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飛
序言
我們挪威遊的第一站是奧斯陸。
奧斯陸是挪威王國的首都,第一大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主要港口,位於挪威東南部,面積545平方公裡,人口約70萬。
奧斯陸瀕臨曲折迂迴的奧斯陸峽灣,背倚巍峨聳立的霍爾門科倫山,在群山、叢林、原野、海灣的環抱裡,既有海濱城市的旖旎風光,又有高山密林賦予的雄渾氣勢。奧斯陸市內沒有林立的摩天大樓,街道兩旁大多是6、7層的樓房,帶有濃鬱的中世紀色彩和獨具一格的北歐風光。奧斯陸的綠化面積達55%,建築物周圍都是整齊的草坪和各色花卉,在金色陽光的照耀下,絢麗多彩。
我們在奧斯陸觀光一天,遊覽的景點有阿肯修弗斯城堡、挪威王宮、奧斯陸市政廳、海盜船博物館、奧斯陸歌劇院、維格朗雕塑公園、霍爾門科倫跳雪臺、卡爾.約翰大街等,不僅欣賞了奧斯陸的迷人風光,而且感受了這座北歐名城濃鬱的歷史底蘊和藝術氛圍。如要用一句話來表達我們的觀感,那就是:歷史、文化、藝術、建築、雕塑,造就了風景如畫的奧斯陸。
1.阿肯修弗斯城堡
阿肯修弗斯城堡是十三世紀挪威的王宮和防禦城堡,位於奧斯陸市區的東南部,奧斯陸灣的北岸。阿肯修弗斯城堡於1299年由古代挪威國王哈康五世下令興建後,在挪威與鄰國的多次戰爭中,儼然是一座堅不可摧的海防要塞。挪威王哈康六世還曾將這座城堡作為他的王宮。1527年,城堡遭遇大火燒毀,隨後荒廢了好多年。17世紀初,在挪威歸屬丹麥統治的年代,熱衷於戰爭、女人和建築的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四世予以重建、改建,便有了今天這座具有典型文藝復興風格的宏偉城堡。
阿肯修弗斯城堡堪稱十三世紀以來挪威歷史的見證者。在城堡之前留個影是必須的。
攝影大師一馬當先,率先「攻入」古城堡。
阿肯修弗斯最外沿的城牆是依著海灣邊的巖崖建造的,炮臺上排布著面向海灣的大炮。雖然現在這些大炮早已成了歷史陳列,但是今天站在大炮旁邊,眺望奧斯陸灣時,可以想像當年這些大炮居高臨下齊射時,海灣裡千百個水柱騰空而起,中炮的艦船火光沖天,濃煙滾滾,帆倒弦炸,頭翹尾沉的壯烈情景。
如今,阿肯修弗斯城堡是奧斯陸乃至挪威王國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接待外賓的地方。因此城堡仍然由王室衛隊值守、巡邏。
與英姿颯爽的王室女衛兵合影,旅友們趨之如騖。
如果說王室衛隊的巡邏主要是禮儀性的、觀瞻性的,那麼威風凜凜的騎警就不單單是一道風景了。
城堡裡的綠化工推著割草機整理草坪,黃衣黑膚,笑容可掬。
城堡建築群裡有陸軍武器博物館、挪威防禦博物館等,展出挪威的歷史文物,延續城堡的衛國精神。。
城堡的對面是國防部大院,時有挪威國防軍官兵經過。
國防部大院裡有一座「大女小男」雕塑,據說其寓意是男女平等的社會裡,女士優先,女性為大。頗有意味的是,塑像的男人雖小,站得卻比女人高,這不光是對男遊客的一點安慰,而且提醒女士們,無論在哪裡,社會上掌權的還是男性。
2.挪威王宮
挪威王宮是挪威最著名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是挪威國王的辦公地和寓所,位於奧斯陸的中心部位,面對著奧斯陸的主要商業街卡爾.約翰大街。挪威王宮奠基於1825年,落成於1848年,正好趕上新國王奧斯卡一世和他的法國王后約瑟芬的繼位登基大典。
挪威王宮的頂上飄揚著紅底金獅的皇家旗標,如果旗標上有一個三角形的缺塊,那就表示哈拉爾國王此時不在王宮裡,由哈康王儲暫代國家元首。
王宮前的廣場上有一座1905年挪威獨立時的國王卡爾.約翰的銅像。
