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米芾嘲笑有些人寫大字榜書如「蒸餅」,原來是用抹布寫的

2020-12-11 藝素簡

人們常說,初學書法,要先寫大字。衛夫人也是這麼說的,「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似乎大字比小字更好寫!其實不然,衛夫人所說的大字,則不過一寸見方,與我們當今所說的大字來說,可是小的多了。

那麼說,多大的字叫大字呢?衛恆的《四體書勢》記載:「時多能者,而師宜官為最,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兩晉那時,一丈等於十尺,也就是說這字大到三米多!

有傳說大字寫法跟小字不同,大字在古代就不少見,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大字榜書的用筆方法呢?

說到作大字與小字不同,其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有一次張旭在劉璟家喝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張旭喝得有點多了。劉璟便引他到一有窗子的小書齋中歇息。到了書齋,張旭借著醉意對劉璟說:「這間書齋太雅致了,我要給你寫『東山清致』四個字掛上。環顧四周,紙墨都是現成的,可惜沒有寫大字的筆。於是張旭乘興把衣襟揪起來,飽蘸墨汁,快意揮灑,完成了作品,寫完就酣然入睡了。

酒醒後發現,用袍襟寫得這四個字,竟然很有蒼勁古雅之趣。從此後便被傳揚出去,很多人爭相效仿,便有了「捽襟把布法」這一野狐禪的榜書書寫法。之所以說它是野狐禪,是因為這本不是合乎筆性的用筆方法,何況也只是個故事,跟王羲之背後拔筆是一樣的性質,可信度很低。

由於抹布沒有毛筆的彈性,所以眾人所寫都圓扁無縫,被米芾嘲笑說這種方法本想寫成圓筆的,無奈卻成了圓趴趴的蒸餅。這種字失去了筆鋒和筆勢,就已經成了衛夫人所說的「墨豬」了。

那麼說大字榜書要怎樣書寫呢?米芾在《海嶽名言》裡給出了答案:「須如小字,鋒勢備全。」意思就是說,大字榜書跟寫小字一樣,都要有筆鋒來往的痕跡,也要有點畫、結字的氣勢。大字榜書也是書法,那就要符合書寫的法則,符合毛筆的性質。沒有骨力,在人也是肥腴;在點畫則是墨豬。

明朝人費瀛編撰了一部專門論大字的書論,這篇書論叫做《大書長語》。書中記載:「必須名師指授,八法、運筆捽襟等法,逐一讀究,意中了了,然後落筆,則一點一畫都從規矩中來,漸覺有趣,欲罷不能矣!」

這中間提到了八法,便是永字八法,可見,大書使用的筆法和小字是一樣的。不單有八法,還有運筆,也就是筆的運動方法,這也是永字八法中的運筆方法。至於捽襟法,它同蟲書、鳥書一樣,算作美術字吧,這些小技從來都是被書家所不齒的。偶爾拿來遊戲,便不可以當真了。

如今見一些人寫榜書,多用禿鋒廢筆。筆不夠大時,甚至會把筆側著用,形成偏鋒,《大筆長語》也說了不該用偏鋒。原文是這樣的:「正德中,江右李士實以大書名,然用偏鋒法,予眼已知其脈理不正,後以寧庶人敗,所書扁署刊落殆盡。」那個用偏鋒的江右李士實不安筆法來寫,最後還是逐漸沒落了。

至於飛白,只是在墨不夠用的時候才會出現。寫大字,當然用墨多,毛筆的儲墨能力,並不是跟筆的大小成正比的。小的毛筆,蘸一筆墨可以寫數個字,但是大筆就不行了,有時候一個字都沒寫完,墨就不夠用了。

把布法和飛白髮,真的不能當做筆法的,但是不影響在一些特殊場合賣弄使用!

