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公布7月國內外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2020-12-12 中國網

8月2日,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公布了7月國內外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國內:

川陝甘晉等地發生暴雨洪澇及滑坡泥石流災害

7月,全國共出現日降水量達暴雨及以上級別(≥50毫米)的站日有1794個,比常年同期偏多21%。暴雨過程主要出現在我國北方、西南和華南地區,給部分地區帶來較為嚴重的洪澇或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8-13日,四川盆地、西北地區東部部分地區、華北南部及黃淮北部出現強降水過程,累計雨量普遍有100~250毫米,四川都江堰最大累計降水達751.5毫米。其中,累計雨量100毫米以上的地區有35.3萬平方公裡,是7月暴雨天氣過程影響範圍最大的一次。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四川多地發生山洪、滑坡、泥石流、大橋垮塌等災害,較大規模的山洪地質災害達358處;12條河流超警戒水位;陝西中部發生滑坡等災害;山西中北部出現洪澇災害。

下半月,東北地區連續遭受4次強降水襲擊,區域平均降水量達96.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54.4%,為1997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25-28日,甘肅天水、慶陽、隴南受暴雨襲擊,其中25日的洪澇泥石流災害重創天水秦州區南部的娘娘壩鎮、大門鄉等7個鄉鎮。

江南、江淮、江漢、重慶等地出現持續高溫天氣

7月,我國出現大範圍高溫天氣,主要出現在黃淮大部、江淮、江漢、江南以及重慶、新疆南部等地,其中江南、江漢、江淮大部、黃淮中南部以及重慶、貴州東北部等地高溫日數有10~25天,浙江大部、湖南中東部、江蘇南部、江西東北部等地高溫日數超過25天。與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大部地區高溫日數偏多5~10天,湖南中北部、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及上海等地偏多10天以上。江南及重慶等地最長連續高溫日數普遍有5~10天,其中浙江中北部、湖南大部超過10天,長沙、衡山、安仁等地達31天。持續高溫對上述地區的人體健康、電力供應、水資源、農業生產等均產生了一定影響。

貴州、湖南等地伏旱露頭並迅速發展

7月,江南大部及貴州、重慶南部等地降水量普遍在100毫米以下,其中貴州大部、湖南大部、浙江大部不足50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大部地區降水量偏少5成以上,湖南大部、貴州中部、浙江北部偏少8成以上。湖南、貴州、浙江、上海、江西、重慶等6省(市)區域平均降水量僅為55.6毫米,比常年同期(163.9毫米)偏少66%,為1951年以來最少。同時,江南西部與北部、西南地區東北部氣溫較常年同期普遍偏高1~2℃,湖南北部、貴州北部、重慶、浙江北部等地偏高2~4℃。

由於降水持續偏少、氣溫持續走高,致使貴州、湖南、重慶等地伏旱露頭並迅速發展。最新的全國氣象乾旱綜合監測情況顯示,目前貴州大部、湖南中西部、重慶南部等地存在中度到重度氣象乾旱。

21個省(區、市)遭受風雹災害

7月,我國風雹、雷電等強對流天氣發生比較頻繁。大部地區強對流日數在3天以上,其中華南、黃淮大部以及新疆西北部、黑龍江西北部、四川大部、雲南大部、湖北西北部等地達5~12天,普遍較常年同期偏多3~5天,部分地區偏多5~10天。

據初步統計,全國有21個省(區、市)相繼遭受風雹災害,其中內蒙古、新疆、黑龍江、河北、湖北、雲南、廣西等地局部受災較重。

熱帶氣旋「溫比亞」、「蘇力」和「西馬侖」先後登陸我國

6月底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4個熱帶氣旋,生成個數接近常年同期(1981-2010年平均生成3.7個),其中有3個在我國登陸,登陸個數比常年同期(1981-2010年平均登陸2個)偏多。

6月28日20時,第6號熱帶風暴「溫比亞」(RUMBIA)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7月2日5時30分在廣東湛江麻章區湖光鎮登陸。「溫比亞」是今年第二個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廣東、廣西兩省(區)受災,其中廣東損失較為嚴重。

7月8日08時,今年第7號熱帶風暴「蘇力」(SOULIK)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3日03時前後在臺灣省新北市與宜蘭縣交界處登陸,16時再次在福建連江縣黃岐半島登陸。「蘇力」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超強颱風「蘇力」影響福建、浙江、廣東、江西4省,其中福建省損失較為嚴重。

