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鹿苑」東豐的往事

2020-12-12 魅麗東豐

在100多年前的大清朝晚期,東豐縣小四平方圓400平方公裡都是專門為皇家圈養梅花鹿的地方,統稱「皇家鹿苑」。大清盛京圍場,共有105圍,東豐縣佔22圍。晚清時期,圍場漸漸松禁,從河南、河北、山東、熱河等省「闖關東」的流民湧入圍場打獵、墾荒人數日益增多。不久,東豐縣境內就有48家鹿趟獵戶私獵圈養梅花鹿,圍場內捕鹿的陷阱有900餘處。當時,鹿趟分布很廣,東豐縣的清末《養鹿官山圖》再現了當年鹿趟圈養梅花鹿的狀況。

在今天的大陽鎮南部姜大房一帶有叢家趟子、猴石鎮西北部有閻家趟子、楊木林鎮四合村有拐家趟子、小四平鎮有解家趟子總計方圓400平方公裡的養鹿官山,不許流民進入,不準私自上山打獵,只能供趙家圈養梅花鹿,向朝廷提供鹿材使用。

養鹿官山報給朝廷,得到批准。但是,由於人口介入,山上野生梅花鹿越來越少,以自然獵取方法遠遠不能滿足皇貢所需。鹿韃官趙允吉與獵戶們商議,用窖捕方法來擒獲活的梅花鹿。這個窖捕就是針對梅花鹿經常走的和已經留下蹄印的路,在必經之處挖掘1丈深,長5尺,寬4尺的大坑,中間用井字形木棒架上,眾人繞山吶喊、轟鹿,驅使野鹿墜入陷阱。陷阱中有大網,鹿傷不到筋骨,這樣就能逮住活鹿。其中也有懷孕的母鹿,受到驚嚇後會早產,逮上來時,便生下鹿羔。有人說把母鹿和仔鹿一起養起來,以母鹿的乳奶餵養仔鹿。不就越養越多了。趙允吉欣然同意,他先在自家院子以外用柞樹杆子圈起一座鹿圈。柞樹杆子1丈來高,野鹿仍能跳出去,就再往高架,上面用漁網罩上,這樣,鹿就再也跳不出去了,這叫「腰鹿圈」。這就是東豐縣第一座鹿圈,開闢了人工養鹿的先河。後來成為「皇家鹿苑」。

1897年,趙允吉之子趙振山出任圍場獵勇軍管帶等職。宣統元年,由他承辦皇家用鹿事宜。養鹿官山丈放時,趙振山領得山地4萬餘畝,有鹿圈3處,130餘頭梅花鹿。

1898年,由於鹿圈繁殖的鹿越來越多,趙允吉便在小四平又建起了能養300至400頭鹿的第二鹿圈。1911年,皇帝溥儀封趙振山為六品鹿韃官。由奉天省旗務司撥銀一千六百九十兩,作為擴大皇家養鹿的費用。在趙允吉和趙振山父子的苦心經營下,養鹿業不斷發展,最多時養鹿五百餘頭,每年按規定向朝廷進貢活鹿及各種鹿品,深受皇帝和嬪妃以及皇親貴戚的稱讚。

每年貢鹿季節,山上五彩斑斕,樹葉由綠變黃,天高氣爽。送貢鹿進京這天,眾鄉親紛紛趕來,放鞭炮,祝福趙允吉旅途平安。趙允吉在鹿皮口袋中裝上幹鹿心、鹿裡脊肉、幹鹿肺、幹鹿肝、幹鹿尾等鹿產品。貢鹿車是一輛四匹馬拉的大鐵軲轆車,貢鹿裝在用木棒子做成的1丈長,4尺寬,5尺高的大木籠子裡,路上,還要餵貢鹿柞樹葉子和玉米面。

貢車隨行有四名炮手和四個夥計。趙允吉身掛腰牌,走到沿途驛站交出腰牌,吃住都不花錢。要走一個月才能到達京城,將貢品、貢鹿交到皇宮內務府。貢鹿在北京西郊鹿苑放出供皇親國戚觀賞遊玩。就這樣,年復一年,皇家鹿苑的養鹿業越做越大,鹿材產品也越來越好。成為著名的皇家貢鹿基地。

1897年,趙振山在養鹿時發現,這個梅花鹿全身都是可藥用的寶物。於是,開始研究配製鹿胎丸和參茸丸,據說這兩種鹿藥具有神效,有濟世救人的功能。在關於申請配製鹿胎丸、參茸丸呈文中這樣記載:

「情因伊家中養鹿多年,所產之鹿茸、鹿胎,經邀名醫邱育春評定、儒醫段香閣研究,揀選上品群藥,不惜工本,製成人鹿商標的鹿胎丸、參茸丸兩種。專治婦科經血不調,赤白帶下,經行腰腿酸痛,產後淤血腹痛,以及久慣小產,永不受(身)娠。並男子諸虛百損,五勞七傷,服之無不立效,實有起死回生之妙,洵為病家之至寶也。囊年廣行方便,好善樂施,溯自製成此丸,每因親友索取,不受價值,以故服用奏效如神,是以聞名遐邇,有口皆碑。」由此可見,參茸丸、鹿胎丸主要原料為家產,保證貨真價實。並邀請名醫評定研究,具有學術上的權威性。藥品療效好,影響大。

趙振山的鹿胎丸、參茸丸等鹿藥製品研製出來後,便在小四平和營口開設了藥店,取名叫萬壽堂藥局,專門銷售鹿胎丸和參茸丸。小四平藥局是最早設立的,藥店前邊售藥後邊加工,類似今天的前店後廠。

1928年9月,為了保護自己的鹿藥產品,趙振山向奉天省警務處申請了鹿胎丸、參茸丸的商標註冊。以此,揭開了東豐縣鹿藥研製開發的序幕。

申請商標註冊呈文說道:「近來錢法毛荒,百物昂貴,應酬浩繁,力有未逮,然不過聊收價值,藉(及)補工本而已。謹將原方及配製成藥,檢同像片、照費,懇乞轉請立案,發給憑照,以資保護而防假冒等情。」

申報商標註冊檔案,詳細記載了關於趙振山申請鹿胎丸、參茸丸註冊的全過程。檔案記載:趙振山不惜工本,揀選上等的群藥,製成「人鹿」商標的鹿胎丸和參茸丸,並帶著鹿胎丸、參茸丸原方和四張萬壽堂執事趙振山的相片、化驗執照費大洋十二元及二張商標發票,到奉天省警務處申報,數月內往來數回,從1928年9月開始至1929年2月,歷經5個月,才得到奉天省警務處的批准,發了執照。人鹿牌商標,是東豐縣鹿藥開發的重要品牌,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非常珍貴。

說「皇家鹿苑」,必須要說「馬記鹿茸」。

1959年7月,北京人民大會堂建設工程即將竣工之際,吉林省為人民大會堂吉林廳獻寶問題,被提上日程。東豐縣出產的「馬記鹿茸」是關東三寶之一,被定為進入吉林廳的首選產品。

炸制這支鹿茸的人就是炸茸技師馬興泰。馬興泰是1913年從山東逃荒來到東豐縣皇家鹿苑的,在皇家鹿苑鹿韃官趙允吉家學習炸茸技術,耗費了畢生心血鑽研梅花鹿茸角的科學炸制技藝,開創了「馬記鹿茸」名牌產品。馬記鹿茸有「產量好、品質好、茸型正、細毛紅地、根圓、挺圓、嘴頭圓」等特點,享譽中外,盛名不衰,產品質量居各地鹿茸產品之冠,暢銷全國各地,而且在東南亞一帶非常走俏。天津、營口藥材交易所的外商見到「馬記鹿茸」會立即拍板成交,如果「馬記鹿茸」不到市,茸市就不能開盤,沒有「領軍」品牌,其它鹿茸不能定價。

馬興泰接到向人民大會堂吉林廳獻鹿茸的任務後,心裡十分激動,決心炸制出最優秀的鹿茸送到人民大會堂以展現關東風採。為選出最好的鹿茸,馬興泰走遍了東豐縣的幾個鹿場,挨個鹿圈觀察鹿茸的長勢情況,他要從全縣近千頭公鹿中,優選出一架獻禮鹿茸。鹿要雄壯、健美、毛色純正,茸角要長得豐滿、粗壯,茸杈要美觀對稱。經過精挑細選,選出一頭「王子鹿」,又經過精心飼養,待鹿茸成熟了,便砍頭收茸,精心炸制。 馬興泰廢寢忘食地煮炸製作進京的鹿茸,使出渾身解數,運用多年積累的炸茸經驗,終於炸制出一架特等砍頭三杈鹿茸。

1959年9月26日,這架精心炸制的梅花鹿茸由鹿場交給省有關部門送到北京人民大會堂,擺放於人民大會堂吉林廳,與其他展品一起交映生輝,展示關東大自然造化與人類勤勞智慧相處共生的結晶。

1992年12月,原全國人大常委、末代皇帝溥儀的胞弟愛新覺羅·溥傑先生為了緬懷當年的鹿苑,書寫了「神州鹿苑」題贈給東豐縣。1995年5月,張學良將軍又親筆題詞「中國梅花鹿之鄉」。2004年2月,東豐縣被命名為「中國梅花鹿之鄉」,2014年,東豐梅花鹿被列入中國文化遺產。

