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因瀕臨山東省第一大河沂河而得名,位於山東省東南部,是東夷文明和鳳凰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古稱琅琊、沂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為沂州府,1913年撤沂州府設蘭山縣;1914年蘭山縣改稱臨沂縣。1994年12月設地級臨沂市。
臨沂是中國華東地區的特大城市,中國商貿物流之都,山水生態旅遊勝地,歷史上是著名的革命老區。2013年躋身新二線城市,並被聯合國確定為「綠色工業平臺」。
1972年,因出土《孫子兵法》《孫臏兵法》聞名於世;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書法名城。2011年,榮獲中國最高城市稱號「全國文明城市」,2012年,臨沂成為中國首個水生態文明城市,2013年臨沂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數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均獲全國地級城市第一名。
蘭山區
始建於公元前492年,至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山東省的重點歷史文化名城。因現境域歷史上屬蘭山縣而得名。1994年縣級臨沂市撤消設蘭山區。
羅莊區
1994年設立羅莊區,以區政府駐地村得名。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羅姓人在此定居 成村,因地面多泉,遂命村名為羅泉莊,後更為羅家莊,今簡稱羅莊。
河東區
1994年12月設立縣級行政區,隸屬臨沂市。因位於沂河東岸故稱河東區。
沂南縣
因在沂水縣之南而得名。1939年置南沂蒙縣,1940年改稱沂南縣。
沂水縣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東安縣為沂水縣,因沂河流經境內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