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要穿越南海 軍艦繞行南海後與日本海自聯合演習

2020-12-15 中華網新聞

原標題:英要穿越南海軍艦繞行南海後與日本海自聯合演習

【環球軍事綜合報導】據日本海上自衛隊官方社交媒體4月29日發布的消息,在4月27-28日期間,日本海上自衛隊DD114號驅逐艦和AOE423號補給艦在太平洋上和英國海軍F81薩瑟蘭號護衛艦舉行了聯合演習。

英國海軍F81薩瑟蘭號可是「大有來頭」,英國國防部長威廉姆森2月13日時表示,英國戰艦3月將從澳大利亞啟航,經由南海回返英國,以捍衛其所謂「自由航行」的權利。薩瑟蘭號護衛艦先到澳大利亞,隨後又到了巴布亞紐幾內亞,最後到了關島,現在又到了日本,繞著南海外圍的大圈子跑了一圈。

雖然還沒有到返航,因此目前還不確定這艘小小的護衛艦是否真的會去南海。不過很明顯,一艘小小的護衛艦巡航南海不會對南海的局勢有任何的改變,只能讓英國在中國人眼中的地位再降一檔。曾經堂堂的日不落帝國,現在只能用一艘護衛艦來「噁心」中國了。

相關焦點

  • 與美軍核潛艇演習後,法國核潛艇又進菲律賓海和美日軍艦演習
    據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17日發布的消息稱,美國海軍洛杉磯級快速攻擊核潛艇「阿什維爾」號 (SSN758)本月與法國海軍紅寶石級核潛艇「綠寶石」號(FS meraude)在關島水域開展了一次聯合演習。「阿什維爾」號核潛艇指揮官託馬斯·布洛克中校說:「在多邊演習中戰術使用艦艇的機會有利於我們在印太責任區開展前置部署行動的整體訓練,這種性質的演練凸顯了互操作性的重要性,並提高了我們的戰鬥技能。」「綠寶石」號核潛艇指揮官則聲稱:「重要的是利用我們在印度洋和亞太地區強有力的戰略夥伴關係,特別是在海上安全受到跨國健康和政治危機威脅的艱難時刻。
  • 美軍雙航母演習後,又帶著日本來南海演習
    編輯:常樂校對:百味美軍疫情狀況剛剛好轉,五角大樓就迫不及待派出了雙航母戰鬥群,到南海地區耀武揚威,與解放軍同期演習。而且舉行完軍事演習後,美軍航母並未立即離開,而是繼續停留在南海地區,再次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兩艘艦艇開展聯合演練。
  • 金一南評美國退出「捍衛者-2020」演習卻派軍艦南海挑釁
    2月,美國陸軍曾進行大量作戰車輛的運輸轉移,為「捍衛者-2020」北約聯合軍演做準備。 主持人:「捍衛者-2020」演習也被稱為「歐洲防衛者」演習,是近25年來在歐洲舉行的最大規模演習,也是美國主導的一次多國聯合軍事行動。
  • 又添新對手:美日印澳軍演後,英法也要在中國近海演習,德也跟著
    「馬拉巴爾-2020」四國海上聯合軍演分為兩個階段,從11月初到20日,美、印、日、澳四國聯合參演。第一階段,印度興致勃勃,出動了不少軍艦,可三國僅出動包括美國「麥凱恩」號驅逐艦,澳大利亞「巴拉瑞特」號護衛艦及日本「大波」號驅逐艦3艘艦船,陣容似乎有些大跌眼鏡。
  • 日本出雲號和美印菲軍艦闖入南海 我外交部回應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美國第七艦隊8日在其網站上宣稱,美國海軍一艘飛彈驅逐艦連同印度、日本和菲律賓軍艦在本月2日至8日駛經南海。「這是美國又一次在有爭議的南海地區展示武力」,路透社9日這樣評論道。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9日表示,尚未聽說這一情況,但有關國家在地區採取的行動應與地區和平穩定的大勢相符。
  • 澳大利亞兩棲攻擊艦編隊在南海遭遇中國海軍
    澳媒22日報導,澳大利亞「坎培拉」號兩棲攻擊艦編隊上周在南海海域演習時,與中國海軍遭遇。澳大利亞國防部稱,與外國軍艦的計劃外互動是以「安全和專業的方式」進行的。參加美日澳聯合演習的「坎培拉」號兩棲攻擊艦 圖源:美國太平洋艦隊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7月22日報導,澳大利亞軍艦在南海與中國海軍遭遇並進行了「互動」。
  • 【重磅信息】南海大事記(2020)
    聯合軍演包括聯合實兵演習和人道主義民事活動兩大部分,共有29個國家8900餘名官兵參與或以觀察員身份觀摩演習。日本、韓國、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也參加了演習。如交易成功,印尼將是繼日本後第二個購買「魚鷹」的國家。7月7日 美國海軍「裡根」號航母編隊和日本海上自衛隊「鹿島」號和「島雪」訓練艦在南海開展海上戰術和通訊聯合演習。7月10日 以菲律賓國父何塞·黎剎命名的菲律賓首艘飛彈護衛艦「黎剎」號在蘇比克港正式入列海軍。
  • 美日澳在南海演習,澳準航母駛入南沙群島附近,與我海軍發生對峙
    近段時間,我國南海局勢十分緊張,美軍多次派遣軍艦和飛機前來騷擾,妄圖挑起新一輪的爭端。另外,美軍還拉著盟友一起來興風作浪。據日本共同社報導,7月19至23日,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在我國南海海域舉行了聯合軍演,除了美國的「裡根號」航母,澳大利亞和日本分別派出了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
  • 一張圖洩露天機,美日軍艦南海撒歡之時,解放軍054A已停靠永暑島