說起這位國王,既不是為挪威獨立打天下的英雄,還不是挪威人,而是挪威前前宗主國丹麥的王子。原來挪威與前宗主國瑞典、前前宗主國丹麥,本是同一個祖先維京人的後裔,自九世紀起,這三個王室常有聯姻、民間沾親帶故的北歐國家紛爭不斷。先是挪威多次臣服於丹麥,偶爾也有丹麥反輸於挪威。公元十四世紀時,挪威與丹麥、瑞典組成卡爾馬聯盟,受丹麥統治。以後,挪威又多次碾轉於瑞典與丹麥的爭奪之中。
1814年,丹麥把挪威割讓給瑞典。1814年5月17日通過的憲法規定挪威為世襲君主立憲國,定該日為國慶日。1905年,瑞典-挪威聯盟解體,瑞典承認挪威獨立,挪威議會選舉丹麥國王次子卡爾.約翰為獨立後第一任挪威國王,稱哈康七世。哈康在位期間,挪威在一戰中保持中立;二戰中被納粹德國佔領,哈康國王及其政府流亡英國;1945年挪威解放;1954年10月5日與中國建交;1957年9月21日哈康在奧斯陸去世,終年85歲。卡爾.約翰是一位廣受挪威人民尊敬的國王。
王宮側面的花園裡有一座莫德王后的塑像,她是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小女兒,挪威第一任國王哈康七世的妻子。
挪威王宮不開放參觀,但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林木繁茂、寧靜優美的王宮花園全年開放,供遊人觀賞拍照。
王宮大廈和王宮花園都有盛裝持槍的王室衛兵站崗,遊人可以與衛兵合影留念,但在衛兵巡行時,遊人不得打擾。
敏如與衛兵合影時敬了一個禮,那年輕的衛兵嚇了一跳。也許歷來只有他向王室和來賓敬禮,未料遊人會敬禮。小夥子難為情地轉過臉去,但笑容未逝。同行旅友們笑作一團。經筆者致意,小夥子很快回過神來,落落大方地合了影。
3.奧斯陸市政廳
奧斯陸市政廳是奧斯陸這座海洋城市的政治中心,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地,位於奧斯陸市區的南部,南鄰奧斯陸灣。這座分別高66米和63米的磚紅色雙塔建築,是1950年為紀念奧斯陸建城900周年而建造的,是奧斯陸地標性建築,也被稱作「雙塔紅磚」。
奧斯陸市政廳的建築布局為凹字形,凹字形的開口處是一個噴泉廣場,凹字形的兩側是雙塔大樓,遊人順著兩邊的斜坡臺階,就可以走向凹字形底部的市政大廳。
市政大廳的廻廊裡,有大量的壁畫、浮雕,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挪威的歷史、文化,以及人民的工作、生活。
市政大廳寬闊、敞亮的會場,近30米的高挑空間,以及四周牆上色彩絢爛的壁畫,構建了莊嚴、宏大的氣場,又洋溢著多彩、溫馨的氣息。
每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儀式在此舉行。諾貝爾和平獎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所創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中的一個。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和平獎在挪威頒發,其他四個獎項(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在瑞典頒發。據說諾貝爾如此安排是表達了希望瑞典和挪威和睦相處的意願(當時挪威受瑞典的統治)。有人說冷戰以來諾貝爾和平獎成了西方的政治獎,對其歷年獎項的評選常有爭議。且不論諾獎如何,奧斯陸市政廳在和平和政治上的分量還是值得一提,例如,1993年5月,在美國的主導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這裡籤訂了著名的奧斯陸協議。為此,巴勒斯坦的亞西爾•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的希蒙•佩雷斯、伊扎克•拉賓分享了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另外,1973年的和平獎授予美越巴黎協定的籤訂者。該協定籤訂後,美國從南越撤軍,不久北越就完勝,武力統一全國。因此,與基辛格分享諾獎的北越政治局委員黎德壽似乎不必拒絕領獎(諾獎歷史上唯一的拒絕領獎者)。據葉導說,迄今,唯一沒有政治內涵、唯一沒有爭議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是1979年獲獎的德蕾莎修女。
