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影尋蹤,詩畫合璧的梅花圖集

2020-12-19 藝術泛舟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國傳統名花,也與松、竹合稱為歲寒三友。 它象徵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

梅花和竹、蘭、菊並稱四君子。古代有很多畫家喜歡以梅主題進行繪畫,更有愛梅如命的宋伯仁,著有《梅花喜神譜》。

梅花深受古代文人隱士的喜愛,是因為梅花代表:」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是為高潔志士「的精神象徵。文人愛梅更多是寄物言志,寄物詠志。代表古代文人的一種精神追求。

對於梅花除了有很多畫梅出名的畫家之外,更少不了文人們對於梅的高歌。寫下無數關於梅花的詩詞,有的則是刻畫梅花的優美漂亮,有的是借梅詠志,有的則是借梅抒發感情,思念,感傷,借梅諷刺。

在歷代的詩詞中,有不少詠梅之作。早在南朝詩人何遜的《揚州法曹梅花盛開》詩中,就寫下「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的名句。鮑照的《梅花落》則以庭院中的雜樹為反襯,讚嘆梅花「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體物寫志,借事明情,在詩人們筆底下的梅花,常常被引為傲視霜雪,堅貞不屈的高潔品質的象徵。

宋代:盧梅坡的《雪梅·其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後兩名成了詠梅的千古絕唱之一。

元代大畫家,同時也是詩人王冕則寫《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這是屬於以梅言志,歌頌梅花的傲骨。 他在《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裡春。「

宋代大文豪歐陽修在《踏莎行·候館梅殘》詞中,寫得如泣如訴: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南北朝:何遜寫得更早,比較早的寫梅的詩句了: 《詠早梅 / 揚州法曹梅花盛開》 描繪梅花的高標逸韻。它不畏嚴寒,凌霜傲雪,嫣然開放。但是滿園梅花動詩興。詩人不禁由花事聯想到人事,想起了人世間許多悲歡離合的故事。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 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 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臺。 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 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

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在揮筆寫下"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裡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借梅委婉地表達了自己正直無私的胸懷,顯示出對理想執著追求的意志,表現了自己孤傲高潔的品格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用詞簡樸、疏淡,用以抒寫詩人的情志,狀難寫之物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梅的風骨與作者的人格融為一體,含蓄蘊藉,感情深摯委曲,給人以很強的感染力。

唐代的張謂則在《早梅》中寫出了雪中梅的景色: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那個著名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用梅花做主題的詞寫了多首,她在《臨江仙·梅》借梅思念,在詞中寫下」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中「庭院深深深幾許」已經說明是思念遠方的人了。這是用梅花暗喻詞人自己,把閨人幽獨的離思與韶華易逝的帳憫,極其高華而深至地表現了出來。

也有人借梅抒發不平與憤懣。 黃庭堅在《虞美人·宜州見梅》以詠梅為中心,把天涯與江南、垂老與少年、去國十年與平生作了一個對比性總結,既表現出天涯見梅的喜悅,朝花夕拾的欣慰,又抒寫不勝今昔之慨,表現出作者心中鬱結的不平與憤懣。

《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是五代的馮延巳之作:「 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 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徵鴻,暮景煙深淺。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 」 其中的悲苦只能自己去體會了。

明代:道源《早梅》中「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 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讀來,有種柳暗花明的感覺。

詩裡沒有直接出現梅的畫面,也沒有任何對梅的形象描繪,但讀後,早梅的形象卻鮮明可觸。這是因為詩人的議論,緊緊扣住了一個「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這個就是:南北朝謝燮的《早梅》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

首聯從梅蕊初綻到梅花盛開,從臘前到年後,寫了時序變化,讓作者似乎看到了春姍姍來遲的腳步;寫了梅花的開放過程,又好似體現了詩人天天看花,關注盼望的心情。從梅花次第之中表現的是詩人盼春惜春之情。 這就是杜甫的《江梅》,「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鬱嵯峨。」

鹽角兒·亳社觀梅 宋代:晁補之 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 佔溪風,留溪月。堪羞損、山桃如血。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 落梅

帶有朦朧美的詞:宋代姜夔《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 人繞湘皋月墜時。斜橫花樹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誰知?東風冷,香遠茜裙歸。 鷗去昔遊非。遙憐花可可,夢依依。九疑雲杳斷魂啼。相思血,都沁綠筠枝。 」

我們的東坡先生,則在《定風波·紅梅》通過紅梅傲然挺立的性格,來書寫自己遷謫後的艱難處境和複雜心情,表現了作者不願屈節從流的態度和達觀灑脫的品格。令人敬佩。 「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 休把閒心隨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

