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國的首都,海外遊子心中祖國的代表。卡爾加裡,加拿大第四大城市,只是阿爾伯塔的一個經濟中心。或許有人會問,這兩個城市不在一個重量級別上,有什麼可對比的呢?先別急,且聽一一道來:
首先,同屬溫帶,緯度差別不大
同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給兩座城市早就了相似的城市特性。雖然由於卡爾加裡緯度更高,冬天溫度更低,但是因為季風,在大部分時間裡,兩座城市氣溫差別不大。
兩個乾燥的城市(下圖)
冬天都極度乾燥,容易上火、流鼻血。但是也使得冬天不會冷到骨子裡。(極端情況除外)住習慣了乾燥環境的人,在這兩個城市都會感到親切!當然,冬天卡爾加裡相對溼度更加極端!
數據來源維基百科
日照時間幾乎相同
北京全年日照時長2,555.9小時,而卡爾加裡日照時間是2,405.3小時,可以說相差無幾,但是由於北京霧霾嚴重,一般居民會發現在卡爾加裡看到太陽和藍天的機率更大。
數據來源維基百科
降水量相近
兩座城市都是屬於不怎麼喜歡下雨的地方,所以基本長年晴天。北京每年平均降水量是532mm,而卡爾加裡是412mm。但是由於卡爾加裡人口基數少,還有落基山的雪水供給,所以沒有缺水的情況,而北京缺水就很嚴重。
數據來源維基百科
都有極端環境困擾
北京的有沙塵暴和霧霾,這是人類活動造成的,而卡爾加裡冬天有極端寒冷加暴風雪的恐怖天氣。很多人害怕甚至逃離,這些因素起到了推動作用。
城區面積相近
北京五環內面積不到700平方公裡,卡爾加裡城區面積700多平方公裡。但是由於各自發展速度不同,北京建成區面積這幾年已經超過卡城較多,城六區的面積是1340平方公裡。
都有一個「五環」
大家都知道北京有五環,一般汽車限號也僅限於五環內,所以大家印象中的五環代表著某種含義的城區分界線作用。而卡爾加裡也有一個「五環」-Stoney Trail,Stoney外基本上都是新區。而且,其與北京五環東西寬度基本相同(如下圖),當然,由於各種原因,Stoney目前還沒有完全形成閉環。
東西南北的規劃布局
很多中國南方城市規劃基本按照水系的走向來設定,所以很多南方人完全無方向感。而北京的東南西北在地理位置影響非常深遠,還記得「北京西站南廣場東」的段子麼?
而卡爾加裡也將城市分為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四大區域,而一般地理位置都會有方向名稱。當然,在街道命名上,卡爾加裡直接用數字來代替,例如16大道,這是新興城市的特點,也是沒有悠久歷史的直接表現(如紐約)。
西邊接著名山脈
北京西山是太行山脈的東部起源,而卡爾加裡則背靠落基山脈,雖然這兩大山脈不是一個體量級,但是在居民生活中都是影響深刻的。
都有「天壇」
很多人初次來卡城,如果去唐人街的話,一定會發現這裡有一座「天壇」而感到驚訝。沒錯,卡城中國文化中心這座「天壇」是唐人街的標誌,也是卡城華人的標誌。
都有一座標誌性塔
中央電視塔以前是北京城市地標之一,但是隨著城市發展區域的轉移,它的出境頻率降低了。而卡爾加裡塔由於正處市中心,雖然其風頭減弱,但是凡是有卡爾加裡天際線的照片,其基本出現,不知道以後是否會被淹沒在摩天大樓裡。
都有一座標誌性體育場館
鳥巢,已經是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而馬鞍體育館也是卡爾加裡城市明信片出現機率極高的建築。
都有一支讓整個城市瘋狂的球隊
北京有國安,卡爾加裡有火焰隊,一個是足球隊,一個是冰球隊,雖然不是一個運動領域,但是兩支隊伍在各自城市居民心中的地位都可以用「神聖」來概括。它們都已經是各自城市的精神象徵之一了!而且工體和馬鞍球館都以魔鬼主場而聞名!
