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張世卿家族墓,墓室壁畫上的茶事場景

2020-12-12 茶文物與茶文化

墓葬是屬於死者的一個靜謐世界。

古人認為:墓葬不僅僅是安放死者遺體的場所,更是供死者靈魂繼續生存的空間。

在這裡,死者生前曾經擁有過的和未曾擁有過的一切,包括美酒瓊漿、雕梁畫棟、莊園衙署、男僮女僕、樂舞百戲等等,甚至還要在墓葬中表達對於神明、宇宙、歷史、自我、政治、道德的種種認知……

這些內容,有的以實用品或明器的形式體現,有的則訴諸彩繪壁畫、畫像石或畫像磚等藝術形式。

1971年以來,考古人員相繼在河北省宣化下八裡村發掘的遼代墓葬群,無論是墓葬規模和結構都極為相似。

張世卿家族墓壁畫

這些墓葬群為張世卿的家族墓。

張世卿何許人也?

張世卿原為漢族的地方紳士,遼代歸化州(今宣化)清河郡人。遼代大安年間,宣化地區遭旱災,莊稼顆粒無收,餓死了許多百姓。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文化的烙印是永恆的。

於是,大土豪張世卿開倉獻糧,救濟災民

因為張世卿的這個善舉,《張世卿墓誌》就有這麼濃濃的一筆:

「大安中,民谷不登,餓死者眾,公進粟兩千五百斛,以助國用。」

也因為這個善舉,衛紹王(遼皇帝)特授張世卿創業右班殿直,之後又累升到銀青崇祿大夫、監察御史、支騎尉等官職。

張世卿家族墓壁畫

張世卿的兒子張恭謙後任遼國樞密院留承,並與耶律氏通婚。

可以說,張世卿家族是遼代「以漢治漢」、「遼漢親善」的一個範例。

除了多不勝數的陪葬品,張世卿家族墓中有大量反映當時茶事內容的壁畫,為我們了解宋遼時期北方飲茶風習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童嬉圖》(遼墓壁畫)

