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州到福建有很多種抵達方式。如果想看大海,建議沿著東部海岸線自駕。
沿著沈海公路一路向南,從婉約的江南穿越到澎湃的東海,遠離人潮和大都市,選三兩個小眾的海邊小城做短暫停留,和東海開始一場漫長的對話,看海、聽風,嘗海味,時間由你定~
-東部沿海線 -
本期,全程1086公裡,MINI海島藍邂逅中國東部最美海岸線,在寧波象山見證石浦漁港繁華、在台州溫嶺打卡網紅小漁村、在寧德霞浦等待太陽親吻灘涂……跨越山海,擁吻星月,精彩即將開始。
驅車310KM,抵達第一站浙江寧波象山縣。象山縣地處浙江中部沿海,三面環海,兩港相擁,因縣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整個象山半島由東部和沿海656個島礁組成,
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象山縣石浦漁港古城。中國民間四大漁港之一,可泊萬艘漁船,行萬噸海輪。
擁有600多年歷史的石浦歷來是海防重地。古城依山臨海,一頭連著漁港、一頭深藏在山間谷地。石浦人世世代代以海為生,孕育出眾多神奇的漁文化和漁風情,豐富而廣博。
走進石浦,空氣裡嗅得到海水的鹹味和海鮮的腥味。老屋梯級而建,街巷拾級而上,人稱「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區別於江南水鄉的古村落、古鎮,這裡沒有商業化的業態,有的是山城漁港特有的錯落。
老街上的房子幾乎都有人居住,穿梭於石浦漁港古城小巷,每一步仿佛都在觸摸石浦的豐厚。你會看到臨街的鋪面懸掛著當地特有種植在海螺殼內的螺花;
懸掛於半空的魚燈在古城街巷魚貫遊戈。
復古的油紙傘長廊劃出兩種生活。傘下過的是平常人家的煙火生活,傘上流淌著的是石浦老街的古色古香。
冬日的陽光暖暖地照在古城上,沿街而居的老人怡然自得地聚在一起,聊天、喝茶看報紙,在這裡,時間走得很慢很慢,有一種與世隔絕的觸動。
「靠海吃海」的飲食文化在象山演繹得淋漓盡致。來到象山,吃海鮮永遠放在第一位。街邊的海鮮大排檔鱗次櫛比,隨便挑一家琳琅滿目的海鮮都會讓你無從下手。肥美的海鮮,特殊的烹飪方法,仿佛在這裡可以一口吃掉大海。
若沒有充裕的時間品嘗海鮮大餐,一碗海鮮面足以驚豔你的味蕾。靠海為生的象山人也許生來就掌握了做海鮮的手藝,對海鮮極為嚴苛的象山人,從來也只挑選最新鮮的好貨來煮麵。
海鮮面需要象山特有的面搭配,勁道的面是本地人的最愛。
新鮮的象山海鮮加上勁道的麵條隨著筷子的起落帶進嘴裡,象山的老底子味道從口腔一路鮮到胃裡。你可以嘗試在一碗麵裡放不同種類的麵條,別有一番滋味。
沿著浙東海岸線繼續南下,158KM後抵達第二站——浙江台州溫嶺石塘鎮。這是一個隱秘在溫嶺東南瀕海處的古老漁村,因與「石」結緣,故取名「石塘」。
明清時期,福建先民移居石塘,為了抵禦颱風和海嘯的侵襲,當地人就地取材,用石塊建起了一棟棟古老的石屋、一道道石牆和石巷。
隨著歲月的流轉,這些密密麻麻的石牆、石屋、石路,高低錯落的分散在方圓四五平方公裡的山岙中。山、海、石交相輝映,形成了獨特的「畫中之鎮」。
石塘鎮被稱為「東方的好望角」,「2000年中國大陸的第一縷曙光」從這裡散射在每個角落。鎮上還藏著一個馬卡龍小漁村——小箬村,這裡正是此行的目的地。
雖然出發前曾在攻略上看到很多小箬村的美照,但駛出原始隧道,看見村落時,還是被眼前的風景驚訝到了。如同上帝打翻的調色盤,五彩斑斕的牆壁點綴著風景,每一個色塊都是少女喜愛的馬卡龍色,豐富卻又不會凌亂,反而讓人越發的舒適。
