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十三五」文化和旅遊工作圓滿收官,成績單來啦

2021-01-19 齊魯晚報網

2016年以來,濟寧市文化旅遊系統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搶抓機遇、主動擔當,全力推進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發展,全市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接待遊客突破3.23億人次。文化旅遊產業經受住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正在加快復甦發展和轉型升級,發展動能和空間進一步拓展,呈現穩中有進、繁榮向好態勢。

文旅深度融合取得新成效

精品創作成果豐碩。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文化「兩創」、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抗擊疫情等主題,打造了山東梆子《孟母》、兒童劇《夢回三遷路》、山東梆子《尚賢村的煩心事》、雜技劇《儒風·百戲—梁祝》等文藝精品。徵集20餘種藝術表現形式的抗疫主題文藝作品1670餘件,全省首部抗疫主題兒童劇《等你回家》立上舞臺。2016年至2019年21個項目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金額共計892萬元,高居全國地級市第一;12個項目進入2020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複評。山東梆子小戲《悠悠芳草情》入選文旅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藝術精品創作工程」「百年百部」小型作品創作計劃。兒童劇《蕩起雙槳》成功入選「2020年全省舞臺藝術重點創作項目」。端鼓小戲《張郎休妻之張郎打丁香》參加2020年百戲崑山盛典演出。10件作品入選「第九屆山東省畫院聯展」。出臺《濟寧市國有文藝院團社會效益評價考核實施方案(試行)》。

山東梆子《孟母》

文藝活動豐富多彩。形成了「濟寧市中青年演員匯演」「濟寧市新創作優秀小型劇目展演」、新創群眾文藝作品匯演、「我為創城喝彩」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動品牌。山東梆子廉政大戲《兩面人生》入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

文化雙創成果顯著。累計建設「尼山書院」13處、鄉村(社區)儒學講堂3740處,利用鎮、村儒學講堂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推廣活動4.9萬場。建成鄉、村歷史文化展示場所496處,建設城市書房(圖書館分館)4處,布局電子書刊借閱機50臺。實施「儒學民間普及推廣人才支持計劃」,組建了430餘人的儒學講師隊伍,先後開展了4批評選活動,共評出「儒學民間傳承獎」13人、「優秀鄉村儒學講堂」39家、「優秀民間儒學社團」30家、「優秀儒學講師」25人,發放獎補資金近80萬元。創新開展了尼山書院國學公開課、青少年國學夏(冬)令營、「新六藝」體驗小課堂等普及活動。「鄉村儒學講堂」經驗得到中宣部肯定,「圖書館+書院」模式、「舞前一堂課」做法在全省推廣。「儒學原鄉·文化聖地」公共文化服務經驗入選山東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選編。

舞前一堂課

出版管理水平提升。提升「書香濟寧」全民閱讀工程,擁有3家國家級版權示範單位、園區(基地),36家省級版權示範單位、園區(基地)。濟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授予「2019年度全國版權示範園區(基地)」,是山東省唯一入選園區(基地)。創建國家級示範農家書屋3家、省級示範農家書屋38家,1千多家農家書屋完成數位化升級任務。全市現有期刊8種、報紙5種、連續性內部資料25種。

全市版權保護與服務工作推進會暨「國家級版權示範單位、園區(基地)」授牌儀式

廣播影視服務優化。電視自辦欄目由7個增加到23個,日播量由150分鐘增加到525分鐘,收視率和收視份額提高50%以上,名牌欄目《相約看天下》成功銷往全國30家廣播電視臺。《微山湖上秘密交通線》《多寶一家人》受到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團省委和省廣電局聯合表彰。《孔子歸來》《多寶一家人第二季》入選「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扶持項目。近5年來累計放映農村公益電影25萬餘場,觀影人次達350萬人。