這幅壁畫是我們今天要重點解讀的,它被發現於張世卿家族墓七號墓的前室東壁。

墓主人名叫張文藻,他是張世卿的叔叔。

這幅壁畫被定名為「童嬉」,因為壁畫的主題為兒童嬉戲。不過壁畫中也出現了當時的各種茶具及碾茶場景,側面反映了當時的飲茶方式和飲茶習俗。

童嬉圖

圖前後各繪一張長方桌,前方的桌子上,放置著花口盤、茶壺、茶杯、茶盒等茶具。

桌前一童子半側身而坐,正在使用茶碾。這是因為,當時的茶以蒸青團餅茶為主,飲用前要先將茶餅碾成茶末。

蒸青團餅茶

茶碾的前方繪有一漆盤,內置一隻茶羅。茶羅的作用主要是將碾好的茶末再篩選一遍,是茶末更細密。

桌子右側是風爐,主要用於煮水,它的形狀有點像石鼓,無足。風爐下承蓮花座,開一門,形制較唐代有所變異。風爐上面放置的則是一把白色瓜稜壺。

這幅壁畫真切地反映了遼代晚期的烹茶方式和程序,尤其是碾茶用具的描繪,細緻真實。

張世卿家族墓壁畫

北宋末年,由於宋遼互市,遼地茶風盛行,遼墓壁畫反映了當時遼地的生活風俗,也讓後人較完整地看到北宋時期北方茶文化風貌。

相關焦點

  • 遼代張世卿家族墓,墓室壁畫上的茶事場景
    張世卿家族墓壁畫這些墓葬群為張世卿的家族墓。可以說,張世卿家族是遼代「以漢治漢」、「遼漢親善」的一個範例。除了多不勝數的陪葬品,張世卿家族墓中有大量反映當時茶事內容的壁畫,為我們了解宋遼時期北方飲茶風習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 親探張世卿壁畫墓
    已發掘的遼代墓葬中,以內蒙赤峰遼慶陵等級最高,在內蒙遼寧等地還有多處契丹貴族墓,如陳國公主墓、吐爾基山遼墓、耶律羽之家族墓、葉茂臺遼墓群等。遼代漢人墓的代表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的下八裡村的張世卿家族墓群。這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1993年被列入當年的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整個墓區包括I區、II區兩部分,其中I區有張世卿家族成員墓十二座,及韓師訓墓(M4)。
  • 被譽為「地下藝術長廊」,歷經百年滄桑的宣化張世卿墓
    從1972年到1993年,文物工作者先後在這裡發掘清理了以張世卿墓為代表的10餘座遼代時期的張氏家族墓,出土各種文物800餘件,壁畫360平方米。被國家文物局評選為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載入北京中華世紀壇262米青銅甬道上。墓主張世卿,遼代歸化州(今宣化)清河郡人,漢族,地方紳士。
  • 走進千年遼墓 看張世卿的地下生活
    已發掘的遼代墓葬中,以內蒙赤峰遼慶陵等級最高,在內蒙遼寧等地還有多處契丹貴族墓,如陳國公主墓、吐爾基山遼墓、耶律羽之家族墓、葉茂臺遼墓群等。遼代漢人墓的代表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的下八裡村的張世卿家族墓群。
  • 下八裡遼墓壁畫:遼代貴族的飲茶記
    根據墓誌我們可以知道,這座墓是遼金時期歸化州(也就是今天的宣化)地方豪族張氏的家族墓地。張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叫張世卿,遼代歸化州(今宣化)人,地方紳士。從他的姓氏我們不難判斷出他是漢族人。遼代大安年間宣化遭災,餓死者無數。張世卿拿出穀物2500擔,賑濟災民。為此,遼代的皇帝特授其創業右班殿直。張世卿死後葬於宣化城西下八裡遼墓群中。
  • 河北宣化發現遼代大墓,墓中驚現十二星座,還出土千年飯局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就是發現於河北宣化的一座遼代大墓。上世紀70年代,考古專家在河北宣化河子鄉下八裡村發現了一座遼代墓葬,專家經過研究和史料記載發現墓主人名叫張世卿。遼代大安年間宣化遭災,餓死者無數。他拿出穀物2500擔,以解災民之難。為此,皇帝特授其創業右班殿直,之後又累升到銀青崇祿大夫、監察御史、支騎尉等官職,死後葬於宣化城西下八裡遼墓群中。
  • 河北宣化掘出遼代古墓,最大墓室僅10平米,造價卻超過北京三環房
    河北宣化掘出遼代古墓,最大墓室僅10平米,造價卻超過北京三環房我們都知道,中國古建築比起西方建築來說,大體在單體建築上都不算太大,但是中國古人修建的陵墓則有時候往往比人住的地方還要宏大雄偉,這和中國的儒家,道家文化有關,而佛教傳入中國後,薄葬的思想才開始被提倡,但是中國歷史就是這樣,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後,大體的根基卻難以動搖
  • 遼代墓室壁畫:契丹人與漢人的物質精神世界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的遼代考古工作取得了飛速進展。到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相繼發掘遼代墓葬四百餘座。根據目前所掌握的紀年材料,這些墓葬多數出現在穆宗(951-968年)至景宗(969-982年)時期以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四百餘座墓葬中,帶有壁畫的達八十餘座,可見壁畫墓在當時極為流行。這類壁畫墓的分布範圍,大體在遼上京、中京、南京和西京之間。
  • 下八裡遼代壁畫墓群完成防水保護
