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孩盼爸爸回家務工 愛心人士助其圓夢(圖)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本欄目微博發布小夢瑤的信息,引起數萬名網友關注。

彭波(右)與李夢瑤父女見面。

  近日,有宜春網友告知記者,本欄目曾幫扶的萬載縣仙源鄉橫嶺小學8歲留守女童李夢瑤的奶奶上月病故了,這對從小失去母愛,父親又長年在浙江務工謀生的小女孩來說,無疑雪上加霜。如今,只有年逾七旬的爺爺與她相伴,李夢瑤盼望父親能回鄉務工持家。

  8月19日,記者在電話中聽到小夢瑤說起她的心願,心中難以平靜,當晚,便通過本欄目及記者個人微博發布小夢瑤的處境及心願,引起了數萬名網友關注,宜春、萬載網友更是積極行動,忙於為小夢瑤父親李吉光找工作。

  根據家中貧困狀況及長遠生活考慮,李吉光最中意網友推薦的回鄉創業青年彭波創辦的江西省火工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然而這名僅有初中文化,且無一技之長的農民工對到該公司工作心中沒有一點底氣。8月22日,記者專程趕赴萬載縣,在萬載縣委宣傳部、仙源鄉黨委政府的協助下,促成李吉光與彭波見面洽談,最終圓了李吉光和女兒的夢想。同時本欄目以此推動仙源鄉成立貧困山區留守兒童家長返鄉創業合作社,讓更多的貧困村民回家守候親人,勞動致富。

  本欄目微博發布留守女童盼父回鄉信息,眾多網友為其父找工作

  萬載縣仙源鄉是原湘鄂贛省蘇維埃革命根據地,受自然環境等因素制約,一直較貧窮落後,當地青壯年勞力大多湧向省外務工謀生,留守兒童現象較為突出。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本欄目記者數次走訪該鄉最偏遠的橫嶺村探訪留守兒童,通過報網互動發布相關報導,引起全國各地讀者、網友及愛心機構關注。2月,中國福利基金會將橫嶺小學正式納入免費午餐項目實施點;上海的3位愛心人士還與李夢瑤等6名特困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出資幫助他們上學直到大學畢業。

  然而7月下旬,李夢瑤的奶奶病逝。小夢瑤父親李吉光從杭州請假回家料理後事,便將小夢瑤寄居在堂哥家。李吉光一直在浙江杭州一家電梯企業從事安裝工作,包吃包住保底月薪3千元,除每年留數千元錢給父母維持基本生活外,大部分錢都積攢起來用於日後回家蓋新房。母親突然病故,讓他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他幾度哽咽地對記者說:「女兒自幼媽媽出走,我父親又體弱多病,母親走了,我也沒心思在外打工。可按萬載行情,我回鄉找工作月收入只有1千餘元,很難支撐這貧困的家。我願意回家鄉多幹點活,不在乎吃苦,只希望月收入能達到2千元,以維持全家生活。而我只有初中文化,沒什麼技能,到哪去找這麼一份工作呢?」

  8月19日晚,記者通過本欄目及個人微博發布相關信息,希望網友為李吉光在家鄉尋找一份收入較高的工作,次日就引來數萬網友關注、轉發,不少網友明確表示要資助小夢瑤渡過難關,萬載的一些網友紛紛到當地工業園區為李吉光找工作。仙源鄉原黨委書記曹裕修則直接找當地百合奶企業負責人商談,他告訴記者,該企業旺季時月收入最高可達3千元,平時淡季僅有1千餘元,他正考慮為李吉光再找一份兼職,好讓他多掙錢養家。

  愛心人士為其提供月薪2千元工作崗位,並免費培訓生態種養技能

  去年與本欄目一同持續關注李夢瑤的上海火工戶外隊的幾名愛心網友通過微博向記者推薦,他們的隊員彭波是萬載人,現已回鄉創業,可接收李吉光。彭波本人也及時轉發微博並表示,願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彭波告訴記者,他依託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的科研技術支持,於年初回鄉創辦了種養高端無公害農牧產品的江西省火工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確實需要人手,考慮到李吉光家庭的特殊性,他可免費培訓李吉光種養技能,並免費提供住房,前期的月薪2千元,之後將引導李吉光回橫嶺自行承包荒山種植,其公司全面負責技術指導及銷售,從根本上幫其脫貧致富。