7月17日08時,今年第8號熱帶風暴「西馬侖」(CIMARON)在巴士海峽生成,18日20時,在福建省漳浦縣登陸。「西馬侖」雖然強度偏弱、生命史短,但給福建東南部部分地區帶來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與一周前剛結束的「蘇力」颱風降雨區重疊,致使災情較重。

國外:

暴雨洪澇

7月8日,加拿大多倫多遭受暴雨襲擊,造成大面積交通阻塞,50萬居民家中停電。9-12日,朝鮮遭暴雨襲擊,造成2人死亡,760多人受災;17-22日,朝鮮遭洪水襲擊,造成13人死亡,上千棟房屋受損。上旬,越南河江省遭暴雨襲擊,造成2人死亡,大量農田被淹。12日,尼泊爾遭暴雨襲擊,導致洪水泛濫,造成至少60人死亡。13-14日,韓國中部地區遭暴雨襲擊,造成3人死亡,2人失蹤;22日,韓國因連日暴雨,造成2人死亡,房屋道路被淹。

6月中旬以來,印度北阿坎德邦遭洪水襲擊,截至7月15日,造成580人死亡,近6000人失蹤;7月初以來,印度北方邦遭暴雨襲擊,截至7月22日,造成至少150人死亡,50萬人被迫轉移。

7月中旬,土耳其南部哈塔伊省遭暴雨襲擊,造成5人死亡,10人受傷。截至7月20日,印尼東南蘇拉威西省連續一周遭受暴雨襲擊,造成該省南科納威縣80%地區被淹,5人死亡,估計損失達上千億印尼盾。7月下旬,日本遭暴雨襲擊,造成1人死亡,3人失蹤。

高溫熱浪

7-14日,日本遭高溫熱浪襲擊,造成至少41人死亡。16-17日,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遭高溫熱浪襲擊,造成至少6人死亡。7月上中旬,英國遭受自2006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熱浪襲擊,造成至少760人死亡。