文旅供給服務邁出新步伐

文化供給產品優化。投入22億元建成全省一流的「四館一城」——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雜技城,運營以來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500餘場,接待市民遊客突破350萬人次,迎接580餘個省內外考察團參觀學習,打造了濟寧的文化惠民新高地、城市地標新形象。鄒城市圖書館、曲阜市遊客服務中心入選省級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3個志願服務項目入選文化和旅遊部「春雨工程」。更新完工旅遊廁所1260座、農家書屋圖書41萬餘冊,百度地圖旅遊廁所標註率達到97.82%。線上服務全面起勢。建成濟寧公共文化雲平臺,開通濟寧市移動圖書館、濟寧市網絡圖書館(濟寧市民學習中心)等線上平臺,包含16萬集學術視頻、100萬冊優質電子書、1000門慕課課程、1000餘家期刊、4億篇論文、200萬篇文檔資源,累計點擊量達500萬餘人次。在全省率先完成《濟寧市全域文化旅遊大數據中心(平臺)方案》評審,建設重點景區客流監測與指揮調度平臺,全市23個重點景區實現視頻實時監控和客流監測預警等功能,推進曲阜市納入省文化和旅遊廳「好客山東 雲遊齊魯」智慧文旅試點。

非遺活化融入生活。構建國省市縣四級非遺項目名錄,列入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分別達17項、62項、283項,梳理縣級非遺目錄項目1209項,培育國家、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5人。推出「東方聖城」「泗水研學」「重走孟母三遷路」等5條非遺主題旅遊路線,「孔府過大年」「晨鐘暮鼓」「祭孔展演」等非遺項目融入二三日遊線路,8個景區、4個非遺項目入選文化和旅遊部評選的「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舉行非遺進校園、非遺進場館、非遺傳承進鄉村、「非遺過大年—非遺月」等系列活動。成功舉辦五屆「儒鄉古韻金嗩吶」濟寧市民間吹打樂大賽,打造提升「儒鄉鼓韻金嗩吶」文化品牌。4個鄉鎮(街道)入選山東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街道)。新增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97人,非遺傳承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文化惠民搭臺唱戲。著力打造「政府搭臺,百姓聽戲,激情廣場大家唱」「儒學原鄉,文化聖地」「百場戲曲進校園」「千場大戲進農村」「萬場演出惠民生」、鄉村(社區)儒學講座、冬春文化惠民季、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月、文化惠民演出季、廣場舞大賽、青年歌手大賽等文化品牌,先後組織開展了新春文化活動、五屆吹打樂匯演、五屆曲藝匯演、八屆全民廣場舞大賽、五屆全市莊戶劇團文藝匯演等活動。五年累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11萬餘場、「送戲下鄉」3.5萬餘場,2018年以來「戲曲進校園」累計演出1400餘場。濟寧劇院管理公司推出近百場「樂響濟寧·共圓夢想」月末音樂會和「名家名段月末戲曲演唱會」。

文旅產業實力跨上新臺階

產業要素逐步齊全。全市共登錄不可移動文物6382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處、省級247處、市級378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均居全省第一位,登錄可移動文物130多萬件,位列全國地級市第一位。全市博物館48家,其中國有博物館18家,非國有博物館30家;A級景區114家,數量居全省第二位;國家級、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19家;省級旅遊度假區3家;4家企業入選兩批山東省文化企業30強;鎮(街)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均達100%。建成國家一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17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56個,達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5930個,農家書屋6235個。共有星級飯店33家,其中五星級飯店1家,四星級飯店8家;文化主題飯店6家,其中金星級4家,銀星級2家,位居全省前列。現有旅行社151家,創建3A級及以上旅行社34家,4A級旅行社1家。

大成殿

項目建設強力推進。復興之路文化科技項目、尼山聖地·魯源小鎮在首屆省儒商大會現場籤約。以文旅項目為核心的泗水龍灣湖示範區被評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範區」,納入省政府聯繫點。微山彩虹灣樂園、東方左岸假日小鎮等一批文旅項目開園營業,尼山聖境一期項目先後舉辦央視秋晚、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活動,聚焦全球遊客的目光。尼山聖境儒宮(大學堂)獲中國建設工程最高質量獎「魯班獎」。2個項目納入省「十強」產業重大支撐性項目管理範圍;8個項目被確定為全省文化旅遊重點項目。20個單體投資過億元的文旅項目納入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庫。微山湖創建5A級旅遊景區綜合提升工程、運河天文館項目等5個項目納入省精品旅遊專班重點監測項目庫。

