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和、安靜、言語不多,聽到幾句讚許就會擺手喊停——坐在我愛我家董事長謝勇面前,記者很難將這位溫和先生與資本大佬這一形象聯繫起來,更不用說那支超過5萬人的房產中介「鐵軍」。
其實,作為中國資本市場27年曆程的參與者、見證者,作為一家傳統百貨集團現代化的推動者,作為跳入房地產中介「紅海」的弄潮兒,謝勇低調的背後,是見過大風大浪的踏實穩重,是不知倦怠的自我挑戰,是敢於ALL IN的「從不後悔」。
「事後來看,我最遺憾的投資是在2004年買入騰訊,一個月賺了70%,套現離場。」在上海證券報《直面掌門人》節目中,謝勇一掃曾經的神秘,將最遺憾的事情和盤託出,坦率地回應了入主上市公司、大手筆收購、長租公寓風波等,「企業才是社會財富的真正創造者,希望通過自己努力讓企業更好。」他還透露了我愛我家長期發展路徑和心中的「小目標」。
巴菲特曾將投資比作「滾雪球」,重要的是要有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這是投資的真諦。」謝勇深以為然。他告訴記者,這條雪道已經找到,接下來就是推動雪球,滾滾向前。
兩次投資經歷悟到「陪伴」
打開我愛我家網站,頁面正中央的一句話能直抵每個租/購房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陪你發現心中的家。
「陪伴」二字,正是謝勇20多年投資生涯悟到的最高境界。
1991年,尚在華東政法大學讀大二的謝勇第一次接觸到股票。那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初創歲月,在上交所掛牌的只有8隻股票。謝勇與A股的緣分由此結下,至今已有27年。回溯過往,他淡然地表示,自己是在做了投資十幾年後才真正入門,是一次失敗的賺錢交易,讓他就此走上投資正途。
「2004年底,我在香港買過一千萬股騰訊股票,此後一個月上漲70%,我就獲利了結。當時感覺還不錯,可事後回看,那是一筆最遺憾的交易,直到後來有一位朋友跟我說了一句:上漲不是賣出的理由,這讓我悟到了投資的內核。」謝勇告訴記者,正是從那時起,他開始系統梳理自己的投資邏輯,最終明白:80%的利潤來自20%的交易,而這20%的交易需要有三個指標:一是要有非常確定的把握;二是要重倉參與;三是要持有足夠長的時間。而做到上述三點的核心,在於更多地關注企業的基本面,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真正理解企業、產業、經濟的變化與相互作用。
深刻的反思很快有了成效。2007年,他買入一隻股票後持有10個月,創下了自己的最高收益紀錄。
這兩次投資經歷,讓謝勇明白了「陪伴」的重要。有了多年投資的積累、歷練,他選擇入主一家上市公司,參與企業的日常運營,與之更長期地攜手並肩。「企業才是社會財富的真正創造者,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上市公司引入更加優秀的人才,為股東、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
下轉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