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是收穫的季節,豐收的季節,竹化堡的晚稻漸次進入收割期。而竹化堡近日最大的喜事莫過於竹化堡進入重建後第一個喜訊的到來。
經數月籌款及籌建,竹化堡重修的核心也是基礎工程榕白公屋廳終於駿工,入火吉時定在10月24。
裔孫近200人齊聚榕白公新屋廳,共慶落成慶典。竹化堡進入復興軌道,美麗竹化曙光初現。
竹化堡與界牌春英公祠隔河相望,承接兩廣,背靠屋背山,竹子常青,杉樹、松樹、茶子樹常綠,依山傍水,是春英公第六代榕白公所創。堡漸築而成,裔孫聚居,繁衍生息,人傑地靈,乃清未進士(賜"進士」匾)、五屬(藤縣、容縣、岑溪、蒼梧、懷集)管帶、潯州府督辦、容縣民國首任縣長(知事)經才公,聲播兩廣的名醫啟臣公祖居地。
葉沃公,號啟臣(1868—1974)
也是百歲壽星、教育家子芳公的祖居地,外遷藤州、梧州後一門俊秀。
老壽星子芳老校長,現年102歲
竹化堡文則晉身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而教師、醫師眾多,從政則不斷,而商賈鮮有,人才輩出,傳為風水寶地。一脈三房,展芳公為按察司知事並容縣李氏合邑祠首事,楚芳、培芳公均授登仕郎。自此枝繁葉茂,裔孫撤布海內外,而根在竹化堡,累居超過175年。進退有據,歷三朝而固若金湯,風骨依然,至今己8代。
近年更有侄女婷,博士畢業後遠赴海外從事博士後醫藥研究,為一堡之楚翹,走得更遠。真正是耕讀傳家。
中間屋為榕白公親手創建,與幼子培芳公居中,是竹化堡最老祖屋,而展芳、楚芳公居於兩側各立屋廳,縱橫交錯,相連為堡。近年因人丁興旺漸次出堡,而堡內有幸有裔孫堅守,所謂老樹出新芽,老祖宗眼光不錯,裔孫也懂得守成創新。竹化堡幸甚!
中間屋屋廳上一次重修於1971年,歷47年,2018年崩塌一半不可再用。2018年10月族中宗親倡議重建,成立重建小組,推舉在家的成昌、倫昌為常務組長,李昌鼎力、出外或外遷的衛昌居中,賢昌、劍峰、東正協調,東生、建凡、詩明、悅昌發力,共攘重建各項工作,而公認成昌、倫昌、李昌實操勞苦功高。
集資工作按人口款每人收集,外嫁女及宗親鼎力支持,愛心人士助力,始於2018年10月,成於2019年8月,共得款項26萬餘元。工程以只建屋廳三井房為主,屋廳為公建房居中,左右為私人建房比肩而起。
屋廳重建工程擇吉日於2019年四月二十六日寅時落腳,次第升梁,進香火,至10月24日落成入火。在壽星102歲子芳公引領下,眾志成城,出錢出力出智,終至玉成,為重修竹化堡之始。
在重建過程中,族裔商議達成共識:一是中間屋廳改稱為榕白公屋廳,為榕白公一脈所有,三房展芳楚芳培芳裔孫共建共享;二是每年的年初一上午三房裔孫在屋廳共祭列祖列宗,共聚兄弟姐妹情。三是恢復三月三祭祀榕白公墓的傳統;四是各私人房重建時應與屋廳的建築風格保持一致,保持 屋廳建築群風格的整體美觀。至此,竹化堡情歸一統,祖先聖靈,庇佑後裔,耕讀傳家,家家駿發,代代精英,丁財兩旺、萬事勝意。刻碑銘記,以載盛典。
榕白公屋廳的重建,為竹化堡的復興立下根基。竹化堡的重建,將與美麗鄉村同頻。慶典之時,眾言當以昌字輩出力最多,而堡的復興還望後生。
早上吉時鳴炮,祭祖祈福,然後餐聚留影,歡慶的時間直至華燈初上。三朝還福,祈福,禮成。
參加慶典的孩子們是竹化堡的未來
我是少小離家,老大少回。當日驅車攜母從容城出發。母已88高齡,腰椎骨折術後不久,扶拐躑躅前行。憶兒時楚芳公屋廳諸多中藥盆景,為當年名醫啟臣公所裁,活人無數,現已不復存。然依稀記得公祖閒坐於庭,我無知嬉鬧,幸無事故。公在我心中如神一樣存在。今日屋廳落成,經黎村,見人參果二株初長已結小果,詢之謂四季結子,生生不息,可藥可食,遂載之同歸,恭之於堂,望綠蔭成景,祈福於庭。
往年行色匆匆,回家殊少,雖逐一造訪,總是掛一漏萬,何況天各一方,聚少離多,總是感到少了點什麼。今次一下見到了許多久違的家人,儘管不能暢談,畢竟還是見上了一面。老祖嬸盤其英、94歲高齡的二伯娘、抗美援朝的伯爺老北京、從桂林回來的楚叔,文、衛、大春哥和細佬繼、森、輝、劍鋒、勇江、佐、任、朝、勃、東偉『、東誠、銀拉叔,還有品芳姑,從縣城回來的定叔、旺昌大佬老師一家、大妹、細妹、還有大姐遠貞,從深圳趕回的賢大佬,從中山趕回的詩明及姐妹,在家的民間名醫賢凡老叔、村委的大夠連、舞獅隊的國榮老叔、侄媳亞潔、亞娟,舞蹈隊長靜英嬸嬸、隊員秀賢嬸嬸,還有肥佬錦、瘐業…還有細佬橋也匆匆見了一面,而許多家人更沒印象,對他們而言,確是「笑問客從何處來」了。因在黎村停留,已酒過三巡。一門六代,欣逢盛世,歡聚一堂,人生幸事。