尼山聖境央視中秋晚會招商引資喜結碩果。重點策劃包裝了曲阜文化國際慢城、微山南陽古鎮綜合開發、任城「運河記憶」歷史文化街區、兗州陌上花開田園綜合體等50個旅遊招商項目,建立完善「三庫一計劃」。促成復興之路文化科技項目、吾悅廣場文旅綜合體、梁山縣水滸故城、華僑城十裡畫廊、曲阜明故城夜遊、孝賢山水文旅開發項目等一批項目籤約落地。新型業態勢頭強勁。培育泗水萬紫千紅、宜家砭石產業園、兗州潤美、鄒城嶧山等文旅示範項目,創新舉辦太白湖萬人健步走、嶧山山地戶外挑戰賽等「文旅+體育」活動。孔府家酒業等4家企業成功創建山東省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微山湖國家溼地公園、太平溼地公園等文旅休閒項目備受青睞。連續五年舉辦文化創意及旅遊商品設計大賽,開發了曲阜三寶、嘉祥魯錦、玉堂醬菜、微山湖產品、水滸文化系列旅遊商品,培育了新思域、宏萬年、孔府印閣、廣勝木雕等一批優質文創企業。目前,全市旅遊商品企業達100餘家,其中銷售收入過百萬的30多家,建成山東省休閒購物街區3家、山東省旅遊商品研發基地4家、山東省旅遊金牌購物商店6家。全市文化旅遊商品獲得近百項國家級、省級文化旅遊商品大賽獎項。10大文旅產品入選山東「六好」優質文化旅遊產品(境外評選),入選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名。

曲阜三寶

研學旅遊蓬勃發展。推出文化聖地體驗遊、國學經典研學遊等4大系列69條研學遊線路和開筆禮、拜師禮、成人禮等60餘項體驗活動。建成國家級研學旅遊示範基地1處、國家級研學旅遊目的地城市1處、首批港澳青少年遊學基地1處、國家級研學旅行教育實踐示範基地1處、國家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處、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4處、市級研學旅遊基地42處。濟寧研學旅遊產業集群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庫,7家領軍企業納入儲備庫動態管理,「十三五」期間研學旅遊接待量年均增長7.02%。在全省率先掛牌成立濟寧市文化旅遊產業促進會、濟寧市孔孟文化旅遊產業研究院和濟寧市遠景研學旅遊研究院,共吸收產業集群內龍頭骨幹企業和特色優勢企業246家。全省研學旅遊現場推進會議在濟寧召開,濟寧市研學旅遊先進經驗被省文化和旅遊廳發文推廣。文旅消費持續擴容。連續開展四屆文旅惠民消費季活動,堅持文旅、消費、惠民「三位一體」,構建「政府引領、六大板塊支撐、十一縣區協同聯動」的活動體系,推動文旅消費市場化、集成化、品牌化發展,四年來累計投入財政專項資金1155萬元,有效帶動消費近3000餘萬元。

研學遊全力推動產業復甦。自2020年4月份起,有序推進全市14類2000餘家文旅經營單位復工復產。提前兌付44家文旅企業2019年度旅遊獎勵資金183萬元,暫退129家旅行社「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1781萬元,減免因疫情停業網吧寬帶使用費49.96萬元,免除1780名導遊註冊會員費40餘萬元。市級舉辦各類文旅惠企政策培訓班5期,覆蓋近32萬人次。22個景區2020年內對醫護人員實行免費政策,17家A級景區對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實行免入園門票政策。邀請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來我市調研,委託其編制《濟寧世界文化旅遊名城發展戰略研究》,圍繞「打造世界文化旅遊名城」為市委理論中心組作專題報告。

文化遺產傳承取得新進展

文物遺產深入挖掘。累計爭取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5億多元,爭取資金量居全省第一。編制《國家大遺址保護「曲阜片區」文化遺產保護總體規劃》,實現「三孔」「兩孟」數字信息化共享。魯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工程被譽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示範工程,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工程成為大運河成功申遺亮點工程。15座文化村落、街區,6家傳統民居,4家鄉村(社區)博物館(傳習所)入選山東省第一批「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名單。微山縣、金鄉縣、梁山縣、曲阜市、鄒城市列入全國第二批革命文物利用保護片區冀魯豫片區名單,泗水縣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利用保護片區山東片區名單。

