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吉林查幹湖,這些湖泊都有「冬捕」習俗,最多一網超86萬斤魚

2020-12-23 地理沙龍號

民以食為天,我們人類所需要的食物都是來自於自然界的饋贈,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既造就了不同地方的飲食文化,又形成了不同地區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生產方式。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山打獵、靠水捕魚、平原耕作,不同地區都有自身的生存之道,發展到今日,都演化成了獨特的地方文化。

哪些湖泊有「冬捕」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農業生產方式:冬捕。所謂冬捕,是一種在嚴寒的冬季,在結著厚厚的冰層的湖面上,進行打眼穿網到冰面下方捕魚的一種漁獵方式,是一種傳統的漁業生產習俗,可以追溯到遼金時期,如今已經成為地方文化的代表。

我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

這種冰下捕魚的方式,在我國顯然只能出現在冬季氣溫較低的北方地區,主要是東北、內蒙古和新疆等地,而華北地區的氣溫就過高了,冬季湖泊結冰厚度不夠,所以就基本上沒有冬捕的習俗。冬季,湖泊裡的魚經過了一年的生長,最為肥美,同時冬季由於水溫低,魚類往往成群聚集,所以冬捕往往能夠一網捕到幾十萬斤魚的壯觀場面。

冰封的查幹湖

說起冬捕,大家肯定馬上會想到吉林查幹湖的冬捕,但實際上我國有冬捕習俗的地方遠不止查幹湖一處,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冬捕的習俗。比較著名的除了吉林查幹湖,還包括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內蒙古呼倫貝爾呼倫湖、內蒙古科爾沁察爾森湖、新疆福海烏倫古湖、新疆博斯騰湖等六處。

有冬捕習俗的湖泊

位於東北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鏡泊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熔巖堰塞湖,湖泊略呈S型,面積約95平方千米,蓄水量達16.25 億立方米。鏡泊湖內盛產鯽魚、鰲花魚、湖鯉、白鰱、紅尾等40多種魚,每年冬季都會進行冬捕活動,歷史上鏡泊湖一網捕撈的最高紀錄是86萬斤,這個紀錄至今還無處能及。

壯觀的冬捕

內蒙古的兩個冬捕湖泊,一個是位於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前旗察爾森鎮的科爾沁察爾森湖,又名內蒙興安盟察爾森水庫,這一水庫建於1990年,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的綜合型水庫,兼顧漁業養殖。另一個湖泊是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的呼倫湖,是內蒙古第一大湖、東北地區第一大湖、中國第五大淡水湖,面積達2043平方千米,湖內盛產鯉魚、鯽魚、鯰魚等。

呼倫湖

我國的新疆地區,緯度和東北地區差不多,冬季寒冷,湖泊冰封,也有冬捕的習俗,比較有名的有兩個湖泊,一是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的烏倫古湖,是一個位於準噶爾盆地北部的斷陷湖,湖水面積827平方千米,盛產白斑狗魚。二是位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天山南麓、焉耆盆地東南部的博湖縣境內的博斯騰湖,屬於山間陷落湖,水域面積達800平方千米,盛產青魚、草魚、鰱魚、鯽魚、鱅魚、五道黑等24種魚類。