工作人員在忙碌地布置大廳的主席臺,為即將舉行的活動做準備。
順著大廳的臺階走上二樓,可見到許多不同類型的房間,每個房間都有特別的展示,從家具擺設、人物壁畫,以及透過窗戶看到的海景,無一不讓觀光客感受到挪威的歷史氛圍,體驗奧斯陸的過往變遷。
奧斯陸市政廳建築的周圍有大量的雕塑,表現了挪威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奧斯陸市政廳背靠奧斯陸灣。人們在參觀市政廳之餘,可以到派布裡格碼頭遊覽,一睹奧斯陸灣的風採。
4.原納粹總部大樓
在奧斯陸市政廳和挪威王宮之間的街道上有一長排灰白色的四層建築,樓頂上聳立著3個四稜圓弧錐頂和4個方尖頂,非常引人注目。據說這裡是二戰時德國在挪威的納粹總部大樓。
原納粹總部大樓並不是此行安排的景點,但是其蘊含的歷史吸引我們駐足觀看、拍照。看到納粹總部,不由想起與挪威有關的兩個二戰歷史看點。第一個是二戰時希特勒的人種優育計劃。據有關史料稱,與德國人同屬日耳曼種族的挪威人大都金髮碧眼,非常接近希特勒所謂雅利安人的標準。為此納粹黨也在挪威實行「生命之源計劃」,力圖培育具有純淨雅利安血統的未來戰士。不過我們的導遊說,挪威人其實並非金髮,而是帶些透明的棕發、淺棕發,後來注意觀察,確如葉導所言。
第二個歷史看點是二戰時德國對挪威的入侵。有人說,既然挪威人與德國人同種,而且挪威地處天寒地凍的北歐地區,資源貧乏,經濟發展緩慢(挪威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發現、開採石油之前是歐洲最窮國家之一),幾乎沒有戰略利益可圖,為何納粹德國要入侵、佔領挪威呢?據分析,原因大致有:①需要挪威的重水資源,加速原子裂變的研究;②保護瑞典鐵礦石經挪威的運輸道路;③便於德國空軍封鎖英美經大西洋對蘇聯的援助;④便於德國空軍對英國北方、東方港口的作戰;⑤打開北海的出海口(這裡還有挪威峽灣的因素,留待峽灣風光篇詳述);⑥需要在挪威做精確的天氣預報,受季風氣候影響,挪威的天氣,往往就是一兩個星期後德國、法國的天氣;⑦「阿爾特馬克」號事件是導火索(注1)。
5.海盜船博物館
海盜船博物館是了解挪威人古代歷史的文物陳列館之一,坐落在奧斯陸的比格迪半島,與奧斯陸市區隔著奧斯陸灣的一條海溝相望。從奧斯陸市政廳臨海的派布裡格碼頭乘上渡輪,20分鐘就可到達。
海盜博物館擁有大量海盜時期的出土文物,多為當時貴族的陪葬物,其中最能代表挪威海盜歷史元素的便是館內存放的當年留存下來的三艘巨大海盜船。
古代挪威人被稱為維京人。說起維京人,就會聯想到兇狠的海盜。雖然,北歐史詩般的年代早已過去,維京人的傳奇故事也變得遙遠而陌生。但是,挪威人對於祖先的歷史卻始終頗為自豪,認為海盜是勇敢者的化身,是不畏艱險、勇於開拓進取的象徵。這種勇於開拓的精神正是挪威人不斷前行的動力。據說挪威名稱的來歷也與海盜有關。當年英國海軍在北海追剿海盜時向北歐人問詢:海盜何往?獲答:逃往北方之路。久而久之,北方之路 North Way,演變成了地名、國名 Norway,即挪威也。
6.山妖,挪威神話
在奧斯陸的大街小巷、店家商鋪、車站碼頭,常常看到一些長鼻凸肚、大手大腳、矮不隆冬、或禿頂或亂發、面目有些猙獰、有些怪異、有些醜陋的怪老頭木雕、玩偶、紀念品,覺得很好玩,葉導說這是挪威著名的山妖。有旅友打聽後,在微信上說:「山妖是挪威人的祖先」。看了不禁啞然失笑,怎麼挪威人的祖先儘是奇葩,先是海盜,現在又成了山妖?