魯國故城

文物保護力度加大。出臺《濟寧市文物安全管理辦法》,填補了濟寧市文物安全管理規範性文件的空白。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完成率達100%。累計組織完成建設工程考古調查、勘探工作40多項,啟動實施大運河微山段湖中運道水下考古、梁山吳莊沉船考古調查等重大考古項目。清代以來最大的一次「三孔」彩繪維修工程順利實施,顏廟復聖殿落架大修、孔府西路建築群修繕、尼山孔廟建築群等維修工程被評為全國十佳文物維修工程。國家明清官式建築保護研究重點科研基地落戶曲阜,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濟寧文物考古研究基地揭牌。

文物交流走向世界。開展了「文物情·中國夢·講濟寧文物故事」、評選「最美文博人」等系列活動。推動濟寧文化遺產走出去,開展「孔孟故裡文博精品世界行」活動,精心設計「一帶」「一路」、中國大運河、李白生前遊蹤地4條巡展路線,先後與柬埔寨吳哥窟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局、故宮博物院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大型展覽孔子文化展在銀川、鄂爾多斯、英吉沙巡展並成功走進俄羅斯、英國,擦亮特色文物外展品牌。

文博服務功能提升。市文化中心博物館新館於2019年10月正式開館,曲阜孔子博物館於2018年底開館。全市各級各類博物館達48家,9家博物館分別獲評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濟寧博物館《濟寧千秋》、孔子博物館《孔德成先生百年紀念展》入選全省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精品獎。「十三五」期間,全市博物館、紀念館免費接待市民和遊客突破2500萬人次;全市文保單位免費接待觀眾3100多萬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200餘萬人次,社會教育、社會服務功能充分顯現。

孔子博物館

全域旅遊發展構建新格局

完善優化頂層設計。曲阜市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鄒城市和泗水縣入選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域旅遊示範區數量居全省第一位。新增4A級景區7家,微山湖旅遊區成為2019年全省唯一一個通過國家5A級景觀質量評審的景區。旅遊助力鄉村振興。創建4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命名87處A級景區村莊。培育了13個文旅特色小鎮、20個文旅融合發展樣板村。為35個省級旅遊扶貧村爭取省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1810萬元,泗水縣南仲都村「合作社+農戶」、微山縣裡張阿村「旅遊項目+農戶」、汶上縣夏村「旅遊企業+農戶」等成為旅遊扶貧典型案例。

夜間文旅引領全省。全市先後共有28家旅遊景區、街區及文化場館開展夜遊活動,吸引遊客400餘萬人次,拉動夜間消費近3億餘元。尼山聖境推出金聲玉振等「夜遊尼山」活動,累計接待遊客135萬人次,成為全省文化夜遊新地標。召開2020年全市夜間文旅經濟現場推進會議,評出曲阜尼山聖境、兗州牛樓小鎮等8個文化旅遊夜間經濟發展示範街(區)。打造南池商業街、印象吟龍灣等8個夜間旅遊消費街區,推出仙營北裡夜市夜宵美食街、高新區吟龍灣夜場秀。依託運河音樂廳推出「夜間10元劇場」。濟寧夜間文旅經濟做法被省文化和旅遊廳發文推廣。

牛樓小鎮文化資源高效轉化。建設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六融六促」模式》等6個項目獲第三屆、第四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成立大運河(濟寧段)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領導小組、運河文化經濟帶建設指揮部,《大運河(濟寧段)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編制《濟寧市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保護建設實施方案》,集中突破河道總督府遺址博物館、「運河記憶」文化街區、微山湖旅遊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南陽古鎮旅遊綜合提升工程等重點文旅項目,任城郭莊碼頭至微山南陽古鎮運河水上旅遊線路於2020年「五一」正式通航。

運河水上旅遊線路首航

市場培育監管樹立新標杆

市場監管全面強化。聯合公安、交通、市場監管等部門出臺《濟寧市旅遊市場秩序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開展「春季利劍」「暑期整頓」「秋冬會戰」「百日整治」等明查暗訪督導檢查行動。定期發布《濟寧市旅遊誠信「紅黑榜」》,營造誠信經營良好環境。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組建濟寧孔子文化旅遊集團。推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利用市文化中心打造法治文化宣傳陣地。

