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手機的拍照功能越來越強大,現在即使用手機也能拍出好照片。但是想要用手機拍出好照片並不簡單,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用手機拍照的技巧,希望對提升大家手機攝影水平有幫助。
一、千萬別手抖 精神要抖擻
手機拍照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拍照模糊了」,因為手機的對焦過程很慢;所以大家在用手機拍照時儘量雙手持相機拍攝,有固定靠的地方儘量靠著。當在室內或者晚上拍照時,手機的相機為了獲得更多的光線會放慢快門速度,此時如果你手抖動那麼拍出來的照片就是模糊的。
所以大家在用手機拍照時儘量雙手持手機拍攝,其次是找穩定點靠著拍攝。另外,在按下快門後不要馬上移動手機,按下快門後停1至3秒試最好的。
二、變焦基本靠走
手機的相機是一個定焦頭,是不可以變焦的,所以變焦只能靠自己動。如果你想拍攝更多的場景,那就走遠一點;如果你想把主體放大一點,那就走近一點。
可能有人會說:現在的手機拍照有拉近功能啊,是的現在的手機有拉近主體的功能。但是這並不是變焦,大家在拍照時儘量不要使用這個功能。
三、不要害怕光線
攝影是光的藝術,一張照片的好與壞與光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你的光用的好能讓照片影調豐實,層次分明,還能增加照片的藝術效果。一般光的位置可以分為:側光、正面光、逆光、散光等等。
順光是指光線的投射方向和拍攝方向一致的光線。在這樣的光線環境下,被攝主體面向鏡頭的一面被照亮,受光面不會產生陰影,主體色彩以及形態等細節特徵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現。
逆光是指從被攝主體的後面正對鏡頭照射來的光線。在逆光環境下,由於被攝主體面向我們的那一面幾乎背光,因此很容易使光源區域與背光區域形成明暗反差。不過一般情況下,逆光下的主體很容易出現曝光不足,如果想要表現主體表面的顏色等細節特徵,我們應避免逆光拍攝。
側光是指來自被攝主體左側或是右側的光線,並且光線的照射方向與相機的拍攝方向成90°左右的角度。利用側光拍攝,可以使被攝主體產生鮮明的明暗對比效果,而被攝主體的受光面會展現得非常清晰,背光面則會以影子的形態出現在畫面中,使畫面表現得非常有質感。
四、拍攝背景往往最搶戲
無論是你用相機拍攝還是用手機拍攝尋找一個好的背景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使用相機拍攝時如果背景雜亂,還可以用大光圈將背景模糊掉。而手機是無法做到的,如果你用手機拍攝想要背景模糊。那就只能降低拍攝角度,儘量靠近被拍攝物體,對焦對在要拍攝的主體上,這樣就能虛化背景了。
五、保持手機鏡頭清潔
手機的攝像頭外面是有保護層的,但是時間一長也會被指紋或者灰塵弄髒鏡頭。而鏡頭太髒對拍照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比如:影響對焦、影響進光量等等。所以大家要注意手機攝像頭的清潔和保護,這對拍攝很重要。
六、手機配件的使用
如果你是手機攝影的高端用戶,那麼手機攝影的各種配件是可以配置的。比如:魚眼鏡頭、廣角鏡頭、手機三腳架等等,這些手機攝影配件都能滿足你的拍攝需求。
七、儘量控制噪點
現在市場上很多手機都是「陽光機」,就是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拍出來的照片是清晰的,但是在光線不足的條件下拍出來的照片卻是模糊的。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感光部件的局限造成的,現在有的手機可以調整感光度值,有的不可以,如果不可以那就只能儘量在光線條件好的情況下拍攝了。另外,還可以使用人造光源來增加光線,比如:閃光燈。
八、誰說手機不能拍風光
拍風光的確不是手機的強項,因為手機無法拍出和相機一樣的質感、細節、光影效果等。但是這並不是說手機拍不額風光,手機構圖方便,拍照靈活,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所以可以利用這些優勢來拍攝風光。
九、手機適合拍紀實
手機非常適合拍攝人文、紀實類題材,原因很簡單;人文、紀實類攝影最重要的就是記錄,對構圖,光線的運用要求不高。而手機又很方便,不用像操作相機那樣去調快門、光圈等等。手機拿起來就能拍,所以手機很適合拍攝人文、紀實類題材攝影。
十、善用手機中的拍照模式
現在的手機拍照功能非常強大,除了像素越來越高之外,還會提供很多拍照模式。比如:HDR、流光快門、超級夜景、延時攝影等等,這些拍照模式都非常好用,大家在拍不同的題材時可以嘗試一下這些拍照模式。
使用超級夜景模式和不使用超級夜景模式對比:
使用流光快門模式拍攝:
十一、後期
玩手機攝影后期時很有必要的,現在的手機後期修圖軟體也有很多。比如:Snapseed、黃油相機、VSCO、潑辣修圖等等都是非常的手機後期修圖軟體。而後期手機修圖軟體教程,前面也講過很多,有興趣的可以去翻來看一下。
原圖:
修圖後: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手機能拍出這麼好的照片,那是不是沒必要買相機了。其實我一直不贊同拿手機和相機做對比,因為手機的主要功能是通訊,而相機的主要功能是拍照。如果你只是個普通攝影愛好者,對照片要求不高,那麼你用手機拍就行了。如果你真的喜歡攝影,對照片要求高,那麼還是建議你買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