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量子技術有哪些進展?

2020-12-0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2020年量子技術有哪些進展?

  疫情暫停了生產,卻並未暫停科技前進的步伐。2020年可謂是量子科學發展的重要時刻,在多方面發生了技術突破。

  1。量子控制

  12月3日,英特爾(INTC.US)推出了第二代低溫控制晶片Horse Ridge II,這是該公司在克服量子計算最大障礙之一的可擴展性方面取得的又一個裡程碑。英特爾量子硬體總監Jim Clarke表示,「Horse Ridge II進一步簡化了量子電路控制,我們希望這一進展能提高保真度,降低功率輸出,使我們向『無流量』集成量子電路的發展又邁進了一步。」

  2。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12月4日,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等效來看,「九章」的計算速度比「懸鈴木」快100億倍,並彌補了「懸鈴木」依賴樣本數量的技術漏洞。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3。墨子號衛星

  6月,中國科學院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此次試驗中,科學家們在「墨子號」過境時,同時與新疆烏魯木齊南山站和青海德令哈站兩個地面站建立光鏈路,在地面超過1120公裡的兩個站之間建立量子糾纏並產生密鑰。

  10月14日,海南省「『星地一體』環島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項目籤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將為海南自貿港政務、金融、交通、能源等領域提供高等級的安全服務。該項目還將在文昌市建設實用化量子衛星地面站,實現與「墨子號」的對接,從而將環島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接入到國家骨幹網,實現海南和北京、上海、廣州等重要城市的跨域數據安全流通

  4。量子精密測量

  今年10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消息,該校科研團隊與美國、德國科學家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這是自從2000年實現量子點單光子源後,科學家通過20年的努力首次在該體系直接觀測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是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的重要進展。

  5。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

  9月12日,本源量子完全自主開發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正式向全球用戶開放。該平臺基於本源量子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悟源(搭載6比特超導量子處理器夸父 KF C6-130)。這一平臺提供了圖形化編程、代碼編程兩種在線編程方式,開發並推出了複雜網絡排序、手寫數字識別等典型量子編程應用。

  6。谷歌量子計算機模擬化學反應

  8 月 27 日,Google 量子研究團隊宣布其在量子計算機上模擬了迄今最大規模的化學反應。相關成果登上了《科學》雜誌的封面,題為《超導量子比特量子計算機的 Hartree-Fock 近似模擬》(Hartree-Fock on a Superconducting Qubit Quantum Computer)。Google 使用量子計算機成功模擬二氮烯,並對其化學反應進行模擬。

  7。最快的量子計算機

  6月,霍尼韋爾聲稱,它已研發出世界上最快的量子計算機。該公司表示,其H0量子計算機的量子體積得分為64,是IBM的量子計算機Raleigh的兩倍。IBM的超級計算機Raleigh曾是業界的領頭羊,它的量子體積得分為32。

  8。量子顯微鏡

  6月,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在量子科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突破:一種記錄光流的四維(4D)電子顯微鏡,也稱為量子顯微鏡(quantum microscope),通過同時訪問顯著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提供一系列物理學和材料研究中前所未有的功能,可以直接觀察光子晶體內捕獲的光。

  ……

  量子科技的應用為科技發展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量子科技應用的各垂直領域都在欣欣繁榮。下一場科技競爭或將在量子領域。

