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12月3日市場消息,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的初步數據顯示,上周(11月23日至11月28日)沙特交付給美國客戶的原油量只有7.3萬桶/日;整個10月,沙特發往美國的原油不到10萬桶/日。按周數據計算,這是2010年6月以來的最低記錄,按月度數據計算,則是1985年(35年)以來的最低。
取代美國!中國2021年將成全球最大煉油國
沙特發往美國的石油量創新低,一方面是由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減產計劃,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美國煉油廠因疫情受到嚴重打擊。
自疫情暴發以來,全球石油需求驟降,國際原油市場供過於求,油價也一路下滑,為了止損,OPEC在今年年初達成了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減產計劃。雖然目前在各國疫情的平穩、疫苗利好消息的傳出等因素作用下,市場需求回升、油價回暖,但據媒體12月1日報導,OPEC成員國周一(1日)的會議透露出,現有的石油減產計劃將從明年1月起延長3個月。
疫情肆虐下,不止原油市場受挫,煉油廠也是重災區,其中又以全球第一大煉油生產國——美國最為嚴重。公開資料顯示,自2019年以來,美國已有多達7個煉油廠關閉,總共涉及105萬桶/天的加工能力,其中最新關閉的是殼牌在路易斯安那的康凡特煉廠(Shell Convent Refinery),加工產能達24萬桶/天。
分析指出,這有可能會促使該國煉油產能向外轉移,而這個「外」指的是中國。美國媒體在11月23日的文章指出,全球煉油行業已經開始向亞洲地區轉移,而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速這一進程;更早前,國際能源署便已預測:中國可能在2021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煉油國。
20艘超級油輪駛向亞洲,中國煉油產能將達10億噸/年!
中國將在當下略顯蕭條的全球石油市場裡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除了可從美國的「衰落」看出,還可從中國與石油產出國越來越緊密的合作看出。
例如,沙特發往美國的石油大幅下降,同期對華出口卻十分穩定。海關總署1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進口沙特原油594萬噸,相當於140萬桶/日。雖然較9月相比下滑了29%,但分析師指出,這與港口擁塞問題有關,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有更多的進口原油通關。
據美國媒體12月2日報導,預計本月將有約20艘超級油輪從美國前往亞洲,其裝載的石油大多運往中國,每艘油輪可以裝載約200萬桶石油,照此計算,這批石油的總量將達4000萬桶(20億噸)。
石油源源不斷輸華之際,我國也在不斷增強本國的原油綜合加工能力。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所預計,我國在原油加工上將從目前的每天1750萬桶升至2025年的2000萬桶,即10億噸/年。相關媒體報導還稱,中國民營化工巨頭浙江榮盛石化日前正啟動一批新的煉油項目,原油加工能力高達120萬桶/日,而這已相當於一整個英國的產能。
可以說,在各項因素的「加持」下,中國在全球石油市場中取代美國、佔據主導地位的日子已不遠。
文 | 李銀蘇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劉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