小箬村三面環海,一處和陸地相連,在一塊高高的懸崖上。原本這裡是一個幾乎與世隔絕、遍布灰色石屋的小漁村,生活在這裡的居民為了改善生活環境,把原本的石屋拆除後修建了一座座依山而建的樓房,並將房屋外觀全部粉刷成彩色,區別原有的石屋。
在村莊入口處,你可以看到很多顏色豐富的瓶瓶罐罐,上面塗繪有各種有趣的卡通圖案,既展現著這裡獨具特色的石文化,也讓整個村落顯得格外的陽光活力。
這裡每一個石階、每一棟建築的色彩各不相同,赤橙黃綠青藍紫,猶如少女的幻夢。沒有錯落有致的編排少了很多條條框框。隨意選一條小道,不跟人流,慢慢尋覓,也許下一個拐角,就能發現不曾在攻略上出現的最佳攝影點。
石塘鎮還有一處不可錯過的網紅點,石塘鎮對戒觀景臺。矗立在山海之間,相互呼應,象徵著海枯石爛的愛情,很適合情侶來打卡留念。
登上觀景臺,一幢幢面朝大海浸潤著陽光與海風的石屋仿佛藝術品一般,給你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最後,選一家民宿,嘗一下石塘的風味美食「一粽」、「二面」、「三圓」、「四羹」。不需要任何攻略,只要去了,你就知道什麼是旅行的需要。
一路向南,一路驚喜。291KM行程後,進入福建境內,抵達第三站——福建寧德霞浦縣。
霞浦縣位於福建省東北部的寧德市,雄居臺灣海峽西岸,或許你還未曾親臨其境觀賞它的美,但你一定見過攝影師鏡頭下色彩豐富、極具夢幻的影像。
這裡的海可不是只有藍色,在超過400公裡的海岸線上,漁民們把灘涂當做農田來耕作也為海帶來了繽紛的色彩。
冬暖夏涼、四季潮汐、天光雲影,吸引著無數熱愛美景,熱愛生活的人們前往。
未到霞浦之前,對霞浦抱有太多幻想,畢竟霞浦曾多次上榜《國家地理》,被譽為「中國最美的灘涂」。事實證明,要想在霞浦見到如梵谷畫作一般絢麗的多彩灘涂絕非易事,畢竟日出日落不是每天都有,關鍵還是看緣分。
驅車趕在日落之前到達霞浦知名的日落觀賞地——小皓海灘,迎接我們的是波濤洶湧的海浪聲以及勞作歸來的漁民,沒有夕陽霞光鋪滿灘涂的美好畫面。
夜裡,在民宿陽臺對著遠方的海平面祈禱第二天晴天,事實證明運氣還是不夠。第二天清晨,我們早起趕往日出觀賞地——北岐灘涂,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太陽始終沒有出現,難免有些失落。
如果你和我們一樣,不曾見過養殖紫菜、海帶的灘涂,那麼陰雨天霞浦的水墨灘涂也別有一番特色,一望無際的海帶、紫菜養殖場,星星閃閃移動的漁船,構成了一幅清秀的水墨畫,有種孤獨的美感。
其實霞浦的一年四季皆有景,景色皆不同,夏季多晴天,有更多的機率可以見到日落與日出。冬季則是觀紫菜、海帶豐收的季節,在一望無際的海岸線上,漁民把大海當作田地一般來勞作,以海為田,以舟為車,成就了霞浦「中國紫菜之鄉」「中國海帶之鄉「的美譽。
在霞浦觀日出適宜前往北岐灘涂,觀日落則是小皓海灘、東壁灘涂。觀海上養殖則是下青山特大橋,從一個觀景點到下一個觀景點通常要半個小時車程,追海而行,看人們在海上勞作,是一種美好的駕駛體驗。
霞浦不大,但美食眾多,自古就有「八閩海鮮出霞浦」的美譽。想要體驗霞浦人的的美味,一定要來太康路夜市美食一條街。鮮辣露螺、鹽焗土蟶、龍頭魚、彈塗魚、燜熟小白章、秘制黃魚乾、小鮑魚……每一款都能刷新你對海鮮的認知。
3個海邊小城,1086公裡,這就是東部海岸線之旅。願未來更多的旅程,如詩雋永,如畫絢爛,如故事精彩,並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