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都有一個度,過猶不及。為人處世,更要自我把控,適可而止。千萬不可率性而為,貪求過多。老祖宗告誡:一個人如果能在這5個方面加以節制,那麼,可以獲得一生的平安、快樂和幸福。
言語知節,則愆尤少。舉動知節,則悔吝少。愛慕知節,則營求少。歡樂知節,則禍敗少。飲食知節,則疾病少。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話有節制,過錯就會減少。行為有節制,後悔就會減少。喜愛有節制,就不會強求。享樂有節制,災禍就會減少。飲食有節制,疾病就會減少。
「言語知節,則愆尤少」。言多必失,要謹防禍從口出。曾國藩說:「立身以不妄言為本」。尤其是從政的後三十年,他時刻檢省,管住自己的嘴巴。無論對待同僚還是朋友,他說話都謹慎小心。清末政局動蕩,權貴倒了一批又一批,曾國藩卻始終不受牽連,反而創下了連升十級的奇蹟。
「舉動知節,則悔吝少」。衝動是魔鬼。懂得節制自己的行為,不衝動行事,則少悔恨。相反,一個被情緒左右,行為無法自控的人,就是一顆行走的定時炸彈。會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是修養。拿破崙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更偉大。
「愛慕知節,則營求少」。再喜歡的東西也要克制自己,不要過分貪求。如果不加節制,人心就會被欲望攜裹,不斷淪陷。古往今來,許多貪官汙吏,不節制欲望,不控制自己的貪婪,攫取巨額財富,到頭來還不是被抄家,被法辦。
「歡樂知節,則禍敗少」。樂極生悲。任何事都有兩面性,禍福相依,太高興的時候,往往蘊藏著危機。所以,這樣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一定要讓自己清醒一點,冷靜一下,避免大喜變大悲。
「飲食知節,則疾病少」。一個人,不掌管好自己的飲食,就不可能有一個好的身體。藥王孫思邈曾說:「安身之本,必須於食。食當熟嚼,常學淡食。切忌:飲酒過多,飽食即臥。」現代科學也證明,飲食不節制,大魚大肉吃得太多,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人生最重要的是自我管理。一個人,如果能記牢老祖宗所說的這5句話,在語言、行為、欲望、情緒和飲食這5個方面自我節制,自我約束,就一定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讓人生達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