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試題一般都由基礎題、中等題、難題以及綜合題組成,但在這些題型當中,還存在許許多多的易錯題,尤其是數學考試題。
易錯題,是指學生在做題過程中,或審題不清,或計算技巧不當,或知識概念不理解,或粗心大意導致的,甚至有些易錯題並不難,但學生卻頻頻出錯。
今天,胡老師給大家分享一套去年(2018-2019年)下學期期末六年級數學測試卷供大家學習和監測。這份試題題目並不太多,但從整份試捲來看,存在三個易錯點是許多學生頻頻失分的,下面,先一起來看看這一份試題吧。
這份試題涉及的知識點多且細,主要有:三角形的內角和、本金和利息、折扣、比例的認識、圓柱及圓錐的理解、分數的初步認識等等,側重考查六年級的重點知識,題目新穎,題型多樣,分值合理,主要以基礎題為核心,以考查學生掌握知識效果為目的,考查學生的應用能力、計算能力和理解及分析能力。
雖以基礎題為主,但卻存在許多易錯點。
易錯點一:知識掌握不牢固導致出錯。比如第一大題填空題的第3小題,考查學生單位的換算能力,公頃和平方千米的單位換算為1平方千米=100公頃,1小時=60分,學生能準確答題的前提是掌握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
易錯點二:馬虎導致的錯誤。有人認為馬虎是因為知識掌握不牢固,其實,這句話並不是完全正確,因為一份試卷,即便是教師答題也並不能保證拿滿分,不能說老師對知識的不理解,而主要是老師寫題中粗心。
比如這份試題中第三大題選擇題的第1小題,與「6.5×3.5」結果相等的是哪一選項,部分同學選了D,這道題出錯的原因是沒有看清楚D選項是650×0.35,多了一個0,並且6.5×3.5隻有兩位小數,與之相符的只能選A。
易錯點三:解題方法及技巧掌握不清導致。一份試題裡大部分習題都有其特別的解題方法,如果沒有掌握此種類型題的解題方法,很容易導致出錯。
比如第五大題的操作題的最後一小問,把旋轉後的圖形在方格圖中按2:1的比例畫出來。這道題的解題關鍵在於「2:1」,那麼2:1到底是擴大還是縮小,我們在平常的學習中,發現在一個比中,如果前面的數大,則是擴大,前面的數小則是縮小,這裡「2:1」前面的數為2,則是擴大,為此,要把圖形擴大到原來的2倍。
總之,易錯題並不可怕,在平常的學習和練習當中,要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去攻破它,掌握不同題型的解答方法。必要時,把易錯點整理、歸納,理清方法和經驗,提高考試答題技巧,以提高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