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老街重回當年的【淡水小鎮】

2021-02-07 果陀劇場
我現在站的這個地方是這個小鎮上的一條老街上、它叫「清水街」,這條街上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清水祖師廟」,過了「祖師廟」再往前走幾步路,就是火車站了。你知道嗎?你只要花兩塊六毛錢買一張車票就可以搭火車順著這個方向到臺北去了。就像臺灣省其它的鄉鎮一樣,地方上最寬最大的一條街都叫「中正路」、淡水鎮也不例外。淡水鎮的中正路上有郵局、鎮公所,還有一座基督教長老會的教堂。每個禮拜總有好幾個晚上,鎮上的婦女們在那裡練唱。

這是即將於4月10、11日重返上海的果陀劇場經典舞臺劇《淡水小鎮》的一段開場白;舞臺監督試圖用一種引導式的說法,透過想像,將劇場的觀眾帶入淡水小鎮的世界。


然而做為觀眾的您是否覺得,光靠這些信息對淡水的認識還不夠,意猶未盡呢?


百庭文化微信公眾號為了拉近大家與淡水之間的距離,增加大家對淡水的興趣,陸續發布了一些以【淡水小鎮】為題的圖文消息,希望藉此讓大家更了解淡水。


然而做為讀者的您是否發現,即使對淡水的認識已經增加許多,但仍舊無法勾勒出淡水小鎮的輪廓,看不出淡水小鎮的完整面貌呢?


四百年來,淡水人日復一日走出了一條條老街,再用老街構築成一個五臟俱全的小鎮。因此想要一探淡水小鎮究竟,不走一趟淡水老街是不行的。一般說到淡水老街,多半指的是舞臺監督所介紹的那條,「地方上最寬、最大的一條街」——中正路。然而廣義的淡水老街還包含了公明街、重建街、馬偕街,範圍再大些更包括了舞臺劇《淡水小鎮》的起點——清水街,及周杰倫電影《不能說的秘密》拍攝場景所在的真理街。



圖說 / 淡水主要街道地圖(資料來源:三協成餅鋪官網)


現在,就讓我們試著從淡水捷運站出發,走老街,重回當年的「淡水小鎮」吧!


從臺北到淡水一遊,最方便也最有效率的大眾交通工具就是捷運淡水線了。淡水捷運站主要有兩個出口方向,一般計畫遊老街的人都很識途老馬地或是跟著人潮走向淡水河岸那側的出口。離開淡水捷運站不用多久,就可以發現一個人聲鼎沸的小路口,接著沿路販賣的不是地方特產就是面向觀光客的「伴手禮」(閩南語,意指旅行可帶回的土產、禮品)——




這條街叫做公明街,是很多外地人對淡水所留下的最初也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公明街可能是淡水老街中,外貌改變最多的一個。因為在上世紀70年代,它還只是火車站(即今淡水捷運站的前身)後方的靜謐小巷——


這時候的公明街被淡水人稱為「草厝尾」或「暗街仔」,可見這邊的房子早期多以草為建材,又因為在電燈未能普遍的年代,本地人捨不得點煤油燈造成巷弄間光線不足的狀態。走在今天被稱為淡水商圈金店面區的公明街上,實在很難想像它當年竟然是這付模樣。為什麼公明街會有這麼大的轉變呢?原來公明街的今非昔比可是與淡水的發展息息相關。


早年住在公明街的人並不是很富有。淡水自清代開始的區域發展就是以今日中正市場前方的福佑宮廣場為中心;福佑宮位在淡水河背風凹岸處,依山面海的形式最佳,前有碼頭和航道對外可與唐山外埠往來,對內可和臺北內港交通,廟後有路徑連接附近農村腹地,既是物產的集散地,也是民眾進出之門廊,人氣聚集於此地,故淡水發展自然就以福佑宮為中心展開;除了往上串連重建街與清水街等商業街,沿著河的兩岸各自串連發展許多商行與船運貨運行,而往東串連及發展的軸線到今天公明街一帶大概就是邊緣了。