    本報訊記者耿建擴從河北省有關部門獲悉,位於張家口市宣化區下八裡村的遼代壁畫墓群防滲水工程近日全面竣工,這一工程由國家文物局投資105萬元,共完成了全長240米的地下防滲防水工程,可以保證98幅精美壁畫不受水蝕影響,其中包括我國最早的中西合璧天文圖。
  • 遼代漢人貴族「張世卿墓」壁畫:生活氣息濃厚,天文圖中西合璧
    1973年,一位農民在澆地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座遼代貴族墓,根據出土墓志銘上的記載,墓主人是一位遼代的漢人貴族,名字叫做「張世卿」,就是在這座墓葬中發現了總面積為86平米的精美壁畫。墓中壁畫所反映的都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場面,壁畫色彩鮮豔,筆法流暢,線條、透視都十分重要的價值。
  • 河北張家口宣化區下八裡村,大型遼代墓葬群,考古發掘和歷史發現
    當時的清理工作很大,因為被灌進去的水量太大了,所有東西都被陷在淤泥裡,就算如此,考古人員很快發現這個並不大的墓室裡邊好像沒有發現棺槨,不過在清理的時候,他們在墓室靠北邊一側發現許多寫有漢字和梵文的木頭殘片,但這些殘片數量 遠遠不夠拼成一個棺槨,從位置上看,這個墓葬和1號墓相隔僅50米,從結構上判斷,這2號墓應該也是一個遼代的墓葬,可遼代文字是漢字和契丹文才對,怎麼這墓卻是漢字和梵文呢,因為遼代存在的時間不長
  • 河北宣化的遼代墓,中西結合的天文圖,星座標註太好玩
    宣化城在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次被所謂的敵人攻破過,被稱為「太平城」。固若金湯的城池,讓古城得以不斷發展。作為連通蒙俄乃至歐洲的重要通道,宣化從遼代開始成為商貿重鎮。南來北往的客商在這裡聚集,他們把塞外的牛羊、香料運往中原,又把南方的絲綢、茶葉帶到他鄉。常年與不同民族、不同長相,說著不同語言的人打交道,宣化人早酒見識到了這個世界多元的文化。
  • 十二星座圖竟在遼代張世卿墓中出現,專家說:古人也挺時尚
    在1974年,考古人員發掘的一座遼代墓中,就發現了十二星座的記載。那麼,十二星座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外國星座圖,又是什麼時間,怎麼傳到中國的呢?接下來,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北京遼代壁畫墓:胡化形制凸顯民族融合風貌(圖)
    唐代的縣令墓石質葬具和墓誌遼代家族墓全景  ◎郭京寧  為北京地區北朝墓的形制特點樹立了標尺  首次大規模出土炭化高粱  北京地區罕見遼代完整壁畫墓  2014年7月,為配合工程建設,考古人員對大興區黃村鎮三合莊村進行了考古發掘。
  • 墓室壁畫中的遼人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的遼代考古工作取得了飛速進展。到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相繼發掘遼代墓葬四百餘座。根據目前所掌握的紀年材料,這些墓葬多數出現在穆宗(951-968年)至景宗(969-982年)時期以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四百餘座墓葬中,帶有壁畫的達八十餘座,可見壁畫墓在當時極為流行。這類壁畫墓的分布範圍,大體在遼上京、中京、南京和西京之間。
  • 河北宣化區遼代墓葬群,困擾考古界謎團,在二十年後發掘破解結果
    號墓是一座沒有使用的廢棄空墓,至於9號墓因為被嚴重盜擾失去發掘價值,連墓誌也都不見了,現在想解開人臉面具之謎,也只能把希望放在10號墓上了。10號墓位於下八裡遼墓群的東南方和7號墓相鄰,和1號張世卿的墓葬也僅僅相隔50米左右,更為重要的是從外圍探測來看它應該保存比較完好,雖然10號墓沒有被盜,出土了很多隨葬品,但由於墓室自身的腐朽損毀現場情況很不理想,在墓葬沒有發掘之前考古人員還是充滿期待的。
  • 張家口宣化遼代壁畫墓
    ​張家口宣化遼代壁畫墓​ 這古墓的發掘也是意外的發現,二十年前,宣化的一塊農田裡,正在進行灌溉作業。作為宣化的富紳大賈,張世卿家中還是有些餘糧的。他想捐些出去,但又有些顧慮。自家的農田裡今年也顆粒無收,若是旱災持續,自己總得有個退路吧。不過在下決定之前,張世卿想先出門走走,看看災情。這一出門,張世卿的心就再也無法平靜。街上的店鋪大多都已關門,往來行人滿臉菜色,甚至有人賣兒易女。回去後,張世卿二話沒說,捐出了2500斛,相當於78噸的穀物賑濟災民。
  • 茶畫薈:遼代壁畫《點茶圖》《備茶圖》中學點茶
    》河北宣化遼代墓壁畫備茶情節是當時點茶器具和點茶流程的真實寫照,從中可以比較完整地看到北宋時期北方茶文化的面貌,是佐證文字文獻的珍貴史料。畫面右有四人,一僮子站在跪坐著的碾茶者肩上取吊在房梁上的竹籃裡的桃子,一契丹男僮用圍兜承接桃子。一年輕女子手裡拿著桃子,她身前的紅色方桌上置有茶盞等物,身後方桌上是文房四寶。畫左側有一茶具櫃,四小僮躲在桌櫃後嬉戲探望。該壁畫真切地反映了遼代晩期的點茶用具和方式。
  • 十二星座圖竟在遼代張世卿墓中出現,專家說:古人也挺時尚
    在1974年,考古人員發掘的一座遼代墓中,就發現了十二星座的記載。那麼,十二星座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外國星座圖,又是什麼時間,怎麼傳到中國的呢?接下來,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