冬季的博斯騰湖

相關焦點

  • 查幹湖冬捕:漁獵部落的魚舞盛世
    查幹湖人傳承了這一古老的文化習俗,並使之有機結合,在每年的冬捕開幕式上展示給遊客,這也是目前國內外唯一的冬季捕魚祭湖醒網活動的展示。  查幹湖冬捕所用的漁網通常稱冰下大拉網,12米高、1999米長。下網的位置很關鍵,要根據捕魚前一天晚上的風向、氣候條件來作出判斷,只有有經驗的漁把頭才能看得出來在哪兒下網是最合適的。下網的過程全部由漁民人工定位,當大網完全放入水中,網的重量增加,會用馬拉絞盤來拉動大網在水下行走,在50多釐米厚的冰層下慢慢舒展成一個碩大的「包圍圈」。
  • 查幹湖冬捕進入熱潮,捕魚量高達30萬斤,怎麼會有這麼多魚?
    其實一些喜歡旅遊的人就算是很冷的話也是想出去旅遊的,尤其是在這個季節,是有很多的人專門到北方旅遊的,尤其是近些年很流行的查幹湖冬捕,每年都是會吸引很多遊客的。現在的查幹湖旅遊已經是成為冬天一個特色的旅遊項目了,這也是因為這裡有很獨特的地獄文化,所以說查幹湖冬捕已經是流傳了將近一千年的時間了,這個項目是很有特色的一個地方文化了。在2014年的舌尖上的中國在這裡拍攝之後,這裡的查幹湖冬捕一下子文明世界了,因為很多的人也跟就沒有見識過這樣的場景,所以說會在冬捕的時候專門來看,並且冬捕之前還有非常大的祭祀儀式。
  • 吉林八景之一,傳承幾百年的查幹湖冬捕,魚卻越撈越多?
    作為歷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每個地區都有自己別樣的特產。比如大連的黃桃和山西的老陳醋等等,而東北吉林也有一個很出名的產品,那就是查幹湖的魚。並且,每年在查幹湖進行冬捕也是延續了幾百年的傳統,一直傳承至今。
  • 18萬斤!查幹湖冬捕「開門紅」
    【18萬斤!查幹湖冬捕「開門紅」】查幹湖冬捕正式拉開帷幕12月18日,在午後的陽光下,冰雪覆蓋的查幹湖上,漁民們將巨大的漁網緩緩拉出冰面。在遊客們「出魚啦,出魚啦!」的歡呼聲中,鰱魚、草魚、白魚、鯉魚等各種湖魚被打撈出冰面,足足有18萬斤。隨著「冰湖騰魚」的勝景重現,今年的查幹湖冬捕正式拉開帷幕。
  • 查幹湖的魚越撈越多,當地人說是「洗澡魚」,專家:胡說八道
    查幹湖冬捕,即查幹湖冬季冰雪捕魚,中國的傳統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查幹湖作為吉林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是一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的湖泊,因為查幹湖冬季捕魚易於保存運輸,所以,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延續至今。如今查幹湖冬捕奇觀已被列入吉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是吉林八景之一。
  • 賞雪戲冰觀魚舞 原始冬捕盡奇觀 ——查幹湖冬捕「頭魚」贏得99萬...
    每年,漁工們進行冬網捕魚前都要舉行這一傳統儀式,奉拜天父地母,保佑萬物生靈永續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感激大自然的饋贈。進湖開網的漁工們喝過大碗的壯行酒後,躍上馬爬犁,在喧鬧的鼓樂聲中向湖心疾馳而去,一年一度的冬網捕魚開始了。本屆旅遊節將持續到明年2月28日,期間觀魚、賞雪、戲冰、民俗體驗系列遊將輪番上演,更有冰湖攝影大賽、冰上風箏賽等,為遊客帶來更多新穎娛樂體驗。鴻運當「頭」爭頭魚查幹湖冬捕有其固有的步驟。
  • 吉林查幹湖冬捕節,4大看點,5星推薦!
    冬季來了,不少小夥伴問我去東北可以玩什麼,這倒是讓我想起前些年去吉林參加的查幹湖冬捕節,查幹湖每年都在12月底舉辦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場面盛大熱鬧,我想,這大概是冬季的吉林最熱鬧的時候了,所以想去東北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這個節日和活動。
  • 查幹湖冬捕有多壯觀?每年都有數萬斤大魚,遊客:都是假的
    查幹湖是一個在中國排的上名當地淡水湖,查幹湖資源豐富,特別是魚類資源,因此這裡每年都有一個極大的慶祝活動:冬捕。每年都有數萬斤大魚,遊客:都是假的。查幹湖冬捕最開始只是漁民的狂歡,後來聲勢浩大的冬捕吸引了無數的遊客,慢慢遊客也加入到這個活動中來,於是查幹湖冬捕逐漸成為一項旅遊項目。
  • 頭魚賣出300萬天價!查幹湖冬捕節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查幹湖,蒙語意思是「白色聖潔的湖」,位於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是吉林、內蒙古、黑龍江三省交界的一個淡水湖泊。別看冬捕節這麼聲勢浩大,其實查幹湖也曾面臨漁業枯竭。1992開始,查幹湖封湖三年,讓魚類也得以休養生息,從那之後魚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 查幹湖冬捕造假?為何野生魚那麼大!
    查幹湖冬捕造假?為何野生魚那麼大!大家都有看過《舌尖上的中國》吧?那記不記得查幹湖冬捕那集呢?就在前幾日,查幹湖一年一度的冬捕開始了。在節目播出後這個冬捕野生魚的古老捕撈節被帶火了,並且有很多遊客不遠萬裡跑到大東北的查幹湖看人家冬捕,就是為了一看這樣的大型捕魚現場,感受那種氣氛。
  • 2019吉林查幹湖冬捕大幕拉開 「電商 直播」創售魚新模式