圖說 / 淡水福佑宮


然而隨著淡水發展鐵路運輸,原來的淡水港淤積、大船入港的航運不再,今日的淡水更是轉變成以捷運站為市中心,臨近捷運站後方公園的公明街於是變成人潮聚集地點也是連接淡水老街商圈的重要地段。舞臺劇《淡水小鎮》裡艾先生提到的淡水的三家電影院就在公明街上,唯一僅存的淡江戲院也已停業,只剩下外觀見證淡水戲院曾經興盛的歷史。公明街上還有知名的新建成餅店,其製作的訂婚喜餅不僅分送了數十載一對對新人們的幸福,現在更成為許多人到淡水一遊不忘帶回的伴手禮。



公明街一直走到底,就會來到淡水小鎮最寬、最大的中正路了。

說到淡水的中正路,不得不提在這條路上淡水發展的樞紐——福佑宮。福佑宮是淡水地區最古老的廟宇,因奉祀的神明是媽祖,俗稱「媽祖宮」。淡水市街先是自福佑宮向東發展,形成了「公館口」、「東豐街」及「后街仔」三個聚落,後來串連成今日中正路的前段部分。公館口最引人注意的便是淡水的政治、金融機構都集中在此地,淡水最歷史悠久的餅鋪「三協成」也位於此。而東豐街(今淡水信用合作社到公明街口)曾有安溪籍紳商開放商號,作為淡水信仰中心清水祖師最早奉祀的地點。清水祖師為安溪渡臺移民之鄉土神;日據時代經地方仕紳努力,在原來的米市街興建了清水祖師廟(清水巖),自此米市街便改名為「清水街」。

圖說 / 淡水清水巖


福佑宮以西為淡水較遲開發的區域;相對公館口而言因此被稱為「新店」,之後又繼續向西發展出「龍目井」和「烽火段」兩個聚落,串連成今日中正路的後段部分。今日淡水名產「阿婆鐵蛋」所在位置即為當年新店聚落的分道點;往山坡走可通往著名的淡水紅樓。往河邊走,則能走嚮往八裡的渡船頭。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段中正路上,除了阿婆鐵蛋外還有不少淡水知名小吃的老店。而舊屬龍目井一帶,因為有馬偕博士在此進行醫療、傳教留下的偕醫館及淡水禮拜堂,為紀念他的奉獻,特別命名此街道為馬偕街。路口三角公園所立的馬偕雕像,是淡水最引人注目的地標之一。



因為公明街、中正路、清水街等淡水老街都因都市計畫更新、修復得失去了原有的風貌,而西洋宗教氣息濃厚的真理街與馬偕街,留存下來的又多半是具目的性的古蹟建築物而非本地人自然形成的聚落。因此有人說,現在唯一能稱得上淡水老街的,只有重建街了。


重建街是淡水歷史最悠久的老街,也是淡水第一條商業街。從福佑宮旁邊的山坡石階而上,總長約5、600公尺。在19至20世紀左右,這裡曾是淡水最繁華的街道,許多政商名流都世居於此。


走上重建街您才可能體會到淡水河邊山城的印象。現在到重建街,除了可以探訪各種依山勢而建的歷史街屋尋幽訪古外,還能驚喜地發現,有許多喜愛淡水歷史與老街的人,正努力賦予重建街的每間街屋新的商機與生命。如香草街屋為販賣屬於淡水土地草根味道與聽聽街屋生活哲學與歷史故事空間的新生命場域。另外淡水藝文聚落室也在重建街落腳,舉辦了第一屆淡水文學節。藝文空間九崁28也運用與重組了重建街28號老屋元素,為一個獨樹一格的新舊對話藝文與設計感十足並充滿咖啡香空間——這些文創新故事在原本老淡水人一般生活的場景重建街發光,並透過新的商機與創意發想,讓重建街成為延續歷史與文化創意、享受淡水慢活的新場域!

