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
蕪湖市行政區域迎來重大變動!
國務院正式批准同意了!
蕪湖三山區整體併入弋江區!
撤銷蕪湖縣,設立蕪湖市灣沚區!
撤銷繁昌縣,設立蕪湖市繁昌區!
重磅!撤縣設區,蕪湖區劃大調整!
今日的聚光燈無疑是打在了蕪湖這座城市!
據安徽省政府網站7月6日消息,日前,國務院批覆同意:
安徽省撤銷蕪湖市三山區、弋江區,設立新的蕪湖市弋江區,以原三山區和原弋江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弋江區的行政區域,弋江區人民政府駐中南街道利民西路418號;
撤銷蕪湖縣,設立蕪湖市灣沚區,以原蕪湖縣的行政區域為灣沚區的行政區域,灣沚區人民政府駐灣沚鎮蕪湖南路9號;
撤銷繁昌縣,設立蕪湖市繁昌區,以原繁昌縣的行政區域為繁昌區的行政區域,繁昌區人民政府駐繁陽鎮繁陽大道1號。
能夠看出,蕪湖此次區劃調整非常大。一下子對4個縣區做出了調整,並順利裁剪了一個縣區單位,對於蕪湖的發展來說是利好的。
區劃調整,往往會帶動一個地區的迅猛發展,尤其是撤縣設區,更為市政府更好地利用資源提供了保障。
換句話說,撤縣設區後,原先在縣一級保留的土地資源,財政使用權等等都收入市政府手中,為市政府所調配,可以集中力量發展市政府規劃好的地區。
所謂撤縣設區,是中國一種城市化行政手段。不僅對於蕪湖縣、繁昌縣等區縣有巨大影響,對於蕪湖市來說也具有重大意義。
據官方資料顯示,2019年,蕪湖市轄無為、蕪湖、繁昌、南陵四縣和鏡湖、弋江、鳩江、三山四區。市域面積6026平方公裡,人口385萬,其中市區面積1491平方公裡。
2020年7月6日,這一數據將被改寫。
在蕪湖市人民政府官網了解到,蕪湖市成立於1949年5月10日,直屬安徽省,現轄無為市,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灣沚區、繁昌區,南陵縣,總面積6026平方公裡。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77.8萬人。
合肥區劃調整大動作!歷史城市版圖範圍曝光
隨著城市發展的推進,城市的空間規劃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改變,城市版圖的不斷擴大,是城市發展的大勢所趨,更是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助推器與引擎。
不管是撤縣設市(區),還是撤市設區,都是為了更好的合理整合資源,每次行政規劃的改變都將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從合肥這70多年的行政版圖來看,這些改變也讓合肥一點點的變大變強。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合肥的市轄區行政區劃基本形成,郊區 " 環抱 " 城區,在計劃經濟的時代,為保證城市農副產品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9年2月1日合肥正式建市時,劃市區為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和第一直轄鎮、第二直轄鎮。同年4月,兩直轄鎮合併成立第四區;9月,撤銷4個區,分設大東門、車站、西門、北門、南門5個派出所轄區。
1958年7月,肥東縣、肥西縣、巢縣劃歸合肥市。
1961年4月,三縣劃出。
1979年的合肥制定了城市總體規劃,將城市性質確定為全省的政治中心、國家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和鐵路交通樞紐。
時隔幾十年,從如今安徽的行政版圖來看,合肥真的變大了很多。
經國務院批准,2002年3月,合肥市的行政區劃版圖開始調整。原東市區、中市區、西市區、郊區分別更名為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
2006年11月,合肥正式啟動濱湖新區建設,確定開發巢湖以北,紫雲路以南、滬蓉高速以東的區域,希望藉此融入長三角;
2011年8月,安徽省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原居巢區改設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廬江縣劃入合肥市。
至此,合肥九區四縣一市最新版圖正式誕生,合肥的城市發展進程由此邁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幾十年,是歷史長河裡的滄海一粟,卻是合肥向 " 大湖名城創新高地 " 轉身的距離。從排名靠後的中部省會城市,一躍成為經濟總量增速最快的長三角副中心,合肥披荊斬棘,實現完美蛻變。
合肥大發展的當下,三縣有可能撤縣設區嗎?
一直以來,提及撤縣設區,便有許多網友十分關心合肥三縣的「未來」?
