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縣龍潭村:傳統村落煉成「網紅村」

2020-12-18 福州新聞網

龍潭村一角 李芮 攝

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是第二批省級傳統村落,經過保護發展,既修繕了破損老宅保留村莊原有風貌,又發展起新興業態,正朝著產業興旺、生活富裕之路邁進

傳統村落煉成「網紅村」

東南網4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宏雄)仲春的一天中午,記者來到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一幅寧靜的鄉村畫卷展現眼前:村子裡夯土實木的兩三層民居佔四分之三以上,每棟老宅,外牆依然是夯土築的,屋內卻新配現代的生活設施;古廊下、老宅前,木工師傅正在修整古色古香的梁椽;老房子迎來許多「移民」,或開書屋,或建民宿,成為屋子的新主人;村俱樂部裡,四平戲悠揚曲聲隔窗而出……

很難想像,兩年前,這個村莊的一座座老宅曾因年久失修,只餘殘垣斷壁,戶籍人口1400多人的行政村僅剩不足200人常住;現在,古厝修復一新,常住人口已恢復至近600人,雨廊、公益畫室、美術館、四平戲博物館、黃酒博物館、幸福園、咖啡屋、圖書館……村裡的配套設施齊全,成為節假日遊客爆滿的「網紅村」。

僅僅兩年,入列第二批省級傳統村落的龍潭村如何實現華麗轉變?

「我們村原來有120多棟明清建築。然而由於貧困,這裡曾用舊村復墾置換土地補充指標,2010年前後有多棟古建築被拆除。」談起村落的過去,村支書陳孝鎮心酸地說。

隨著屏南興起傳統村落保護,2017年5月,龍潭村實施文創計劃,開始全面復興。

在屏南縣探索形成的「黨委政府+藝術家+村民+古村+網際網路」傳統村落文創發展模式的基礎上,龍潭村走出一條既簡單又省錢的路。

「我們按縣裡要求,針對古宅大多為土木結構的特點,聘請老工匠藝人,採取傳統工藝進行修復。不僅注重保護好外觀,更在內涵的挖掘上下功夫,讓村莊『活』起來。」村第一書記夏興勇說,這些修繕工作都是聘請村裡的工匠,材料也由村委統一採購,大大節省了開支。

為了「活化」文化遺產,龍潭村在傳統村落保護開發時,也注重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龍潭村保留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平戲,這個劇種一直代代口傳,導致眾多劇本遺失,日益衰落。為此,龍潭建起四平戲博物館,復興「戲窩子」,戲班子重新開班;屏南紅曲製作與黃酒釀造技藝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製作技藝全靠師徒傳承或族內世代相傳,如今也在村裡建起博物館,傳承酒文化。

讓村莊更美麗,環境整治也納入重要一環。同時,村裡還建設了公益藝術教學中心、圖書館、美術館、音樂廳等一批文化休閒公共設施,搭建了古村的文化平臺。

資金怎麼來?基礎設施政府投入,個人房子個人修繕。

「認租15年!」夏興勇介紹,這一運作機制是個創舉,旨在吸引新移民出資修繕古民居。誰租房誰修繕,村委代租代建,籤訂15年合同,在15年內每年每平方米只收3元錢租金。目前,龍潭村有32棟古民居採取這種做法,吸引了來自英國、香港、北京、南京、重慶、上海、杭州、廈門等地的100多人落腳龍潭,承租修繕古民居,並長期定居。

來自江西的曾偉第一眼見到龍潭村,就確定這裡是他想要找的地方。他在村裡租下一幢100多年歷史的老房子,改造成以讀書為主題的「自用+分享」生活空間。

來自北京的何素珍放棄都市生活,來到龍潭村定居,將已經廢棄多年的老院落改造成有品位的文創空間——「悠然之家」。在村裡,何素珍和村民一起從零基礎開始學習油畫,邊畫畫邊經營文創空間。

……

人來了,村活了,業興了。

一座座荒廢的老宅被認領修繕後,既保存了村莊原有風貌,又發展起書吧、咖啡屋、民宿等新興業態。

老時光裡的「新生活」悄然開啟。村裡休閒旅遊業火了——節假日遊客爆滿,周末常常一房難求;村民開的四個農家菜館門口經常排起長龍;農副產品賣得紅紅火火。

龍潭村的這些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

據了解,屏南對文創產業起到引領或重要影響的藝術家,給予資金、設備支持,對取得重大成效的給予獎勵;對長期在屏南駐村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藝術家、工作室,能產生一定帶動效應的,給予1至3年的租金補助或房租補貼。

「我們先引精英再引資金。」夏興勇說,「我們對每個想入住的創客,都要嚴格考量,必須是年輕有活力、能相互融合共發展。這樣的人,才能推動鄉村可持續發展。」

為了留住「新村民」,龍潭村兩委從小處入手,給他們發放居住證,讓其有歸屬感;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來自英國的定居者布萊恩感慨地說:「我去過世界許多地方,我覺得這裡的生活最和諧!」

