典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今年年初,我市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襲擊。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全市各級黨委、政府沉著應對,果斷決策;廣大醫務工作者臨危不懼,捨生忘死,與疫病進行殊死的鬥爭;各行各業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和衷共濟;全市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奪取了抗擊非典鬥爭的階段性重大勝利,湧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人民的功臣,集中體現了廣州人民嶄新的精神風貌。
為學習先進典型的事跡,表彰他們在抗擊非典鬥爭中的突出貢獻,弘揚臨危不懼、沉著應對,實事求是、無私奉獻、萬眾一心、敢於勝利的「抗非精神」,市委、市政府決定,授予廣州市衛生局等154個單位「抗擊非典模範單位」、「抗擊非典模範集體」,廣州市黃埔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252個單位「抗擊非典標兵單位」、「抗擊非典標兵集體」,廣州郵電醫院等358個單位「抗擊非典先進單位」、「抗擊非典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授予鍾南山等5名同志「抗擊非典英雄」、黃炯烈等231名同志「抗擊非典模範」、梁瑞梅等1077名同志「抗擊非典標兵」、蔡衍珊等9229名同志「抗擊非典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人民要向受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學習。學習他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們視病人為親人,滿腔熱忱的高尚品格;學習他們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學習他們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和不怕艱險、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市委、市政府號召,全市人民要繼續發揚「抗非精神」,堅定信心,紮實工作,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為奪取抗非鬥爭的全面勝利和實現我市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加快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把廣州建設成為現代化大都市而努力奮鬥!
醫界抗非第一人
2003年2月,鍾南山臨危受命,被任命為廣東省非典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他日夜為尋找病源和治療方法奔波。2月18日下午6時,已整整38小時沒有合過眼的鐘南山終於因過度勞累病倒了。然而,他僅僅在家休息了兩天,一退燒馬上又投入工作。
2月18日,北京有關權威部門發布消息:引起廣東非典型肺炎的元兇是「衣原體」。而鍾南山堅持認為不能盲從這一結論。實踐證明,鍾南山據理力爭是有科學根據的。4月初,由鍾南山牽頭的廣州和香港專家的合作取得突破:初步認定,冠狀病毒是本次非典的重要病源!4月16日,世衛組織正式宣布: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
非典謠傳四起之際,鍾南山鄭重宣稱:非典型肺炎「可防、可控、可治」,贏得了人們的信賴。4月,有些人一再宣稱「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鍾南山以科學的態度提出「遏制論」,為政府的正確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南山獨白
我一直在追求著一位醫生和一位共產黨員的最佳結合點。一位醫生如果不能成為醫生群體的最好代表,那麼他也說不上是一位共產黨員。
說實話,我是有點累。但我心裡一直有兩樣東西支撐著:一是現在全國、全社會都給我們寄予了很大期望;二是我們要把自己的經驗更早地向社會發表,所以我不會停下來……
一位白衣天使,必須時刻記住,最重要的是把病人當作親人般看待……「作為一個黨組織,作為一名黨員,還有什麼比拯救生命更大的政治?」
鍾南山,這位屢創醫學奇蹟的呼吸病專家,這位在天冷時要把聽診器焐熱了才給病人診聽的仁愛長者,當致命的疫病襲來時,毅然挑起重擔,站到了抗擊病魔的第一線。
他果斷地提出有效的治療方案,為控制疫病打下了基礎;他奔忙於各家醫院之間,搶救危重病人;他帶頭組織多方協作,努力探尋發病源頭;當流言四起時,他亮相於媒體,講解疫病,安定人心;當自己也染上疾病時,他以家為病房,悄悄自我治療……
非典重症患者梁先生在逃離死神後,深情地回憶:在與死神抗爭的日子裡,他很多時候處於昏迷狀態。然而,每次恍恍惚惚醒來,總會看到一個瘦長的身影在眼前晃動,他要麼俯身專注地觀測患者呼吸機上的參數,要麼神情嚴肅地在與其他醫生在討論著什麼,汗水浸透了他厚厚的隔離服。這個瘦長的身影,成了梁先生那段陰暗日子裡的一縷陽光,他堅毅的面容和專注的眼神,傳遞著一種信心和力量。脫險後,梁先生才從護士嘴裡得知,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鐘南山院士。
呼研所裡,跟隨鍾南山多年的醫護人員眾口一聲地笑稱,在鍾所長的心目中,「病人最大」。不管什麼時候進入呼研所工作的醫護人員,只要一踏入這個領地,就馬上知道所長有一個雷打不動的規矩———每周兩次親自查房,即使在他當今高齡,即使在他當今地位,即使在這場生與死的抗非搏鬥中。
沒有誰比鍾南山更早意識到非典病人的傳染性,也沒有誰不知道他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但在面對病人的時候,他只剩下一個角色———醫生,把病人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醫生。
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1979年到英國進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現任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市科協主席、廣東省科協副主席。兼任中華醫學會理事和廣東、廣州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呼吸學會副主任委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