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真的驚了。
說的就是10月30日江蘇衛視舉辦的《一千零一夜》晚會。
沒有情懷殺的晚會不是真正的爆款晚會,這已經是個雷打不動的晚會爆款定律。
所以之前傳說前F4組合言承旭、周渝民、朱孝天、吳建豪四人,確定將會在10月30日出現在江蘇衛視的《一千零一夜》晚會上時,我是信的。
畢竟在七年前,四人就一身大紅出現在江蘇衛視春晚上,合唱過《流星雨》,還掀起過一輪晚會收視高潮。懷舊這種事,是不怕多來幾次的,之前還珠格格劇組不就在《王牌對王牌》合體了一次又一次嗎?
況且預告片中,四人還現身了,言承旭和朱孝天說:「好久不見,我們四個人將與大家如期相見。」臉好像胖了的周渝民也說:「好久未見,非常想念。」吳建豪說的真的很走心了:「期待和你們一起重新回到流星雨落下的夜晚。」
結果,晚會開場,只有吳建豪真的和觀眾一起重回流星雨落下的夜晚。
要說重聚,也算重聚,出現在晚會上,也是真的出現,不過重聚是高科技重聚,出現在晚會上的,是孤零零的吳建豪和全息投影的F4。
跟這場令人驚呆的重頭戲比起來,什麼鄭爽的蘋果肌——
觀眾「想聽張韶涵一個人唱」——
硬糖少女303勁歌熱舞《兄弟想你了》,還遭遇死亡運鏡——
「胖若兩人」的黃子韜——
以及黃渤與周杰倫玩得很嗨,但觀眾內心毫無波瀾的在線互聯——
這些,都通通不是問題了。
明星們狀態好不好,化妝師和燈光師有沒有翻車都不重要,最起碼我還看了個真人演出。F4這齣合體大戲呢?看完就只想問:
宣傳了那麼久的F4再合體,就這?
這樣的情懷殺,是要殺情懷嗎?
觀眾當然是能理解情懷殺對衛視晚會的必要性,從某手到某東到某寶,各類電商+衛視晚會層出不窮,從年頭到年尾,發誓把打工人的手都剁光,但晚會可打的牌無非都是各路紅人,當紅流量唱完這波唱下一波,粉絲喝彩震天動地,對觀眾來說了無新意。
於是情懷殺成為最有效的收視利器,做招商ppt和晚會總結必備。
但晚會太多,情懷不夠用了怎麼辦?答案是:有情懷要上,沒有情懷創造情懷也要上。
就說江蘇衛視的F4高科技合體。
不用現場觀眾爆料,電視機前的觀眾已經集體看出不對勁。
高科技再完美,還是看得出除了吳建豪之外,其餘三人影像都是虛的。
好在四位除了朱孝天因病發福之外,言承旭、周渝民還是一如既往的帥。
尤其是周渝民,預告中還很顯胖,晚會上卻是四人中顏值最在線的。
吳建豪的狀態就像從《這就是街舞》走出來,就是一身綠西裝過於鮮豔了。
仔細看晚會官方帳號會發現官方倒是完全沒打算遮掩,甚至官方蓋章:電視上看上去毫無破綻,特效太棒了。
但高科技合體最大的問題是:科技再天衣無縫,也不是現場,四人本身互動都不多,現場連線互動更是生疏,好像各唱各的,當年的默契感沒了。
高科技打造下的四場一個人的卡拉ok,能算F4合體嗎?
沒人想跟高科技合體的F4一起去看流星雨
換個角度講,很多95後00後,也搞不清F4這四位大叔是誰。他們當年很紅嗎?為什麼還要高科技合體?