(文章來源:中國軟體網)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國產量子通話手機 2020量子通信概念股有哪些?
    在不久前舉辦的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 中國電信展出了兩臺樣機,分別根據華為和中興現有手機改造而來。兩臺手機屏保為中國電信、國盾量子的標識,用戶可在通話過程中一鍵選擇兩種通話模式——「加密通話」或「普通通話」。
  • 遠距離量子通信關鍵技術獲進展 有望鋪開範圍
    據中國科學報消息,中國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史保森小組在量子存儲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實現了兩個存儲單元之間的高維糾纏和多自由度的超糾纏。量子糾纏是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可擴展線性量子計算的核心,而量子糾纏的存儲則是實現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
  • 太赫茲技術裡程碑:量子級聯雷射器最新進展分析
    1994年Federico Capasso和同事卓以和等人在貝爾實驗室率先發明量子級聯雷射器。這被視為半導體雷射領域的一次革命。2000年,我國科學家李愛珍(現任美國科學院院士)的課題組在亞洲率先研製出5至8微米波段半導體量子級聯雷射器,從而使中國進入了掌握此類雷射器研製技術的國家行列。  量子級聯雷射器(quantum cascade lasers, QCLs)是基於電子在半導體量子阱中導帶子帶間躍遷和聲子輔助共振隧穿原理的新型單極半導體器件。
  • 專家齊聚共話量子科技 量子技術產業發展與協同創新座談會在京舉辦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就量子科技發展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交流我國量子科技發展的成果和經驗,促進基礎研究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探索量子科技產業化發展路徑,2020年12月20日,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家工信安全中心」)組織召開了
  • 中科大高維量子通信進展: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的實現為構建高效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的基礎。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利用六光子系統實驗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據了解,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
  • 中國科大高維量子通信重要進展: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利用六光子系統實驗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據了解,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優點。
  • QLED面板技術再突破!三星取得藍色量子點技術新進展
    最新消息,據韓國網站BusinessKorea報導,三星旗下研究院三星先進技術研究所(SAIT)於2020年10月14日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稱,三星成功開發出更先進的藍色QLED技術,發光效率、亮度、壽命等關鍵指標大幅提升。
  • 新型電子束光刻技術:將電子「聚焦」的量子器件
    長期以來,科技界一直在夢想能夠從頭到尾地發明一種新材料,從而選擇將哪些原子運用於對感興趣的特性進行工程設計的位置。科學家現在創造了一種新技術,能夠將電子模式「素描」到可編程的量子材料中,如鋁酸鑭/鈦酸鍶或(LAO / STO)。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創建具有與電子之間的間距相當的特徵尺寸的量子裝置,甚至可以以極高的精度使電子「穿越」人造晶格。如圖所示電子束「素描」 LaAlO3 / SrTiO3界面處的量子點。
  • 利用六光子系統實驗在高維量子通信中取得重要進展
    打開APP 利用六光子系統實驗在高維量子通信中取得重要進展 餘予 發表於 2020-12-21 13:44:22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利用六光子系統實驗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據了解,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優點。
  • 技經觀察|量子定位技術能否取代GPS?
    2020年4月,在美國AFCEA組織與與喬治梅森大學聯合舉辦的線上活動中,美國國防部國防研究與工程部主任馬克·劉易斯表示,量子科學中最有希望的應用是「實現定位、導航和計時,成為替代GPS系統的選項」。在此背景下,量子定位技術應運而生。量子糾纏天生存在高精度、保密和抗幹擾的優勢,且不會受到空間跨度的限制。因此,量子定位技術成為最有希望替代衛星定位的方案,極有可能在未來提供高精度、抗幹擾的定位服務。然而,量子信息技術發展仍處於探索階段,受限於量子定位技術架構不完整、量子糾纏距離限制以及量子態不穩定且保存時間較短等因素,量子定位技術仍需經歷較長的發展歷程。
  • 中科大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隨著量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感技術也邁進了量子化時代。量子網絡作為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的重要組成,在執行各類遠程多節點任務中起著重要作用。當對多個空間分布的參量進行測量時,分布式量子傳感能夠實現超越經典統計極限的測量精度。然而,分布式量子傳感面對著一個重要問題:如何選擇並製備能夠實現對多個參量最優的測量精度的量子糾纏態呢?
  • 我國量子通信實驗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Optica上。
  • 2020年新年科學演講:潘建偉為你做量子科普
    記者黃哲雯攝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13日電 回顧2019年的科學進展,量子物理領域收穫頗豐:人類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親眼看到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谷歌實驗證明「量子優越性」,演示了量子計算超越經典計算機超級計算能力。
  • 新華社起底「量子」騙局:量子技術與日用產品根本扯不上關係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我國量子技術的不斷突破,藉此造假的騙局也不斷刷新。一家號稱做量子科技的公司在公眾號中這樣介紹:當安裝量子水處理器後,超精微振動波被持續恆量地釋放出來,通過筒壁傳入水中。大的水分子團被分解為小的單個水分子增強了水分子的活性及溶解性,從而讓人體更好地吸收。公司還申請了多項實用新型專利來為產品「背書」,實際都是普通技術被貼上了「量子」標籤。
  • 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天地對接 都用到了哪些技術
    上下行光譜原則上有差異即可,目前選擇紅光和綠光只是工程實現方便」。那麼,在自由空間量子通信中使用的跟瞄技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其中又有哪些奧秘呢? 什麼是APT 「墨子號」量子衛星與地面站之所以能夠實現比較科幻的通信試驗,其關鍵技術就在於APT技術。
  • 2020年,這些前沿技術最受關注
    ◎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操秀英大熱的腦機接口、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發展如何?2020年科技界關注了哪些熱點?22日在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的《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帶來了答案。美國2013年提出尖端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歐盟同年推出人類大腦計劃(2013年);日本2014年開始大腦研究計劃;韓國2016年開始大腦科學發展戰略;澳大利亞2016年部署澳大利腦計劃(2016年);中國2018年提出「科技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
  • 2020全球量子計算技術發明專利百強出爐 中國公司首次躋身前十
    本源量子向 DeepTech 表示,基於公司全棧式發展量子計算產業鏈的定位與要求,其申請的專利在量子晶片設計、量子晶片結構和製備工藝,測控元器件、測控信號處理,量子軟體與應用等方面均有涉及。目前,公司已申報的量子計算方面的專利有 200 多項,截止榜單的統計時間 2020 年 9 月 30 日,已獲批 77 項。
  • 量子通信有爭議嗎?在科學上,根本沒有爭議
    2020年10月7日,美國白宮量子協調辦公室發布了《國家量子信息科學戰略投入的量子前沿報告》(美國白宮發布量子前沿報告,量子工程學科將建立)。報告說,美國已將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保持領導地位,作為確保美國長期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的關鍵優先事項。美國已採取重大行動,以加強聯邦政府對量子信息科學研發的投資,同時儲備一支量子技術人才。
  • 中國科大在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Marlan Scully、德國維爾茲堡大學
  • 網傳三星A71 5G將變身量子加密手機 索尼也在跟進這一技術
    4月28日,據ePrice報導,三星此前與SK Telecom合作,計劃推出全球首款搭載量子加密技術的智慧型手機。近日,這件事有了新的進展。稍早前,韓國的ETNews網站報導稱,三星已經與SK Telecom準備好要推出搭載量子技術晶片進行加密的手機了,該機將於5月份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