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微吧
盧氏新媒體知名品牌熱文.美食.優惠.策劃.推廣.活動.品牌
合作:13323987181 QQ:631437342
盧氏事兒隨時看,生活百事一點通!
雙龍灣景區有個桃花谷,桃花谷裡有個水簾洞,水簾洞後邊據說是當年李闖王和夫人商議軍情的議事廳。
這麼奇妙的地方,一定要先睹為快!
說是最末端,也不夠準確。但桃花谷最美的風景非「華夏第一水簾洞」莫屬。水簾洞之後還有一段原始森林,沒有開發,不對遊客開放。
水簾洞到底有多美?
從桃花谷逆流而上是傳統的遊覽路線。我去的時候,為了欣賞紅葉,先沿谷口的上山步道上嶺,穿越紅葉叢林,逆向沿著林中棧道向桃花谷的盡頭行進。直接到桃花谷的盡頭,遊覽最經典的部分——「華夏第一水簾洞」。
水簾洞的高度並不高,只有15米,但150米的寬度足以傲視其他水簾洞。
天然泉水至山中湧出,從15米高的巖壁上,穿過灌木叢,以及厚實的苔蘚、綠草,飛珠濺玉,不緊不慢地流淌下來。然後,跌落在藤蘿上,巖壁上、樹葉上,如天女散花,如水簾倒掛。有厚度,有寬度。有的疊加,有的交叉,千絲萬線、層層珠簾,蔚為壯觀。如遇晴天麗日,水簾洞外,彩虹高掛,幻如仙境。
水簾的後方,有多個大小不一的洞口,有臺階直通洞內。經過長期水簾的衝刷,臺階上厚厚的苔蘚,看著就非常溼滑,更別說是嘗試。
這樣的水簾,這樣的巖洞,想必也只有當年的孫猴子可以跳著筋鬥雲穿越水簾而入。享受水簾洞內的「奢華」和浪漫。
可是,這個水簾洞可不是孫悟空戲耍的水簾洞,有著比小說更為真實的故事。據說,當年李闖王和夫人高桂英曾在這個水簾洞裡商議軍情,就是現在我們說的議事廳。洞裡有廊道,有拐洞,洞連洞,洞套洞,既隱秘又安全。
站在水簾洞外的觀景臺上,仔細審視崖壁,又仿佛無數個將軍的身影、頭型或明或暗在水簾洞外站崗放哨、警惕地觀察著外界。有的高鼻梁,有的寬額頭;有的瞪著大眼,有的側耳傾聽。變換一個角度,好像又都變了模樣,換了一茬將軍。
水簾洞的下邊,潭瀑相連。魚兒不大,在水草間自由嬉戲,有一位水邊擺攤的大哥趁著清閒用竹竿在釣魚,見到遊人買東西,也顧不得是否有魚兒上鉤,放下竹竿就走了。
雖然桃花谷的核心景點是「華夏第一水簾洞」,但整個山谷的風景依然十分精彩。
沿著溪水向下,山谷內植被茂密,遮天蔽日,兩岸陡峭的崖壁一直通到水底兒。山連石,石接水,又被人們賦予了許多擬人化的形象,有海龜,有大象,有接吻石、望天石,有五彩灘、聖女崖等等,形象生動,又充滿了神秘。
整個桃花谷轉出來,奇石異水,清幽神秘,唯獨沒有見到任何的桃花,難道遇到了假的桃花谷?
原來,此桃花谷的桃花,非花,而是人。是個女人。
據說,李闖王兵敗潼關後,在商洛山區招兵買馬。途徑桃花谷期間,遇官兵而戰,闖王夫人高桂英的女親兵叫桃花(小桃子),為救高夫人力戰而亡。闖王夫婦感念桃花捨命相救之恩,把這個山谷叫做桃花谷。
關於桃花,有的說是親兵,有的說是丫鬟或者隨從,總之,為了救高夫人而死,也是捨命取義之人,值得紀念。
桃花谷不深,但是谷口極狹,兩岸峭壁到了谷口好像就要徹底閉合,只剩下水流的縫隙,沒有給行人任何下腳的地方,這才是地道的石門要塞。谷口外的人要想進入谷內,除非從山梁上繞行,或者攀越刀削般的懸崖,其難度可想而知。
旅遊開發期間,修築棧道的餘地也沒有,只有在崖壁上開鑿了2個山洞,供遊人進出桃花谷遊覽。
看來,去桃花谷遊覽,就不要找什麼桃花了。除了滿山的紅葉,桃花的故事和水簾洞的故事同樣神奇。而雙龍灣景區內除了桃花谷景點,還有闖王廟、高家寨、銅鼓山、練兵場等眾多的以李闖王為背景的傳奇景點。都值得去看。
(作者:全域鄉村)來源:魅力盧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