但F4的確代表著臺偶劇和臺偶巔峰期的一個時代,雖然它的出現其實也是偶然。
2001年,華語劇首部現象級偶像劇《流星花園》橫空出世。
原本也沒有多少人看好,所以各方並沒有提前準備迎接一個超級偶像組合的到來,結果劇集一播出,迅速爆紅。
經紀公司這時候才如夢初醒,緊急把四位主角捏在一起,臨時成立了F4組合。
這四位主演就是霸道王子言承旭、憂鬱貴公子周渝民、花花公子朱孝天、狂野男孩吳建豪。
尤其是道明寺和花澤類,到底誰更帥,在當年是各大論壇經久不衰的話題。
就連經典臺詞,也是一人一句——
道明寺:「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那還要警察幹嘛?」
花澤類:「如果能倒立起來,原本要流出來的淚,就流不出來了。」
在那個還沒有粉絲打榜、刷數據的前網際網路年代,劇集依然創造了集均6.43的收視率,也開創了臺偶劇的黃金時代。
F4在全球捲起的偶像狂潮,也成為臺偶劇造星工業最經典的產品。
但這本來也是臨時拼湊出來的組合,《流星花園2》播出後反響不及第一部,沒多久這個組合也就解散了。
但真正令人唏噓的是臺偶劇的好光景一直堅持到2011年,由依晨和陳柏霖主演《我可能不會愛你》結束後,臺偶劇的時代就過去了,也再無橫掃亞洲的偶像被製造出來。
回頭看F4可謂臺偶劇最經典的偶像輸出,偶像劇中有俊男靚女、浪漫童話,又有時髦亮麗的都市風景線。性格鮮明的F4,曾經完美對應萬千少女對於夢中情人的想像。
內地觀眾當年看過去,是帶著濃厚濾鏡的,可後來兩岸經濟反轉,濾鏡碎掉,新一代偶像就再無崛起的機遇。
失去內地市場,是臺劇陷入困境的根源,也是眾多在內地有號召力的臺劇頭部演員紛紛北上「撈金」的起因,其中當然包括F4。
這些年朱孝天來內地拍過《新楚留香》,但真正讓他上熱搜的是發胖和結婚新聞。
吳建豪和張栢芝拍過芒果臺的家族倫理劇,和太太的恩恩怨怨上了幾番熱搜,最後翻紅還是靠街舞綜藝。
周渝民和熱巴演過古偶劇,和劉濤合演的《大宋宮詞》還待播。
言承旭和沈月主演的電視劇《我好喜歡你》播出,大家驚嘆:言承旭都這把年紀了怎麼還在演偶像劇?
這背後是臺偶劇那波偶像星途的起落,但從那波偶像整體命運看,相比曾經的臺劇一哥明道已經演不了男一號,這些顏值依舊的大叔們還能跟內地一線小花演愛情戲,恰是其演藝生命力還在延續的證明。
但紅當然是紅不過當年,當年為道明寺和花澤類徵得面紅耳赤的少女們,如今也都是熟女的年紀了。
這樣的四個帥大叔,看上去自然是最適合情懷殺的。
2013年2月,F4那場合體音樂旋律一響起,也的確將觀眾帶回了流星花園的年代。
可那個時代的確已經過去了。
一起去看流星雨的萬眾矚目之後,光是翻拍劇的偶像都換了好幾撥——
曾經在舞臺上光芒四射的明星們,要靠自己加倍的掙扎和奮鬥才能留在風口浪尖,事實是當年的F4星光多少都褪色了。
單挑任何一個出來恐怕很難有波瀾,大家站在一起,才能重新喚醒集體回憶。
衛視的做法是哪怕人沒湊齊,用高科技也要湊齊,但情懷是可以靠高科技維繫的嗎?
回憶殺是創意枯竭的選擇,但它萬試萬靈,觀眾也能理解,可是情懷殺就算了,至少要貨真價實。
重聚是表面夢幻內裡殘酷的流星雨觀賞大會,把當年所有人的情懷和回憶放到一起,隨著流星划過,各自感嘆一番再各自人生。
這樣的絢爛裡本來已經帶著傷感,因為煙花易冷流星短暫,可如今連流星都是假的,是高科技營造出來投射到天空上,本來就沒有真正的流星滑過天空,讓觀眾看什麼呢?
所以,跟高科技合體的F4一起去看流星雨,還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