高陽臺·落梅 宋代:吳文英。 宮粉雕痕,仙雲墮影,無人野水荒灣。古石埋香,金沙鎖骨連環。南樓不恨吹橫笛,恨曉風、千裡關山。半飄零,庭上黃昏,月冷闌幹。 壽陽空理愁鸞。問誰調玉髓,暗補香瘢。細雨歸鴻,孤山無限春寒。離魂難倩招清此,夢縞衣、解佩溪邊。最愁人,啼鳥清明,葉底青圓。

宋代:林逋 《山園小梅二首 》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剪綃零碎點酥乾,向背稀稠畫亦難。 日薄從甘春至晚,霜深應怯夜來寒。 澄鮮只共鄰僧惜,冷落猶嫌俗客看。 憶著江南舊行路,酒旗斜拂墮吟鞍。 寫盡江南梅之風姿。

《紅梅》是宋代王十朋寫的,詩中」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猶餘雪霜態,未肯十分紅。"  這首詩寫出了紅梅獨特的姿態和個性。詩人以紅梅的口吻勸說「桃李莫相妒」,意思是,桃李不要嫉妒我紅梅。勸說桃李不要嫉妒的是:紅梅和桃李開花茂盛的樣子原來就是不同的。「猶餘雪霜態,未肯十分紅」,前一句用「猶」字轉折,寫出了紅梅經歷寒霜之後現狀,從而點出紅梅謙虛的品質。

借梅思人,晏幾道寫得也很絕。《虞美人·小梅枝上東君信》「 小梅枝上東君信。雪後花期近。南枝開盡北枝開。長被隴頭遊子、寄春來。 年年衣袖年年淚。總為今朝意。問誰同是憶花人。賺得小鴻眉黛、也低顰。」

借梅表達那憂傷。屬宋代:向子諲在《卜算子·竹裡一枝梅》中了「 歲見梅追和一首,終恨有兒女子態耳。 竹裡一枝梅,雨洗娟娟靜。疑是佳人日暮來,綽約風前影。 新恨有誰知,往事何堪省。夢繞陽臺寂寞回,沾袖餘香冷。」

當然也有把梅寫得那個清新脫俗的。唐代:杜牧的《梅》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 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 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全詩緊緊圍繞梅花的美去寫,使梅花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

唐代齊己在《早梅》中用」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 詩用清麗的語言,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豔的風韻,堅強地盛開,並以此寄託自己的意志。其狀物清潤素雅,抒情含蓄雋永。

陸遊也有關於梅的詞,《朝中措·梅》 "幽姿不入少年場。無語只悽涼。一個飄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腸。 江頭月底,新詩舊夢,孤恨清香。任是春風不管,也曾先識東皇。" 這篇詞中,詞人雖做出了一副自負自傲的姿態,然而正如李廣罷官後過霸陵自稱「故李將軍」一樣,詞人的心情仍是悲涼的。全篇遣詞造句,意趣十足,梅話與人難以分辨。

《菩薩蠻·梅雪》是宋代周邦彥之作,這是思鄉,感慨飄零孤獨之情。「 銀河宛轉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 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深院捲簾看。應憐江上寒。」借詠梅抒羈旅別情,並暗含飄零不偶之慨。全詞八句,可謂句句景,亦句句情,景中寓情,情以景見。上下呼應而無痕,情景渾融而莫辨,既工巧而又渾成,工巧之至,即為渾成。

宋代:晁補之《鹽角兒·亳社觀梅》中寫」 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 佔溪風,留溪月。堪羞損、山桃如血。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 「 對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寫,讚美梅花的骨中香徹與別有情致。詞人在梅花的高潔的品格中寄託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也有悵惘孤寂的幽愁。如宋代範成大的《霜天曉角·梅》 「晚晴風歇。一夜春威折。脈脈花疏天淡,雲來去、數枝雪。 勝絕。愁亦絕。此情誰共說。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

 在這首詠梅詞中,詞人寫的是梅花的非凡的神韻和高潔的品格,實際也是自己所嚮往的人格的寫照,詞人在梅花的高潔的品格中寄託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也有諷今的。《憶秦娥·梅謝了》宋代劉克莊。 」梅謝了,塞垣凍解鴻歸早。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遺老。 浙河西面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炊煙少。宣和宮殿,冷煙衰草。「 詞人借鴻雁的眼光展示了北宋宮殿悽涼景色,抒發出故宮黍離、 國家衰亡的悲憤,也是對南宋當局的指責。

《漢宮春·梅》宋代:晁衝之 瀟灑江梅,向竹梢疏處,橫兩三枝。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霜欺。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卻是有,年年塞雁,歸來曾見開時。 清淺小溪如練,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後,冷落新詩。微雲淡月,對江天、分付他誰。空自憶,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 此詞詠梅之孤高與環境冷落而有所寄意。宛若一幅水墨畫,其勾勒梅花骨格精神尤高,給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詞風格疏淡雋永,句格舒緩紆徐。

