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不僅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有著獨具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成為旅遊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內容。隨著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廣泛熱播,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了他們的美食之旅,出遊「覓食」的衝動帶動了新一輪的旅遊消費。
都昌的飲食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富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對來都昌遊玩的客人來說,這裡的美食當然不能錯過。那麼就讓我們領著你的舌尖品都昌,挑動你的味蕾,開始一段美食之旅。(旅遊局 丁慧珺)
這就是都昌的餃子粑,薄薄的皮包上各種各樣的餡再放到蒸籠裡面一蒸,香,透過皮裡面的餡都可以隱隱約約的看到了。餃子粑分為辣餡和不辣餡。辣的一般是用蘿蔔絲配上辣椒成餡,利用韭菜做餡的是不辣的。另外,還有豆角,鹽菜的好多種配餡方式,種類各異,全憑個人喜好了。
2010年,都昌「餃子米粑」被江西省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評為「江西名小吃」。
說起都昌米粑,很多吃過的客人都非常喜歡。在都昌,最好吃的米粑當屬鹽田米粑。
鹽田米粑做法很講究。先用上等的秈米洗淨,用水浸泡數小時後,再磨成粉,然後用沸水來和米粉,和米粉一般是力氣大的男人來和,用力要均勻,不幹不溼,恰到好處,經過這樣處理後,就可以將粉團捏成薄薄的餃子皮,再將準備好的各種菜餡包進餃子皮中。鹽田米粑菜餡非常豐富,有鮮肉、臘肉的,有豆芽、韭菜、蔥蒜、豆角、蘿蔔、醃菜的,還有豆腐、香菇的,葷素隨各人喜好。包米粑是女人的活,要細和柔。包好後再放進鍋中蒸,約十五分鐘便可出籠。剛出鍋的米粑,熱氣騰騰,小巧玲瓏,晶瑩剔透,潔白如玉。
煎粑是都昌的傳統小吃之一,作為地道的都昌人應該對它不會陌生。早上還是經常能見到人們排隊買煎粑的景象,可見煎粑在都昌人的早餐飲食中所佔據的重要地位。煎粑要屬西街的最為有名,一定不要錯過!
拌粉是都昌的一絕,米粉條雖然很多地方都有,但是都昌用的米粉就很不一樣。粉條比較粗,大概直徑有0.5釐米左右。把備好的粗粉條放進沸騰的開水裡面汆一下,撈出來放在一個鋁鍋裡,放上溼鹽菜、桔子皮、豆鼓、香蔥、辣椒醬、醬油、蒜、姜等拌勻即可食用。
2011年,豆參鯰魚於江西省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在江西範圍內開展的創贛菜品牌四百工程認定工作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國贛菜名菜」稱號。而其中的豆參,有著和人參類似的名字,其營養價值也極為豐富。在各種菜品中,豆參鯰魚最受歡迎,凡是到都昌的客人都要品嘗一番。
南峰豆參為都昌地方傳統美味食品,因其酷似人參,故名為豆參。始創於清代,外形黃澄澄、油亮亮、吃起來香潤可口,其主要原料為黃豆和黑豆。
豆參可以單獨成菜,菜形美觀、口味獨特;也可以和雞、肉、魚等一同炆煮,它能飽吸高湯濃汁,渾身水亮,一口咬下,熱湯四溢、綿軟如絮、鮮香滿口。此外,還有豆參燉甲魚、豆參燉排骨、豆參燒五花肉等。
不論哪種做法,關鍵要掌握好三點:首先,豆參必須要泡軟,因為炸好的豆參比較幹硬,如果直接煮的話不僅難煮熟,而且影響口感;其次,燉、煮時必須要用文火;第三,在煮的過程中,湯量要適度,不宜過多。「冬天在家裡吃火鍋的時候放幾個,味道非常好。」
