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加琳瑋
編輯 | 周卓然
在疫情讓旅遊業跌落谷底的時刻,Fresh Beauty(馥蕾詩)的聯合創始人Lev Glazman和Alina Roytberg最近卻在紐約開了一家酒店The Maker。
這是個精品酒店,只有11個房間,要求住客至少住宿三晚,價格在350-1150美元(約合人民幣2430-8000元)。酒店50%的運營精力都放在了餐廳、咖啡廳和雞尾酒廊上。
這已經不是Glazman和Roytberg第一次「跨界」。他們2016年就曾在紐約開過麵包房和咖啡館Bartlett House,至今仍在營業。
關於這家精品酒店,兩創始人稱,從事美妝行業再到從事酒店行業的跨度並不算大。「Fresh的核心價值就是家庭,而酒店就是與他們產生更深層次情感聯繫的方式。」
在The Maker裡,美容洗護用品是一個亮點。每個住客都可以得到一套免費的Fresh正裝產品,包括洗髮水和護髮素、沐浴啫喱、身體乳等,酒店裡的禮物商店也會提供限定系列產品。
Glazman表示,接下來還想把酒店開去更多地方。
時尚品牌對於開酒店一直有較高的熱情。例如Bobbi Brown創始人就曾在2018年在美國開過一家名為George的酒店,並和戴森、The Laundress、Hello牙膏等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
Fresh創始人的酒店新投資雖然並非其母公司LVMH集團授意,但這個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團自己也一直在酒店業探索。
LVMH集團擁有阿爾卑斯山麓滑雪勝地Courchevel的白馬酒店、法國南部濱海度假勝地St Tropez的White 1921酒店、加勒比海法屬聖巴特島的Hotel St.Barth Isle de France等,此外,集團旗下酒店管理公司還陸續開發了一些新的精品酒店。2019年4月,LVMH集團又以26億美元收購了奢華酒店和旅行集團Belmond。
LVMH旗下的奢侈品牌寶格麗也在全球有數家酒店。除了寶格麗,常在酒店業活躍的奢侈品還有範思哲(Versace)、阿瑪尼(Armani)、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蘭博基尼、Fendi和水晶奢侈品牌Lalique等。
酒店成為奢侈品牌的業務延伸方向已經不算新鮮事,由於主業務與品牌理念本身就能聚集起擁有奢華生活方式的消費群,加之富人對於旅行的熱衷,酒店變成了各大品牌的新增長點。
界面時尚在小紅書上看到,關於寶格麗酒店的分享多達2萬篇。有用戶稱,多次入駐寶格麗酒店之後,深深喜歡上它的品牌文化。還有人在寶格麗酒店做品牌風格的美甲、收藏酒店贈送的有品牌名稱的行李牌的等等。酒店儼然成為消費者追隨奢侈品牌的另一種方式。
它們開酒店的方式通常是與酒店管理公司、地產開發商合作。酒店冠以奢侈品牌的名號,並從品牌處獲得藝術、理念及設計等方面的支持,酒店管理公司則負責運營,地產商提供酒店的物業。
有了品牌理念的滲透,酒店往往也都附帶有品牌的氣質。例如菲拉格慕為了凸顯義大利文化,在佛羅倫斯店採用的是義大利代表色「藍色」,內部設計都採自當地歷史、藝術和文化,選址在古老的石橋Ponte Vecchio旁,住客可以一覽城市古蹟風光。
有時候為了把酒店做得更為專業,品牌還會專門來成立公司負責運營。
寶格麗集團的子公司Bulgari Hotels & Resorts就是專門負責酒店運營。而菲拉格慕早在 1995 年便開設了自己的酒店管理公司 Lungarno,旗下酒店起名為Lungarno Collection,還加入了全球小型豪華酒店聯盟。酒店業務也能帶動奢侈品副線業務的增長,例如阿瑪尼酒店中的家居產品都來自自己的家居品牌Armani C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