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拆書稿的創作模板是什麼
拆書稿就是將一本書拆成5-10個部分,每個部分1000-3000字不等,各有一個小主題。
拆書稿就像電視連續劇一樣,去某個地方旅遊的全陪,一天一個景點介紹。
從產品使命角度看,拆書稿是幫助並激發讀者的興趣,引領著讀者在有場景化的情況下,完成閱讀和學習,也被稱為產品的算法。
拆書稿本質上就像是一場線上的讀書會,一本書就是一個小型系列課程。
那拆書稿模板是否有模板呢?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對作品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一千個人拆同一本書,會有一千個不同的見解和呈現方式。
拆書稿的模板只是給大家一種拆書稿的思路,不同的平臺對內容要求不一樣。虛構類書籍拆書稿的模板大致可以分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用倍速閱讀法把書讀兩遍,對書有一個基本了解。先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怎麼把這本書和當下的生活,找一個切入點連接起來。再確定主線,然後作為整本書的拆解主線進行拆解。第二步:圍繞主線提問題,確定好每篇圍繞的主題。
先用蘋果閱讀法圍繞主線進行摘蘋果,把找到的蘋果開始,並確定好每篇的小主題。第三步:按照時間發展順序整理文稿。
1)把作者倒敘、插敘的部分都找出來,然後理清時間順序;2)多讀幾遍書;3)把每篇的提綱列出來;4)搜集自己親身經歷的例子或在網上找到的覺得特別好的例子,以及為核心主線服務的觀點。
非虛構類書籍拆書稿的步驟:要點:要先找到書本的核心立意,圍繞著這個核心立意進行創作。第一步:通過倍速閱讀法速讀本書,檢索網上信息、看封面、序、目錄等,了解這本書的大概內容。可以通過作者的自序、前言進行提取。有部分的書籍,作者會分享他自己的視角給我們,自序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素材。第二步:起標題。新媒體時代的標題,也很重要。如果標題起得好,會引起讀者點開閱讀。
標題可以通過書籍目錄的關鍵詞進行提取,但不能直接套用書籍原標題。第三步:整體行文使用自然語言,有對話的感覺。要拋出幾個話題引起讀者興趣,讓讀者更有代入感。拆書稿不只是對書籍內容的簡單概括,還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1)要簡要提煉和總結書中較有價值的內容;(2)穿插對故事的思考和看法;(3)提出有身份代入感、有痛點的問題,迅速讓讀者進入閱讀狀態;(4)注重啟發性和趣味性,夾敘夾議。一般「敘」30%、「議」70%
02 聽書稿的創作心法是什麼
什麼是聽書稿?聽書稿是一種音頻和文字結合的產品,是目前市場需要比較大,也是最受歡迎的讀書產品。聽書稿是精讀完一本書後,用一篇文章5000-10000字的篇幅,講清楚一本書的核心內容,並且還要講得生動有趣。
聽書稿不是要把所有的內容都講透,而是用自然的語言,把書中的最精華的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聽眾聽。
聽書稿就像一部電影,去某地旅遊的精華遊,一日看盡長安花。
聽書稿還可以幫助讀書節約時間,高效獲取書的精華,瞬間獲得閱讀視野。
那聽書稿的創作心法究竟是什麼呢?聽書稿創作心法只有一個:搞清楚什麼是自然語言。自然語言就是口語化,也是音頻語言。而自然語言創作心法:交付和線性。
什麼叫交付?交付和任何產品一樣,為我們的讀者創造價值,不能按傳統思路走。
如何才能做到交付?前傾45度的表達欲,像個導遊一樣,指引和引導讀者。
交付可以簡單理解為交付是指讀者一手交給你時間,你一手交給讀書一本書的精華內容。
要把自己在書中看到的內容,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信息交付給讀者。
什麼叫線性?線性是一個有開始、有中間和有結尾的信息流,順序不能顛倒,產品信息線性流動起來。
讓我們的產品信息流動起來,既要有書中的金句美文,重要、有用的觀點,精彩的故事梗概和情節。
還要有我們精心的組織和構思,讓聽眾聽起來有一種跟隨作者的思路、娓娓道來的感覺。
起點是讀者心中已有的信息基礎,終點是你要對讀者交付的信息。聽書稿的主要創作模式:總分總結構。總:文章的開頭。開宗明義,就是總的介紹,介紹作者,點題、破題、要把書裡的核心觀點,最大特色,以及對聽眾最有價值的點在哪裡。
其中作者介紹主要介紹作者是誰?有什麼成就?有什麼特點?他在書中的核心觀點。最忌諱直接照搬網上對作者的介紹。
破題是激發聽眾的興趣,可寫生活場景、故事等。
分:正文部分。首先,列出3到5個觀點,圍繞觀點,夾敘夾議,把每一個觀點闡述清楚。還可以加入一些真實案例,讓觀點立體起來。分論點的選取原則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相互獨立不重疊,完全窮盡無遺漏。每一個分論點結束的時候要有一個小總結,加入一些承上啟下的句子,保證信息流的流暢。
目的就是讓聽眾能夠更清晰地了解到聽書稿裡的核心內容和觀點,更容易地跟隨我們的思路繼續聽下去。總:結尾。闡述完所有分論點之後結尾部分要做一次整篇文章的總結,最後的總結要和分論點總結相呼應,可以是進一步的總結,也可以升華主題。
03 聽書稿的創作技巧有哪些方法?
聽書稿的創作技巧一般有如下四種方法:
第一,由難到易,把複雜的理論簡單說。把一些陌生的詞彙變成容易聽懂的詞彙。用通俗易懂的言語,把書中精華的部分掰開了揉碎了,一點點地切入到問題的核心。第二,由高到低,告訴大家簡單現象背後隱藏得很牛的東西。有點兒推理的意味,帶著聽眾從現象看本質,抓住問題的核心。第三,從已知到為止,先從別人的心理抓一個已知,告訴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再引到新的知識點上,從無到有形成新知的交付。
溫故而知新,結合已經知道的知識,可以避免聽眾產生心理的恐懼感,很自然地實現新知識的交付。第四,是非落差,你以為是這樣,其實你換一個角度,沒準會這麼看這件事。
提出一個觀點,然後圍繞這個觀點進行分析,然後換一個角度,發現另一個觀點可能更好,這種落差可以給人醍醐灌頂、耳目一新的觀點。
以上是我近期參加小冰老師訓練營所學到的拆書稿聽書稿知識點,分享給大家。
希望大家都能從中能有所收穫,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