安全保障萬無一失。嚴格落實文化旅遊安全生產工作領導責任制和「一崗雙責」制,突出隱患排查治理,圍繞重要時間節點,強化安全督導檢查,為文旅市場保駕護航。健全流量控制機制,建立景區三級客流預報預警制度,首創「六個關鍵環節落實情況必須不間斷報送」工作方法、「五個零」長效包保機制被省文化和旅遊廳發文推廣。

營商環境著力優化。推進審批事項全面進駐,業務辦結率100 %,群眾滿意率100%,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上網可辦率達100%。打造「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辦事流程,利用政務服務平臺規範梳理各類政務事項390項,實施清單發布率100%,確保事項要素實現「三級十同」。推動3項事項納入全市「一業一證」改革試點試行目錄,36個政務服務事項納入「容缺受理」範圍,21項許可事項納入「市縣同權」清單,將星級飯店評定證明等3項證明材料列入證明事項取消清單。我市在省人大旅遊「一法一條例」專題調研視頻會議上作了典型發言。

執法亮劍整肅市場。「十三五」期間,全市出動執法人員12025人次,發放、張貼宣傳材料36000餘份,查處取締違規經銷點10餘家,收繳非法衛星設施264套,拆除非法安裝使用衛星設施近500件,查處非法接收電視節目案件10餘起。處理有效旅遊投訴516件,投訴案件結案率達到100%。實行旅遊投訴舉報與12301全國旅遊服務電話、12345濟寧市政務服務熱線無縫對接,為遊客挽回賠償30餘萬元。大力開展「清源」「固邊」「淨網」「秋風」「護苗」「掃黃打非」5大專項行動,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城區190餘家網吧經營井然有序。

文明旅遊蔚然成風。成立濟寧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旅惠民志願服務隊及旅遊行業協會、旅遊飯店、旅行社、旅遊景區分隊,開展「進景區、進社區、進場館」等文明旅遊志願服務活動。完善「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制度,加大不文明行為曝光力度,修訂了《濟寧市文明旅遊聯席會議制度》。全市共有國家級、省級青年文明號16家,省、市級文明單位17家。尼山聖境「小小明禮少年」活動入選全國文明旅遊宣傳引導十大優秀實踐案例。

小小明禮少年

內外營銷交流塑造新形象

精準營銷開拓市場。「遊讀濟寧」抖音挑戰賽累計播放量1.7億次,文化濟寧知識問答挑戰賽曝光量達1.3億次,今日頭條旅行季話題閱讀量3065萬次,智雲智慧型手機開屏曝光量2900萬次。與去哪兒網合作開展的#宅家雲旅遊活動播放量30萬次,在CCTV-1、CCTV新聞頻道播出文化濟寧形象片。與騰訊APP、今日頭條、抖音、去哪兒網、12306等新媒體合作,採取旅遊軟文、短視頻、攻略和有獎答題等方式,在PC和手機APP埠,面向京津冀、長三角和中部地區重點客源城市,開展精準營銷。充分利用高鐵車載媒體平均曝光頻次高的優勢,啟動「遊讀濟寧 體驗聖地」高鐵專列品牌推廣活動, 面向山東、河南和中部省份城市高鐵旅客推廣。在北京、濟南、深圳、杭州等重要客源地城市舉辦了濟寧文化旅遊推介會。

文旅品牌逐步打響。整合優勢旅遊資源推出六大體驗性活動和四大主題旅遊70條線路。借力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國際孔子文化節、世界儒學大會、央視中秋晚會等高端國際峰會和重大活動,舉辦承辦首屆全球孔子學院山東文化旅遊推廣峰會、研學旅遊國際營銷大會、中國研學旅遊推廣聯盟年會等活動,不斷強化品牌塑造。深化與省會城市群旅遊聯盟、「山水聖人」中華文化樞軸、大運河城市旅遊聯盟、淮海經濟區、魯南經濟圈、淮河生態經濟帶、高鐵環遊齊魯聯盟各城市的旅遊合作,推進資源共享、市場共建、客源互送。

