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衝擊下的便利店:四種模式哪個能救命

2020-12-15 聯商網linkshop

近年來,電商的高速發展對線下零售渠道形成了強大的衝擊,大型商超業績下滑、關店等消息時有耳聞。但小型渠道卻是個例外,其營收和市場份額不降反升。

來自《尼爾森快消行業報告》的調研數據顯示,小型超市銷售佔比從2013年的13.1%增長到2015年的15.3%;而便利店則從2.6%增長到3.2%,增長幅度達到了23%。便利店的驚豔表現,一方面與其消費場景不可替代、適應現代化生活節奏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受益於網際網路企業渠道下沉帶來的機會。

不過並非所有的便利店都能從中分享市場繁榮帶來的增長機會,其中佔比較高的個體便利店就面臨著成本上升、同質化競爭、電商衝擊等困難和挑戰,整體情況並不樂觀。

個體便利店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1、房租和運營成本快速增長帶來的壓力

便利店主營快消品、日常百貨,單個門店可以覆蓋到附近社區、商圈半徑。通常開在人流密集的地區,像居民區、寫字樓、地鐵站、車站等居多。位置好壞不僅關係到流量的大小,更決定著生意的興衰。俗話說得好,一步差三市,而更好的位置也意味著更高的房租。近年來隨著城市房價的不斷上漲,商鋪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加上個體便利店通常是以一年一籤短租方式和房東或二房東籤約,租金上漲更加頻繁。同時,由於人力成本近年來也在快速上升,也增加了個體便利店的運營壓力或機會成本。

2、供應鏈管理的痛點:

相比連鎖超市,個體便利店的單店採購體量小,多數採取自己到批發市場進貨或由小批發商送貨上門的供貨方式,通常難以爭取到較好的資源和服務。以常見的大瓶可樂等暢銷碳酸飲料為例,其進貨價格常常超過大型超市的零售價,這樣使得其業務量難以提升,利潤更加微薄。不少便利店甚至不惜付出較高的時間成本,去超市屯貨回來賣,以增加一些利潤空間。供應鏈上的全面劣勢,讓個體便利店的經營在行業競爭中處於被動局面,一方面價格沒優勢造成業務流失,另一方面利潤微薄。

3、電商和O2O帶來的業務分流衝擊。

在發達國家,便利店早已不是單純的快消品銷售終端。以日本便利店為例,其提供的服務從最開始的 24 小時零售營業,到支付水電煤、甚至是保險、稅金等各類非公共事業費,以及開設 ATM 機,收發快遞,到現在的送貨上門,服務多達數百項,成為普通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服務中心。而在中國,大多數的便利店特別是個體便利店,仍然停留在純粹的快消品銷售階段,當電商的發展越繁榮,對其帶來的衝擊就越大。

4、從經營管理水平來看,中國便利店還處於粗放式的初級水平,而個體便利店的經營業主多為夫妻檔或家庭式經營,基礎薄而同質化情況嚴重,經營管理能力低下。面對競爭激烈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個體便利店經營能力不足和搞風險能力差的弱勢盡顯。缺乏資金、人力、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這些都制約著個體便利店的轉型和發展。

加盟是個體便利店未來的必須趨勢

面臨著如此嚴峻的挑戰,個體便利店必須儘快採取措施,來適應市場變化,繼續生存下去。對於數量最多、處於競爭底層的個體便利店來說,如果自身不能實現業務轉型的話,那麼尋求加盟就是必然的不錯選擇。事實上,加盟的連鎖便利店數量在不斷增多,個體便利店的生存空間也遭受掠奪。只有通過加盟,個體便利店才可以從加盟體系中獲得諸多支持,從而彌補自身短板,增強未來競爭力。

而個體便利店從自身利益出發,對加盟合作,最期待能從中獲得以下的這些支持:

1、獲得渠道品牌的支持:個體便利店通常只有字號,卻很少有品牌,當然也就談不上對消費者有什麼品牌認知優勢。當一個陌生用戶在兩家或多家便利店門口進行選擇時,通常會選擇更有公信力的品牌便利店。因此,個體便利店最渴望從加盟中的就是獲得品牌支持,從而贏得更多客戶的信任和認可,提高轉化率。

2、流量和用戶的支持:在網上超市迅速崛起的情況下,加上懶人經濟日益受到網友的追捧,便利店的業務也受到不少衝擊。便利店加盟後更希望獲得流量和用戶的支持,如向便利店導入方圓0.5-2公裡內的線上流量,自動分配區域內網上訂單,從而吸引更多線上客戶回流,提升運營業績。