神奇的是,它們在各自聯賽裡都只獲得了一次冠軍!!
都辦過一屆奧運會
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卡爾加裡1988年冬季奧運會,20年,不同的城市,不同類型的奧運會,但是都使得所在城市不斷發展。
喜歡用相同的配色
兩座城市都是紅色的愛好者,紅色代表熱情、包容,這也是兩座城市的文化性格。你是否被北京街頭大媽的熱情指路而感動,也是否會被卡爾加裡鄰裡間的笑容招呼所溫暖。
每年都有一屆全民參與的盛事
北京有廟會,卡爾加裡有牛仔節,相同的是都有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的感覺,還有有各種吃喝玩樂。不同的是北京廟會有很多場地,而牛仔節主要在Stampede公園。
喜歡相同形狀的早餐
也許有些牽強,但是隨著華人的增長,卡爾加裡本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美食。而作為兩個城市的代表,Pancake和煎餅果子也是勾起了各自對早餐的欲望。
喜歡靠水的最貴豪宅
北京,釣魚臺七號院,曾經因為定價30萬人民幣每平被政府限價,玉淵潭旁邊!The Concord,卡爾加裡最貴的高層豪宅,Bow River旁。為什麼豪宅都喜歡建在水系旁呢,除了景致外,不外乎人類自誕生以來對水的依賴情節。
兩個樓盤都是面向「壕」自住準備的,想想這麼高的價格,炒的意義不大。
釣魚臺七號院已經建成,而The Concord已經破土動工,以高完成度和高科技含量而受青睞,大部分頂層套房單元已售罄,打個電話預約看房,將來有機會和石油壕們做鄰居。
說了相近點,我們來說說不同的地方。
最大的不同,人口基數
這恐怕是這兩個城市反差最大的地方了,北京社保中心估算全市人口(包括郊區)超過3000萬。(根據社保統計數據推算得出,比官方數據更準確)而某些論壇甚至拋出包括流動人口有5000萬的咋舌數據,我們暫且不究。
而卡爾加裡都市圈140萬左右,市區不到120萬,幾乎差不多的市區面積,人口基數天壤之別,所以就造成兩地各方面的不同。
住房的不同
幾十倍於卡爾加裡的人口,北京人多地少,住宅基本上是各種高層,板樓就很幸福了,別墅那是富豪的待遇。而卡爾加裡大部分家庭都住在一兩層的聯排或者獨立屋裡。
公共運輸情況不同
北京,你懂的,如果地鐵車廂不擠那真是遇到好時候了。而卡爾加裡Ctrain,只要是非上下班尖峰時間,站臺和車廂裡幾乎沒什麼人,基本上有座。到了晚上,人少了還真有點害怕。
空氣品質不同
PM2.5,北京全年平均100左右(2014年公益機構數據),這恐怕成了近年北京的阿格硫斯之踵,由於機動車和人口太多,加上能源使用的不合理,空氣汙染幾乎成了每一個北京居民的痛。而卡爾加裡PM2.5平均在10以下,是世界上最乾淨的城市之一。
休閒活動的方式不同
這裡絕沒有說北京的tx就不運動,也不是說卡爾加裡的年輕人不去泡吧。只是相對於北京的市民來說,卡爾加裡的市民更喜歡運動,似乎除了進山就是進山了!!!
總結:
這兩個城市的相同點、不同點很多,不一而足。在一個城市生活,總有喜歡它的理由。對於生活在卡爾加裡的華人來說,找到觸動心靈的那些相似點,是懷戀隨風而逝的日子,是給自己內心撫慰。而對於沒來過卡城的朋友,也可以用自己的眼睛來發現,卡爾加裡,究竟有哪些熟悉的場景。
借用一句話,我心安處是故鄉,希望每個人都找到美好生活的歸宿。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為卡爾加裡生活平臺原創,轉載需授權,否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