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年量子技術有哪些進展?
疫情暫停了生產,卻並未暫停科技前進的步伐。2020年可謂是量子科學發展的重要時刻,在多方面發生了技術突破。
1。量子控制
12月3日,英特爾(INTC.US)推出了第二代低溫控制晶片Horse Ridge II,這是該公司在克服量子計算最大障礙之一的可擴展性方面取得的又一個裡程碑。英特爾量子硬體總監Jim Clarke表示,「Horse Ridge II進一步簡化了量子電路控制,我們希望這一進展能提高保真度,降低功率輸出,使我們向『無流量』集成量子電路的發展又邁進了一步。」
2。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12月4日,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等效來看,「九章」的計算速度比「懸鈴木」快100億倍,並彌補了「懸鈴木」依賴樣本數量的技術漏洞。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3。墨子號衛星
6月,中國科學院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此次試驗中,科學家們在「墨子號」過境時,同時與新疆烏魯木齊南山站和青海德令哈站兩個地面站建立光鏈路,在地面超過1120公裡的兩個站之間建立量子糾纏並產生密鑰。
10月14日,海南省「『星地一體』環島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項目籤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將為海南自貿港政務、金融、交通、能源等領域提供高等級的安全服務。該項目還將在文昌市建設實用化量子衛星地面站,實現與「墨子號」的對接,從而將環島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接入到國家骨幹網,實現海南和北京、上海、廣州等重要城市的跨域數據安全流通。
4。量子精密測量
今年10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消息,該校科研團隊與美國、德國科學家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這是自從2000年實現量子點單光子源後,科學家通過20年的努力首次在該體系直接觀測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是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的重要進展。
5。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
9月12日,本源量子完全自主開發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正式向全球用戶開放。該平臺基於本源量子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悟源(搭載6比特超導量子處理器夸父 KF C6-130)。這一平臺提供了圖形化編程、代碼編程兩種在線編程方式,開發並推出了複雜網絡排序、手寫數字識別等典型量子編程應用。
6。谷歌量子計算機模擬化學反應
8 月 27 日,Google 量子研究團隊宣布其在量子計算機上模擬了迄今最大規模的化學反應。相關成果登上了《科學》雜誌的封面,題為《超導量子比特量子計算機的 Hartree-Fock 近似模擬》(Hartree-Fock on a Superconducting Qubit Quantum Computer)。Google 使用量子計算機成功模擬二氮烯,並對其化學反應進行模擬。
7。最快的量子計算機
6月,霍尼韋爾聲稱,它已研發出世界上最快的量子計算機。該公司表示,其H0量子計算機的量子體積得分為64,是IBM的量子計算機Raleigh的兩倍。IBM的超級計算機Raleigh曾是業界的領頭羊,它的量子體積得分為32。
8。量子顯微鏡
6月,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在量子科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突破:一種記錄光流的四維(4D)電子顯微鏡,也稱為量子顯微鏡(quantum microscope),通過同時訪問顯著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提供一系列物理學和材料研究中前所未有的功能,可以直接觀察光子晶體內捕獲的光。
……
量子科技的應用為科技發展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量子科技應用的各垂直領域都在欣欣繁榮。下一場科技競爭或將在量子領域。
(文章來源:中國軟體網)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