這是留守爺爺才哥,承先啟後,負重前行,淡定從容,楷模也,如驚鴻一現,點讚。
但大佬倫昌、揚昌(春英公祠主事者之一)因風水原因,不能同堂共慶。竊以為,大可不必,因為人品誠為最大的風水,又謂「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但豈可求全責備。所幸在橋頭見了倫昌大哥一面。而康復中的海凡叔則無法抽身探望。
而啟臣公之後裔一部分從南寧、廣州回來,在慶典之前一睹新榕白公屋廳風採,沐浴祖上福蔭,走向遠方,必將續寫昔日的榮光。
東華六垌陳宏尤家族為竹化堡之老表親,由陳訓光帶隊三、四人來參加榕白公屋廳入火儀式,誠為幸事。
聚會之餘,議及重建榕白公屋廳兩旁的舊屋、橫廊、對面舊屋拆除重建,並進士門(大寨門)、二門、三門、側門(小寨門)重修俱上儀程,以及堡外的大地坪可闢為文體廣場,緊鄰堡後山腳的哨兵老屋重建也在規劃中,必再成瞭望之勢。守正創新,文化先行,竹化堡復興可期。
遠景是恢復竹化堡的大致格局,形成內、外道貫通,環繞成堡,美化、景觀化,堡得以復興,人氣得以聚集,格局得以放大,真正是守正創新,傳承竹化堡之根脈、再鑄竹化堡之魂。
所憾原竹化堡之堡外兄弟姐妹(均是春英公後裔)、與竹化堡有千絲萬縷關係的的竹化覃、何、車、黎氏多是表親,俱不能來,舉杯共慶,不只少一人。"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真正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誠不苻合「一個不能少「、「命運與共「的時代理念,更惶論春英公裔孫代表、榕白公親兄弟(繁白居丁祀,精白居上界牌水窩,榕白居竹化,啟白居界牌茶子坪,呈白居丁祀)裔孫代表。雖是省事,知易難行,卻確實囿於成見,而不能格局放大於堡內外,實為憾事。舉杯共慶,不見老叔章凡、頡弟,振宗佬、兒時的阿哥兒、也不見鬍鬚南,不見老九強…其實祖上格局,以堡為中心,外為藩籬,守望相助,不可或缺。
這是一張歷史照片,不知他們與竹化堡又有多少故事?又或者是穿鑿附會?又有多少風流餘緒已經湮沒在歷史長河中!而我們這一代有理由講好家族的榮耀史,民族的榮耀史,讓文脈不斷,文化流傳。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暢想末來,明年初一重建後第一次所有宗親的大聚會,外嫁女集體回娘家,誠可期盼。
然,本次聚會,亦為數十年所僅見,若久久為功,必至功德圓滿!
中央實施「振興鄉村「,「建設美麗鄉村「戰略,鄉村空殼化的現象成為過去式,重修竹化堡適逢其時,行重道遠,當與時代同頻。
今天竹化堡榕白公屋廳重修入火。追憶歲月,願「霈白芳枝葉子藩昌宗柱史,蓮青學士文章錦繡振家聲「,美麗界牌,美麗竹化,厚積廣德,春英公、榕白公裔孫當奮發有為。
古建築是鄉村的記憶,文化是鄉村的靈魂,鄉坤是鄉村的根脈,稻香是鄉村的時尚,竹子是竹化堡的底色,孩子是鄉村的未來。故士是風箏的線,縱是萬水千山,我的歸途只是你!
詩明妹妹總結得好,基因是人的底色,「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堅定地砥礪奮進。在未來拼搏奮鬥的道路上,讓我們回頭有一路的故事和溫暖,低頭有堅定的信念和腳步,抬頭有清晰的目標和方向。」
竹化堡,加油!界牌李砥礪前行!
你我的腳步,歷史的進步。滄海桑田,天茺地老,不忘初心。大局優先,才會合作共贏,願「讓所有人造福所有人」的和諧竹化終將實現。
而竹化堡的真正復興則在於祖國的繁榮昌盛。
甘草軒歡迎您!
本公眾號創始人甘草,是全科、骨科醫師。
在甘草軒裡,讓我們健康快樂,分享思想,沉澱歲月,學習成長。讓生活如甘草,可補益,能清熱,可解毒、能緩急,可止痛,調百味。讓平淡咂出滋味,點滴折射太陽,荒誕透出理性,困頓找到希望,虛幻看到真實。人生有起伏,攀登需堅持,跌倒再站起!我是甘草,人生如途,有你剛好!
隨緣關注 | 隨喜轉發
長按二維碼識別加關注
關聯公眾號:花都容縣同鄉會
聯繫我們:
甘草13926212019
雨燕13134139878
喜歡甘草軒就點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