3、供應鏈和物流的支持:前面說過個體便利店的供應鏈是致命的短板,不僅進貨價格比同行業更高,而且商品品質和售後服務還沒有保障。便利店渴望通過加盟,獲得品牌方的優勢供應鏈支持,提升商品的品質保障,降低進貨成本,增加利潤空間。

4、店鋪管理的支持:個體便利店不是意識不到自身的管理水平低下,而是限於基礎薄弱,加上沒有專業人士的指導,而感到有心無力。事實上他們非常希望學習如何使用先進設備和軟體系統,掌握先進的經營管理方法,來提升生產效率。

便利店的主要加盟模式對比:

目前,國內可供個體便利店加盟經營的模式比較多,粗略整理了一下,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模式。

1、7-11傳統品牌加盟模式:雖然國產便利店連鎖品牌發展迅速,但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在運營服務上仍有不小的差距。不過從模式來說,二者區別不大,我們不妨把他們都列為傳統品牌加盟模式。便利店連鎖加盟模式,可以為加盟店鋪提供從品牌、供應鏈到管理模式的全方位支持。個體便利店加盟之後 ,可快速獲得支持,迅速走向規範化,並增加相應的新服務項目,開拓更多市場。通常,品牌號召力越強的便利店連鎖品牌,加盟費用越高,但提供的品牌支持和服務也更好。據悉,7-11的品牌加盟費就達到近10萬元,對於個體便利店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成本支出。

2、生鮮電商配送合作模式:這種物流配送合作模式,多為新興的生鮮電商所愛採取,比如每日優鮮、天天果園等。便利店加盟後,按協議為生鮮電商提供類似於前置倉的倉儲服務,並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區域內的上門派送服務,從而獲得派送服務費的收入。這種模式並不能為加盟便利店帶來供應鏈或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幫助,也無法帶來流量和銷售收入的提升。但比較適合日常業務不太忙且有空閒勞動力的便利店,通過加盟可盤活閒置勞動力,來增加店裡的綜合收入。生鮮業務多為高頻消費,如果便利店區域內訂單集中的話,帶來的配送收入還是非常可觀的,不失為一個增加營收的好方式。

3、京東到家模式:京東到家利用京東的IT技術優勢和物流優勢,向用戶提供3公裡範圍內超市商品、外賣送餐、鮮花配送等消費者快消品和生活服務,並基於移動端定位實現2小時內快速送達。主要特點是為加盟店提供線上流量入口和眾包物流的支持,且不幹涉加盟店的日常經營,對於經營管理達到一定水平但又想擴大業務的個體便利店來說比較適合。基於京東上億的用戶基礎,京東到家的流量支持還是不錯的,對於便利店拓展O2O市場有較大幫助。不過京東到家的加盟門檻比較高,對註冊資金、品牌等都有著嚴格規定。據悉僅註冊資金需要達到50萬元一項,很多個體便利店恐怕難以達到其要求,而擋在門檻之外。

4、閃電購模式:閃電購模式其實是一種混合體,類似於7-11+京東到家的新模式。它既像傳統便利店連鎖品牌那樣,為加盟商提供從品牌到供應鏈、管理的一系列服務,同時也像京東到家那樣有O2O平臺支持,可基於LBS向加盟便利店導入線上流量,促進訂單成交,並且提供專業配送服務。基本上,個體便利店想得到的支持和服務,閃電購都能提供。閃電購的便利店目前定位為社區電商,更像小型超市, 而7-11已經發展成為更全面更成熟的社區服務中心。在經營業態上,閃電購模式要落後於7-11。另外作為新品牌,閃電購的號召力也有待進一步加強。當然,這也是國產連鎖便利店品牌整體弱於國外先進品牌的地方,如何提高業務開發能力、綜合運營管理能力是擺在閃電購和國產連鎖品牌面前的迫切問題。

從國外的發展經驗和目前的現狀來看,便利店作為觸及用戶最近的零售終端,未來將迎來更大的發展。以7-11為代表的國外先進模式,和國內網際網路化浪潮等本土消費習慣相結合,或將成為便利店未來的發展趨勢。但由於政策準入、投建周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註定這將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在此之前,國內便利店則將進入多種模式共存的階段,在不斷摸索中成長。

這也就為個體便利店的轉型,提供了寶貴的緩衝時間。其實遇到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應付。在加盟連鎖的便利店大趨勢之下 ,具體到不同的個體便利店,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更能滿足自己需求的加盟模式,來彌補經營中的短板,從而提升服務水平和競爭力,順應市場的不斷變化。

(作者:螞蟻蟲,科技評論人,專欄作者。)