後來查了有關資料,才知道山妖是挪威神話中最出名的角色。流傳很廣的故事說,在遙遠的北方,有一個狹長的國度,冰海上的風暴抽打著怪石嶙峋的海岸,終年積雪的高山上人類足跡難到。於是在那氣候惡劣、遙遠落後的遠古時代,山妖就成了這個國度最早的原住民。它們有著超自然的力量和魔法,神通廣大,就是在今天,挪威的森林裡也許還有它們的蹤跡呢。還有一種說法是,山妖管理黑夜,挪威人管理白天。於是,一個告誡流傳至今:當你走進挪威的森林,在林下和水邊逍遙時,要記住黑夜裡你並不是獨身一人,也許很多的山妖就在附近徘徊,……。
山妖為挪威人在冰天雪地裡開闢了世外桃源,所以,挪威人對山妖喜愛有加,很多挪威人都是聽著山妖的故事長大的。如今人們看到的山妖,最有特色的就是它長著大鼻子,拖著長尾巴,每個手掌、腳掌都是四個指頭,面目雖然有些猙獰,卻是很慈祥、很可愛的。傳說中,山妖最擅長熬粥,而且是用長鼻子當作勺子在鍋中攪拌的。
7.奧斯陸歌劇院
奧斯陸歌劇院是挪威最大的文化建築,坐落在奧斯陸市區東南部,位於奧斯陸灣的伯約裡格岸邊,臨近中央火車站。
奧斯陸歌劇院耗資8億美元,是目前世界上單一廳堂投資金額最高的歌劇院,2011年建成後取代著名的雪梨歌劇院成為世界最高檔的著名歌劇院,被譽為十九世紀以來全球最佳歌劇院。
採用義大利白色大理石築成的奧斯陸歌劇院享有「未來派典範之作」的美譽,最顯著的特徵是白色的斜坡狀石制屋頂,從奧斯陸峽灣的湛藍海水中拔地而起,就像一座出水的冰川,在藍天白雲下,分外炫目,分外壯觀,使之成為奧斯陸的又一張名片。遊客可以在屋頂上面漫步,飽覽奧斯陸的市容美景。
奧斯陸歌劇院佔地3萬8千平方米,相當於4個國際標準足球場。劇院內有3個舞臺,1千1百多個房間。歌劇院的內部空間被豐富的線條和平面切割,形成耐人尋味的空間語言和建築層次,其建築聲學設計臻於世界一流水平。奧斯陸歌劇院還是挪威國內依靠太陽能滿足能源需求的最大建築。
歌劇院面向的奧斯陸峽灣風光。
8.維格朗雕塑公園
在奧斯陸的西北角有一個福洛格納公園,佔地50公頃。園內綠樹成蔭,花草遍地,湖水漣漪,小溪清流,是奧斯陸人民漫步、休閒的好去處。
福洛格納公園最大的亮點是陳列著世界著名的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維格朗(1869-1943)的192組以人生為主題的雕塑作品,因此又名維格朗雕塑公園。
維格朗雕塑公園的布局:自公園正門開始,以850 米的中軸線,串起生命之橋、生命之泉、生命之柱、生命之輪等主題區域,192組650尊銅、鐵或花崗石的雕像,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這些區域裡,形成全球最大、最為著名的裸體雕塑群。現今,到奧斯陸的遊人沒有不來此參觀的,維格朗雕塑公園已然成為奧斯陸的地標性景點。
1)生命之橋
從正門進入公園後,展現在人們眼前的首先是一座石橋,橋兩側的欄杆柱子上各有 29 座青銅雕,雕有各種造型的人體,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石橋就名為生命之橋。
生命之橋上最為著名的是「憤怒的男孩」,表現的是與父母親鬧彆扭而發脾氣、跺腳哭鬧的男孩,表情極其生動傳神。小男孩只有幾十公分高,實在是夠小,我們同行朋友中多人未看到此孩,有些遺憾。還好,旅友孟繁羲拍攝了「憤怒的男孩」,還為「警惕的男孩」、「驚詫的女孩」、「哭泣的女孩」留了影,現展示小孟的4幅作品,彌補朋友們的遺憾。
憤怒的男孩。
哭泣的女孩。
警惕的男孩。
驚詫的女孩。
2)生命之泉