龍潭村,一個獨具韻味的古村落正煥發新魅力,初步實現了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目標,並朝著產業興旺、生活富裕之路邁進。

相關焦點

  • 寧德屏南龍潭村:傳統村落煉成「網紅村」
    原標題:傳統村落煉成「網紅村」 ……村裡的配套設施齊全,成為節假日遊客爆滿的「網紅村」。 僅僅兩年,入列第二批省級傳統村落的龍潭村如何實現華麗轉變? 「我們村原來有120多棟明清建築。然而由於貧困,這裡曾用舊村復墾置換土地補充指標,2010年前後有多棟古建築被拆除。」談起村落的過去,村支書陳孝鎮心酸地說。 隨著屏南興起傳統村落保護,2017年5月,龍潭村實施文創計劃,開始全面復興。
  • 屏南縣龍潭村:昔日「貧困村」成了「網紅村」
    來自江西省吉安市的胡文亮是龍潭村引進的文創和專業設計人才。2020年5月,他投資六十多萬元翻新改造的兼具酒館、民宿和陶藝等功能的文創空間正式開業。  「十一」黃金周期間接待遊客近800人次。這是胡文亮的愛人曾婉珍在通過抖音平臺向網友推介自己的民宿(10月21日攝)。
  • 寧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文創秘境 網紅古村
    初秋,賦予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別樣的景色,這裡入目即是風景,入心便是歸處。一眼望去,青石板路,小橋流水,黃牆黛瓦沿溪而建,村中「穎水三墩駐,西溪七拱橋」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綠水青山掩映中的屏南龍潭村 記者 王志凌龍潭村地處熙嶺鄉東南部,是省級傳統古村落,文化底蘊深厚,村落保存相對完整,房屋建築風格鮮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臺戲、一壇酒」獨具特色
  • 福建屏南縣龍潭村:文創產業為古村注入新活力
    龍潭村村景。 資料圖 自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城出發,沿著蜿蜒山路,車行近一小時,筆者一行人抵達了龍潭村。 論人氣,龍潭村早已遠近聞名。「是一支畫筆改變了龍潭村。」屏南縣傳統村落文創產業項目總策劃林正碌說。從開設公益畫室起步,龍潭村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走上了一條鄉村振興之路。 沈明輝是屏南縣雙溪鎮雙溪村人,自小身體有疾,16歲喪母,與修鞋匠父親相依為命。2015年底,在屏南縣殘聯介紹下,他來到林正碌開辦的龍潭村公益藝術教學中心。「教學中心免費提供繪畫材料,如果畫作賣出去,扣除成本後的收入全給作者。」
  • 福建屏南縣龍潭村:一水流香的文創古村成了「聚寶盆」
    曾幾何時,龍潭村邂逅了「外出大潮」,原本1400多人口僅餘200多人留守。如今民居文化興起,龍潭村又恢復了往日生機,村裡古厝修復一新,村中人丁興旺,公益畫室、四平戲博物館、黃酒博物館等煥然一新的院落,既保存了傳統風格,又融入新的現代氣息,龍潭村成為令人矚目的「網紅村」。
  • 福建寧德屏南縣龍潭村著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古村煥發新活力
    屏南縣傳統村落文創產業項目總策劃林正碌說,從開設公益畫室起步,龍潭村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走上了一條鄉村振興之路。「以畫為媒,村民增加了收入,開拓了眼界」當30歲的沈明輝拿著畫筆站在畫布前,眼中透露出無比的熱愛。
  • 古村煥發新活力 福建屏南縣龍潭村著力發展文創產業
    「是一支畫筆改變了龍潭村。」屏南縣傳統村落文創產業項目總策劃林正碌說,從開設公益畫室起步,龍潭村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走上了一條鄉村振興之路。沈明輝是屏南縣雙溪鎮雙溪村人,自小身體有疾,16歲喪母,與修鞋匠父親相依為命。2015年底,在屏南縣殘聯介紹下,他來到林正碌開辦的龍潭村公益藝術教學中心。
  • 福建屏南縣龍潭村:文創產業為古村注入新活力 - 山西新聞網
    龍潭村村景。 資料圖 自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城出發,沿著蜿蜒山路,車行近一小時,筆者一行人抵達了龍潭村。 論人氣,龍潭村早已遠近聞名。「是一支畫筆改變了龍潭村。」屏南縣傳統村落文創產業項目總策劃林正碌說。從開設公益畫室起步,龍潭村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走上了一條鄉村振興之路。 沈明輝是屏南縣雙溪鎮雙溪村人,自小身體有疾,16歲喪母,與修鞋匠父親相依為命。2015年底,在屏南縣殘聯介紹下,他來到林正碌開辦的龍潭村公益藝術教學中心。「教學中心免費提供繪畫材料,如果畫作賣出去,扣除成本後的收入全給作者。」
  • 福建屏南「空殼村」變「網紅村」
    2017年村財收入為0元,2018年全村脫貧摘帽,2020年村財收入預計可達57.8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9年的超1.8萬元增長到超2.1萬元。這裡是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截至2020年4月,全村常住人口由2016年的不足200人,恢復至600多人,其中有34戶131位新村民。
  • 屏南:怎樣通過文化扶貧變成了日益繁榮的網紅村
    一「四季屏南如畫裡,嘿嘿,龍潭請你來赴約……」一臺載歌載舞、說唱俱佳的大型音樂劇《美哉龍潭》,把一個過去破敗凋零的古村落,怎樣通過文化扶貧變成了日益繁榮的網紅村,生動形象地搬上了舞臺。小山村沉浸在熱烈的氛圍中。