    最近美日開著自己的航母軍艦來南海撒歡了,8月31日美日海軍在南海海域附近演練了編隊航行與聯合機動,兩軍艦艇還演練了海上補給流程,可以說明晃晃地炫耀自己的能力。不過中國也不是吃素的,最近網上一張衛星圖曝出天機,圖片顯示美日在中國南海舉行聯合軍演之際,有數艘小型船隻在永暑島港池內高速行進,而且還可清晰見到停泊著一艘中國海軍的054級飛彈護衛艦。所以說中國對美日的演習也不是無動於衷,中國也有最強水上力量亮劍永暑礁。
  • 【南海研究】閆巖:美軍艦再赴南海:"無害通過"幌子下的橫行自由
    對於美軍的舉動,中國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了海空兵力,對美軍艦查別識證、警告驅離。資料圖:「普雷貝爾」號(USS Preble)飛彈驅逐艦(圖自美國海軍官網) 美國軍艦在南海頻頻現身穿越我島礁附近海域,到底有何目的?「無害通過」是站得住腳的法理依據嗎?
  • 這回美國要失望了!中越軍艦出動,在南海完成重要行動,釋放強烈信號
    撰文、校對丨南喬 全文804字,閱讀約需2分鐘 當前,南海周邊國家的局勢還是較為穩定的,因為中國和東協各國在南海問題上基本上已經達成了共識。
  • 4國戰艦欲再臨南海!日本出雲號航母在列,中國外交部鏗鏘回應
    4國戰艦欲再臨南海!日本出雲號航母在列,中國外交部鏗鏘回應中國南海海域一直都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地方。自從中國崛起之後,有不少國家都逐漸加入中國聯盟和中國逐漸建立外交關係。然而有些國家卻對中國的崛起起了防範之心。
  • 為響應美國號召,德國準備派遣軍艦進入中國南海
    卡倫鮑爾還就南海問題進行了措辭一點都不謹慎更明顯偏袒的回應,稱中國不應因為自己的野心而向其他國家施加壓力,並且提到德國確認了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決的有效性。繼英法兩國之後,德國這個歐洲三駕馬車的最後一極也一反常態地表露出了參與到印太和南海事務中共同針對中國的意願。
  • 日本「出雲」號要到南海乾什麼?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巡航南海是日本「戰略誘導」的一部分,日本通過巡航以展示軍事存在、邀請杜特爾特登艦為日菲軍事合作背書等手段挑動南海局勢,刺激南海問題成為長期熱點。日本希望頂著美國往上衝,迫使美國對中國直接採取行動。
  • 解放軍演習之際,美艦穿越臺海後,高調闖入南海
    22日,美國海軍在其官網宣布,美海軍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巴裡」號重返南海,並稱該艦將在該地區「促進和平及穩定」。 「巴裡」號指揮官克裡斯·蓋爾老調重彈地宣稱,「(美軍)持續在南海活動,對維持一個自由和開放印太地區是至關重要的,所有國家船艦在國際水域自由航行是極其重要」。
  • 英國聯合美國在南海軍演,背後竟是個歷史套路
    資料圖(圖源:央視網) 據路透社報導,1月11日至16日期間,駐紮在日本的美軍飛彈驅逐艦「麥克坎貝爾」號與英國護衛艦「阿蓋爾」號在南海進行了海上聯合軍演。據稱這是自2010年以來,美英軍艦首次同時出現在南海。 從歷史上來看,當年英國在「日不落帝國」的時候,整個亞太地區有不少是它所謂的勢力範圍。但是它這次跑到南海來,還是以這樣軍事演習的行動來出現,到底能夠得到什麼? 海疆問題專家王曉鵬分析,英國想得很多,但是想法很豐滿,現實又很骨感。這就是它面臨的最大一個矛盾。
  • 日本在南海「左擁右抱」 東邊軍演西邊談合作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路透社5月12日報導,隨著日本借航行自由問題不斷在南海向中國發難,日本正加緊推動與菲律賓和越南兩國的海上合作。菲律賓和日本12日在南海舉行了兩國的首次聯合軍演,同時日本海上自衛隊與越南展開合作。
  • 英航母要來南海?英專家:中國1小時內就能擊沉
    他說,英國是南海的第二大投資國,為「捍衛利益」,應該展示出「強硬的力量」和「驚人的能力」。報導稱,英國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存在近來確實有所增加。今年年初,英國皇家艦隊的兩艘戰艦與美國一起在南海地區舉行了聯合演習。英國國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早前宣布了建設兩個海軍基地的計劃:一個在東南亞,另一個在加勒比海域。他對此的解釋是必須保護英國投資,但這個理由引起了諸多爭議。
  • 日本在南海周邊做危險舉動!萬沒料到,自家大人物傳出噩耗
    在頻繁派遣軍艦、軍機抵近中國沿海進行軍事挑釁的同時,華盛頓還不斷慫恿盟友參與其遏制打壓中國的「戰爭」。近日,作為美國盟國的日本,就公開在南海對中國做出了挑釁舉動。 據環球網援引美國《星條旗報》網站當地時間12月21日報導,美軍「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在菲律賓海與法國、日本艦艇一起舉行了聯合軍演。
  • 南海海域 中國護衛艦抵近監視美軍戰鬥艦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自6月末以來,美國海軍在南海地區舉行了3次雙航母演習,還出動了轟炸機進行海空聯演,意圖震懾中國。除了航母以外,美軍還出動了快速靈活的瀕海戰鬥艦,前往我南海海域抵近偵察。面對美國海軍在南海地區的軍事行動,我海軍做出了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