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在《七夕》中寫道:「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在傳說故事中,牛郎織女跨過一條銀河才得以相見,而在上世紀30年代,人間也有一樁跨過海洋與國家的戀情,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此間真摯情誼顯得尤為珍貴。
故事的女主角名叫嵯峨浩,是日本華族嵯峨實勝侯爵的長女,華族是日本舊時的貴族階層,與日本皇室是近親。她出生於1914年,從小被家族精心培養,受過良好的教育,且生得秀麗端莊,性格嫻靜柔婉,是一位真正的大家閨秀。
按理說,這樣出身和教育都很好的名門貴女,婚事一定會慎之又慎,嵯峨浩也時常幻想自己以後的丈夫會是什麼樣的人。但嵯峨浩和她的家人怎麼也不會想到,她的最終歸宿,居然會是當時偽滿洲國皇帝溥儀的親弟,愛新覺羅·溥傑。
當時關東軍為了更好地控制愛新覺羅氏,給剛剛離婚的溥傑指定了一位日本妻子,這並不是建議,而是強制執行的「任務」。嵯峨浩和溥傑這一對新人皆是滿懷著不情願,在1937年1月18日見了彼此的第一面。
意外的是,兩人對對方的第一印象都還不錯,溥傑溫文爾雅,嵯峨浩柔美秀麗,站在一起竟也無比和諧。於是在同年4月3日,嵯峨浩和溥傑在東京舉行了婚禮,並於10月雙雙回到中國。
關東軍讓溥傑娶日本女子,有讓嵯峨浩當「眼線」監視溥傑的意思,也有讓她儘早生出流著日本血脈的繼承人的想法。但嵯峨浩並不是一個工於心計的人,她很單純,對於溥傑也很有好感,溥傑則是選擇相信這位日本妻子,不僅沒有因為她的身份而冷待她,反而還對她關懷備至。
就這樣,這對異國夫妻在充滿政治陰謀的婚姻中相愛了,嵯峨浩從未作出任何對溥傑不利的事情,她專心而忠誠地愛著自己的丈夫,還為他生下了兩個可愛的女兒:慧生和嫮生。
然而溥傑的身份註定了他無法平靜度過餘生,日本戰敗後,溥傑回到了中國被關押了起來,而嵯峨浩和女兒則留在了日本,這一次分別就是整整16年。期間19歲的慧生與同學大久保相戀,但遭到了嵯峨浩的強烈反對,因為她認為慧生是中國人,應該嫁與中國人為妻,結果性格剛烈的慧生選擇了與大久保一起殉情自殺。
慧生的死讓嵯峨浩痛不欲生,從此她生命的支柱除了小女兒嫮生,就只剩下等溥傑出來這一個信念。
1960年,溥傑得到特赦,次年與闊別16載的妻子嵯峨浩團聚。此時年過半百的溥傑面容滄桑,嵯峨浩亦是年華老去,但互相扶持的心意從未改變。此後,嵯峨浩在中國定居,並於同年加入了中國國籍。
兩人團聚後,夫妻倆終於過上了平靜的生活,恩愛一如當年。1987年,嵯峨浩因病去世,享年73歲。按照她的遺言,骨灰一半埋在日本,一半埋在中國,永遠守護和陪伴著自己的丈夫和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