文化交流不斷深化。組織曲阜「祭孔樂舞團」赴韓國仁川參加「中韓經濟文化友好交流年系列活動」,舉辦「旅韓華僑華人祭孔大典」。在香港舉辦「《玉虹樓法帖》港澳巡展·香港首展」;在臺灣舉辦「漢畫像石上的孔子與魯禮文化拓片展」,推進兩岸優秀傳統文化交流。市雜技團與日本POP馬戲團、美國黑熊馬戲團合作在日本、美國多個城市進行巡演。積極向入境團體宣傳推介文化濟寧,承接德國漢莎旅遊中心2019春夏全球峰會山東考察團、印尼孔教協會考察團、情系齊魯---兩岸文化旅遊聯誼行考察團等10餘個團組考察活動,推進文明交流互鑑。我市報送的《去聖地,尋找中國人的精神密碼》成功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度「港澳青少年內地遊學推薦產品」,成為山東省唯一入選研學產品。

體制機制改革悅動新亮點

以黨建工作為抓手,深化推進文化和旅遊領域體制機制改革,科學推進領導班子及基層黨組織調整改建,積極推進文化、旅遊、文物機構改革工作,圓滿完成市縣兩級文化執法隊伍體制改革任務,組建濟寧市文化旅遊綜合執法支隊,文化旅遊市場執法更加規範、專業、有力,文化旅遊市場秩序得到有效維護。

全面強化人才資源優化配置,市直文化旅遊系統人員總計達556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佔9%,大學本科學歷人員佔41%。市直文化旅遊系統事業單位有8個,共有專業技術人員446人,其中,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佔23%,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佔45%。隊伍建設激發活力。引進「雙一流」高校等畢業生、縣區人才153人,每年選派20名人才到基層一線服務,推薦5名人才到省直高校、科研院所掛職研修,68人獲得省市以上高層次專業人才稱號。推動公共文化旅遊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升行政審批事項改革等工作,為文化旅遊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內生動力。