(本文資料來源:三協成餅鋪官網、「淡水老街藝術街坊」、「淡水導覽旅遊暨文化活動手記」網站。圖片取自於網絡。)


集合演出、電視、電影、廣告、公關、活動之經紀、策劃、製作、設計、諮詢的綜合性傳播機構。果陀劇場大陸地區演出經紀、戲劇課程等獨家代理。現在開始,通過百庭文化訂票諮詢專線購票的觀眾,可以享受95折優惠哦!快快來電諮詢,更多好戲、新戲等你來看~

相關焦點

  • 淡水小鎮的百年物語
    淡水小鎮的百年物語   ~楔子~   淡水位於淡水河入海口的北岸,是一座瀕臨臺灣海峽的小鎮。淡水屬於新北市(原臺北縣),正式區劃名稱為新北市淡水區。由於港口的淤積與基隆港的建設,淡水曾經的地位不再,重又回歸靜謐的小漁港。不過美麗的景色,還是讓淡水榮登當時的「臺灣八景」之一。今天的淡水已經轉型為著名的觀光小鎮,尤其到了周末,許多臺北市民喜歡搭乘捷運來到淡水做一次一日小旅行。   小柚很羨慕臺北人,有這樣一處近郊的濱海小鎮,可以散步,可以吹風,可以欣賞美麗的落日,還能品嘗獨特的美食,在忙碌生活中找尋一份閒滋味。
  • 臺北印象-《少年臺灣》與《淡水小鎮》
    一直覺得自己對臺灣很熟悉,卻從來沒去過淡水,於是此行的第一站便是前往淡水。出了機場,在酒店辦好入住,我決定先去淡水。我對淡水最初的認知來自於《淡水小鎮》,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這部話劇,但果陀劇場的這部話劇確實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甚至讓我顛覆了對死亡的看法。故事發生在60年代的淡水,小鎮裡鄰裡之間的故事。
  • 淡水老街簡介
    臺灣淡水最擾攘的一條街,乃是集美食、小吃、老街為一身的中正路,近年來更因不少古董店及民藝品店進駐,也營造出民俗色彩與懷舊風味。    素有「東方威尼斯」美名之稱的淡水河畔,風光幽美、歷史人文特色豐富,白天、黑夜,甚至一年四季均呈現不同的面貌丰姿。位於這美麗河畔旁的淡水老街,是北臺灣最具特色的老街之一。     時興到淡水找舊情。儘管新式樓房林立,但位於淡水捷運站西側的中正路、重建街、清水街等老街一代,猶可見許多的古早式磚造店鋪。
  • 臺灣旅行要體驗浪漫和美麗就去淡水小鎮,因為小鎮只有美麗和浪漫
    《小鎮》中的故事地點,是個背靠山、面向海,有一條鐵路經過的小鎮。臺灣淡水小鎮就把故事中的小鎮呈現在你的面前,它背山面海,有一條鐵路經過,淡水小鎮的這條鐵路也因為『小鎮「故事而成了早年臺北人心中最浪漫的鐵路線。在臺灣的人們坐火車去淡水看夕陽,感受小鎮的美麗和浪漫,幾乎是臺灣每對戀人都會做的事情。這次去臺灣旅遊的第一個景點,我就去了淡水小鎮。
  • 淡水老街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非常有臺灣味道
    淡水老街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非常有臺灣味道,在這裡,可以見到遺留保存下來的古建築、屋舍。街上店面林立,不論是懷舊或是現代店鋪皆有,還有許多淡水著名的傳統美食,魚丸湯、筒仔米糕、碗粿、魚酥、豬骨湯、鐵蛋、麻薯等小吃。
  • 《淡水老街名稱由來》序言
