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並答記者問。
我國疫苗研發有5條技術路線,總體工作進展比較順利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紹,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預防病毒性疾病最有力的科技手段。我們同步開展了基於五條不同的技術路線同時開展的疫苗研發。從4月2日批准第一個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到6月份批准三個疫苗緊急使用,再到7月份以來多個疫苗陸續到境外去開展III期臨床試驗,總體工作應該說進展比較順利。
國家衛健委:全國接種疫苗分兩步方案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負責人崔鋼介紹,具體來說,我們國家目前接種的策略是按照「兩步走」方案,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接種。
第一步,主要是針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接種,這些人群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運輸、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去工作或者學習的人員,盡力緩解輸入性疫情防控的壓力,降低本土病例發生和國內疫情爆發的風險。
第二步,隨著疫苗附條件獲批上市,或者疫苗產量的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逐步在各人群當中構築起人群的免疫屏障,來阻斷新冠病毒在國內的傳播。
高風險人群將率先接種疫苗,爭取做到「應接盡接」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紹,在總結前期緊急使用階段的經驗基礎上,在冬春季節到來之際,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對於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部分人群主要是因為工作的關係,也就是崗位的關係,比如冷鏈物流人員、海關邊檢人員、醫療疾控人員,以及農貿市場、海鮮市場的工作人員,還有公共運輸的工作人員等,他們由於工作的關係,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相對比其他人群更高,所以把這部分高風險人群優先保護好。
疫苗怎麼打,到哪兒去打?國家衛健委回應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負責人崔鋼介紹,關於大家非常關注的疫苗怎麼打,到哪兒去打?目前各地都在積極落實為群眾接種疫苗提供便利服務的各項措施。通常情況下,接種單位都是設在轄區的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或者綜合醫院,一般所在的轄區都是涵蓋的。我們已經要求各地及時把轄區內的接種點、能夠接種疫苗的單位,及時公布,包括地點、服務時間。如果接種涉及到一些集中的單位,我們也會考慮設立一些臨時接種點,上門去服務。
衛健委:暫時沒有接種的群眾也不用擔心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負責人崔鋼介紹,目前,儘管我們是先為一部分重點人群安排了疫苗接種,其他暫時沒有接種的群眾也不用擔心,我們還有很多有效的防控手段,比如說做好個人防護,在公共場所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這些措施是在前期新冠疫情防控過程當中,包括疾病預防控制的長期實踐當中,都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大家務必做好個人防護。
疫苗不良反應往往會在疫苗接種後30分鐘內出現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說,提醒各位接種者,在接種過程當中一定要實事求是地向醫務人員如實反饋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有什麼樣的基礎疾病,現在是不是正在處於疾病的發病期,有沒有過敏史,是不是過敏體質等。另外,據以往的經驗來看,這些不良反應往往都會在接種後30分鐘內出現,所以接種者都要在接種以後在接種點停留30分鐘。
接種疫苗可能有哪些不良反應?衛健委:沒有嚴重不良反應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說,從前期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觀察到的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在中國的疫苗觀察到的不良反應,跟國外的還不完全一樣,我們沒有出現那麼嚴重的不良反應。那麼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頭痛發熱,還有接種部位局部的紅暈,或者出現了硬塊,另外還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嘔吐、腹瀉這樣一些常見的不良反應。
接種疫苗要區分不良反應和偶合反應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說,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途徑,通過接種疫苗對人體產生保護作用,但是也有個別的人在接種疫苗以後,它畢竟是個外來的抗原,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在這裡面有兩個情況可能要大家區分一下。
一是叫不良反應,這個不良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經過規範的接種以後,產生的跟接種目的沒有關係或者意外發生的一些損害的反應,包括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這是我們說的不良反應,所有這些藥品,包括疫苗,都會產生不良反應,這是在允許範圍之內的。
還有一種情況叫偶合反應,大家可能也聽說過。偶合反應是指接種者在接種的時候,恰巧是處於其他一些疾病在潛伏期或者發病前期的狀態,在接種的時候,很巧合的,這個疾病也同時發病了。這種情況出現以後,它是跟疫苗的接種沒有關係,並且跟疫苗的質量也沒有關係,它不屬於不良反應,所以這是一種偶合反應。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李如意
流程編輯:u015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