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倪自放
重溫黨史,堅定理想信念,緬懷先烈,永葆黨員本色。歡迎收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出品的「七一·紅色影視放眼瞧」,我是倪自放,今天我們講述的是電影《周恩來回延安》。
電影《周恩來回延安》,改編自曹谷溪的報告文學《周總理回延安》,講述了1973年6月,周恩來總理回到革命聖地延安,重溫黨的奮鬥歷程,提醒全黨不要忘記延安這片土地上燎原的革命火種和延安人民對中國革命的奉獻的故事。
1973年,被檢查出患有膀胱癌的周恩來總理回到闊別26年的延安,延安的13年往事歷歷在目,這方熱土養育了中國革命,養育了人民軍隊,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鑄就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他與曾經的老鄰居、老朋友雙手緊握,與為救自己犧牲的小曹的母親曹大嫂灑淚相擁。周總理感懷延安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牽掛老區百姓生活依然艱難,希冀延安幹部和知青為革命聖地的發展作出貢獻,更堅信祖國必然強大。幹部們立下軍令狀,知青們立志紮根黃土地,群情激昂,要讓延安百姓過上好日子。眾人的激情和鬥志感染了周總理,他不顧自己滴酒不能沾的病體與大家乾杯為誓 。
《周恩來回延安》以飽含深情的鏡頭回顧了周總理在1973年抱病回訪延安的真實故事。它立足於真實的周恩來形象,經過電影藝術的再加工,重新喚起了人們心目中那個可敬、可親、可愛的周恩來形象。
《周恩來回延安》也是七十餘次飾演周恩來的劉勁,再次飾演周恩來。這次塑造周總理的角色與以往有何不同?劉勁表示,以往自己只是單純用心於扮演好周總理的人物角色,其他問題不需要過多操心。可這次不同,在這部電影中,自己還同時擔任了導演這一重要角色,需要考慮的問題則更加全面,肩上責任感與使命感讓自己努力做好方方面面。
談到這部電影時,和劉勁聯合執導的吳衛東表示,與以往重大歷史題材影視作品著力刻畫領袖群像相比,這部電影特殊之處在於是以周恩來總理個人視角及情感動線為情節推動力,以歷史閃回、時空穿越的手法貫連了不同時期的延安發展狀況與延安精神,並最終回歸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這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表現了周恩來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國家領導人,與延安幹部、百姓、知青的深情,他感懷延安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牽掛老區百姓生活依然艱難,希冀延安幹部和知青為革命聖地的發展作出貢獻,更堅信祖國必然強大;
二是彰顯了周恩來作為一個普通人和革命戰士,與延安的老鄰居、老朋友,為救自己犧牲的戰士小曹、陳友才,小曹的母親曹大嫂等人的深情,他追憶與延安老友的舊日歲月,懷念為自己犧牲的戰友,牽掛為革命失去家人的老大嫂。飽滿的情感始終貫穿影片,情感的起伏推動著劇情的發展。
整部影片以回顧歷史、著眼當下、遙望未來的方式逐層推進,體現了黨帶領人民築就的大國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