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18年末,華為「在沉默中爆發」,向全球展示出了其傲人的成績。早前,以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為代表的多個國家均以「通信安全」為由拒絕使用華為通信設備。然而華為在5G通信上的強大實力仍舊在國際上受到充分肯定。不久前,劇情反轉,英國、義大利、捷克等國紛紛表示並邀請華為參與當地的新一代網絡建設。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說:「桃李不言,是因為行勝於言;下自成蹊,是因為花果滿蹊。」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命題說明:2021九師聯盟11月高三聯考質量檢測鞏固卷語文試題。
命題方向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
學會學習:樂學善學、勤於反思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本題目提供的真實情境是一段對比性材料:「2018年末,華為在『沉默中爆發』,向全球展示出了其傲人的成績。早前,以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為代表的多個國家均以『通信安全』為由拒絕使用華為通信設備」和「不久前,英國、義大利、捷克等國紛紛表示並邀請華為參與當地的新一代網絡建設」。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反轉,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的話道出原因:「桃李不言,是因為行勝於言;下自成蹊,是因為花果滿蹊。」這句話也是立意的方向所在。
2.寫作任務的限制。題目要求考生在所給材料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思考」,考生可聯想同質材料或反質材料,來論證「桃李不言,是因為行勝於言;下自成蹊,是因為花果滿蹊」的觀點。
3.價值判斷的限制。「華為『在沉默中爆發』,向全球展示出了其傲人的成績」「然而華為在5G通信上的強大實力仍舊在國際上受到充分肯定」「桃李不言,是因為行勝於言;下自成蹊,是因為花果滿蹊」,這些關鍵語句明確了題目的價值取向。要求考生看到一個不屈的華為,一個默默奮鬥的華為,一個有實力擔當的華為,並認真思索在人生路上,自己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開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材料列舉的是華為的故事,但是立意的落腳點在「桃李不言,是因為行勝於言;下自成蹊,是因為花果滿蹊」一句,只要扣住這一核心意思,可選擇的立意角度是自由的。
2.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考生可以聯想到跟華為有關的事件,也可以思考更廣泛的時間和空間裡的事件,還可以回歸自身審視自我,深刻領悟「行大於言」及「花果滿蹊」的意義和價值,也可綜合多角度進行全方位思考,應該說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
3.文體選擇自由。在文體選擇上,考生可以記敘自己的見聞與感受,寫成記敘文;還可以根據文中的觀點發表自己的議論,寫成議論文。只要做到文體特徵鮮明,在文體選擇上就是不受限的。
解題
本題目為新材料作文,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材料敘述了2018年末華為被多個國家拒絕和不久前英、意、捷克等國紛紛邀請華為參與當地的新一代網絡建設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遭遇。出現這樣的反差,由果溯因,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的話作出回答:「桃李不言,是因為行勝於言;下自成蹊,是因為花果滿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華為事件的表象,深層的原因是「不言而行」「花果滿蹊」。本題的邏輯結構類似於2018年高考全國卷Ⅱ,任務設置難度不高,但思維難度較高。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起實力之基,築九層高臺。
2.桃李不言,是因為行勝於言。
3.下自成蹊,是因為花果滿蹊。
4.行勝於言,自有花果滿蹊。
5.功崇惟為,業廣惟行。
……
偏題立意: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立意偏向事件的結果,而原因才是立意的關鍵)
2.功崇惟志,業廣惟勤。(遠離題目核心,題目談的是言與行的關係)
3.窮則沉默厚積,達則闢蹊薄發。(「闢蹊」無中生有)
4.巧言虛名皆下品,世上唯有實力高。(題目談的是「行」與「言」的關係,落腳點不是「實力」)
……
下水文
行勝於言,花果繁碩
山東萊西一中 仇麗妍
史記《李將軍列傳》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清華大學日晷上有一句警語——「行勝於言」,思索下來,行勝於言、不言而行讓桃李花果滿枝、自然下自成蹊。
2018年末,華為「在沉默中爆發」,向全球展示出了其傲人的成績。早前,以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為代表的多個國家均以「通信安全」為由拒絕使用華為通信設備。然而華為在5G通信上的強大實力仍舊在國際上受到充分肯定。不久前,劇情反轉,英國、義大利、捷克等國紛紛表示並邀請華為參與當地的新一代網絡建設。
「桃李不言,是因為行勝於言;下自成蹊,是因為花果滿蹊。」 華為董事長胡厚崑如是說。
當繁花和碩果滿枝頭,何憂下不成蹊?英國、義大利、捷克等國紛紛表示並邀請華為參與當地的新一代網絡建設,這一劇情反轉不是華為給我們最好的證明嗎?今日之中國能屹立於大國之林,也正是有了像華為這樣奉行「不言而行」行為準則的無數優秀企業和無數默默奮鬥、默默奉獻在不同崗位上的中國人,如此實現偉大民族的復興之夢才有了切實的根基。
古今中外之成大事者,皆有不言而行之優秀品質。
身負滅國之恨、為奴之恥的勾踐默默不言,他臥薪嘗膽,他禮賢納士,他發展農業,他鼓勵生育,他鍛造兵器,他訓練軍隊……他用真實有效的行動成就了他「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傳奇。心懷以文章立功、以史書傳世的司馬遷沒有多說什麼,他忍世人嘲笑,他訪千上萬水,他閱古今書籍,他傳先人之志……他用不懈之筆疾書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史書《史記》,使其成「二十四史」之首。他們的不言而行,讓繁花滿枝、碩果纍纍,而身後自然是下自成蹊的仰慕者。
那些優秀的人物皆是行動的巨人。
賴斯,一位黑人女性成為美國國務卿,難道不正是因為默默奮鬥,付出了超過白人兩倍、三倍的努力才能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卓越的能力,才能在美國政壇上畫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列賓,俄國著名畫家,難道不是因為默默閱讀大量歷史著作,進行了長時間的構思,畫了數百張草圖,才成就了那幅偉大畫作《涅瓦河邊的普希金》?居裡夫人默默奮鬥在實驗室,地質學巨匠李四光常年奔波野外,足跡遍布山川……這些偉大的人物無一不是行動的巨人。
新時達領路人說過:「要多做少說,或只做不說,品行要從自己的行動中表現出來,名聲則需要別人認可才能樹立。」在日常學習工作中,我們要時刻秉持「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的理念,擔當我們青年人的時代使命和時代責任。
願每一個你我都能默默奮鬥以行,終能以花果滿蹊,來成就下自成蹊的盛景。
(來源:新課標大語文。本號尊重原創,公益推薦,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