相關焦點

  • 家樂福受電商衝擊 旗下便利店瘋狂擴張
    家樂福方面透露,未來家樂福中國區將加速發展便利店業態,擬到2016年春節前將便利店數量從目前的3家翻倍到約10家。   據了解,新開業的「easy家樂福」便利店位於上海長寧區黃金城道776號,營業面積450平米,在售商品約4500種。「easy家樂福」便利店裝修風格以橙色為主基調。
  • 便利店越來越多了,但不是所有都能活得好,哪種加盟模式能有效...
    近年來,電商的高速發展對線下零售渠道形成了強大的衝擊,大型商超業績下滑、關店等消息時有耳聞。但小型渠道卻是個例外,其營收和市場份額不降反升。不過並非所有的便利店都能從中分享市場繁榮帶來的增長機會,其中佔比較高的個體便利店就面臨著成本上升、同質化競爭、電商衝擊等困難和挑戰,整體情況並不樂觀。
  • 便利店和電商平臺 誰是誰的藍色小藥丸?
    以京東和1號店與便利店的合作為例,電商平臺們顯然並不滿足將自己的流量導入線下,其更大的野心是將自己的產業鏈一直延伸到線下,將消費者從線下拽到京東的線上才是根本目的。從千品到萬品一個自然的問題是,便利店能從電商平臺得到什麼?提起便利店,很多人首先會想到7-11,兩個數字的本意是開結業時間,但現在24小時營業已是慣例。
  • 電商、便利店遍地開花 傳統商超將何去何從
    「家裡缺了調料就去樓下的便利店,想買點生活用品就到網上,動動手指,就送貨上門了。」臨沂很多市民的購物習慣伴隨著電商、便利店的興起而悄然改變。在電商和便利店的衝擊下,傳統模式的商超又將何去何從呢?  大量客源流失,網店、外賣成最大「敵人」  電商、外賣的迅速崛起,可以說是對傳統超市的最大衝擊。「超市靠賣生鮮食品,可以拉來很大一批客源。可是現在吃飯直接點外賣,商家把飯做好了送到顧客家裡,顧客根本不用再來買生菜、米麵這些食品。」一位超市高管無奈地告訴記者。
  • 電商衝擊下,日本實體店為何依然發展?
    文/調皮電商編輯團隊中國電商高速發展進入黃金時期,隨之而來的是實體店被一路唱衰。而在中國的實體產業,確確實實也都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可與我們一海相隔的日本,同樣是面臨電商衝擊,他們卻將實體店經營得有聲有色。那麼他們的實體店保持生命力的秘訣是什麼?日本市場跟中國市場的差異在哪裡?
  • 全家、7-11等便利店全行業面臨虧損 電商或成救命稻草
    上海福滿家便利有限公司(下稱全家便利)事業本部協理朱承鴻告訴記者,全行業都在虧損的生死線上掙扎,只能變革求生,否則就會被淘汰出局,「雖然目前行業情勢困難,但長期看好。」   已經在大陸開店1000餘家的全家便利目前處於行業第一梯隊,在上海地區已經達到730-750家店。
  • 徐靜波:電商衝擊下,日本實體店為何依然發展?
    會上,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做了「電商衝擊下,日本實體店為何依然發展」的主題演講,重點分享了日本傳統零售業的基本狀況,以及在數字經濟的衝擊之下,老百貨公司的發展秘訣。那麼,再回過頭來看,為什麼日本的電商市場做不大,原因有這麼幾條:第一,當中國的電子商務可以通過電子中間商去除以後獲得最高的價格優勢以後,線上和線下就出現了很大的價差。這種情況在日本是不可能出現,網上和實體的價格是一樣,只不過實體多了體驗。這就導致電商只是提供購物的便捷,但是沒有提供購物的體驗。
  • 便利店加盟優勢有哪些?要如何加盟?
    對於2017年來說,這一年裡實體零售行業經歷了經濟增速放緩、實體零售低迷、百貨、大賣場關店的消息頻傳,再加上電商的衝擊,各大企業們都在尋求新的出路。連鎖品牌便利店通過規模採購和建立物流中心,能及時地送貨到各加盟店,價格也相對較低。3、經營規範:能獲得品牌商總部的經驗指導、技術傳授等支持。對於剛剛創業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吸取經驗的方式。
  • 電商狂歡衝擊下,日本實體店打不死的真相
    於是,在高租金和人工成本的重壓下,很多中國實體店都沒能撐下去。2加強合作,才是新方向!難道中國電商就所向披靡了嗎?其實也沒有這麼簡單!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1人性化服務:體驗>價格作為中國民眾使用電商購物,關注點都在更優惠的價格上。
  • 沃爾瑪、大潤發、永輝等十大超市便利店電商大檢閱
    「線上」或者「線下」這樣的簡單詞彙,而是要找到二者的結合體;  6.沃爾瑪已經控股一號店,一號店是中國排名前十的電商網站;  7.多渠道商務模式即支持在線購買、線下提貨,或者在線下單、實體店發貨,是一種幫助實體零售商更好地整合門店與電商渠道的創新模式。
