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的「豔史」與時裝秀,英國V&A呈現和服設計與美學變化

2020-12-15 澎湃新聞

近期,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的展覽「和服:從京都到時裝表演」聚焦於日本傳統服飾「和服(kimono)」,回顧1660年代迄今和服的發展變化,以及在服裝設計、美學觀念和社會領域產生的廣泛影響。同時,這也是全歐洲範圍內的首個大規模和服專題展,共呈現超過300件展品,除各個時代的和服外還包括油畫、版畫、影片及配飾等。

和服在最前被稱作「著物」,高級的被稱作「吳服」,因其來源於中國江南地區的吳國。

超過100種和服將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舉辦的大型展覽「和服:京都到時裝表演」中展出,從歌手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最受歡迎的櫻桃粉色長袍,到日本武士所穿的金繡禮儀絲綢,都將亮相。同時,展覽還包括伊夫·聖·洛朗(Yves Saint Laurent)、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的原創《星球大戰》電影服裝設計。

1977年影片《星球大戰IV:新希望》角色歐比旺·克諾比的戲服,由 John Mollo 設計,該片獲得第50屆奧斯卡獎最佳服裝設計獎

年輕女子的和服,1905-1920年

這些服飾起源於日本的江戶時代:日本傳統的商店和飯店門口掛著飄動的白暖簾(white noren),牆壁上塗有一種被稱為「綠茶色」的顏料,房間隔板上懸掛著將近400年歷史的和服。

在經過了5個展廳之後,展覽以一部時長為1分零8秒的剪輯影響作為結尾,呈現了電影中出現的和服形象,包括《殺死伊芙(Killing Eve)》,《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的片段,麥當娜的影像資料和大衛·鮑威在舞臺形象。

歌川國貞,《御用錦緞紋樣》,1847-1852年,V&A 博物館藏

歌川國貞,《御用錦緞紋樣》(局部)

展覽以17世紀中葉的京都作為起點,探索江戶時代和服在樣式與圖案設計上的重要變化,這些變化最終確立了現代和服的基本模式。同樣是在這一時期,和服首次出口到歐洲,而來自歐洲的新面料也對日本國內的和服製作產生了影響,展覽以此揭示早期全球貿易網絡對東西方時尚文化交流的推動作用。

和服因其精湛的工藝而備受推崇,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找到刺繡的鉚釘。V&A策展人安娜·傑克遜(Anna Jackson)一直努力使和服的故事吸引更多的觀眾,正如去年博物館引進了克裡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時裝展覽那樣。

傳統的博物館展示風格是將服飾當做窗簾那樣,從水平的杆子上垂下來。這是展示複雜藝術的理想選擇,但卻可能會使和服的展示變得毫無生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老的和服出現在了定製的人體模型上,以三維方式呈現了和服豐富時尚的歷史進程。

女子和服,19世紀初,日本女子美術大學美術館藏

日本生產專用於出口的和服,1905-1915年,V&A 博物館藏

從展覽的第一個展廳開始,我們可以透過一個圓形窗戶框架,看到19世紀京都茶館中的歌舞伎演員形象,她們穿著高高的木屐,綢緞絲綢和服上繡著精美的圖案,正在觀賞著橋梁。這些人體模型是經過精心製作的。

展覽的第一個作品借鑑於從日本收藏中借來的古董和服三聯畫,由加利亞諾為迪奧設計的時裝秀作品,這款服飾採用和服風格的袖子和面料製成,並帶有迪奧傳統的雕花束腰夾克,而設計師斉藤上太郎(Jotaro Saito)設計的現代和服目前正在東京銀座六號購物中心出售。