相關焦點

  • 難怪米芾嘲笑有些人寫大字榜書如「蒸餅」,原來是用抹布寫的
    有傳說大字寫法跟小字不同,大字在古代就不少見,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大字榜書的用筆方法呢?說到作大字與小字不同,其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有一次張旭在劉璟家喝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張旭喝得有點多了。劉璟便引他到一有窗子的小書齋中歇息。
  • 難怪米芾嘲笑有些人寫大字榜書如「蒸餅」,原來是用抹布寫的
    ,大字在古代就不少見,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大字榜書的用筆方法呢?從此後便被傳揚出去,很多人爭相效仿,便有了「捽襟把布法」這一野狐禪的榜書書寫法。之所以說它是野狐禪,是因為這本不是合乎筆性的用筆方法,何況也只是個故事,跟王羲之背後拔筆是一樣的性質,可信度很低。
  • 寫大字猶如蒸餅一般,完全沒有藝術性,讓人感到頗為無奈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學習書法的過程當中,一般都是從學習寫大字開始的,因而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寫大字似乎比寫小字要容易一些,不過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因為古代人用的是毛筆,寫小字反而可以多寫幾個字,而寫大字的話,往往一個字還沒有寫完,筆中墨水已經用完了。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些人創作的大字作品,仿佛蒸餅一般,讓人感到頗為無奈。
  • 寫大字猶如蒸餅一般,完全沒有藝術性,讓人感到頗為無奈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學習書法的過程當中,一般都是從學習寫大字開始的,因而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寫大字似乎比寫小字要容易一些,不過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因為古代人用的是毛筆,寫小字反而可以多寫幾個字,而寫大字的話,往往一個字還沒有寫完,筆中墨水已經用完了。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些人創作的大字作品,仿佛蒸餅一般,讓人感到頗為無奈。
  • 寫榜書和寫小字有什麼不同嗎?對字構、執筆等有沒有特殊要求?
    我曾比較過陝西省博物館8m高的唐代石獅與友人藏不足20cm的唐代石獅的兩張相同姿態的照片,它們給人的感覺同樣具有大唐的恢弘氣象。這給人以啟示,字的「大」不僅是字徑大小之「大」,更在於氣象大小之「大」。榜書不僅要求字徑大,更要求氣象大,而大字則未必。當今某些書家也用大草書大字,氣勢、氣象並不大,但尺幅大,塊量大,同樣也是很能抓人眼球的。
  • 為什麼歷史上寫大字榜書的書家很少
    榜書在浩瀚的中國書法史中實在是又數的幾十種,遠遠少於中國書法史上無數優秀小字法帖。而現代社會則向榜書挑戰的人如過江之鯽,不勝枚舉。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首先說什麼是「榜書」。「榜書」也就是俗稱的大字,也稱為「署書」或「擘窼大字」。
  • 古今幾人能夠寫好榜書?大字書法藝術的雄渾氣魄
    漢丞相蕭何是第一位運用榜書藝術裝飾帝王宮殿的書家,但不是第一位寫榜書的書家。早在秦統一文字以前,榜書就出現了。據《泰山》、《琅邪》、《嶧山》、《會稽》刻石和文獻記載,第一位書寫榜書的書家是秦丞相李斯。筆法有:以「園筆中鋒」為主的,有以「方筆」為主的,也有方圓結合著用筆的!作榜書須筆墨雍容,以安靜簡穆為上,雄深雅健次之。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歷代榜書大家的一些作品,作品中透著雄渾,顯露著氣魄。讓人肅然起敬。
  • 大字書法,應該怎麼寫?
    首屆大字書法展 入展作品那麼,大字書法到底應該怎麼寫?大字書法是對榜書、題署、署書、擘窠書、撮襟書等的總稱。書法史上,大字書法在明代最為興盛。開國皇帝朱元璋偏好大字書法,他令臺閣書法家在牆壁上書寫聖賢名言,教化將臣。不僅如此,宮廷官府、官員住宅、店鋪都要題寫牌匾、楹聯,為大字書寫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因之,明季湧現如詹希元、胡廣、黃養正等一大批書法大腕。
  • 一位書法教育先驅寫榜書如牛耕田,四個大字流傳千古,卻寫了兩遍
    而沙孟海題寫的「大雄寶殿」四個大字卻不同於別人,卻打破常規,用草書一揮運書寫,雖是草書,他的高妙之處在於,既有草書流暢靈動,卻不失厚重莊嚴。四個大字筆法遒美厚重,結體非常的嚴謹,筆勢在流動,整體卻給人一種安靜肅穆的感覺,因此為人所稱道。這個四個字從內容到懸掛的環境已經引人注目,是難得的榜書大字,然而它背後還有一個故事。