  • 破解老厝保護與利用難題 福建屏南「空殼村」變「網紅村」
    屏南的「優勢」,就是傳統村落集群。屏南現有258個村落中,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3個,中國傳統村落22個,省級傳統村落11個,境內現存古代廊橋56座。 自2014年開始,屏南縣把傳統村落保護開發作為重點工作全力推動。同時,全縣大力推進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發展打下基礎。
  • 屏南縣:龍潭村迎春鄉宴 營造濃濃年味
    屏南縣龍潭村迎來了十多位特殊的來賓,帶著特別的禮物助推屏南當地農產品銷售。迎春鄉宴近日,屏南縣龍潭村舉辦了一場迎春鄉宴,來自福建省和寧德市10家單位派駐屏南15個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帶著各村最具特色的農特產品匯聚龍潭,為山貨特產代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潭村的復興之路
    央廣網北京8月14日消息(記者彭建軍 福建臺記者劉學)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福建屏南縣龍潭村依託傳統古舊村落,通過文創賦能,大力發展農村新經濟業態,把日漸荒廢的「空心」村建設成「村活、人來、業興、文盛」的美麗小康村。
  • 福建屏南龍潭村:文創-旅遊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中新網福建新聞4月16日電(蘇文菁)2017年5月,屏南縣在熙嶺鄉龍潭村啟動文創-旅遊減貧項目。項目啟動以來,龍潭村由2017年初僅剩百多人的「空心村」,成為2019年擁有600多位新老村民共建共榮的「文創村」。  2019年12月,屏南縣入選住建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第一批試點縣,龍潭村是全省鄉村振興及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典範。
  •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
    看美麗鄉村 慶70華誕丨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 31704620,.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
  • 福建龍潭村:古宅煥新顏 畫筆勾勒美好明天
    村書記夏興勇林正碌在公藝畫室修剪草坪的李勇國際在線報導(記者向菲、李璽、張豔):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龍潭村位於深山之中。幾年以前,這裡還是無人問津的小村莊。幾十幢殘破的明清時期古建築矗立在山溝裡,剩下的只有留守老人與孩子。
  • 福建龍潭村:古村落裡的新生活
    2020年7月,我們來到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熙嶺鄉的龍潭村,走進這個掩映於青山綠水間的傳統古村落,映入眼帘的是錯落有致的老宅,古樸有致,乾淨的青石板路,從村頭一直蜿蜒至村尾。路邊,店鋪林立;頑皮的孩童在小河邊歡快地嬉戲;拱橋上,歇腳的遊客談笑風生……滿眼的歲月靜好,滿懷的愜意快然。
  • 福建龍潭村:發展文創產業 「五一」假期遊客超2萬人次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福建寧德屏南縣龍潭村著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古村煥發新活力(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本報記者 鍾自煒 史鵬飛論地利,龍潭村並無優勢。自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城出發,沿著蜿蜒山路,車行近1小時才能抵達。論人氣,龍潭村遠近聞名。天南地北的藝術愛好者紛至沓來,今年「五一」假期到訪遊客超過2萬人次。
  • 「破木屋」變「黃金屋」,「空心村」變「網紅地」,這個古村的新故事吸引好多人來聽
    龍潭古村遊客往來, 「新村民」在寫生 王志凌 攝「四平戲迴響,庶民酒飄香,擁抱新時代,古村美名揚……」這是國慶假期,在外工作的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村民陳孝眷返鄉遊玩時的感慨作為屏南的「網紅村」,龍潭古村在意料中又火了一把。在陳孝眷的印象裡,三年前的家鄉還不是這番生機景象。
  • 走進傳統古村落 訪福建屏南龍潭裡,閩派紅粬黃酒傳統釀造技藝傳承人陳官唱
    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張桂守】福建省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山環水抱,,藏風聚氣」,門前小溪像錦緞,緩緩地流淌著,盤旋在這個村莊。融江南風格於一體的古民居建築群,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古樸典雅、韻味無窮,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環境。寬闊溪岸兩邊,碧波蕩漾,交相輝映,蜿蜒環繞「回村橋」而過,令人們進入返樸歸真的境界,景色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