  為促成李吉光順利加入彭波的公司,8月22日,記者趕赴萬載縣,將彭波及李吉光父女倆召集到一起,面對面地進行商談,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李吉光表示,他下個月回杭州辦理交接工作,大概10月份到江西省火工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上崗。

  仙源鄉政府將為李吉光申請深山移民補助,並成立留守兒童家長返鄉創業合作社

  仙源鄉黨委書記黎俊昌告訴記者,李夢瑤寄住的李吉光堂哥家也非常艱苦,不僅父母年邁體弱,妻子還是一位間歇性精神病人,至今未生養兒女。他拍著李吉光肩膀說:「你的責任很重啊,一家都得靠你,你必須儘快回鄉務工。」他表示,下一步鄉政府將為其建房申請深山移民補助。

  黎俊昌對彭波引導李吉光回鄉走脫貧致富的思路大加讚賞,他說,橫嶺是省定貧困村,希望李吉光學成技術後回鄉承包荒山,帶動其他留守兒童家長也回鄉創業。仙源鄉黨委政府將負責為其申請無息貸款等扶持政策,並成立橫嶺貧困山區留守兒童家長返鄉創業合作社,讓更多的留守兒童能享受到父母的關愛與溫暖。(記者 童夢寧 文  鄧龍華/圖)

