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夏天,初中暑假。男生最愛去的地方自然是傳統的街機室,與此同時興起的新貴——電玩店也吸引了部分學生。當時流行砌各種高達和動漫人物的模型,因此大大小小的模型店迅速佔據了城市的各個街頭小巷,而他們都無一例外地兼做著電玩生意——就是在店面或是在店裡的小房擺起一臺或幾臺FC、SFC和MD遊戲機,按小時進行收費,只要你有足夠的銀兩和時間,玩家可以盡情地享受店面那琳琅滿目的家用機遊戲。
那時我也是一個模型愛好者,時常出入各種模型店,因此順帶觀賞了不少精彩的電玩遊戲展示,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SFC上的《幽遊白書·特別篇》。
這是一個非常另類的「格鬥」遊戲,我甚至懷疑它到底應不應該歸入格鬥遊戲的類型。對戰的雙方在整場遊戲中均以動畫的形式進行,根據玩家輸入不同的指令來轉換,仿佛是一部由玩家參與演繹的動畫片一般。當時在他們旁邊有兩位同樣用SFC玩《街頭霸王2》的玩家,同樣是玩對戰,但展現出來的畫面卻截然不同。
早在1993年,南夢宮就在SFC上推出了《幽遊白書》,一個沒有任何副標題的遊戲,當時它的賣點就是傳說中的「視覺戰鬥」。當《忍者龍劍傳》的「TECMO劇場」贏得了眾人羨慕和追捧的同時,也吸引了挑戰者——你不就只在過場玩兒動畫嗎?老子能全場來!《幽遊白書》不管是過場劇情還是戰鬥一律使用全動畫來展示,它使用了圖層分鏡的概念,預先製作好一幕幕的動畫,然後通過手柄上輸入的指令來選擇展示,從而湊成華麗、動感十足的戰鬥。
這種動畫展示模式和TECMO的《天使之翼》有點相似,不過《天使之翼》在大部分場合下是有選項的,玩家通過選擇應對的方式來進入下一個回合。但《幽遊白書》卻是完全的實時制,玩家不可能悠閒地琢磨選項,只要慢上半拍對方就會持續出招把你揍得沒有半點脾氣,玩家必須迅速輸入指令來應付來勢洶洶的對手。
因此前者勉強能歸入RPG遊戲,而後者則仍算得上是一款格鬥遊戲,只是它出招簡單,沒有傳統格鬥遊戲複雜的搓招,只需通過方向鍵和功能鍵組合就能使出眼花繚亂的招(魔)數(法)。
《幽遊白書》分為單人故事模式和雙人對戰模式,故事劇情從幽助追捕飛影、藏馬開始,到暗黑武術大會結束,與1994年同樣由南夢宮推出的《幽遊白書·格鬥之章》相似,但人物比後者更為豐富,除了酎、陣、戶愚呂兄弟這些主要對手外,幾位次要的對手,如鈴駒、是流、吏將、鈴木均有登場。
遊戲連戰鬥場面都製作得有如動畫片一般,片頭、片尾以及過場的視覺效果自然不俗,再加上SFC優秀的發色機能和原班聲優熱血十足的配音,這絕對是幽白粉絲們不能錯過的一部佳作。
1994年末,南夢宮推出了《幽遊白書·特別篇》,戰鬥系統和人物動畫模塊和前作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在加入了仙水、樹、神谷等新人的同時減去了酎、吏將等舊人物,人物總數幾乎沒有變化(即使算入隱藏角色),而且還沒有故事模式,感覺這生意做得實在不厚道。
但無可否認《特別篇》的整體素質要比前作優秀,於是它迅速成為了幽白粉絲們的至寶,一些高玩甚至還對人物參數和戰術作詳細的研究,包括出招的時機、集氣的多寡等。即使時至今日,日本仍有狂熱的玩家不停地在專題網站上分享作戰心得和戰術分析,在YouTube上展示各種「鬼畜」打法,包括如何激活小彩蛋(例如出現鴉閃到藏馬背後摸頸的動作)等等,其強大的魅力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