過了生命之橋,迎接遊客的是一座噴泉池。池中央是一組人體雕像拱託著一個巨大的銅盤,清澈的泉水從銅盤中央高高噴起,均勻地向四周灑落下來,猶如給這組雕像蒙上一層薄薄的白紗。噴泉池的四角各有5 幅樹叢雕,分別是天真活潑的兒童、情思奔放的青年、勞累艱苦的壯年、垂暮臨終的老年,組成人生的4 幅畫面;噴泉池的四壁是數十幅浮雕, 展現了從嬰兒出世開始,經過童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直至死亡的人生全過程。
噴泉池的群雕表達了人類對大自然的依賴,表現了個人生命之短與人類歷史之長的哲理關係,名為生命之泉。
3)生命之柱
在生命之泉的後面是公園的最高處,有一座巨大的方形高臺。高臺四周的鐵門上都有表現人類與惡運抗爭的青銅浮雕。
高臺的正中,矗立著一根類似中國華表那樣的石柱,名為生命之柱。生命之柱高約17米,重達270噸,柱面上是121個人體雕像,每個都和真人一樣大小,他們扭曲著身體努力向上攀登,表現了生命的力量、生命的價值,以及人類天性中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
在生命之柱周圍的圓形臺階上,均勻地布置著36座花崗巖石雕,或坐、或蹲、或跪,形態逼真,姿勢萬千,有的表現了人類的親情、友情、愛情,有的反映了人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還有的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協作、衝突、爭鬥。
4)生命之輪
觀瞻生命之柱和臺階群雕後,走下高臺,就來到公園雕塑的最後一個區域:生命之輪。4個大人和3個小孩頭腳相連,形成一個大圓輪,表現了人類生而死,死而生,一代又一代,循環不已,螺旋前進的哲理。
5)向偉大的雕塑家致敬
我們要向偉大的雕塑家古斯塔夫•維格朗致敬,不僅僅因為他的高超水平,不僅僅因為他的傳世作品,更因為我們應該記住的兩點,第一,他出身貧寒,15歲喪父後就挑起家庭重擔而輟學,但仍堅持學習雕塑藝術,數十年如一日,終於成為世界大師;第二,他不謀名利,沒有像其他藝術家那樣使自己的作品遍布世界,而是傾四十年之心血只打造了一座奧斯陸的雕塑公園,他實現了自己的宏願:「給我一片綠地,我將使它聞名世界!」。如今,雕塑家維格朗手握錘子和鑿子,永遠挺立在他為之奉獻畢生的雕塑公園門口,歡迎全世界絡繹不絕的參觀者。
9.霍爾門科倫跳雪臺
霍爾門科倫跳雪臺,高84米,長126米,是世界最高的跳雪臺,高高聳立在海拔371米的霍爾門科倫山上,恰似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鵬,氣勢磅礡。跳雪的全稱是跳臺滑雪,是起源於挪威的體育運動,霍爾門科倫跳雪臺就是這項運動的標誌,1952年曾在此舉行第六屆冬奧會。
跳雪臺的上部斜刺向天空,腳著特製滑雪板的運動員由電梯輸送到頂部。比賽時運動員沿著跳臺的傾斜助滑道下滑,藉助速度和彈跳力,使身體躍入空中,在空中飛行約4-5秒鐘後,落在山坡上,比賽成績由姿勢分和距離分組成。1892年時,霍爾門考倫跳雪臺規模很小,跳雪的最好成績只有21.5米。1981年,為舉辦次年的世界跳雪錦標賽,霍爾門考倫跳雪臺進行了重建,使錦標賽創造出了109.4米的紀錄。
在霍爾門科倫山上觀賞風景。霍爾門科倫山海拔371米高,位於奧斯陸東北約13公裡處,風景優美,環境宜人,是挪威的滑雪聖地。在奧斯陸有一句話叫做:不上霍爾門科倫山,等於沒到過奧斯陸。