泥石流滑坡

7月10日,印度孟買中部的沃達拉地區因大雨發生山體滑坡,造成2人死亡。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公布9月國內外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趙天宇 記者張永報導 9月29日,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公布了9月國內外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9月國內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9月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氣候事件有:颱風「海鷗」和「鳳凰」先後登陸我國;華西地區、黃淮大部、華北西南部等地出現持續降雨過程;甘肅、陝西及河南等地前期氣象乾旱得到解除。
  • 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介紹1月國內外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1月國外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2月8日下午,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獲悉,1月國外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1.暴雨洪澇、泥石流    1月3日-11日,巴西東南部遭受暴雨襲擊,引發洪災,造成至少33人死亡。
  • 中國氣象局公布今年汛期全國天氣氣候特點
    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賴栩雯 記者李一鵬報導 9月29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天氣氣候主要呈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局部旱澇災害頻繁;暴雨過程頻繁且重疊度高,局地極端性強;高溫出現早、強度大
  • 中國氣象局公布7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中國氣象報記者包寧報導 8月4日,中國氣象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剛剛過去的7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主要表現為:降水偏多,雨帶位置變化明顯,暴雨過程頻繁,降水極端性強;初臺起編晚,強度強,之後颱風活動趨於活躍;下旬中東部出現大範圍持續高溫天氣。
  • 「2018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
    12月28日,中國氣象局舉辦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8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山竹』強勢登陸粵港澳大灣區」和「超強颱風『山竹』重創菲律賓」分別成為2018年度最受公眾關注的國內外天氣氣候事件。
  • 中國氣象局發布會介紹7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等情況
    [餘勇]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前來參加中國氣象局2011年8月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領導和專家,他們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先生,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正研高工王秀文女士,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評估室首席姜彤先生,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 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
    12月28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2017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8月內蒙古赤峰龍捲風逞能顯威」和「颶風接連重創北美和加勒比海」分別成為2017年度最受公眾關注的國內外天氣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結束後隨即舉行了本次評選活動的抽獎儀式,共有181名參與投票的公眾幸運中獎。
  • 氣象局回顧11月天氣氣候特徵並展望未來10天天氣
    中國氣象局於11月30日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就11月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及未來10天天氣展望、2012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備選事件活動等進行了介紹。    11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11月,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全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
  • 中國氣象局公布2018年3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中國氣象報記者欒菲報導 4月3日,中國氣象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2018年3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3月,全國平均氣溫歷史最高,全國平均降水量與常年同期持平。3月,新疆、內蒙古、寧夏、青海、山西和安徽平均氣溫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甘肅、陝西、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廣西、貴州、四川和重慶平均氣溫為次高。3月,全國共有73站發生極端日降溫事件,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山東、安徽和內蒙古等地,其中內蒙古圖裡河(22.5℃)、吉林羅子溝(20.4℃)和黑龍江延壽(19.4℃)等12站日降溫幅度突破歷史極值。
  • 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揭曉
    2020年12月31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長江中下遊等地梅雨期及梅雨量均為歷史之最」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前赴後繼,加劇氣候異常不確定性」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中國氣象局通報今年3月份國外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4月1日上午,中國氣象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回顧3月份天氣情況,展望4月份天氣情況。氣象局通報了3月份國外重大天氣氣候事件:1.暴風雪、凍雨2月底-3月初,約旦連續遭遇大雪、暴雨和大風天氣,北部部分地區積雪厚度達30釐米,交通受到嚴重影響。
  • 氣象局發布2010年1月以來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
    中國氣象局2010年2月份新聞發布會。攝/中國網 張琳中國網北京2月11日訊 在今日下午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發布了2010年1月以來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1月5日,江南、華南及四川盆地、重慶、貴州等地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湖南中北部、江西北部、貴州東部出現凍雨。1月6日,北京最低氣溫達零下16.7℃,突破1971年以來1月上旬最低氣溫記錄。1月17~23日,我國大部地區再次遭受寒潮天氣侵襲。此次寒潮天氣造成大部地區明顯降溫。
  • 10月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
    中國氣象報記者趙天宇報導 11月3日,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5年10月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  10月國內主要天氣氣候事件有:  雲南、重慶等地出現暴雨洪澇  10月,南方地區降水量普遍超過50毫米,其中江南中北部、華南中部、貴州西部和雲南大部等地有100~200毫米。10月8日-12日,雲南、貴州等地有25~100毫米降水,雲南局地超過100毫米。
  • 廣東省氣象局公布2018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大洋網訊 2018年哪個天氣事件讓廣東人印象最深刻?可能有不少人選擇風王「山竹」來襲。根據廣東省氣象局昨天公布的2018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其實去年別的一些颱風也給廣東帶來了很大影響,「史上最凍」廣馬和「跨年」寒潮這兩起事件,也讓不少市民記憶猶新。
  • 中國氣象局公布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中國氣象報記者欒菲報導 3月3日,中國氣象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2月,全國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全國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  2月,全國平均氣溫-1.6℃,接近常年同期(-1.7℃)。
  • 中國氣象局公布7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中國氣象報記者包寧報導 8月4日,中國氣象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剛剛過去的7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主要表現為:降水偏多,雨帶位置變化明顯,暴雨過程頻繁,降水極端性強;初臺起編晚,強度強,之後颱風活動趨於活躍;下旬中東部出現大範圍持續高溫天氣。
  • 中國氣象局公布2017年夏季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中國氣象報記者欒菲報導 9月1日,中國氣象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2017年夏季(6月至8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總體來看,今年夏季,全國平均降水量為1998年之後最多,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第二高。
  • 中國氣象局公布4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中國氣象報記者賴敏報導 5月2日,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8年4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今年4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
  • 2016國內外天氣氣候事件評選 廣州年初下雪入選
    2016年是全球天氣、氣候覆雜多變的一年,為此,中國氣象局組織開展2016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今年初廣州下雪事件也是備選之一。  據介紹,近期中國氣象局已組織評審專家,從一些人們印象深刻的氣象災害事件中,初選出國內16個、國外16個備選事件,供公眾進行有獎投票評選。
  • 全球1月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回顧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禕報導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1月2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1月,全球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包括:美國、泰國等地暴雪、寒流;英國、巴西等地暴雨、洪澇;義大利中北部泥石流;阿根廷、印度尼西亞雷電;澳大利亞高溫熱浪;菲律賓遭遇颱風「玲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