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馬來西亞瀕海任務艦開工,靈活好用還是白菜價要造18艘

2021-01-10 尤裡今天不復仇

7月31日,馬來西亞海軍瀕海任務艦(LMS)首艦在中船重工武船集團開工,這是中國首次向馬來西亞出口主戰艦艇。這種戰艦排水量雖然不算大,但使用場景很豐富,比起美國海軍昂貴無比的瀕海戰鬥艦(LCS),LMS可謂是白菜價,馬來西亞海軍最終有望獲得18艘這種戰艦。

圖片:LMS首艦開工儀式

LMS型艦首批4艘合同是去年籤訂的,前2艘在武船建造,後2艘將在馬來西亞BNS海軍造船廠建造。4艘LMS根據此前馬來西亞方面披露的數字,總合同金額為2.64億美元,單艘僅為6600萬美元,幾乎是現代化輕型護衛艦的1/4的價格,所以馬來西亞計劃一共建造18艘這種戰艦,成為馬國海軍近海防禦的主力。

LMS的噸位介於大型飛彈艇和輕型護衛艦之間,長68.2米,滿載排水量約680噸,最大航速22節,續航能力2000海裡/15節,具有較好的適航性和續航能力。從外形看該艦採用隱身外形設計,單船樓,艦首幹舷高度較高,在航行中可防止前部甲板上浪,深V型艦首有利於提高航速降低阻力。

圖片:LMS想像圖,採用舷側排氣

由於主要是「看家護院」的用途,LMS沒有向此前中國向孟加拉國出口並技術轉讓的大型反潛巡邏艇一樣採用PJ26型單76mm艦炮,艦艏只設置了一門用於低強度衝突的30mm自動艦炮,艦橋頂部還有2門12.7mm機槍,LMS最獨到的地方在於「任務模塊設計」,艦尾設有貨櫃模塊接口,可安置巡邏、反海盜/反恐、搜索/救援、護漁等不同任務模塊,可根據任務環境,增加所需的武器,艦尾既可以設置搜救小艇,也可以設置輕型反艦飛彈。

圖片:LMS模型,艦尾設有小艇滑道

近些年來,中國向馬來西亞、孟加拉國等國出口了多種類似的巡邏艦,對於廣大的亞非拉國家海軍來說,並不需要宙斯盾艦這麼豪華的配置,具備很好的經濟性,續航力過關、居住性出色,加上武器夠用可以靈活更換就足夠了,LMS能夠擊敗國外的同類艦艇獲得馬來西亞海軍大單,憑藉的正是這些特點。

事實上,中國軍用造船工業的發展壯大,可以為廣大亞非拉海軍提供從2萬噸級兩棲攻擊艦、054B級別的4000噸級多用途護衛艦、AIP潛艇家族這樣的高端海軍防務產品,再到LMS這樣的白菜價中低端產品,童叟無欺、任君選擇。

