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今年10月和11月,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自然》上分別發表了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首次報導了在銀河系內觀測到的快速射電暴,最新觀測證實極強磁場中子星(磁星)是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之一,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位於銀河系內的快速射電暴,極強磁場中子星也成為了目前唯一被觀測驗證的可以產生快速射電暴的天體。
過去十幾年,天文學家一直在收集相關信息,只為探求真相:到底是誰發出了這種電波?如此快速閃現的射電波究竟包含了什麼信息?而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發現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蛛絲馬跡。11月16日,《科技日報》發表題為《「中國天眼」的新發現》一文,終結了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
《自然》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中國天眼FAST快速射電暴成果入選
12月1日,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天文臺望遠鏡發生坍塌,至此,地球「兩大眼睛」只剩「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中國天眼」取得如此重大科技成果,既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夜以繼日辛苦付出的結果,也是平塘縣樹牢意識、主動作為,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中國天眼」的結果。
為保護「中國天眼」安全運行,平塘縣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天眼」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省、州關於「中國天眼」環境安全保障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始終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國家安全至上,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全力做好「中國天眼」環境安全保障工作。
嚴格執行省政府188號令《貴州省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電磁波寧靜區保護辦法》、省FAST領導小組《關於規範FAST寧靜區項目前置審批和推進FAST核心區搬遷工作的意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寧靜區(周邊)重大項目審批(備案)制度》規定,制定了《平塘縣FAST寧靜區項目前置審批(備案)暫行規定》,積極主動與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觀測基地溝通對接,進一步規範寧靜區範圍內的項目申報審批流程,提高管控力度,為實現「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目標作出平塘貢獻。
精心組織、積極作為,迅速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縣委中國天眼環境安全保障領導小組,組建FAST核心區群眾搬遷、區域中心城市打造等7個工作專班,成立督查組、工作站及聯絡點,明確職責分工,紮實開展工作,確保省、州、縣各項保障工作有效落實。對於「中國天眼」正常運行的保護辦法不斷修訂和完善,積極學習、宣傳新規,並嚴格執行。
中國天眼
在方圓15公裡設置電磁波寧靜區,撤除範圍內所有手機基站,當地的原住民們也在黨委政府的號召下搬出故土,為「中國天眼」安全運行讓路。為了接待研學訪客,做好天文科普工作,平塘縣委縣政府在距離望遠鏡大約半小時車程的克度鎮航龍村規劃修建了天文小鎮接待訪客,在維護「中國天眼」安全運行的同時發揮其科普教育的作用。
在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上,省委書記諶貽琴同志對「中國天眼」環境安全保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州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也對保護大國重器「中國天眼」建成運行提出重要要求。平塘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全會精神實質,將圍繞「十四五」規劃發展主線,從抓好電磁波寧靜區、核心區人口進城,走科學發展道路,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天文科普旅遊產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著力提升公民科學素養、愛國情懷;健全規範制度機制,嚴格按照制度執行落實等方面,責無旁貸抓好落實,為保障「中國天眼」安全運行貢獻平塘力量。
平塘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李孫豔
編輯:江 利
校審:吳貴梅
審核:扶 曼
監審:孟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