(濟寧文旅)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相關焦點

  • 濟寧市「十三五」 文化和旅遊工作圓滿收官
    2016年以來,濟寧市文化旅遊系統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搶抓機遇、主動擔當,全力推進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發展,全市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加凸顯,精品創作再攀高峰,文化供給全面繁榮,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不斷增強,新聞出版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廣播影視服務不斷優化,在推進文化旅遊資源大市向文化旅遊強市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 濟寧市「十三五」科技創新實現質和量雙提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見習記者 孔媛媛12月21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濟寧市「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情況暨2020年改革攻堅重點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濟寧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逐步構建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
  • 「十三五」收官衝刺 2020華僑城文化旅遊節交亮眼「成績單」
    「十三五」收官衝刺 2020華僑城文化旅遊節交亮眼「成績單」 2020-11-16 13:52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泰安文化旅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十三五」即將圓滿收官!
    從12月4日泰安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泰安市「『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泰安市「十三五」文化旅遊主要目標指標和重點任務基本完成,即將圓滿收官。  文化旅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 【動畫】數說「十三五」脫貧成績單
    【動畫】數說「十三五」脫貧成績單光明網  作者:  2020-12-22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 腳踏實地確保「十三五」收官 登高望遠謀劃「十四五」規劃
    1月至9月,姚安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9億元,同比增長5.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絕大多數經濟指標、工作目標符合預期、走在前列,逆勢上揚、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更加明顯,「十三五」確定的目標任務可以如期實現,部分目標可以超額完成。「確保『十三五』圓滿收官,是貫穿2020年工作的一條主線。」
  • 江漢審計強化「三個意識」確保「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今年以來,江漢區審計局全面落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各項任務,在「六穩」「六保」、三大攻堅戰、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等艱巨任務面前,強化工作舉措,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一是強化「交帳」意識。
  • 濟寧市魚臺縣:各鎮街「十四五」重點工作規劃調度會議召開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8日訊12月16日,濟寧市魚臺縣各鎮街「十四五」重點工作規劃調度會議召開。會議聽取了各鎮街「十四五」時期重點工作任務目標、思路舉措等情況匯報。與會領導從全縣全局和鎮街實際分別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
  • 2020年全國導遊資格考試濟寧考區工作圓滿收官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唐宏 劉雯雯)11月14日-15日,濟寧市2020年度全國導遊資格考試在濟寧職業技術學院舉行。考試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統一組織,並委託第三方承擔考務技術工作;考試分為筆試和現場考試兩部分,考試內容包括政策與法律法規、導遊業務、導遊基礎知識、導遊服務能力等,考試均採用機考方式進行,濟寧考點設在濟寧職業技術學院。
  • 德州市文化和旅遊工作之文化遺產工作成績單來了!
    2020年,在德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文旅廳的關心指導下,市文化和旅遊局堅持以群眾滿意為工作目標,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統籌做好文化、旅遊、文化遺產、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市場執法等各項工作,常規工作紮實有序、重點工作亮點頻現、整體工作成效明顯
  • 中國航發全力以赴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
    「勇擔使命、奮力攻關,堅決奪取『十三五』各項任務全面勝利」,年初中國航發工作會的要求言猶在耳;「全力以赴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堅實基礎」,中國航發黨組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號令十分明確。面對奪取全面勝利的硬任務,展望即將展開的大藍圖,中國航發各單位奪取全年科研生產任務勝利的衝鋒號愈發響亮。
  • 泰安市「十三五」文化旅遊主要目標指標和重點任務基本完成 即將...
    泰安市「十三五」文化旅遊主要目標指標和重點任務基本完成 即將圓滿收官 2020-12-04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寧市「十三五」期間累計接待遊客突破3.23億人次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14日訊 2016年以來,濟寧市文化旅遊系統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搶抓機遇、主動擔當,全力推進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發展,全市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加凸顯,精品創作再攀高峰,文化供給全面繁榮,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不斷增強,新聞出版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廣播影視服務不斷優化,在推進文化旅遊資源大市向文化旅遊強市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 濟寧市文化旅遊工作連創佳績:三項全省唯一、三項全省第一
    濟寧,素以「孔孟之鄉、運河之都」著稱,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旅遊資源富集。今年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濟寧市文化和旅遊產業在全省亮出了可喜的成績單,取得了「三項唯一、三項第一」的新戰績,呈現出點線面全面突破的新局面。
  • 山東泰安:主要指標基本符合預期,「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專訪山東省泰安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董世武日前,山東省泰安市「十三五」規劃即將圓滿收官,主要指標進度基本符合預期。「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63.6億元,年均增速6.4%。」發展動能活力不斷釋放,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4.6%據董世武介紹,「十三五」期間,泰安市通過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積極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醫養健康五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現代高效農業、高端化工、紡織服裝、現代物流、文化旅遊五大優勢產業,同時努力實施工業領軍
  • 2020德州市文化和旅遊工作數字成績單來了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5日訊 25日,德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布數字成績單,展示一年來,全市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文化惠民、文藝創作等方面的工作成績。2020年,在德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山東省文旅廳的關心指導下,市文化和旅遊局堅持以群眾滿意為工作目標,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統籌做好文化、旅遊、文化遺產、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市場執法等各項工作,常規工作紮實有序、重點工作亮點頻現、整體工作成效明顯,全面展示了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新作為新形象,為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 湖南「十三五」文化和旅遊工作亮點綜述
    瀟湘錦繡,又見詩和遠方——湖南「十三五」文化和旅遊工作亮點綜述  文藝春風吹遍三湘,精品力作層出不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主要指標超額完成,文化遺產保護走在全國前列,文化和旅遊產業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繪就「錦繡瀟湘」全域旅遊長卷。
  •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調研組到濟寧市任城區、兗州區調研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張蘭雲 濟寧報導12月7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侯成君一行在濟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侯典峰和濟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凌端的陪同下,先後前往濟寧市任城區南張街道興隆物流園
  • 【輝煌「十三五」】西雙版納州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輝煌「十三五」】西雙版納州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0-12-22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AI數說「十三五」】這五年,文化讓生活更美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讓我們透過這份文化成績單,全面感受人民生活日益增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