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問大家最富有的國家是哪裡?肯定很多人都會說是杜拜。確實,如今的中東國家很富裕,但是大家一定想不到,在過去的世界上曾經有一個國家比杜拜還富有,而且還是一個小島國。它就是坐落在太平洋上的最小島國——諾魯。
幾千年以來,諾魯島都居住著密克羅尼西亞人和玻里尼西亞人。這裡的文明很落後,他們以部落為單位,過著原始的狩獵生活。本來這裡並不被大陸知道,1798年11月8日,有一艘名為「雪獵人」的英國船在航行途中偶然發現了這個島嶼。
船上的水手們並沒有下船,但是他們被這座島上的棕桐樹和沙灘所吸引了,看起來很讓人心曠神怡,因此這座島也被叫做「舒適島」。後來人們發現這個島嶼並沒有什麼豐富的資源,也沒有什麼戰略價值,也就放任著他們過著安逸的生活。也因為這個原因,諾魯島的自然環境也保存得相對完好,但沒想到這只不過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這樣的生活一直維持到1899年的一天,英國的地質學家埃利斯在雪梨的一所辦公室內,看到了一塊來自諾魯的「木材化石」,他驚訝的發現,這居然是上好的磷礦石,於是他開始尋找這塊磷礦石的礦源。
到1901年,埃利斯終於登上了諾魯島,看到這個島嶼他更震撼,因為整個諾魯島幾乎80%都是這種富含磷酸鹽石灰的磷礦。隨後他們便對這片土地進行開採,在首次被發現礦藏的十年裡,諾魯就出口了數十萬噸磷酸鹽。
那麼大家一定會很好奇,這座島為什麼會有如此豐富的磷礦資源呢?這都得益於諾魯島是這方圓300平方公裡內海面上稀有的島嶼,而另一座巴納巴島僅有6平方公裡。換言之,因為這周圍沒有別的陸地可以給太平洋的鳥類提供棲息地,所以無數的海鳥都會聚集在諾魯島上進行繁衍以及拉屎。
久而久之,這些座島嶼就因為這些鳥糞形成了厚厚的鳥糞土層。其實一般來說,鳥糞很容易會被淋濾、流失回歸大海。但是因為諾魯島位置特殊,赤道高溫環境下鳥糞土中的有機磷鹽會被迅速分解,從而留下豐富的磷酸鹽。而這些磷酸鹽在鹼性地下水的作用下,可溶性磷酸鹽又與碳酸鈣反應,因而形成了各種磷灰巖。
正是因為這些鳥糞礦石,諾魯人的命運被改寫了,雖然因為戰爭使得諾魯島的礦產生意告一段落,但二戰結束後,諾魯島的磷礦開採又立馬恢復了生機,到1968年,已有超過3500萬噸的磷酸鹽被送往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1982年,紐約時報報導稱諾魯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
但後來諾魯的磷礦產量就一路下跌,因為沒有了「鳥糞」,這座島嶼也就沒有了收入來源,再加上諾魯政府貪汙、奢靡成風,諾魯人的富人夢算是做完了。從貧窮到富有再到貧窮,諾魯向世界展示了掠奪性開發自然資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