策展人傑克遜在展覽的最終裝置中說道,「其形狀保持不變的事實意味著人們傾向於將和服視為不變的傳統,而我們希望展示其流暢而時尚的面貌。」

勝川春扇,《站立的妓女》,版畫,1804-1818年

和服在最早以前被稱作「著物」,著物又分為多種,其中吳服是用高級紡織品製成。在南北朝時期,日本引進南朝的桑蠶業,當時江南地區被日本稱作吳國,所以用蠶絹為面料製成的和服被稱作「吳服」,麻布、棉布製成的和服則稱為「太物」;到了奈良時代,受唐朝服飾的影響,和服色彩到達鼎盛期,服飾打破原先的單一色調,顏色多彩,還添加有其他紋樣,貴族以色彩劃分等級,等級自上而下服飾顏色為深紫、淺紫、緋、紺、綠、黑。室町時代,德川幕府之後,和服基本定型,在之後也沒有較大的變動。

小早川清,《樓梯》,1935年

在展廳中,一件製作於18世紀後期的日本京都和服上「刻」有大型的書法,寫的是詩中的短句,這也使得這種服飾很早就成為了標語T恤的前身。由藝術家喜多川歌麿( Kitagawa Utamaro)繪製的一幅情色作品,勾勒出了在一棵櫻花樹下的戀人,袍子滑落到腰間,裸露出女性的身體。這件作品也講述了和服的誘人歷史。而鮑威和佛萊迪·摩克瑞的和服則突顯了服飾的外觀所促進的性別「流動」。

從和服之鄉京都開始,這次展覽將參觀者帶到歐洲,探索這種服裝是如何走遍世界的。19世紀晚期,「日本主義」藝術在歐洲達到高峰,和服也風靡於歐洲社會。對此,日本工匠特別針對外國顧客的需求,對和服進行改造,同時積極引入西方新式紡織技術和化學染料。

《Anna Elisabeth van Reede 肖像》,1678年

荷蘭德哈爾古堡藏的《Anna Elisabeth van Reede 肖像》創作於1678年,展示了貴婦身披和服風格的彩色真絲禮服,上面繡有菊花和花朵。選擇這套服裝是用來展示她的身份和品味的,因為時尚的和服是通過荷蘭商船進口到歐洲的。從蘇格蘭帶到博物館的豪華和服反映了富有的歐洲人將和服風格轉變為精緻的睡袍形式的新時尚。這些和服自1711年在詹姆士·達林普爾爵士(Sir James Dalrymple)的衣櫃裡居住後,就一直在那了。至20世紀初,歐洲設計師開始大量從和服中尋找靈感,在時裝中融入寬鬆舒適的日式風格,取代傳統的歐式緊身設計。

La-La-San套裝,約翰·加利亞諾為迪奧設計

森口邦彥設計的和服,2005年

展覽的最後部分是全球性的展示。「模特」們聚集在盆景大樹邊,仿佛在觀賞性的花園中散步。國際設計師麥昆(McQueen)和奧羅武(Duro Olowu)將自身作品與日本元素混合在一起。