即使不用華麗的詞語也能寫出意境的,如宋吳文英的《點絳唇·越山見梅》: 「春未來時,酒攜不到千巖路。瘦還如許。晚色天寒處。 無限新愁,難對風前語。行人去。暗消春素。橫笛空山暮。 」

落梅又有悽涼之情。 宋代:劉克莊的《落梅》就是這樣的描寫:」 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牆。 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 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 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 寄託著詩人濃烈的悲憤之情。

也有借梅勸慰友人,如辛棄疾的《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 「暗香橫路雪垂垂。晚風吹。曉風吹。花意爭春,先出歲寒枝。畢竟一年春事了,緣太早,卻成遲。 未應全是雪霜姿。欲開時。未開時。粉面朱唇,一半點胭脂。醉裡謗花花莫恨,渾冷淡,有誰知。 」

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念奴嬌·梅》,借花言人,表達出作者的歸隱情思。細讀詞之下,作者已將自己的身世之感打併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尋味。 「 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天真顏色。笑殺東君虛佔斷,多少朱朱白白。雪裡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絕。 嘗記寶篽寒輕,瑣窗人睡起,玉纖輕摘。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標格。萬裡風煙,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歸去,閬苑有個人憶。」

辛棄疾《瑞鶴仙·賦梅》" 雁霜寒透幕。正護月雲輕,嫩冰猶薄。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豔妝難學。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綃襯著。倚東風,一笑嫣然,轉盼萬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後園林,水邊樓閣。瑤池舊約。鱗鴻更仗誰託。粉蝶兒只解,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但傷心,冷落黃昏,數聲畫角。 " 箇中滋味只能自己去體會了。

辛棄疾另一首詞,則是描述另一種情感「百花頭上開,冰雪寒中見。霜月定相知,先識春風面。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還許冰壺薦。」先是寫重葉梅的不懼風雪;然後又因為對重葉梅的情深意重,把最好的重葉梅折下來供友人欣賞,更加表現出主人對重葉梅的喜愛。