10.卡爾.約翰大街及其周邊地區的市容風光
奧斯陸的一天城市觀光,以卡爾.約翰大街及其周邊地區的逛街為尾聲。
1)卡爾.約翰大街
卡爾.約翰大街,位於奧斯陸市中心,西起挪威王宮,東至中央火車站,是奧斯陸最主要的商業街,挪威人稱它是奧斯陸的門戶。大街兩旁店鋪林立,有各種紀念品商店、著名品牌商店、咖啡廳及餐館,公園、花壇、噴泉、雕塑如繁星般點綴其間。不逛卡爾.約翰大街,難以體味奧斯陸的風土民情、商業風範和文化特色。
卡爾.約翰大街集中了奧斯陸的政治、文化、藝術建築,有挪威議會、奧斯陸大學、國家大劇院等。
2)挪威議會大廈
挪威議會大廈建於1861年,雖為權力機構所在,卻非高高在上。大廈沒有軍警守衛,遊人可以自由出入,真正是莊嚴而又親民。
3)奧斯陸大學
奧斯陸大學建於1811年,是挪威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全校分為8個學院,在校生人數約36,000人,其中留學生2500人。2008年世界綜合大學排名第68位。奧斯陸大學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它的一些教學樓就位於卡爾•約翰大街。
4)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是紅磚、石頭砌成的古建築,建於1899年,為古希臘殿堂式風格。劇院大門口的左邊是與莎士比亞、莫裡哀齊名的「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的塑像,右邊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挪威作家比奧夏•比昂松的塑像。
5)城市建築
奧斯陸市區的主要名勝都集中在卡爾.約翰大街附近,百年建築比比皆是,它們造型別致,風格各異,一座挨著一座,猶如歐洲建築博覽會。
6)城市雕塑
自古以來,挪威人以喜愛雕塑而聞名於世。在卡爾.約翰大街及其周邊地區,各種各樣的雕塑隨處可見,簡直是一個雕塑的世界,為城市風貌增添了不少藝術靈氣和溫馨人氣。
注1 :「阿爾特馬克」號事件
1940年2月16日英國海軍驅逐艦「哥薩克」號駛入挪威耶辛峽灣,強行靠攏並登上德國艦艇「阿爾特馬克」號,救出了被德國海軍「斯比伯爵」號俘虜而藏在「阿爾特馬克」號上的297名英國戰俘,行動中打死了4個德國人。這是兩個交戰國在第三國發生的軍事衝突,屬於非常嚴重的國際事件,但挪威只是給出了一個不痛不癢的抗議。邱吉爾據此認為挪威軟弱可欺,下令英國海軍在挪威海域布雷,威脅德國鐵礦運輸線。而希特勒就此認為挪威倒向了英國,遂於1940年4月9日凌晨,施行入侵丹麥和挪威的「威塞演習」計劃,6月10日德軍佔領挪威全境。
筆者按:
本文照片帶水印「Flyflywang」的,風景照由王雲飛、凌大惠拍攝,旅友留影照由於立、王雲飛等拍攝。其餘無水印、未署名的照片選自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如要閱讀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請長按以上二維碼,然後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進入本公眾號,再點擊「查看歷史消息」。 如欲自動接收本公眾號以後新發之文,進入公眾號後,請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