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法蘭克福訊,記者高揚報導。5月14日,北京龍泉寺在其位於法蘭克福的德國道場舉行了2016浴佛節暨蒙山超度法會,龍泉寺國際弘法事務執行長、荷蘭龍泉大悲寺副住持賢清法師,龍泉寺賢大法師及荷蘭龍泉大悲寺眾比丘尼法師一行到場主法;旅德北京總會暨北京商會會長丁楠女士組織籌備了本次法會,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高士其基金委員會副秘書長龔建華先生、德國多位僑領以及來自德國各地的約120位佛友都參加了這一佛教盛事。
(龍泉寺德國道場法會現場)
浴佛節,為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中國佛教徒紀念教主釋迦牟尼佛誕辰的一個重要節日,又稱佛誕節、灌佛會、龍華會、華嚴會等。史書記載釋迦牟尼佛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西元前1027年),是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
(傳說釋迦摩尼佛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
浴佛前,龍泉寺德國道場籌建者即本次法會的組織者丁楠會長首先對龍泉寺德國道場進行了簡介,感謝諸位法師、僑領和眾善友的到來,感恩龍泉寺道場把大家凝聚起來,一起學佛、共同進步、共振菩提。
通過賢清法師的講話,大家了解到:浴佛節是與佛祖一生相關的最重要的四個佛教節日之一,即釋迦牟尼佛的出生日,農曆四月初八。另外三個節日分別是:二月初八——釋迦摩尼佛作為印度王子,放下世間榮華富貴選擇出家的日子;十二月初八——釋迦摩尼經過六年苦行,最終成道成佛的日子,又叫臘八節,那天中國人有喝八寶粥、寺院施粥的傳統;二月十五——佛祖涅槃的日子。圍繞這四個節日都會舉辦相應的法事活動來紀念佛陀。聯合國已承認南傳佛教傳統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成道、涅槃的節日衛塞節(Vesak),國際上的正式名稱是「聯合國衛塞節」(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一些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將這天(或數天)列作公眾假期並在每年五月的衛塞節月圓之日舉行盛大慶典活動。隨著佛教的不斷傳播,和釋迦摩尼佛有關的節慶紀念活動也在包括歐美在內的世界各地逐漸增加。
(龍泉寺國際弘法事務執行長、荷蘭龍泉大悲寺副住持賢清法師)
賢清法師還說,我們在此浴佛也代表著佛法在當地的新生。五六千萬華人華僑,身居海外,心繫祖國。一個能把海內外所有華人聯結在一起的紐帶就是佛教和佛教文化。佛教雖然產生於印度,但已經成為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為許多中國人的深深情結。在科學和物質越來越發達而人的精神越來越需要滋養的今天,包容、慈悲、智慧的佛教能帶來一絲清涼、帶來滋潤的甘露。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各種宗教和文化之間有著越來越多的衝突,而慈悲、包容的佛法精神也能給各種宗教、文化的交流帶來融合的力量。受恩師學誠法師委派,到德國道場與大家一起浴佛的賢清法師還鼓勵每一位佛弟子,以自己的言、行、善念,與更多人分享佛教的慈悲與智慧,讓世界各地的人都受到佛法的滋潤。
(浴佛報恩)
( 龍泉寺義工手工小禮品贈送與來賓禮物交換)
高士其基金委員會副秘書長龔建華先生特攜當今最長書法作品——中國書法名家葉兆景先生創作的12300米書法長卷《華嚴經》前來拜謁法師。
德國道場的浴佛法會上午九時許正式開始,經過請佛誦經、浴佛報恩、龍泉寺義工手工禮品贈送、齋飯、皈依儀式、與法師座談、佛懺、蒙山超度等近一天的豐富佛事,於晚上十時許結束。本次法會還在微信上進行了直播,讓不能到場的佛友得以另一種方式共襄此佛家盛舉。
此前,賢清法師和賢大法師應開元講壇之邀,已分別在慕尼黑和奧古斯堡做了兩場佛學講座,為大家揭秘被譽為「清華北大分校」、「最強科研實力寺廟」的北京龍泉寺。此次德國之行讓大家看到,有著多位高學曆法師、做過不少科研項目的龍泉寺其實並不高冷神秘,他們的路線很親民,形象很可愛——中央美院國畫系畢業的賢帆法師創作的「賢二僧」憨態可掬,泥塑小偶是最受歡迎的限量版。賢清法師或坐在講臺上或站在我們中間,循循善誘,笑容可親,寥寥數語便動心見智。感恩法師們將佛陀的智慧傳到歐洲,為漢傳佛教的弘揚和興盛孜孜不倦。
(佛友與賢二僧結緣:因賢二僧有限,丁會長號召有孩子的佛友優先領取並布置相應修行功課)
(分享齋飯)
法會前一日法蘭克福天氣惡劣,狂風暴雨夾雜冰雹;而當日陽光重又普照大地,仿佛預示著佛法在德國、在歐洲可以給更多人帶來光明和智慧。希望如法師所信,未來佛教在世界各地都能展現它包容與融合的價值,造福不同文化和民族。
有什麼想說的就到下面的評論裡暢所欲言吧~
更多詳情戳戳戳"閱讀原文" 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