首先我們來看看三縣的自身實力。
肥東縣
肥東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是合肥構建地區性特大城市都會的東部組團,安徽「東向開展」的橋頭堡,「長三角」西向延長的「必經地」。
肥東是合蕪蚌自立革新綜合配套變革試驗區的縱深要地,皖江城市都會帶承接產品轉移示範區建立的中心地區。
全縣總面積2181.6平方公裡,人口108.66萬,轄18個鄉鎮、335個村(居、社區),具有巢湖、岱山湖、浮槎山、渡江戰爭總前委原址和合肥青龍廠新四軍四支隊東進抗日紀念館等景點,榮獲「全省文化縣城任務先進縣」、「天下散文之鄉」等榮譽稱呼。
肥西縣
肥西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是合肥主城區西南副中心城市。總面積2186平方千米。總人口約97萬人。
肥西處於合肥經濟圈和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核心地帶,是合肥現代化新興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肥西縣榮獲過全國文明縣城、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範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縣、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範區等稱號。
長豐縣
長豐縣從屬安徽省合肥市,地處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北緣,東望滁州,南融合肥,西臨六安,北聯淮南,是省會輻射皖北的「橋頭堡」。
縣域面積1841平方公裡,總人口80萬,轄14個鄉鎮、1個省級開發區。具有雙鳳湖、吳山廟叛逆故址等景點,被評為中部百強縣、全省迷信開展先進縣、天下綜合氣力百強縣稱呼。
不得不說,合肥三縣如果劃入合肥,對於合肥的區域面積、人口,以及經濟總量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近期,就有網友在12345政務直通車中就合肥行政區域的問題作出了建議,主要內容如下:
1、合肥轄4區4縣1市,不符合長三角副中心定位!肥東、肥西應儘快撤縣劃區,「百強縣不如成為市區,百強縣全國太多了!」
2、作為GDP「準萬億」城市,合肥目前只有4個區,在省會城市中位列倒數。濟南有10個區,西安有11個區,這些副省級城市已不能比。
3、在普通省會中,鄭州有6區5市,福州6個區。經濟不如合肥的省會城市中,貴陽6區,太原6區,南昌6區。
4、所以,合肥至少需要增設2個區,才能與城市定位匹配,符合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符合城市發展!
對此,肥西、肥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回復稱:區域劃分以政府發布文件為準,具體等官方通知。
經肥西縣了解,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涉及面廣,是複雜的系統工程。
根據《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第八條「各級民政部門分級負責行政區劃的管理工作」之規定,民政部門負責承辦行政區劃變更的工作,最終區劃調整情況以各級政府發布的文件為準。
另,經肥東縣核實,首先感謝您對肥東縣發展的關心和支持,省會城市的區劃調整須經國務院審批,具體調整等官方通知。
另外,省民政廳也就合肥三縣撤縣劃區予以回復,稱目前尚未接到合肥行政劃分申報。
其實,要推進縣改區的工作,還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
撤縣設區是有條件的,主要依靠國務院批轉民政部1993年38號文件《關於調整設市標準的報告》。
由於近十多來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各地撤縣設區的申請越來越多,為了適應形勢發展,民政部出臺了一個《市轄區設置標準》(徵求意見稿),允許直轄市和地級市設立市轄區,其中市區總人口在300萬人以上的城市,平均每60萬人可設立1個市轄區。
最小的市轄區人口不得少於2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不得少於10萬人。對於中心城市郊縣(縣級市)改設市轄區,須該縣(市就業人口中從事非農業人口不得低於70%;第二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75%以上。
改設市轄區的縣(市),全縣(市)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不得低於上一年本市市轄區對應指標的平均水平。
縣改區這一政策可以加快城市發展進程,並且促進城市化水平,相信不斷的調整規劃,合肥會變得更好。
三縣改區,確實面臨一些現實壓力。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農業人口比例仍然比較高
從硬性條件來看,有一些指標需要滿足。有兩個指標很重要。
第一,非農人口比例不得低於70%。
第二,第二、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75%以上。
根據肥西縣發布的公報,截至2018年末,肥西縣戶籍人口83.81萬人,其中鄉村戶口63.28萬人,離非農人口達到70%這一指標有著較大差距。
2、撤縣設區之後,合肥市政府的財政壓力將會加大
原有的縣區農村居民可能會變為城鎮居民,需要調整相應的社保政策。
如果新增城鎮居民就業參與率不高,可能會推高城鎮失業率,從而增加當地失業保障的壓力。
3、三縣是安徽縣域經濟的招牌
合肥縣域經濟實力很強。根據剛公布的2020年縣域經濟百強榜單,肥西、長豐兩縣是安徽省內唯二的縣域經濟百強縣。
就有人推測,三縣是合肥的名片了,合肥市不捨得丟下縣域經濟百強的招牌。這種看法可能不太正確,但不排除政府有相關方面的考慮。
就官方消息來看,合肥目前三縣劃區還沒有新的進展。從空間的角度而言,貫徹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國家大局,行政區劃調整應當圍繞這個大局展開。每個地區不論是否有行政區劃的變動,務實發展才是硬道理。
返回合肥365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