展覽「和服:從京都到時裝表演」於2月29日至6月21日。

(本文參考自V&A官網、《衛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全球好展 | 英國V&A博物館重開,歐洲最大和服展回歸
    7月底,日本民間社團發布了自行設計、製作的213套東京奧運會和服,以全球213個國家和地區為主題,融入了各國的歷史文化和風景等特色。大洋彼岸,也有一場盛大的和服展覽正在展出。2020年2月底,英國V&A博物館呈獻了歐洲境內的首場和服大展「和服:從京都到T臺」開幕。因為疫情影響,展覽曾暫停對公眾開放。
  • 日本大阪上演「地鐵時裝秀」 泳裝和服輪番上陣
    日本大阪上演「地鐵時裝秀」 泳裝和服輪番上陣 (2/6) "← →"翻頁
  • 從京都到T臺,和服走過的創新之路
    ,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以下簡稱V&A)將舉辦名為「和服:從京都到T臺」(Kimono: Kyoto to Catwalk)的以和服為主題的展覽,將和服作為一個充滿活力、不斷發展的時尚主題,展示1660年以來,和服在全世界的美學意義和社會價值。
  • 日本傳統和服登上巴黎時裝展,「First和服」顛覆潮流
    和服作為日本的傳統服裝,最初在巴黎流行起來,被帶入西方時裝體系後,日本設計師們看到這股潮流,才繼續將其發揚光大,變成一種時尚潮流。和服風的時尚潮流是在 19 世紀被巴黎「資本家的貴婦人」帶起來的。她們拋棄了和服的腰帶,當作休閒服來穿。
  • 英國V&A今重開:「和服」回歸、「拉斐爾」升級
    他表示,開館後,開始僅兩周就因為疫情關閉的特展「和服:從京都到T臺」將重新開放,一直到2020年10月27日。同時,在下半年,新升級的「拉斐爾展廳」,新展「包裡包外(Bags: Inside Out )」等也將陸續和觀眾見面。 位於英國的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V&A博物館)是世界上領先的藝術、設計與表演博物館。
  • V&A「和服展」:見證那時划過歐洲文化的一道閃電
    和服的日文詞彙直譯為「著物」,而一旦你知道了這一點,一切都不一樣了。它不再是年輕女孩身著的那種猶如蝶蛹一般覆著櫻花的服裝,而是每個人都可以穿的衣服。和服一直在變化。你能看到歌手比約克(Bjrk)身著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設計的以和服為靈感的錦緞禮服,也能看到麥當娜(Madonna)身穿讓-保羅·高緹耶(Jean-Paul Gaultier)設計的短和服。英國演員亞力克·吉尼斯(Alec Guinness)曾猶豫是否要參演《星球大戰》,當他看到為歐比旺·克諾比(Obi-Wan Kenobi)的棕色和服所畫的草圖時,他被說服了。
  • 重塑和服:和服啟示錄
    和服通過顏色、紋樣、款式的變化代表著穿著者感情的多變性,體現出了強大的塑造力。Paul Poiret設計的裙子,1920-1930年和服的種種魅力讓設計師被它所傾倒。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日本前衛設計師風靡巴黎,以極簡主義、解構主義的服裝設計打破了高級定製時裝世界的規則。
  • 秘密藏在袖間——和服的動態美學
    「京都到貓步」( Kimono:Kyoto to Catwalk)(來源:V&A官網)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是英國婦孺皆知的時裝藝術展覽館,收藏了大量歐亞服飾文化遺產。)玻璃展櫃的後面,根據布料保管專家建議使用T字型的架子為我們呈現每一件來自日本的收藏品,這樣能更好的保護設計的原型以及大幅度減少收納時帶來的破損。
  • 日本和服的日常化之道
    和服style與穿著各種時裝、西裝,哪怕優衣庫休閒服的人們混雜一起,不但毫無違和感,更能因為和服的製作精美與民族特色,引來一些外國人讚許的眼光。雖然街上常見民族傳統服裝的國家不止日本一個,但日本是其中唯一發達國家——除了一些特殊典禮,在倫敦看不到都鐸時代服飾,在巴黎看不到波旁時代服飾,在柏林也看不到腓特烈時代德意志服飾。
