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詩歌有兩條河流,一條依靠《詩經》為源頭的「為事而作」的現實類詩歌;一條依靠《楚辭》發展而成富於想像力、偏於虛構的浪漫主義詩歌。從古代文言詩歌到現代白話詩歌,這兩條河流一直奔流不息。現代白話詩歌早期,郭沫若先生是屬於浪漫派的,上世紀八十年代詩人海子也是屬於浪漫派的。儘管他們情感風格不一樣,一個激越亢奮,一個孤寂悲切,但他們同屬浪漫派,也是在白話詩歌中成就最大的兩位浪漫派詩人。
之所以強調海子是浪漫派詩人,是因為它是理解海子詩歌的一個基礎。海子的浪漫主義在詩歌中表現為倚重奇詭的想像來抒發情感,而非側重現實生活的刻畫來抒情。這樣的詩歌佔據了海子詩歌中的多數,比如《單翅鳥》《思念前生》《打鐘》等很多短詩,以及幾乎他的全部長詩。海子的這種逞想像構建的奇詭詩歌加重了理解的難度,因為海子的詩歌中所描摹的整體畫面感並不清晰,有些甚至渾濁模糊昏暗,像一團渾水。這是海子的詩歌在當前被人們爭議所在。
浪漫主義使得海子的詩歌濃於情,而浮於事。通觀海子的詩歌,較少有對現實生活的介入,這種 現實生活既包括海子自身的日常生活,又包括社會事件、輿情動態。海子在詩歌裡對自己現實生活似乎有意避開,而純粹將被現實生活攪動的情感深入的帶入詩歌中,比如因愛情而生的甜美或者哀愁,海子往往隱去具事只抒發情感,不仔細讀,往往給人一頭霧水。
浪漫是一種抒情方式,海子的詩歌抒發的是真實、真切的情感。海子的詩歌感染力強在抒情,他的詩句有一種魔力,將情感聚集得濃烈又純潔。
那麼,海子的詩歌表現了他哪些情感呢?
海子早期的詩歌作品透露出海子有深沉的農耕鄉土情懷,這種情懷再擴大些就成了民族、國家意識,有歷史的滄桑、同情苦難的情感在裡面。這些作品實在不少,有名的如《亞洲銅》《麥地》,不怎麼有名的如《農耕民族》《中國器樂》等。海子的這種情感和海子從小在農村生活的環境有關,也和海子的詩歌追求有關。
海子中、後期的詩歌,海子將愛情遭遇裡的情感波動濃烈地帶入到詩歌中,在詩歌的層面上構成海子生命孤獨、失意、哀愁的情感底色。其實,翻看海子所有的詩歌,愛情的前期曾給海子帶來短暫的甜蜜、溫馨,讓海子寫出了《活在珍貴的人間》等蘊含美好憧憬的詩歌。隨著愛情的逝去,孤獨、哀愁佔據了海子精神的領地,直到生命盡頭。
海子是一個以詩為夢,以夢為馬的詩歌追尋者,可以說,詩歌就是海子的信仰。生活越是失意,愛情越是絕望,海子越是投入到詩歌追逐中,「秋天深了,王在寫詩」,海子的這種態度其實是逃避生活的麻醉,一種卑微的清高。然而,海子其實是清醒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脆弱。海子說:「我有三次受難:流浪 愛情 生存/我有三種幸福:詩歌 王位 太陽」。
海子對愛情滿懷期待,他要摘取那枝花;海子對詩歌充滿憧憬,他要摘取那王冠。可惜,愛情和詩歌在海子有生之年,都沒能給海子帶來幸福與榮耀,造成了海子悲劇性的人生。
海子在春天裡用一種慘烈的方式離開人間。現在,春天又一次來臨,我們又一次懷念海子。願他在天堂快樂。
《春天又來——給海子》
這珍貴的人間
母親坐在月光如雪的屋簷下
憂傷的你坐在母親痛苦的思念裡
這珍貴的人間
冬去春來,桃花盛開
愛情像火一樣燎原
寂寞像冬眠的蛇一樣從命運裡甦醒
愛得炙熱,痛得刻骨
這珍貴的人間
夢馬疲憊,物質豐盛
詩意蕭條,遠方荒蕪
這珍貴的人間
又一次
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