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貴陽的陳女士訂了幾張機票,準備和朋友一起去雲南旅遊,然而美好的旅程還沒開啟,自己卻被訂機票的事情弄得很糟心。
4月初,陳女士通過微信的同程藝龍購票平臺,購買了5張4月28號從大理到貴陽的機票。陳女士說,之所以選擇這家購票平臺,主要是看中他們家一項「貴就賠」的服務承諾。
陳女士:上面的第一個界面就顯示了就是「貴就賠、行程無憂」,我看了這幾個字,我就很放心地在它上面買了5張大理返回貴陽的機票。
陳女士覺得,既然有「貴就賠」的承諾,就算票價出現波動,那對方理所應當會賠付差價。
4月24號,陳女士再次查看票價,發現這趟航班的機票已經降價,自己確實買貴了。
陳女士:我看見票價已經450,當時買的是600塊錢一張,那就是每張機票我多付了150塊錢,我5張機票總共多付了750塊錢。
陳女士認為,按照對方「貴就賠」的承諾,這750塊錢的差價,對方肯定會補給自己。然而陳女士發現,事情並不像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陳女士:我聯繫他以後他說不能,他給我說,我的這個票不屬於他理賠的範圍內。
明明是衝著「貴就賠」的承諾才買的票,為啥現在卻說自己買的票不屬於理賠範圍呢? 4月24日中午,記者和同程藝龍購票平臺的服務人員取得了聯繫。
在購買機票的時候,首頁會顯示「貴就賠」,裡面比如說是一個五百元的機票,同等價格會標註這個是「貴就賠」的產品,只有購買這款「貴就賠」的產品時,價格發生變化,才能正常進行理賠。
也就是說,雖然頁面標註得有 「貴就賠」的字樣,但裡面的產品也分為普通票和「貴就賠」特定套餐機票,而陳女士購買的恰好就是普通票。聽到對方的說法,陳女士覺得自己遭遇了消費誤導。
陳女士:我當時就認為所有的機票都可以享受「貴就賠」,但是事實後面的結果就不是這麼回事。這個中間他們已經讓我產生了一個誤導,就是說我的票是那個「貴就賠」的票,但是實際上不是,就是一個普通的票。
對於陳女士的質疑,同程藝龍購票平臺的服務人員否認他們存在消費誤導的行為。不過針對陳女士遇到的情況,對方也提出了一個方案。
目前我們這面給的一個方案就是給了一個一百元的機場抵用券。
對此,陳女士並不接受,她表示還會就理賠的事宜繼續和對方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