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一張圖為大家清楚剖析我們最常見的四種歌唱狀態,然後會為各個歌唱狀態的改進支招!話不多說,靈魂畫師馬上上圖!
看到上圖,大家可能會一臉懵,下面為大家解釋一下這四幅圖所對應的歌唱狀態。
圖A:傳說中的「大白嗓」,也就是純粹用嗓子在唱歌,低音下不去,高音上不來,嗓子費力、繃緊,容易引起聲帶的病變和聲音的嘶啞。
圖B:所謂的「沒有頭聲」。習慣用低位置唱歌,但是胸腔共鳴也很一般,氣息支撐不深。
圖C:正常、通暢的歌唱狀態,低中高的聲音該有的都有,各個腔體也能靈活運用。
圖D:只有高位置的頭腔共鳴,沒有胸腔共鳴。聲音薄,不紮實,容易發虛。
以上圖中黑線的部分,主要是描繪我們歌唱時肌肉壓力或者說「聲壓」的分布位置。
由圖可知,C圖是我們追求的發聲狀態,下面我們分別就其他三個不合適的發聲位置出發,去解答。
大白嗓,該練什麼?
要解決唱歌大白嗓,訓練就是三步:發聲——呼吸——氣息支持。
1、發聲——通過氣泡音來練習
氣泡音是用來找正確的發聲方法的,需要放鬆,自然。
第二步慢慢地讓顆粒也就是氣泡更加穩定地發出;
第三步,熟練了以後,讓顆粒繼續變小,發聲的頻率變高,就可以用氣泡帶出聲音,重點是感受聲音掛靠在聲帶上這一點。
2、呼吸——通過腹式呼吸來練習。
通常我們日常說話時的呼吸比較平靜、比較淺,不需要用很大的肺活量。
唱歌時的呼吸運動就不同了,吸氣的動作很快,呼氣的動作很慢。
如果遇到較長的樂句,一次呼氣可長達十幾、二十秒鐘,而一首歌曲的變化,全靠呼氣和吸氣肌肉的堅強而又靈活的運動來完成,這是日常說話那種平靜的呼吸所無法做到的。
因此我們吸氣的時候應該讓口鼻同時快速吸入,像被嚇了一跳,倒抽冷氣一樣,配合橫膈膜,腰腹肌肉力量,做到短促、乾脆、有爆發力。
短促是指吸氣短促,沒有過程;爆發力是指在吸氣的瞬間,腰腹部要快速彈出,有爆發力;乾脆是指整個吸氣動作要乾脆利索。
如果這張圖你看不太懂,沒關係,下面這張更詳細。
找到感覺以後,站起來再呼吸感受一下
3、氣息支持。
關於支持,其實也就是前兩項的結合,下次我們再展開來講。
沒有頭聲,該怎麼練?
訓練頭聲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大家也聽過無數遍了。那就是用「哼鳴」加強對頭腔共鳴的調動。
一般在開始練聲時,先練練「M」是有益的。發這個音容易達到高位置和靠前的效果。其目的就是要獲得充分的鼻咽腔共鳴,以打通通往頭腔的通道。
第一步:雙唇微閉,使發出的音保持高音位置,但不要將聲音堵塞在鼻腔裡,避免發出鼻音。
第二步:口腔呈打哈欠狀,上顎抬起、舌頭平放。(感覺聲音從鼻腔向上運行到額頭、眉心和鼻腔有輕微的振動感,聲音集中)。
注意:哼鳴時氣息用量不能過大、不能過猛,要像嘆息或呻吟的感覺,聲音圓潤、柔和。注意氣息的控制和保持與喉頭穩定的狀態,絕對不能有那種下沉、送氣的消極聲音。
哼唱練習作用能減輕聲帶的負擔,它對鍛鍊呼吸的控制能力、氣息的平穩、腔體的打開和穩定都是很有好處的。哼唱時,整個身體的各部位都要放鬆,特別是口腔肌肉更要放鬆。
沒有胸腔共鳴,練什麼?
胸腔共鳴無非就是胸骨產生震動,一般都是低音比較多。
首先你一定不要發出假聲,不要用聲帶邊緣去發聲。要大面積的使用聲帶,讓它們去接觸。
發一個真聲嗚wu,然後慢慢降音,降到氣泡音,用氣泡音去發wu的音,同時手去摸你的胸骨,這時你會發現你的胸骨是持續震動的。
如果這種發聲不適合你,你可以發努nu的音。我研究過世界最高音Nicola Sedda的低音1組,他運用的就是nu這個音,這個音確實可以讓你輕鬆的找到胸腔的聲音。
如果你還找不到,還可以借鑑世界最低音蒂姆斯託姆斯的發聲方法。他運用的母音是最輕鬆的人,就是yu這個音。這個音或者這個音的氣泡音可以讓你更輕鬆的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舌頭擺放的更輕鬆,口腔內的空間會釋放的更大,發聲會更低。
最後,給大家畫一下重點!
如果用大白嗓,肌肉的壓力完全積壓在聲帶處,共鳴就只有喉嚨的一點點,唱兩個高音嗓子疼,啞,是必然的。
我們拉得越開,發聲器官承受的壓力就越小。就是說一個好的發聲位置,能幫你啟動所有需要用到的肌肉、腔體。這個力量分散在各個地方,所以就會覺得「放鬆」。這其實也可以說是我們歌唱中常說的「放鬆」真正的含義。
「放鬆狀態」下的歌聲,必然是通暢的、放鬆的,同時腔體也都調動起來,因此共鳴充足。達到C圖這樣的發聲狀態應該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標。
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