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母親河,奔向新時代。」8月30日上午,由市委宣傳部、濟南黃河河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山東沿黃城市黨報記者走黃河採風啟動暨沿黃九市文化旅遊「打卡點」發布活動在槐蔭黃河生態文化廣場舉行。
初秋的濟南,泉湧荷香,萬物豐茂。這是一次推動沿黃城市共生共榮之路上的有益實踐,是一幅黃河與地方融合發展的美麗縮影,也是一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融」實踐範例。滔滔大河奔湧向前,今日相聚在濟南黃河之濱,進一步唱響山東對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樂章,推動文旅大融合大發展。
「強強合作 再創輝煌」
濟南黃河河務局與濟南報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在今天的活動現場,濟南黃河河務局與濟南日報報業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據了解,下一步合作中,雙方將通過搭建平臺,務實推進多領域、深層次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濟南日報社社長馬利表示:「我們共同處在一個新的時代,共同肩負著這個時代的新使命。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為服務『黃河戰略』、講好『黃河故事』、打造『黃河品牌』,兩家單位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為踐行國家使命的『濟南方案』而努力。」
「高歌猛進 奔流向海」
山東沿黃城市黨報記者走黃河採風活動啟動
以黃河命名的重大國家戰略,掀開了新時代黃河治理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黃河進入山東,一路向東北奔湧,最終匯入渤海。這裡是黃河入海的最後一站,也是黃河流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又一次迎來重大歷史機遇。
使命在肩,輿論先行。為了進一步展現沿黃九市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進展、新成效,在山東黃河河務局的指導下,山東沿黃城市黨報聯盟將開展「奔流·向海——山東沿黃城市黨報記者走黃河」全媒體採風活動,聚焦母親河,奏響大合唱。
活動現場,菏澤日報代表張魯峰從山東黃河河務局副局長尹學輝的手中接過了「山東沿黃城市黨報記者走黃河採風活動」的旗幟。
接過旗幟後,張魯峰揮舞著旗幟,標誌著「奔流·向海——山東沿黃城市黨報記者走黃河」大型全媒體採風活動正式啟動。
據了解,採訪團將分別到我省沿黃9市採訪,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解讀黃河戰略賦予沿黃各市的定位與使命,以及協同推進大治理、保護黃河大生態的措施與行動;本次採風活動還將深度挖掘、展現各地最具特色的黃河文化,通過記者的眼,從黃河進入山東第一段開始,到河海交匯的最末端,向廣大受眾呈現各地生態改善、經濟發展的現實與未來。
「好客山東 大美黃河」
山東沿黃9市文化旅遊「打卡點」發布
山東省擁有豐富的文旅資源,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山東文旅事業發展又一次迎來重大歷史機遇。
如何利用文化旅遊元素提升產業發展、城市形象、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如何讓沿黃城市在多個層面進行融合,打造「文化+」?可以說,推動沿黃各地文化旅遊交流合作恰逢其時。
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指導下,活動現場發布了「好客山東·大美黃河」——山東沿黃9市文化旅遊「打卡點」,充分發揮文旅行業的助力作用,將各地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景區、景點推介出去,推動沿黃城市共生共榮,讓黃河真正成為發展之河、繁榮之河。
「黃河戰略使我們九市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成為合作共贏、攜手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山東沿黃城市黨報聯盟將切實履行媒體責任,充分發揮聯動優勢,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對話與合作,為推動沿黃各市協同發展、助力山東揚起龍頭作出黨報應有的貢獻。」濟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要負責同志如是說。
「講述黃河故事 傳承黃河文化」
「瞰黃河·山東沿黃城市黨報聯盟」頻道上線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搖籃。
如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也成為熱議的話題之一。
「請大家在大屏幕上按下手印,讓我們一起倒計時3、2、1......讓我們祝賀『瞰黃河·山東沿黃城市黨報聯盟』頻道上線。」
在活動現場,隨著主持人的發布,在市委宣傳部和全省沿黃9市黨報負責人的共同見證下,為了更好地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解讀黃河戰略賦予沿黃各市的定位與使命,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所屬兩大客戶端——「濟南發布」和「」愛濟南」新聞客戶端同時上線「瞰黃河·山東沿黃城市黨報聯盟」頻道。
據記者了解,該頻道將重點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延續歷史文脈,把「重要的」做成「需要的」,把「有意義」做得「有意思」,用優質內容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共同講好「黃河故事」,共同唱響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
走近穿黃隧道 感受「萬裡黃河第一隧」
活動開始前,參會嘉賓來到濟南黃河隧道智慧工程指揮中心,實地感受「萬裡黃河第一隧」的魅力。大家觀看項目演示,詳細了解「穿黃工程」從開挖工作井到盾構機進場、掘進並最終隧道成型的過程。在隧道施工現場,大家實地觀摩了「黃河號」盾構機工作情況,現場領略大盾構施工設備、工藝工法和施工技術升級給城市建設帶來的改變。
2017年11月28日濟南黃河隧道工程奠基,開啟了萬裡黃河天塹從水上跨越到水下穿越的新時代。據了解,濟南黃河隧道工程位於城市中軸線,北連鵲山、濟北次中心,南接濟濼路,距建邦黃河大橋和濟南黃河大橋的垂直距離分別為5.3km和5.1km,採用市政道路與軌道交通M2線合建的方案。濟南黃河隧道全長4760m,工程貫通後將大大加強濟南北部新城與主城區的聯繫,實現新城城市綜合功能提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速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