    人民網松原12月28日電 (李思玥)查幹湖第十八屆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於28日正式開幕。伴隨著「頭魚」的出網,一年一度的查幹湖冬捕正式拉開序幕。活動現場 李思玥 攝查幹湖是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吉林省內最大的天然湖泊,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被譽為「世界奇觀」的查幹湖冬捕,早在遼金時期就享有盛名,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世界所矚目。
  • 吉林查幹湖冬捕,魚被人們堆成小山,每年都辦為什麼那麼貴?
    吉林查幹湖冬捕,魚被人們堆成小山,每年都辦為什麼那麼貴?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出門旅遊,旅遊對於中國人來說已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成為了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天,還是有很多人到處旅遊,現在很多遊客都不喜歡看山看水,而是喜歡一些驚險刺激的旅遊項目,為了能夠吸引遊客,現在很多城市都已經開始建設各種旅遊項目來吸引遊客,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吉林查幹湖冬捕,魚被人們堆成小山
  • 查幹湖冬捕又大豐收?頭魚售出300萬,產量太多還做起了「電商」
    這些都是中國不同地域誕生的風土民情。而位於東北的這裡同樣也有這樣的文化出現。查幹湖,中國十大湖之一,冬捕活動自古發展到現在近千年時光東北地區向來都被稱為是一個整體,主要是因為這裡的地域人文很相似,多數都是當年闖關東的時候留下的文化結合環境造就的。
  • 查幹湖冬捕被質疑造假 漁場:有人在黑我們
    每年12月末至春節前,是吉林省松原市查幹湖漁民進行大規模捕魚作業的黃金時間。12月28日,一年一度的冬捕正式拉開序幕。有網友質疑,年年都是幾百噸的大網捕魚,湖裡哪裡有那麼多純天然魚?有網帖稱,查幹湖的冬捕魚系「洗澡魚」,提前有車隊在結冰前將魚投入湖中預先鋪設的大網中,然後吸引遊客並高價賣出。對此,查幹湖漁場一名張姓工作人員向荔枝新聞表示,這些說法是有人刻意在「黑」他們。張先生稱,查幹湖500平方公裡面積,魚產量足夠多。此外,每年漁場還會投放一千萬枚左右的二兩魚苗,因此不存在冬捕不足的情況。
  • 吉林鎮賚哈爾淖漁場出中國冬捕第一紅網 單網出魚近30萬斤
    吉林鎮賚哈爾淖漁場出中國冬捕第一紅網 單網出魚近30萬斤吉林省勞模程學武、鎮賚縣勞模張宏擔任魚把頭,爭取找到魚窩。上午10點開始了冬捕節典禮。11點開始出魚,魚普遍很大,平均15斤左右,白鰱、花蓮魚最多,一直出魚到晚上,估計單網出魚近30萬斤,單尾最大的鱅魚超過60斤,50斤以上的個體魚,需要生長15年以上,回捕率低,水庫才能出大魚。
  • 查幹湖的魚越撈越多?漁民哭訴:看看這些人都幹了什麼事!
    在吉林省西北部的蒙古自治境內,每年都有著大量的遊客前來旅遊遊玩,其一是為了觀賞每年一次的盛大冬捕活動,其二就是為了品嘗當地正宗胖頭魚的鮮美。查幹湖就是生產胖頭魚的湖,每年這裡捕撈出來的魚都會售賣到世界各地,深受人們的喜愛。這個湖最吸引人的場面就是每年的冬捕現象,就是這麼一片巨大的湖水,養活了周圍無數的漁民。
  • 查幹湖冬捕的野生魚被質疑是洗澡魚?東北人:只是魚苗有點大
    一到冬天,在我國最吸引遊客的地方除了海南省,就是東北三省了。這裡有個奇怪的現象,東北人大量的湧向海南旅遊過冬,而南方人卻喜歡往東北跑,因為南方人沒見過那麼厚的雪,想在東北的雪景裡尋找心中那「童話世界」。在哈爾濱有冰雪世界,而吉林省最吸引外地遊客的應該就是查幹湖冬捕了。
  • 吉林查幹湖冬捕節,4大看點,5星推薦!
    冬季來了,不少小夥伴問我去東北可以玩什麼,這倒是讓我想起前些年去吉林參加的查幹湖冬捕節,查幹湖每年都在12月底舉辦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場面盛大熱鬧,我想,這大概是冬季的吉林最熱鬧的時候了,所以想去東北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這個節日和活動。
  • 查幹湖冬捕,頭魚300萬成交,火爆中伴隨爭議,是是非非何時休?
    夏天看荷花,冬天看冬捕,觀冰雕景觀帶、逛雪地遊樂園,去年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期間,吸引遊客超140萬人次。如今的查幹湖冬捕奇觀已被列入吉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查幹湖冬捕是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查幹湖冬捕採用的人工鑿冰、布網,馬拉絞盤等方式,已成為人類原始漁獵文化的活化石。冬捕現場堆起魚垛,甚至壯觀。被捕撈上來的「頭魚」寓意著吉祥,歷來年都是受到爭搶的「彩頭」。
  • 查幹湖每年冬捕千噸大魚,湖裡的魚取之不竭?主要有這三個原因
    作為一個旅遊景點,這裡的景色可能沒有西湖那麼的迷人,但是這裡一年一度的冬捕可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也是這個湖泊最大的特色。據悉這個湖泊自古以來魚類繁多,鴨雁群集,所以自古以來都是契丹貴族的魚獵之地,而說到這裡的冬捕那可是一大盛事,甚至很多人不遠千裡來到這個就是為了觀看這個冬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