『有趣有料的軍情秘聞,盡在烏龍防務直通車,喜歡我的觀點,就關注並隨我上車吧!任何未經授權轉載,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向馬來西亞交付首艘瀕海任務艦「KERIS」,首批共4艘
    (觀察者網訊)2019年12月31日,馬來西亞皇家海軍(RMN)發布聲明顯示,中國為其建造的瀕海任務艦(LMS)首艦「KERIS」(名為:短劍,舷號111),已在江蘇啟東交付使用。 短劍是馬來西亞向中國首批採購的四艘瀕海任務艦的第一艘,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旗下的武船集團建造,該艘船艦於2018年7月開工,於2019年4月首次下水。
  • 中國為大馬造的第二艘瀕海艦下水:每艘4.4億元,需造18艘
    中國武漢造船集團的雙柳造船廠舉行儀式,宣布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的第二艘「Keris」(馬來短劍)級瀕海任務艦「Sundang」號(馬來西亞御用三種寶劍之一)下水。 按照計劃,馬來西亞將淘汰型號繁多的老艦,集中採購和製造五個級別的新型軍艦,包括:瀕海任務艦(LMS)、多功能支援艦(MRSS)、瀕海戰鬥艦(LCS)、新型巡邏艦(GPV)、潛艇(S)。其中「瀕海任務艦」共計劃訂購18艘,第一批四艘由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開發和製造。
  • 馬來西亞兩艘瀕海任務艦一艦開工一艦上船臺
    10月23日,馬來西亞瀕海任務艦項目2號艦開工及1號艦上船臺活動在中船重工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雙柳基地進行。中船重工總經理吳永傑、馬來西亞國防部長沙布先生出席活動並致辭。中船重工副總經理吳曉光、馬來西亞國防軍總司令祖克弗裡上將,及馬來西亞海軍、馬來西亞莫實德船廠、中國政府及軍隊相關部門、中國船級社等單位的領導及代表蒞臨活動現場。  吳永傑表示,瀕海任務艦是中馬兩國首次開展大型軍事裝備合作的項目,意義重大。
  • 中國瀕海任務艦交付,東南亞小國喜提第一艘,還可以設置飛行甲板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1月17日報導,皇家馬來西亞海軍第一艘瀕海任務艦「格裡斯」號於1月17日抵達馬來西亞的沙巴州亞庇的雪邦加海軍基地(Sepanggar naval base)。格裡斯號「格裡斯」號(KD Keris),舷號111,是馬來西亞訂購的4艘瀕海任務艦中第一艘交付的。2020年1月6日,該艦在武昌造船廠啟東分廠完成了交付儀式。
  • 中國製造的第四艘馬來西亞「瀕海任務艦」在武漢下水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據海事新聞網站12月17日報導,馬來西亞皇家海軍從武昌船舶重工集團訂購的第四艘「「短劍級濱海任務艦」(LMS),於12月16日在中國武漢的武昌造船廠下水。據報導,接下來該艦將會進行一系列的港口測試並完成海上試航,預計在2021年11月,該艦才會正式入列馬來西亞皇家海軍。此外,第三艘該級艦艇雖然已於今年10月下水,但因疫情問題,該艦的正式命名儀式被推遲,其將在2021年11月和正式交付儀式同時舉行。
  • 馬來西亞愛上中國軍艦:單價比一架戰機還低 一口氣買了18艘
    近日,根據有關人士透露的消息表示,我國去年為馬來西亞開工建造的第二艘LMS瀕海任務艦已經開始鋪設龍骨。而馬來西亞海軍計劃在未來裝備18艘該型艦艇。倘若不看技術參數的話,可能會有人將這一型艦艇與美國的LCS瀕海戰鬥艦混為一談,實際上這兩種艦艇可謂是天差地別。LMS瀕海任務艦,是中國專門用於對外出口的一型輕型艦艇,其主要活動區域為近海海域,LMS可承擔烈度較輕的一些近海任務,例如護航、巡邏、反海盜等。
  • 馬來西亞海軍首艘中國制瀕海任務艦下水 單價6千萬美元
    (觀察者網訊) 馬來西亞《航空時報》新聞網4月15日消息,馬來西亞皇家海軍從中國引進第一艘「近海多任務艦」(下簡稱「LMS」)昨天在雙柳基地舉行下水儀式, 該艦被命名為「KERIS」(馬來短劍)號,由武船集團建造。
  • 港口布滿鮮花標語,馬來西亞隆重迎接中國造軍艦,舷號為「111」
    據馬來西亞媒體最新報導稱,馬來西亞海軍向我國購買的4艘「短劍」級瀕海任務艦中的首艘,已經正式抵達該國沙巴州亞庇港海軍基地,對此當地軍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當天的沙巴州亞庇港海軍基地人頭攢動,布滿了鮮花和歡迎標語。
  • 美國瀕海戰鬥艦50節,國產瀕海任務艦22節,差距這麼大?
    【話說軍世】據2019年12月31日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報導,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獲得了由中國交付的馬來短劍級瀕海任務艦,不過就艦艇實際數據來說,感覺差距有些大,下面具體看一下。差距對比:國產瀕海任務艦22節,美國瀕海戰鬥艦50節此次交付的國產馬來短劍級瀕海任務艦,是該級艦的第一艘,馬來西亞皇家海軍訂購了4艘,該級艦主要武器是一門30毫米遙控艦炮,還有12.7毫米機槍,滿載排水量也只有700噸,續航裡程可達2000海裡,最大航速僅有22節,這樣的數據加上「瀕海」這個名字
  • 美國瀕海戰鬥艦50節,國產瀕海任務艦22節,差距為何這麼大?