索麵,是都昌的傳統特色美食,老人祝壽、生日、婦女生小孩時都以此為主食,又稱"油麵",當地也有叫「鹹面」。也是訂婚走親不可或缺的禮品。許多年前,都是跳著擔走村串戶賣的,現在大多集中在市場了。
都昌手工製作索麵歷史悠久,據說有數百年手工製作索麵的優良傳統。索麵的製作是將麵粉加適量食鹽,做好面坯置面櫃中「走透」後,拉成線曬燥,理成線絞狀。被稱為「油麵」是因為在製作的過程中因為使用了菜籽油才得名的,這樣製作出來的麵條很滑溜。素麵講究細勻為佳,吃時放開水鍋中一煮,拌點佐料或加些料湯即可。索麵如絲如線,清風輕拂,絲絲縷縷,飄逸曼妙。
每年陽春三月,是藜蒿盛產的季節。這個季節,在都昌鄱陽湖畔,能採摘到最純正的野生藜蒿,咱們拿它跟臘肉結合在一起,就是一道你不得不嘗的湖湘美味了。藜蒿特有的清香加上臘肉的薰香,你只要吃上一次就會忘不了它。在《神農本草經》中,藜蒿被列為野蔬上品。用藜蒿炒臘肉是每個江南人都愛吃的一道家常野菜,一直享有「登盤香脆嫩,風味冠春蔬」的美譽。
都昌特產鄱陽湖銀魚——魚中精品。都昌產銀魚歷史悠久,明朝時列為地方貢品,曾榮獲首屆農業博覽會金獎。鄱湖銀魚透明,頭平偏,口大,牙銳,背鰭和脂鰭各1個,故名「銀魚」。鄱湖銀魚肉美味鮮,營養豐富,有益脾、潤肺、補腎、去虛、增陽、滋陰等功效,屬上等滋養補品。鄱陽湖的銀魚和太湖等地的銀魚不同。鄱陽銀魚全屬定居型一類,不是回遊型,故而味道特別鮮美。每到金秋十月,漁民們就用密網在湖中揚帆隨風跑網。漁民們多把鮮銀魚曬製成淡銀魚乾。如果趕上好天氣,銀魚乾雪白得象蘿蔔絲一樣。陰天涼幹的銀魚就泛黃了。
此物只應天上有,人家哪的幾回嘗!遠方的朋友們,歡迎你來都昌做客,好客的都昌鄉親將為你獻上美味的銀魚宴!
在鄱陽湖區,過去似乎家家戶戶在過年時,或多或少都要加工些「紅魚」,或者有什麼喜事也預先做些「紅魚」,也算是一種傳統或習俗罷了。其實,「紅魚」的製作簡單:把白鰱、草魚、鯇魚剖洗後,切成5釐米見方的小塊,控幹水,用鹽、酒浸泡,同時拌上用紅米製成的「紅曲」,嚴密封口,過三四天,就可以取出食用了。雖說「紅魚」製作簡單,但風味獨特。醃製紅魚,大小塊塊相似,鮮豔紅彤,煎炒不易粘鍋而紅色不變。有道「蘿蔔田裡抓魚」值得一提:「紅魚」用油煎後,同白蘿蔔水煮,生薑、蒜、蔥等佐料少許。真是「色、香、味」三全,色有紅白黃綠,香有酒麴之氣,味真酥嫩可口。
鄱陽湖地理位置優越,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都昌縣地處鄱湖之濱,其美食和特產也格外豐富,尤以河鮮、湖鮮為玉盤珍饈,引得四方饕客前來品嘗。鄱陽湖都昌水域盛產112種淡水魚,還有大森林中盛產的山珍野味,都昌人憑藉這一流的生態資源,做足美食文章,展示鄱陽湖地方特色的各式菜餚,都是城裡人平時吃不到的美味佳餚,如鄱陽湖全魚宴、大港的石雞、鳴山的甲魚、酸菜黃丫頭、紅燒魚翅、鄱陽湖雜魚、餐魚、炒田螺、螃蟹、龍蝦、針宮魚、鄱陽湖黑蜆、青蝦等。大街小巷的許多小吃店、大排檔燒制的菜餚亦具有地方特色,風味俱佳,價格低廉。
特色家常菜:粉蒸肉、米粉蒸肥腸、梅乾菜燒肉、冬筍炒臘肉。
隨著回歸自然食品的興起,傳統美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兒時記憶中,都昌傳統美食有:印子粑、發粑、漿粉粑、蕎麥豆折的、排餅、酥糖、米糖糕等。
在家鄉最熱鬧的不是春節,不是元宵,不是中秋,而是家裡大辦喜宴。農村人一輩子有「三喜」:結婚、生子、造房子。村子裡有一家辦喜事,那是全村人共同的節日。早在辦事前的三四天,主家早已請人在自家院子裡壘好了鍋灶,左鄰的案板,右鄰的菜刀……
盛大的喜宴就要開始了!上圖為都昌600村民在共吃和睦宴!
微信ID:humingdao
長按二維碼關注都昌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