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研究成果再獲殊榮:保護「中國天眼」安全運行平塘責無...

2020-12-21 天眼新聞

12月15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今年10月和11月,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自然》上分別發表了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首次報導了在銀河系內觀測到的快速射電暴,最新觀測證實極強磁場中子星(磁星)是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之一,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位於銀河系內的快速射電暴,極強磁場中子星也成為了目前唯一被觀測驗證的可以產生快速射電暴的天體。

過去十幾年,天文學家一直在收集相關信息,只為探求真相:到底是誰發出了這種電波?如此快速閃現的射電波究竟包含了什麼信息?而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發現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蛛絲馬跡。11月16日,《科技日報》發表題為《「中國天眼」的新發現》一文,終結了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

《自然》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中國天眼FAST快速射電暴成果入選

12月1日,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天文臺望遠鏡發生坍塌,至此,地球「兩大眼睛」只剩「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中國天眼」取得如此重大科技成果,既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夜以繼日辛苦付出的結果,也是平塘縣樹牢意識、主動作為,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中國天眼」的結果。

為保護「中國天眼」安全運行,平塘縣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天眼」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省、州關於「中國天眼」環境安全保障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始終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國家安全至上,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全力做好「中國天眼」環境安全保障工作。

嚴格執行省政府188號令《貴州省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電磁波寧靜區保護辦法》、省FAST領導小組《關於規範FAST寧靜區項目前置審批和推進FAST核心區搬遷工作的意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寧靜區(周邊)重大項目審批(備案)制度》規定,制定了《平塘縣FAST寧靜區項目前置審批(備案)暫行規定》,積極主動與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觀測基地溝通對接,進一步規範寧靜區範圍內的項目申報審批流程,提高管控力度,為實現「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目標作出平塘貢獻。

精心組織、積極作為,迅速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縣委中國天眼環境安全保障領導小組,組建FAST核心區群眾搬遷、區域中心城市打造等7個工作專班,成立督查組、工作站及聯絡點,明確職責分工,紮實開展工作,確保省、州、縣各項保障工作有效落實。對於「中國天眼」正常運行的保護辦法不斷修訂和完善,積極學習、宣傳新規,並嚴格執行。

中國天眼

在方圓15公裡設置電磁波寧靜區,撤除範圍內所有手機基站,當地的原住民們也在黨委政府的號召下搬出故土,為「中國天眼」安全運行讓路。為了接待研學訪客,做好天文科普工作,平塘縣委縣政府在距離望遠鏡大約半小時車程的克度鎮航龍村規劃修建了天文小鎮接待訪客,在維護「中國天眼」安全運行的同時發揮其科普教育的作用。

在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上,省委書記諶貽琴同志對「中國天眼」環境安全保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州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也對保護大國重器「中國天眼」建成運行提出重要要求。平塘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全會精神實質,將圍繞「十四五」規劃發展主線,從抓好電磁波寧靜區、核心區人口進城,走科學發展道路,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天文科普旅遊產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著力提升公民科學素養、愛國情懷;健全規範制度機制,嚴格按照制度執行落實等方面,責無旁貸抓好落實,為保障「中國天眼」安全運行貢獻平塘力量。