    追尋先人足跡  探究老街歷史淡水老城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惠陽區淡水街道,南起崇雅路,北至東門街,西起淡水河,東至白雲五路,總面積約76.7公頃。其中,核心保護區北起東門街,南至崇雅中學,西起淡水橋頭市場,東至白雲五路,面積約41.2公頃;建設控制地帶為核心保護區以外街區範圍,面積約35.5公頃。
  • 從臺北到淡水:沿海小鎮裡的悠遊時光
  • 臺灣日記丨舊時光裡的淡水老街
    已是將近日暮,我們慢慢行走在淡水海港邊,海風徐徐,夕陽閃耀著她最後的一抹絢麗,水面光影蕩漾,有人在草坪上唱起了歌謠,有人畫著漫畫。一切是那麼地安詳。 雖與臺北市毗鄰而居,淡水卻少了那份摩登現代之感,這裡的閒適會讓人想起舊時光裡的臨海小鎮:港口是老的,河畔的街道是老的,店鋪是老的,店主人也大都上了年紀。
  • 惠州文脈:惠陽淡水老街:千年古城煥發新生機
    淡水老街依淡水河而建,因淡水河而興。千年以前,淡水因有便利的水路、溫和的氣候、肥沃的土地,先民在淡水河邊漁獵耕織,繁衍生息。 如今,從淡水鐵橋過,繞過橋頭市場,在「淡水老城」石牌後,可見「千年墟市—淡水老城」的模擬場景:男人袒胸露背,挽著褲腳,挑著一擔鹽走在前頭,婦女挽著褲腳,提著水壺,背著鬥笠緊跟其後,身後的小孩拿著球,逗著小狗玩耍,一家人其樂融融……從中可以想像當年淡水老城因鹽繁榮的盛景。 宋朝時,淡水老城被稱為上圩,後改名鍋篤塘。
  • 【惠州文脈】惠陽淡水老街:千年古城煥發新生機
    淡水老街依淡水河而建,因淡水河而興。千年以前,淡水因有便利的水路、溫和的氣候、肥沃的土地,先民在淡水河邊漁獵耕織,繁衍生息。如今,從淡水鐵橋過,繞過橋頭市場,在「淡水老城」石牌後,可見「千年墟市—淡水老城」的模擬場景:男人袒胸露背,挽著褲腳,挑著一擔鹽走在前頭,婦女挽著褲腳,提著水壺,背著鬥笠緊跟其後,身後的小孩拿著球,逗著小狗玩耍,一家人其樂融融……從中可以想像當年淡水老城因鹽繁榮的盛景。宋朝時,淡水老城被稱為上圩,後改名鍋篤塘。
  • 淡水老街綜合整治進入了掃尾階段
    本報訊 (記者黃尉宏 特約通訊員林錦成 通訊員邱賀玲)想了解最原汁原味的淡水,就一定要到淡水老街走一趟。原來紛繁雜亂的招牌,統一更換成木製招牌,「古味」漸濃。店鋪門前的雨棚也統一了款式,恢復了淡水老街的傳統歷史風貌。 根據規劃,淡水老城區核心保護區東起東門街,南至崇雅中學,西起淡水橋頭市場,東至白雲五路,總面積為41.2公頃;核心保護區以外的35.5公頃範圍作為街區建設控制地帶。淡
  • 臺灣親子遊----淡水老街、漁人碼頭
    淡水位於臺北新北市西北沿海,是臺灣海峽、東海的交界處,是淡水河的出海口,在淡水周邊逐漸有碼頭、集鎮,這裡是臺北的發源地。地鐵2號淡水信義線坐到底淡水站出來就是淡水老街了。   夏日午後雷陣雨頻繁,我們品嘗了大塊牛排,躲過了暴雨(臺灣稱「豪雨」),趁小雨坐上了去漁人碼頭的大巴(臺灣稱「公車」)。
  • 「惠州文脈」惠陽淡水老街:千年古城煥發新生機
    2014年,作為惠州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淡水老街經過綜合整治,正義街、大魚街、米街、豬行街等10條老街巷完成了青石板鋪裝,原有的殘舊電錶和線路也陸續改造完畢,但其整體範圍和區域基本沒變,初步還原了傳統風貌。2018年,惠陽推出故裡客韻鄉村遊精品線路,將淡水老街納入其中。
  • 大手牽小手 一起逛臺北淡水老街