相關焦點

  • 愛心人士幫脆骨症女孩圓夢,愛心人溫暖「玻璃人」
    37歲的脆骨症女孩梅海燕,度過了一個難忘而有意義的生日,同時歷時兩年的公益圓夢計劃也順利完成,在眾多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的幫助下,梅海燕圓了多年的「作家夢」。家住榆林市魚河峁鎮梅家畔村的梅海燕13歲的時候被檢查出來得了「脆骨病」,這是一種罕見遺傳性骨疾病,患兒易發骨折,輕微的碰撞,也會造成嚴重的骨折,發病率約十萬分之三。
  • 購買草莓幫助鄉村留守兒童圓夢 愛心湧向宿豫扶貧園
    12月28日下午,在宿豫區新莊鎮振友社區扶貧草莓園,愛心人士張偉品嘗著剛採摘的草莓後讚不絕口。當日下午,宿豫區和睦緣酒店老闆馬樹來,動員30多名朋友,前來採摘167斤新鮮草莓,為鄉村留守兒童圓夢奉獻愛心。
  • 漂泊他鄉20載 衡山愛心人士助七旬老人圓夢回家
    愛心人士為張德良送來新衣服和食品。12月9日,愛心人士送張德良回家。「我有心腦血管病,而且越來越嚴重,我現在很想回家,但我著實沒法回家,身體有病,我要能治好病我就回家。」如今,張德良身患重病,舉目無親,思鄉之心也越來越迫切。但無兒無女的他,早已聯繫不上四川的親人。回鄉,對張德良來說,已漸漸成為一種奢望。
  • 「暖冬行動——衣舊換新 溫暖圓夢」共青團攜手愛心企業關愛留守兒童
    近日,「暖冬行動---衣舊換新,溫暖圓夢」共青團攜手愛心企業碧桂園集團走進平山縣蘇家莊小學童心港灣。為這裡的留守兒童們送去了溫暖的祝福。活動中,愛心人士、家長與孩子們一起進行了「貪吃蛇」遊戲,促進了彼此間的交流與合作;活動最後,童心港灣的孩子「韓子月」唱的一首《爸爸媽媽》把活動推向了高潮,他的聲音很粗獷,但聽到人們的耳朵裡卻是那樣的細膩溫婉,從歌聲裡感受到了孩子們對父母的牽掛與思念。
  • 留守女孩對攝像頭喊爸爸回家,打工父母連夜開車9小時趕回
    光明網 12-21 15:42 留守女孩對攝像頭喊爸爸回家,打工父母連夜開車9小時趕回。 12月21日,安徽安慶,留守女孩對攝像頭呼喚爸爸的視頻在網絡引起熱議,今天,常先生和妻子已回到家中見女兒。
  • 商丘13歲留守女孩獨自坐火車去東莞找父母 幫其幹活
    現象 「能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就很幸福」 轉眼間,趙小慧13歲了,文文靜靜的她扎著馬尾辮,已經長成一副大姑娘的模樣了。 趙小慧家在商丘虞城縣最東部一處小鄉村,這裡是遠近聞名的勞務輸出鎮,村裡80%的青年人都在外地務工,大部分孩子,只有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每年,見不了父母幾面。 趙小慧的父母遠在廣東東莞務工,夫妻倆在南方租了一個攤位賣青菜,只有過年才回家幾天。近幾年,趙小慧趕到東莞,跟父母一起過暑假。 今年離暑假還有一段時間,趙小慧就盼著假期早點到來。
  • 廈門國際銀行啟動第六季「廈一站·匯團圓」 關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
    作為該行「匯愛行動」公益平臺的新春重點活動,「廈一站·匯團圓」將為父母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家庭提供免費機票、火車票、長途汽車票等團圓大禮包,助他們春節返鄉,為更多的留守兒童家庭送去「團圓年」。活動現場,廈門國際銀行播放了第六季活動宣傳片,記錄五年來「廈一站·匯團圓」的公益足跡。
  • 勞務工家的女孩盼圓芭蕾夢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黃付平 文/圖一年前,來自羅湖區草埔小學的12歲女孩葉柳岍與芭蕾相遇;一年後,在收到藝術學校錄取通知書時,她卻因家境貧困而難以追夢……一個可愛女孩的芭蕾夢,等著您助一臂之力!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這位芭蕾女孩。
  • 愛心人士與留守兒童齊揮鋤 櫻桃樹紮根北碚虎頭山
    在北碚區歇馬鎮虎頭村,愛心人士向貧困留守兒童代表捐贈慰問品。記者 羅嘉 攝        「在學校有相親相愛的同學和老師,他們給了我全身心的愛,讓我感到很幸福;在社會還有很多好心人,你們的愛讓我更感到溫暖……我從一個不愛說話、性格內向、默默無語的小女孩,變成了大家口中活潑愛笑的小女漢子。親愛的叔叔阿姨,正是有了你們的幫助,讓我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更有信心,謝謝你們!」留守兒童代表周潤柳的這番話,讓在場的人動容。
  • 汨羅社會愛心人士助寒門學子圓夢
    閆愛萍在汨羅市扶貧辦工作人員和愛心之家志願者的帶領下走訪貧困學子。紅網時刻嶽陽8月(汨羅融媒體記者 彭曉 謝建)「今年幾歲了?學習成績怎麼樣?」8月11日,愛心人士閆愛萍在汨羅市扶貧辦工作人員和愛心之家志願者帶領下,驅車來到汨羅市白水鎮貧困學生小欣怡的家中,這是她今年新「結對」的一對一扶貧助學對象。
  • 城鄉孩子結對慶「六一」 愛心人士關愛武功山留守兒童顯真情