  • 美學|一次看夠!八百年和服設計演變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365天,365句經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說起日本,許多人腦海裡第一個蹦出來的詞就是和服,日劇不知道有多少櫻花樹下,和服少年或和服美少女緩緩轉身,露出甜甜微笑。
  • 日本為196個國家定製了和服,點綴熊貓、長城元素的「中國和服」真的好看嗎?
    ‍本文轉載自左衽中圀(微信號:ZRCN-2012)
  • 荔枝說:日本為東京奧運會參賽國設計和服 中國款霸氣!
    設計主題為英式庭院和英國國旗,元素上主要有泰晤士河、倫敦夜景,莎士比亞的作品《仲夏夜之夢》、《哈姆雷特》,還有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愛麗絲和時鐘兔,以及電影《007》等。     最後,重磅壓軸的中國款閃亮登場!
  • 東京奧運會被迫延期,「和服項目」照常進行,中國和服祥雲配巨龍
    東京奧組委為奧運會啟動「和服項目」為了籌備2020年東京奧運會,東京奧組委於4年前就啟動了「和服項目」,初衷就是給參與東京奧運會的206個國家和地區定製不同特色的和服。並委託了一家著名的動漫工廠,設計專屬的動漫角色。
  • 從《地獄少女》閻魔愛的和服變化 看日本「和服文化」
    二、日本和服文化 日本地理環境特殊,多火山、多海嘯以及多地震的自然特點,讓日本形成了很多奇觀美景。自古以來,日本人崇尚和敬畏自然的心理,讓其對大自然的變化和四時更迭十分關注,這些特點給日本人創作和服奠定了基礎。​ 1、和服是從身到心的表述 和服是日本人的傳統民族服裝,也是日本獨有的特色文化資產之一。
  • 日本和服為什麼這樣設計,後面的枕頭是幹什麼的
    今年春節買了一套日系風的衣服 突然想到和服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這樣設計?如果你以為是為了增加日本人口出生率那你就錯了,日本和服大有來頭。改造後的和服可以很好的修飾日本女性的身材,將肥胖短小的四肢遮起來,V領設計將嫵媚與嬌羞完美結合,別有一番風味。到了豐臣秀吉時期,傳教士入日本,他們服裝上的腰帶設計能很好的修飾腰身,所以在日本風靡。但腰帶太長,纏繞三四圈略顯臃腫,所以把長的腰帶系成蝴蝶結放在後面增加美感,逐步形成了現在的帶枕也叫太鼓結。
  • 高檔西裝VS和服
    我們在試駕過別克新君越和雷克薩斯ES240以後,它們給我們的感覺也如同是「高檔西裝」和「和服」一樣,它們所呈現的感受,就像我們每個人衣櫥裡的時裝那樣,有不同的風格。如果說新君越像是美式「高檔西裝」, 講究舒適、時尚和豪華的設計,那雷克薩斯ES240就像是日本服飾的代表——和服,典雅而沉鬱。
  • 東京奧運會為參賽國家設計的和服刷屏了
    聚焦 東京奧運會為參賽國家設計的和服刷屏了 這一次刷屏的是為參賽國家設計的和服,傳統和服起源於日本平安時代,儘管迄今已逾千年,在現代社會,和服依然作為日本大和民族的傳統服裝被保留。
  • DNF:最美民風時裝來襲,東之國度禮包,和服比蒙服好看太多
    在最新5月23號更新以後我們國服也推出了一些新的禮包和吸菸新的活動,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跟他幹架在這一次國服推出的最美的民族風格時裝,而這次的時裝就這樣了。東之國度裡包從中間的禮包相比較,和服反倒比蒙服好看的太多了。
  • 東京奧運營銷新打法,日本和服老店為196個參賽國創作主題和服
    截至目前為止該計劃已經完成了100個國家100件和服的製作,和服的花紋採用了代表每個國家特色的元素。日前,當地舉行發布會,展示已經完成的100件和服,由來自日本九州島各縣的女高中生們登臺展示,現場觀眾約1500名。
  • 莎麗,英國軍事風衣,1000多年歷史的和服
    英國的衣料商託馬斯·巴爾巴尼年輕時就從事經營服裝面料,並積極開發新品種,他在同行的協助下,經過反覆試驗,終於制出了防水加畢丁(一種細密的棉織物),使棉織品用於風衣取得了成功,並於1888年取得專利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託馬斯·巴爾巴尼為了適應戰鬥的需要,設計了一種塹壕用的防水大衣,款式為雙襟兩排扣,有腰帶,領子能開能關,插肩袖,有肩章,在胸部與背上有遮蓋布,以防雨水滲透,下擺較大,便於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