從「皇家鹿苑」獵捕圈養到如今人工繁育梅花鹿和鹿藥研製,印證了梅花鹿之鄉的發展軌跡,也見證了一段歷史佳話和今朝輝煌。

相關焦點

  • 「皇家鹿苑」東豐的往事
    在100多年前的大清朝晚期,東豐縣小四平方圓400平方公裡都是專門為皇家圈養梅花鹿的地方,統稱「皇家鹿苑」。大清盛京圍場,共有105圍,東豐縣佔22圍。晚清時期,圍場漸漸松禁,從河南、河北、山東、熱河等省「闖關東」的流民湧入圍場打獵、墾荒人數日益增多。不久,東豐縣境內就有48家鹿趟獵戶私獵圈養梅花鹿,圍場內捕鹿的陷阱有900餘處。
  • 遼源東豐:世界上最好的梅花鹿帶來的變化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朝廷撥給趙允吉40名騎兵的軍餉,建立皇家鹿苑,飼養梅花鹿,給朝廷進貢。同時,朝廷又將東北境內的吉林、寧安、牡丹江等地獵戶所捕的鹿,以及大肚川48家鹿趟的鹿,都集中到伏力哈色欽,由趙允吉派人集中圈養,當時圈養的鹿僅有60餘只。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趙允吉長子趙振山代父進京貢鹿,給朝廷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 消夏避暑,萬事俱備只欠「東豐」~
    東豐縣清代被闢為「盛京圍場」,史稱「皇家鹿苑」,讓我們的旅程從這裡開始,充分感受人文東豐的獨特魅力。國家3A級旅遊景區,建有關東大車店、皇家鹿苑、關東古村落、地主大院、烽火臺、皇家狩獵場、大帥府(賓館)等特色旅遊景點,是「長影農村題材影視拍攝基地」。
  • 東豐詩人贊東豐——兩首歌
    新朋友點擊上方[東豐在線]關注!
  • 【森工招商】平山皇家鹿苑休閒度假區建設項目
    一、項目名稱:平山皇家鹿苑休閒度假區建設項目二、產業類別:
  • 東豐域外人才助推農民畫煥發新生機
    東豐域外人才助推農民畫煥發新生機在傳承中保護,在創新中發展。今天上午,東豐農民畫傳承與發展主題研討會暨遼源東豐籍人才返鄉交流會,在美麗的中國農民畫鄉東豐縣舉行。近年來,東豐縣精心打造畫鄉特色品牌,東豐農民畫已經成為關東大地上的藝術瑰寶。2009年,東豐農民畫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東豐縣被中國美協評為「中國十大農民畫鄉」之一。
  • 鹿苑寺遺址追尋
    只有「鹿苑寺電站」的這古代氣息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五字站名高高在上,它說明這裡的過去曾是鹿苑寺舊址。唐代詩人盧天驥、明代文學家張岱在著作中,對鹿苑寺都有所記載。張岱隨筆《陶庵夢憶》的「鹿苑寺方柿」一文中有「避兵西白山鹿苑寺」句。至上世紀初,鹿苑寺的規模仍相當宏大,山門至大殿共三進,殿柱全部是一圍多的古木,供奉的佛像有10尊,另有廂房地產100餘間,水井有18口。寺周迴廊曲折,有泉水環繞,小橋相連。連上海的法師都慕名前來朝佛,可見當時鹿苑寺名聲很大。
  • 初級單車遊推薦 臺中東豐[圖]
    東豐自行車道適合親子遊。臺中東豐自行車道,有「綠色走廊」稱號。 又稱「東豐綠色走廊」的自行車道,全長約12公裡,從臺中縣東勢鎮舊火車站到豐原市樸子口,兩旁田地相環,途經虹橋、東勢隧道、東豐鐵橋、承福祠前的400
  • 臺中「東豐綠色走廊」 廢棄鐵道變身人氣自行車道
    全程平坦好騎遊的東豐自行車道。記者邱淑玲/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你是自行車一族嗎?全臺首條以廢棄鐵道改建的東豐自行車道,全長12公裡,全線平坦易行,夾道綠樹使車道宛如綠色隧道,是一條男女老少均好騎遊的自行車遊路線。    東豐自行車道,因為車道兩旁綠樹成蔭,被稱為「東豐綠色走廊」。這兒原是東豐鐵路,正確名稱為「東勢鐵路支線」,建於1958年,為臺灣山線鐵道支線之一,穿過臺中市豐原、石岡、東勢三地。
  • 五年級作文:美麗的東豐公園
    在暑假的一個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東豐公園遊玩。一路上,我就像一隻渴望翱翔的小鳥,盼望著趕快來到那美好的地方。汽車在東豐公園門口停了下來,我們隨著那習習涼風,走進了公園,我們馬上就置身於一片鬱鬱蒼蒼的林海了。
  • 臺中自行車一日遊,后豐鐵馬道,東豐自行車綠廊
    導語:臺中自行車一日遊,后豐鐵馬道,東豐自行車綠廊!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后里火車站出發我們從1號(后里火車站)地點出發,在13號東豐鐵橋折返,最終回到1號地點交還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