  • 榜書技法大全,總有一天用得上!
    可見唐以前在書大字碑榜時,所用的筆法和小字是不一樣的。但是到了唐以後,書家以《閣帖》為書法之宗,於是將寫《黃庭》和《樂毅》的方法拿來寫榜書,自然難得其理。在史書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唐以前寫大字碑榜和小字真行筆法相異的史例。據《周書》卷47《趙文深傳》己載:文深少學楷隸,……深雅有鍾、王之則,筆勢可觀。當時碑旁唯文深及冀而已。……及平江陵之後,王褒入關,貴遊等翕然並學褒書。
  • 寫榜書,是否需要臨帖?臨帖以哪些碑帖為範本較為適宜?
    在隸書中,我以為選擇漢碑、摩崖刻石為佳,如《開通褒斜道》、《西狹頌》、《楊淮表紀》等漢摩崖刻石都是可以的。曹元偉:要寫好榜書,我認為臨帖是必不可少的。至於臨什麼樣的帖,沒有太多的講究,全憑個人的喜好。古人留下的作品一般都是小字,如何解決用大筆臨小字是首要問題。
  • 張鐵林一幅行書作品,寫了頓悟2個榜書大字,有沒有收藏價值?
    張鐵林一幅行書作品,寫了頓悟2個榜書大字,有沒有收藏價值?張鐵林先生因為是演藝界的名人,也被稱為表演皇上的專業戶,所以他的演藝名聲造成了他在書畫藝術品市場有非常好的關注度。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了一幅張鐵林用非常雄勁渾然的筆墨寫的一幅行書作品,這幅作品寫了2個榜書大字,名曰頓悟。我們知道寫書法,寫小字容易,寫大字難,寫大字容易,寫榜書難,因此許多書法家在紙面上用羊毛小豪寫蠅頭小楷是揮灑自如,有非常雅致的品位,但是你讓他寫一個大字書法,寫一個非常有氣勢的榜書作品,卻不太那麼容易。
  • 南宋張即之醉酒後寫大字榜書,恣意張狂如長風破浪,沙翁比之如何
    各位書友,在上一期的文章裡我們介紹了南宋末年張即之的楷書作品《大字杜甫詩卷》,很多書友都留言看張即之的字就感覺到爽快勁、給人一種唰唰唰的要起飛的感覺,或是初看如枯木柴枝、細品方覺精氣神躍然紙上,氣象萬千。誰說不是呢,要知道張即之的書法除了在南宋本朝受到稱讚,就連與南宋政權處於敵對狀態的女真金朝也不惜派人來重金收購張即之的翰墨,由此可見張即之的字有著多大的魅力!
  • 寫榜書,講不講用墨的變化?
    至於大字巨幅書法的創作,對於初學者來說,則另當別論。張建會:寫榜書一般字數較少,比較講求用墨的變化,但要注意適度,墨淡傷氣,墨濃易燥,榜書作品注重強調作品氣勢的同時也要不失韻致。曹元偉:榜書作品也和小字作品一樣,是要講求筆法、墨法、章法的。在行筆速度上,以穩為主,不要太快。
  • 米芾:除了我,沒有人掌握寫大字的訣竅!網友:確實如此
    米芾說,寫大字要須如小字,鋒勢備全,都無刻意做作乃佳。 相比寫大字,寫小字容易做到鋒勢備全。 因為寫小字基本都是用筆鋒的尖端,而筆鋒的尖端是毛筆彈性最好的地方,很容易寫出筆力。
  • 米芾:除了我,沒有人掌握寫大字的訣竅!網友:確實如此
    寫好大字是書法的一個難點!能寫好小字,不一定能寫好大字。原因如下:一是,寫大字筆畫粗大,調鋒動作明顯大於寫小字。調鋒動作越大,難度也就越大。二是,寫大字容易結構鬆散,不如寫小字,容易做到點畫間的呼應。米芾有一個訣竅!米芾說,寫大字要須如小字,鋒勢備全,都無刻意做作乃佳。相比寫大字,寫小字容易做到鋒勢備全。因為寫小字基本都是用筆鋒的尖端,而筆鋒的尖端是毛筆彈性最好的地方,很容易寫出筆力。
  • 寫榜書和寫小字有什麼不同嗎?對字構、執筆等有沒有特殊要求?
    我曾比較過陝西省博物館8m高的唐代石獅與友人藏不足20cm的唐代石獅的兩張相同姿態的照片,它們給人的感覺同樣具有大唐的恢弘氣象。這給人以啟示,字的「大」不僅是字徑大小之「大」,更在於氣象大小之「大」。榜書不僅要求字徑大,更要求氣象大,而大字則未必。當今某些書家也用大草書大字,氣勢、氣象並不大,但尺幅大,塊量大,同樣也是很能抓人眼球的。
  • 怎樣寫好大字書法作品?
    我們馬上就要寫春聯了!這是練膽我們馬上就要寫春聯了!這是一年一度的「練膽季」,千萬不要放過。 寫春聯,一般要用大字寫。展廳書法,大字作品也是主流。今天就來講講怎樣寫好大字作品。 什麼是大字書法?
  • 榜書,將小字寫大了就是榜書了?非也!
    接下來他列舉了很多人的書法作品以及碑文題刻。接下來這句話尤為關鍵:書體雖殊,而大小相等,則法出一轍。至書碑題額,本出一手,大小既殊,則筆法頓異。他說,即便是你們寫的書體可能不同,然而只有你們寫出來的大小是相近的,那麼筆法也相應的是固定的。
  • 簡說米芾大字觀
    米芾 吳江舟中詩   柳公權的大字在米芾看來病在大小不相稱而不自然,那麼顏體大字的不自然是出於何種緣故呢?「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或是張顛教顏真卿的謬論。   米芾的論書文字中,有不少涉及到大字榜書。他對唐人大字多不以為然,對顏真卿、柳公權的批評尤其激烈,「山水李成只見二本:一松石。一山水四軸。松石皆出盛文肅家,今在餘齋。山水秀潤不凡,鬆勁挺,枝葉鬱然有陰,荊楚小木無冗筆,不作龍蛇鬼神之狀,今世貴侯所收大圖,猶如顏、柳書藥牌,形貌似爾,無自然,皆凡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