  • 電商衝擊下,照明實體店的護城河在哪?
    加上,歐普照明所擁有的人力、財力及物力等都能助力其快速推動電商發展。延伸至照明行業,如何處理線上與線下的定價問題,是不可逃避、必須解決的,而「產品差異化」只是手段之一。另外,電商的照明消費群體通常以個體為主,重複購買的機率非常小,而品一照明一直以來實行低價策略,在快速佔領電商市場的同時卻讓企業處於虧損狀態,此時資金鍊斷流成為倒閉的導火索。  線上線下融合勢在必行  實體店作為最傳統也最經典的營銷模式正受到一大波電商衝擊,然而,轉戰電商的企業日子過得也並不瀟灑。
  • 京東「挖角」7-11管理層,為線下便利店提供更多支持
    對此,京東官方回應稱,將秉承無界零售的理念賦能線下門店,並沒有做大規模自營店的準備。而農村加盟的店面多半是以個體經營的夫妻店面,選擇加盟京東便利店,不僅可以品牌賦能,也能提高營業坪效。其次,在一二線城市一些知名便利店已經全面覆蓋,線下渠道競爭激烈,而農村市場人口多,生活消費需求量比較大,加上其消費觀念的改變,京東選擇村鎮發展顯然是再合適不過的。目前,在農村市場假貨、冒牌貨泛濫的問題依然衝擊著京東,對于堅持正品的京東便利店,在農村市場這個惡劣的環境裡顯然不好生存。
  • 20多家「倍全網際網路+便利店」空降泉城
    7月18日,家住富翔天地小區的居民驚喜地發現自己家門口的便利店升級為「倍全網際網路+便利店」了,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在手機上方便地購物,而且能提供洗衣、收發快遞等生活服務,更重要的是還提供20分鐘送貨到家服務。
  • 消費升級、電商衝擊,日本、中國的實體百貨商店路在何方?
    上個世紀90年代的日本是百貨行業的巔峰時期,零售銷售額能達到12萬億日元。但隨著日本經濟進入蕭條期,以便利店為代表的必選消費類型進入市場,可選消費逐步被壓制。直到現在,百貨行業佔市場份額越來越少,甚至許多百貨店關門大吉。
  • 藍店快遞加盟模式,為便利店賦能增值
    隨著我國網際網路行業的日益發展,在諸多電商平臺的推動下,網購已經成為社會大眾習以為常的購物方式。受其影響,我國快遞行業進入飛速膨脹的快車道。據最新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達到635億件,同比增長25.3%,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498億元,同比增長24.2%。
  • 大型商超關店魔咒:敵人除了電商 還有24小時便利店
    電商分流兇猛   零售行業實體門店的衰落,與來自電商的衝擊不無關係。雖然在10月13日的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公開表示,網際網路在傳統商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了電子商務,其沒有打擊傳統商業。但毋庸置疑,電商已經分流了很大一部分消費群體。
  • 便利店爆發前夜:阿里京東日系便利店肉搏300米生活圈
    蘇寧依託專屬APP打通線上線下,自營物流可以實現一小時送達,依託電商基礎,在大眾標品上也做到了價格比7-11要低。京東也將自己的物流體系接入了京東小店的發展,騰訊還將資本注入便利蜂,助其獲得了16億美元的估值。大佬間的暗戰靜悄悄。
  • 布局電商跨界合作日本便利店謀新路
    原有模式難獲增長  近期,7-11(7-ELEVEn)與日本一家配送企業合作,陸續在東京、北海道等地啟動了便利店直接為消費者配送商品的服務。顧客只需在7-11的網站上選擇商品並下單,店鋪最快半個小時就可以送貨上門。
  • 跨境電商成日企「救命草」
    中國消費者對日本產品的青睞促使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進駐中國跨境電商,他們不僅在網上開店,還配有售後服務和體驗店。在訪日遊客消費逐漸出現飽和的徵兆下,日企正加速進入中國市場,進一步擴大日用品、食品、精密機械等日本產品的銷路。
  • 便利店模式之爭背後
    便利店模式之爭背後5月25日,便利蜂確認已累計募集資金15億美元,北京門店實現整體盈利,這也給受疫情衝擊的便利店行業帶來信心。便利蜂方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其募集到的資金將全部用於投資中國便利店市場,且堅持直營模式發展,不開放加盟,預計2020年底達成全國整體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