平塘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李孫豔

編輯:江 利

校審:吳貴梅

審核:扶 曼

監審:孟景毫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 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趙竹青)「中國天眼」FAST建成運行以來,觀天成效如何?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FAST目前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意味著,隨著性能的提升,FAST的科學潛力正在逐步顯現。
  • 中國天眼是星辰大海,豈是美國天眼能比的?
    瑞士工程專家認為,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修復難度太大不亞於新建一個,況且這點錢完全復原美國天眼簡直是杯水車薪,何況現在核心技術儀器並非為美國所有。在事故發生前,世界各地有250名科學家利用這座望遠鏡開展研究。現在全世界天文探索領域的科研人員和項目,將只能依靠中國的「天眼」,而美國的外星無線電監聽計劃實質上已經終止。
  • 什麼是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在哪裡
    什麼是中國天眼?竟然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天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25日,「中國天眼」迎來了一周歲生日。  「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中國天眼』」。為呵護好「天眼」,貴州平塘縣多措並舉為其設了定多層「防護衣」。  2016年7月,為順利迎接「天眼」出生,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電磁波寧靜區運行環境保護條例》,這是中國首部射電天文望遠鏡電磁寧靜區運行環境保護法規。
  • 「中國天眼」研究成果入選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其中,「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今年10月和11月,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自然》上分別發表了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首次報導了在銀河系內觀測到的快速射電暴,最新觀測證實極強磁場中子星
  • 《自然》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平塘全力保護安全運行的「中國...
    其中,「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中國天眼」取得如此重大科技成果,既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夜以繼日辛苦付出的結果,也是平塘縣樹牢「四個意識」,積極主動作為,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中國天眼」的結果。
  • 美國「天眼」退役前坍塌,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中國「天眼」計劃明年向全球科學家開放據央視新聞,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中國天眼」(FAST)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40餘篇。藉助「中國天眼」,我國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 聚焦全國目光,「中國天眼」正式開放運行!
    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電波環境保護等驗收意見,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沈竹林宣布「中國天眼」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備了開放運行條件。
  • 「中國天眼」疫情期間科學產出不停擺
    在正式投入運行不久,「中國天眼」即遭遇疫情衝擊,不過,在眾多科學家的合力呵護下,「中國天眼」在疫情期間確保了正常運行。截至目前,「中國天眼」已發現並認證的脈衝星達到114顆,加快進入科學產出階段。日前,「中國天眼」又發現了新的脈衝星。
  • 中國「天眼」面向世界,交流合作是發展正道
    中國天眼,大國重器。2020年1月11日,FAST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截至2020年11月,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40餘篇。而隨著2020年12月初,美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的坍塌,世界上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
  • 百億光年之外 「中國天眼」摘星
    百億光年之外 「中國天眼」摘星金羊網  作者:  2020-01-12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11日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
  • 海評面:中國「天眼」,望向世界
    據中國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消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日本時報》認為,中國向世界開放「天眼」志在吸引更多國際科研人才。法新社援引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物理學教授約翰·迪基的觀點稱,如今「中國無疑成為了與北美和西歐處於同一水平的全球科研中心」。目前,FAST已正式運行超300天,發現240多顆脈衝星,基於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超40篇。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外媒關注轉向中國天眼
    位於中國貴州省的「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多項基於天眼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頂級科學期刊上,其中一篇關於快速射電暴(FRB)的論文,日前被《自然》認可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 「中國天眼」開啟世界之眼,面向世界開放,中國天眼景區!
    在2020年1月11日中國天眼已經通過國家驗收並且正式投入運行,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殿堂級景區,也意味著開啟了普通民眾探索並了解未知宇宙的紀元,讓普通民眾的眼力更加的深邃,眼界更加的開闊。下面就進一步了解一下天眼景區。
  • 天天科普 | 中國天眼能找到外星人嗎?它到底能「看」到什麼?
    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5日凌晨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中國天眼究竟是幹什麼的?為何要尋找脈衝星?中國天眼可以「看」到外星人嗎?
  • 看見宇宙邊緣:「中國天眼」讓全球科學家大開眼界
    中國日前宣布,「中國天眼」FAST從2021年起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中國天眼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截至2019年8月28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132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有93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2020年1月11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有何意義 中國天眼在貴州哪兒能參觀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天眼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有何意義 中國天眼在貴州哪兒能參觀嗎? 近日,據相關報導,中國天眼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 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中國天眼的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在過去的一年中,觀察到超過5200個服務小時,這幾乎是預期設計目標的兩倍。
  • 美國阿雷西博天文臺一夜倒塌 天文探索領域或只靠「中國天眼」
    這一消息,也讓話題#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登上微博熱搜。「中國天眼」背後有哪些傳奇故事?運行至今獲得哪些世界成果?普通遊客與「中國天眼」又可以有著多親密的距離?對於很多不太關注時事或天文消息的人來說,這或許是關於「中國天眼」的最初記憶。中國天眼事實上,在2020年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 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
  • 中國「天眼」驗收不到一年,是如何快速精準發現脈衝星?
    近日,據報導,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中國天眼」(FAST)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藉助「中國天眼」,我國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 世界只剩一隻「天眼」,在中國!可是它卻怕冰雹?
    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中國天眼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觀測服務已超過5200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截至目前,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5日凌晨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