    【話說軍世】據2019年12月31日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報導,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獲得了由中國交付的馬來短劍級瀕海任務艦,不過就艦艇實際數據來說,感覺差距有些大,下面具體看一下。
  • 馬來西亞「濱海任務艦」下水,中國又一次完成千萬美元的訂單
    圖為中國船艦中國和馬來西亞的近億美元訂單近日據觀察者網報導馬來西亞從武昌船舶重工集團訂購的「濱海任務艦」於12月16日下水,該艦是馬來西亞皇家海軍訂購的四艘「Keris級濱海任務艦(LMS)」中的最後一艘。
  • 預算吃緊,巴海軍仍下大訂單,4艘最強主力艦或全由中國代建
    其實這也並不讓人十分意外,早在當初巴基斯坦國內建造最後一艘F-22P時,就耗費了長達近4年半的時間,可以說目前依舊孱弱的巴基斯坦造艦工業,很可能仍無法支撐起遠比F-22P更為複雜的054A/P的順利建造與交付,進而影響海軍部隊戰鬥力的生成。
  • 計劃建造55艘,美瀕海戰鬥艦開啟下餃子模式,靠什麼取代護衛艦?
    在現代海軍艦船序列中,戰列艦和巡洋艦已經成為歷史,而護衛艦和驅逐艦兩款小型軍艦,卻成為當下海軍主流裝備。尤其是護衛艦,可謂是海軍中的多面手,比如我國的056級護衛艦,就先後建造30餘艘。無論數量還是戲份都不輸驅逐艦。
  • 加速追趕055,美國海軍造艦計劃曝光,未來一年將造3艘伯克3
    根據合約內容,巴斯鋼鐵船廠將會得到2019年建造第二艘伯克3的預算,就在第2艘伯克3開工之後,伯克3項目將會步入穩定發展階段,以後每年的建造數量將會維持在3艘。如果按照這個進度建造的話,伯克3首批次10艘將會在2022年以前,全部都能進入建造期。對於美國這樣的建造進度,外媒少不了會把目光放在同樣正在大建海軍的中國身上。
  • 中國首次在馬來西亞建基地和深水港:美國內全沸騰了幾年努力全廢
    在3月21日開幕的2017年蘭卡威國際海事 航空航天展覽會上,中船重工集團展示了多款出口型水面艦艇和「麒麟」級中型常規潛艇模型,其中水面艦艇模型中有一款是為馬來西亞出口的「瀕海多任務艦」。馬來西亞是在去年11月1日和中國籤訂購買4艘瀕海多任務艦合同的,其中頭2艘由中國建造,另外2艘通過技術轉讓由馬來西亞寶德船廠自行建造。軍事專家告訴記者,從現場情況看,瀕海多任務艦屬於近海巡邏艦。據展臺工作人員介紹,該艦全長約68.8米,滿載排水量680噸,最高速度22節,巡航速度15節,最大航程2000海裡。對於近海執行巡邏任務來講,航速和續航力都足夠了。
  • 美驗收第10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專家:實為「護衛艦」
    美自由級瀕海戰鬥艦「聖路易斯」號進行驗收試航(美國海軍新聞網站) 據報導,美國海軍最新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聖路易斯」號是自由級的第10艘、也是美國海軍第24艘瀕海戰鬥艦。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副總裁喬·德彼得羅指出,該艦入列將使美瀕海戰鬥艦的數量和能力實現同步提升。
  • 俄專家:美國明年封存4艘瀕海戰鬥艦 隨後可能低價賣給東南亞國家
    【環球網軍事報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6日報導稱,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軍事專家伊利亞·克拉姆尼克當天表示,美國明年首批退役的4艘瀕海戰鬥艦可能將被轉交至美國在東南亞的盟友,例如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報導稱,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發布消息稱美軍首批4艘瀕海戰鬥艦明年將於2021年3月退役,這些艦艇將進入封存狀態。俄羅斯專家伊利亞·克拉姆尼克對此表示,首批4艘瀕海戰鬥艦為了節省建造開支,功能嚴重受限。據他稱,這些戰鬥艦最初是為在封閉戰場中進行軍事行動作業而製造的,例如在東南亞、波斯灣和地中海。
  • 10艘有6艘發生過嚴重故障,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前途堪憂
    有關官員甚至建議將已經服役的10艘自由級全部退役,並停止建造另外6艘正在建造的該級艦。有評論認為,雖然只是建議,但這無疑坐實了美國海軍對這級艦的失望態度。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的準護衛艦。從所用技術上講,它較「任性」。艦體的隱身設計、武器裝備的模塊化設計、航電系統與航速方面的較高要求、艦體後部升降平臺的設計,等等。
  • 中國出口軍艦對峙海警船,接下來一幕非常解氣,馬來西亞打錯算盤
    據俄塔斯社12月7日報導,近日海警5402船與馬來西亞海軍「馬來劍」號濱海任務艦在瓊臺礁附近海域發生對峙,雙方最近時距離只有2海裡。事件的起因是海警5402船在附近海域驅趕瑞典一家公司的鑽井船,瑞典這家企業與泰國達成合作,在該地區建設新的油井。
  • 「先進」的瀕海戰鬥艦要草草謝幕了
    美國海軍決定要將最早的四艘瀕海戰鬥艦(LCS)退役了,分別是「自由」級的一號艦「自由」號、二號艦「沃斯堡」號,「獨立」級的一號艦「獨立」號、二號艦「科羅拉多」號,艦齡最長的「自由」號12年,「科羅拉多」號僅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