辛棄疾,也是愛梅之人,在《臨江仙·探梅》中全篇將人與梅層層夾寫,寫出梅之幽姿逸韻,及詞人對梅花的鐘情留連,也就展示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雲。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相關焦點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數枝與獨自文理不通嗎?
    細思量,獨自開其實有3種解釋,都能解釋的通。一、牆角數枝梅與庭前一樹梅首先,數枝梅與獨自開並不矛盾。數枝梅並不一定是幾棵梅花,而可能是一棵梅花,牆角數枝梅即牆角有一樹梅花的意思。南宋人李壁在《王荊公詩注》曾經說到: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古樂府:庭前一樹梅,寒多未覺開。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來。荊公畧轉換耳,或偶同也。李壁說,王安石的這首詩,只不過是把古樂府的一首詩抄來略微改了改。不過李壁沒有把話說得那麼滿,留了餘地:或偶同也。
  • 海上花語 | 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愛申活暖心春】
    海上花語 | 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愛申活暖心春】 2020-01-28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清手機壁紙‖臘梅-牆角梅花臨寒開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最初對梅的印象,便來自這首詩在寒風中獨自盛開的花,一定很有傲骨吧梅在冬天開花,和雪花一起綻放點綴著整個冬天如果說雪是四季輪迴自然變化的贈禮,那麼梅花便是這贈禮中附帶的彩蛋和驚喜萬物凋零,樹木都光禿禿的,森林失去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青草還在大地下酣睡著蓄積力量
  • 花中之魁 凌寒獨自開 二十一首寫梅花的詩送給你
    【一】梅花,遺世獨立,不畏嚴寒,只為人間送去幽香陣陣。《梅花》宋·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五】梅開枝頭,雪落人間,爭相綻放,若春天般美麗多姿,怎可無詩?《雪梅·其二》宋·盧梅坡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的傳說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初開,反間沒有一絲一毫的花草,光禿禿的一片大地。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16首:王安石《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詩作開篇即涉品格,人在江南,歲歲可見梅花開放,一點也不稀奇,詩人卻偏偏擷取幾枝被人遺忘在牆角的疏梅來品味孤高。嚴冬時節,群芳盡謝,獨有這幾枝疏梅凌寒開放,最寂寞的花兒開在最寂寞的時節,卻預示著萬紫千紅的到來,不由得人不佩服梅花的風骨也不由人不心中一動。
  • 記者走基層:牆角數枝梅 暗香飄四方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梅花因其經冬不衰,深受百姓喜愛。一場春雨後,記者走進位於臨朐縣辛寨鎮龐家溝村梅花繁育基地,上萬株梅花,生機盎然。種植規模也從牆角數枝梅,發展成為當地最大梅花基地,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技術又是實現產業振興的關鍵,一盆梅花盆栽看似簡單,卻要經歷育苗、嫁接、整形、修剪、造型、出圃、入盆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技術活,都有大學問。」丁國田告訴記者,很多地方的產業沒有發展起來,關鍵還是缺技術,靠老辦法、粗放式種植或養殖,形不成精品,打不出品牌。
  • 武義的梅花開啦!梅花遇上二月,飄落遍地皆為詩…
    眼下這時節,正式梅花盛開的時候~~最近,小編的朋友圈可是被這片沁人心脾的梅花刷屏啦!武義的梅花開得如火如荼小編這就放出一組同事拍攝的美圖讓大家先飽飽眼福吧~快看  ▼▼連日來,               ——陸遊《梅花絕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梅花書法欣賞 讚美了梅花頑強的生命力
    梅花宋· 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於國光隸書《王安石·梅花》作品來源:易從網此詩前兩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後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華橫溢。
  • 最經典的一首詠梅詩,僅二十字,展現了梅花高潔品質,耐人尋味
    林逋喜愛梅花,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蘇軾愛竹,他有詩寫道:「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愛竹之情可見一斑;屈原酷愛蘭花,《離騷》中寫道:「紉秋蘭以為佩」;陶淵明愛菊,其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為千古名句。
  • 梅花 王安石 賞析
    梅【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注釋1.凌寒:冒著嚴寒。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今譯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 梅花國畫象徵什麼意思 如果你喜歡梅花 一定不能錯過這幅畫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梅花,作為我國的傳統名花,它的五個花瓣分別象徵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這五種福氣。梅花清雅俊逸的風度,徵服了無數文人騷客為它讚美,梅花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氣質也為世人所敬佩。
  • 每天學一幅簡筆畫-梅花簡筆畫圖片大全,梅花簡易畫法圖片大全
    蜜多時, 小時候背過的古詩《梅花》大家還記得嗎?「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這句詩被很多人所熟知,梅花確實是非常的可貴,開在寒冷的冬季,讓冬天也擁有了一抹亮麗的色彩,小寶為大家整理了梅花簡筆畫圖片大全,大家一起來學畫梅花吧!
  • 我愛國畫梅花 更被梅花獨特的氣質深深吸引
    古往今來,很多文人墨客,獨愛梅花,不僅被梅花獨特的氣質深深吸引,更是對梅花的品格讚不絕口。於是詩人留下一首首優美的詩詞來稱讚梅花,畫家留下一幅幅畫捲來表達梅花的獨特之美。《梅花》[宋] 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世人皆愛梅花 看看國畫梅花的四大寓意
    古往今來,很多文人墨客,獨愛梅花,不僅被梅花獨特的氣質深深吸引,更是對梅花的品格讚不絕口。於是詩人留下一首首優美的詩詞來稱讚梅花,畫家留下一幅幅畫捲來表達梅花的獨特之美。《梅花》[宋] 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怎麼近距離看到的梅花,沒有書上描寫得那麼好看?
    然而我並沒有真正近距離的接觸過在皚皚白雪中挺立的梅樹,也沒能欣賞那紅色的梅花,經過寒風吹,白雪壓後,在銀裝的世界下,顯得鮮豔的場景。小時候學過畫畫,記得當時有學過一小會的國畫,在那個時候,自己胡亂瞎學,畫得最多的,只記得是梅樹。還記得樹幹要堅挺有力,要表現出倔強的意思,而掛在樹上的紅梅,要點綴得當。
  • 十首梅花詩詞,驚豔了整個冬天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花,不畏嚴寒、凌寒獨開,我們為人做事也要學習梅花堅貞不屈、不與流俗合汙的高潔品格。
  • 梅花自古象徵民族氣節,這10首寫梅的小詩,會讓你有所思考
    梅花自古象徵民族氣節,這10首寫梅的小詩,會讓你有所思考 【02】 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 廈門硬筆華哥硬筆隸書作品欣賞:王安石《梅花》寫得怎麼樣?
    梅花 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後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氣譙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全詩語言樸素,寫得則非常平實內斂,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 王安石罷相後寫下一首詩,通篇格調高遠,更是表達了遠大的志向!
    《梅花》宋代: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古人歷來喜愛梅花,從而也誕生了很多經典的詠梅詩,但是王安石這一首則是別具一格,它不同於別的詩人僅僅只是讚美梅花,更多的是通過梅花這種植物來表達內心的一種志向,這也正是王安石最了不起的地方。所以讀這樣的作品,除了要了解詩人的心境外,還要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只有這樣深入去了解,那麼才能夠真正地理解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