    從臺北到淡水很方便,搭乘捷運,到淡水站下就可以了。出淡水捷運站,往老街方向走,一路上都可以看到很多小吃店和各種商店,然後就可以開啟邊逛邊吃的節奏了。淡水老街因為歷史悠久以及它的美食,吸引了很多遊客。整體老街很長,但是很窄,所以一到節假日,這裡人就特別多。網上提的最多的就是淡水阿婆鐵蛋,一開始還不知道什麼是鐵蛋,看到了才知道,原來不就是滷蛋嘛,又一次被網絡上的攻略欺騙了。臺北淡水,老街邊上走過去,就是碼頭。旅行小貼士:從臺北到淡水去遊玩,最後準備一天的遊玩時間,這樣時間不會太趕,也不會太辛苦。
  • 流浪到臺北淡水
    可以想像,淡水在過去是很偏遠的地方。然而曾幾何時,城市變遷,從臺北搭乘捷運淡水線,半個多小時便來到最後一站,走出閘門,就是淡水最熱鬧的地區。  也正因為如此便捷,甚至令人有種錯覺,以為淡水就在臺北。一般遊客來到臺北,多半也會撥出半天時間,搭捷運到淡水走走。然而實際上,淡水雖然納入臺北捷運系統,卻已經是屬於新北市的範圍。
  • 淡水的夕陽
    在臺北的第一個周末,我跑到淡水去看了一場舞臺劇,演出場地是在淡水的雲門劇場,我曾經專門造訪過的地方。從淡水捷運站出來,穿過老街,一路從小鎮的街道上走過去,老街與捷運站旁是最熱鬧的,熙熙攘攘的行人布滿了街道。但擁擠中自有一種秩序,絲毫也不讓人覺得雜亂無章。
  • 臺灣老街:訴說光陰的故事(圖)
    臺灣淡水老街商鋪林立。資料圖片跟祖國大陸相比,臺灣的很多老街不算老,但也自有一番風情。9月2日至6日,「南都寶島遊旅行團」一行,搭乘海南航空廣州至臺北桃園機場首航班機,遊走臺灣老地方,徜徉傳統,品味時光故事。
  • 9 條臺灣老街,漫走寶島舊時光
    只有深入街角陋巷,去老城老街走一遭,才能摸清楚當地人的生活常態。自北向南,我們挑選了 9 條臺灣老街,帶你漫走寶島舊時光。新北 淡水老街圖片來自遊魚用戶 @YanLeeC醃魚鐵蛋是淡水的著名小吃。相傳,淡水碼頭的麵攤老闆黃張哖,因為雨天生意不好,於是將滷蛋不斷回鍋,越滷越小,越滷越黑。沒想到客人卻喜歡上這種更有嚼勁、更加美味的黑滷蛋。1983 年《民生報》寫了一篇關於「鐵蛋」的報導,引起許多人的注意,甚至有遠從日本來採訪的媒體。之後,鐵蛋也就成為了淡水有名的小吃了。
  • 不要誤會,淡水是臺北的一個小鎮,會玩的都去一日遊了
    說到淡水,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水資源,不過不要誤會,我們今天說的淡水是臺北的一個小鎮,名叫淡水小鎮,之前我們介紹臺北野柳地質公園的時候提到過這裡。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淡水比較陌生,一般也不會把它列入旅行清單裡面,如果你要在臺北玩小眾,那麼這裡可以參考。
  • 「你說把愛漸漸,放下會走更遠」——迴蕩在歌聲中的 淡水古鎮
    這裡有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也有清新迷人的小鎮風景。在這裡,你可以追尋快節奏的生活,抓住時尚、尖端的動感風潮,也可以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去體驗慢節奏的寶島田園生活。淡水,是我最喜歡的臺灣城市。這裡有迷人的夕陽,浪漫的長堤,舒適的微風,和周杰倫譜寫出的唯美愛情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