    愛心人士為小朋友發放愛心大禮包 愛心午餐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劉芳報導:「我爸爸媽媽都在外地打工,我還說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會一個人過呢,沒想到有這麼多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陪我一起過兒童節6月1日,安源慈善協會、愛心單位以及城鄉手拉手同學們在萍鄉武功山滑草場開展了「歡樂六一、愛伴成長」志願者爸媽關愛山區貧困留守兒童武功山滑草場手拉手心連心活動。來自武功山華雲學校、麻田中心校的16名留守兒童和貧困家庭學生、安源城區萍師附小、北橋小學等15名學生、20多名志願者、家長及愛心人士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共度了一個美好歡樂的六一兒童節。
  • 男子負氣外出務工十年 回家後妻子已嫁人(圖)
    日,藍田縣一農民負氣外出務工十年後回到家。「幾年前,未盼到兒子的老人離開了人世。」村民說,每到逢年過節,吳美和女兒都對張強望眼欲穿。  2006年,吳美見丈夫外出一直無下落,便向法院起訴離婚。法院是這樣描述的:吳美的丈夫自2000年外出後下落不明,因此才判他們離婚的。  當年5月,藍田縣法院判決認為,這對夫妻雖系自主婚姻,婚後未建立起夫妻感情,丈夫外出下落不明,導致夫妻關係破裂。
  • 大鵬教育"暴走的畫筆",給留守的孩子一份愛
    "我最喜歡過年,過年爸爸媽媽就能回來了。"這是一位7歲小女孩最大的願望。在中國有這樣的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共同身份是留守兒童。父母背井離鄉外出務工,他們留在大山深處的故鄉,被貧困圍繞。為了幫助偏遠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健康成長,2019年,大鵬教育發起了"暴走的畫筆"公益項目。
  • 嚴朝輝:大涼山愛心之旅溫暖留守兒童
    一個身高1米78,戴著西班牙帽、棕色眼鏡,妥妥一副西部牛仔風格打扮的「漢子」,讓人很難與大涼山聯繫在一起,然而,正是這個「潮範兒」十足的漢子已連續三年趕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當起了留守兒童的暖心「保姆」。
  • 黃井小學:留守兒童獲愛心捐贈
    志願者發放愛心書包、文具奉節網訊(通訊員 姚冬春)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留守兒童,更是一群不應被遺忘的孩子。7月2日,迎著雨後的涼爽,夔府教育愛心人士一行走進朱衣鎮黃井小學舉行「關愛留守兒童愛心捐贈活動」。在黃井小學,夔府教育講師為留守兒童們送去一堂德行公益課。課中,志願者老師帶領孩子們觀看視頻《尋春秋》,了解儒學大師孔子的一生,以「孟武伯問孝」為例,讓孩子們明白珍愛自己從小處做起,心中常掛念父母。課後,夔府教育負責人和學校領導為20名留守兒童發放愛心書包、文具。
  • 花季女孩盼愛心延續生命 身患白血病依然堅強 治療費用成難題
    原標題:花季女孩盼愛心延續生命    6月22日,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科病房裡,身患急性白血病的九江市永修縣女孩劉佳莉,不因病痛而懼怕,反而不斷安慰著身邊的母親,很多人為之感動……   女孩不幸患上白血病   2014年9月,劉佳莉進入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上大學。
  • 我市8個圖書館愛心接力,為留守兒童送去圖書
    我市8個圖書館愛心接力,為留守兒童送去圖書——重慶市「少年兒童愛心圖書接力服務」活動走進涪陵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但對於貧困及留守兒童而言,看書卻是一種奢侈。3月28日,涪陵區圖書館、渝北區圖書館等我市8個區縣公共圖書館,攜手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走進涪陵區南沱鎮中心小學,舉行「閱讀放飛夢想.愛心伴我成長」少年兒童愛心圖書接力服務活動,為孩子們捐贈了1600本圖書,在學校建立「愛心圖書共建書屋」和「閱讀推廣基地」。
  • 「新年圓夢」:2021再出發! - 特別策劃 -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又是一年歲末,「億辰集團杯」2021新年圓夢大型公益活動將攜手愛心企業、市民再出發。今年,「新年圓夢」除了為臨沂城鄉150個困境兒童圓夢之外,還將聯合臨沂市青少年宮等單位,為臨沂市對口援建青海省海晏縣的百名兒童圓夢,讓臨沂人的愛心覆蓋範圍不斷擴大。
  • 播撒溫暖陽光——走進臨縣留守兒童全託管愛心學校採訪見聞
    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大山,外出務工,將年幼的子女委託給父母照管,使得農村留守兒童的群體越來越龐大。由於爺爺奶奶年老體弱、文化程度低、生活條件差,無法給予這些留守兒童充足的關心和教育,留守兒童普通存在缺愛、安全感低、行為習慣不良等問題,有的甚至發展成為「問題兒童」。
  • 留守女童對監控喊爸爸媽媽,請給留守兒童多一份愛
    安徽安慶的一位留守女孩對攝像頭呼喚爸爸的視頻在網絡引起熱議,爸爸看到視頻後立刻和媽媽一起連夜驅車9小時回家。爸爸說,女兒一開始見到時有點陌生,但馬上就把珍藏幾個月的零食分享給自己。對於留守兒童來說,最高興的事情莫過於見到爸爸媽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