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廳#第三季開播以來,話題熱度一直在升溫,這是一檔美食節目,按照節目組的說法,《中餐廳》的初衷是向外國人展示匠人精神,傳播中華美食的精髓,而話題卻一直停留在黃曉明的「明說」上,觀眾想學的菜一道都沒學到。
《中餐廳》從2017年首播,到如今第三季,豆瓣評分一直在持續下降。本來第二季遭遇了滑鐵盧,第三季終於請了真正會做飯的人林大廚,意圖挽救節目口碑,卻碰上黃曉明的"店員"上位,憑藉黃總裁的一己之力把《中餐廳》從第一季的6.3分硬生生地拉到了今天的4.1分,顯然,節目已經開始出現了質量危機。
因為《中餐廳》和韓國綜藝《姜食堂》同為美食經營類的節目,而且首播時間都是2017年,同樣都播出了三季,所以一路走來難免經常被拿來比較。
相比《中餐廳》的高開低走,《姜食堂》卻一直在循序漸進,從第一季的9.5分到9.6分,一個字,「穩」。
它的「穩」來自於節目組有著一批高質量產出,對節目的立意走向有著獨特見解的主創團隊;
它的「穩」來自於節目裡所有固定嘉賓的人格魅力以及嘉賓之間、嘉賓與工作人員的默契和融洽;
它的「穩」來自於它能治癒你的心情,而這種治癒更多是源於「人情味」
《姜食堂》的金牌主創基底,為節目保駕護航
自《中餐廳》首播以來,一直離不開抄襲《尹食堂》的話題風波,同樣是幾位明星在國外開餐廳,宣傳國內美食的真人秀,同樣都是在食堂的運作中有著明確的分工。廚房的設置,流程的進行,甚至外景的拍攝都有相似的地方,其他就不多說了,仁者見仁吧!
《尹食堂》在業界也收到到良好的口碑,而他的主創正是《姜食堂》的主創pd羅英錫,有著韓國金牌製作人之稱的羅英錫,他曾打造過一系列王牌綜藝,諸如《兩天一夜》、《三時三餐》、《新西遊記》、《花樣》系列等等。
像國內綜藝,《嚮往的生活》、《花兒與少年》都曾借鑑過羅英錫的節目。而《姜食堂》是羅英錫另一檔節目《新西遊記》衍生出來的新作品,屬於《新西遊記》的外傳,所以固定成員都是從《新西遊記》照搬過來。
因為有了《尹食堂》的成功經驗,《姜食堂》的創作就更加得心應手。
《姜食堂》能夠維持這麼高的熱度,除了節目本身立意和創意外,也基於導演組對內容的嫁接和調整
比如為了讓節目內容在製作上存在自然聯繫,除了沿用《新西遊記》固定嘉賓之外,導演組還把《新西遊記》的代表符號「神妙漢」延續到《姜食堂》來出演。而不同季度之間的節目內容,節目組也通過美食等元素進行連接,讓《姜食堂2》、《姜食堂3》的粉絲具備極強的黏性。
《姜食堂》治癒人,因為它有「人情味」
這是一部美食,開店,忙碌,笑與淚結合的「人情味」綜藝
1、人人平等的人情味
《姜食堂》沒有過多地誇大某個成員在節目的重要地位,而且最後呈現的每個成員的放送量也是旗鼓相當。人設方面分為店長、大堂經理、廚師、雜工,雖然各司其職,但不存在店長凌駕於員工之上的優越感。
而這個確實《中餐廳》所不具備的。黃曉明在節目中的每個動作神態言語都在強調自己的老闆身份,「聽我的,聽我的就沒錯,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店主姜虎東熬夜練習新菜品,上年紀的他身體不適流鼻血依然堅守崗位,而黃曉明在餐廳繁忙時段也不幫忙,甚至當眾指責林大廚做菜太慢。
2、夥伴互相成就的人情味
《姜食堂》沒有神秘的明星設定,完全不像是錄製節目,純粹是一群夥伴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中的瑣碎事,成員之間的胡說八道、互相拌嘴、成員們友愛的diss節目組,節目組官方吐槽成員日常吵架。
就算有不適合播放的言語,節目組也會通過「嗶」的淨化和諧鏡頭來帶過,沒有在鏡頭前表演的痕跡,自然而不做作。成員之間就像一家人,互相成就,笑點滿滿。
3、成員和節目組之間互助的人情味
節目的人情味還體現在導演和攝影師這些幕後人員都能主動參與到節目中,比較說導演羅英錫,在固定成員忙不過來時候,會幫忙洗碗。攝影師會幫固定成員姜虎東的麵食把關,檢查並提醒他遺漏的配料。沒有明星和工作人員之分。
節目組對成員們坑起來毫不心疼,打歌起來毫不吝嗇,時常通過背景音樂插曲為歌手成員打歌,整個節目一片祥和景象。
而《中餐廳》要的是話題和收視率,為了博人眼球,黃曉明被罵得越兇,節目組越是樂見其成,第二季大家其樂融融,沒有了話題度,於是,第三季就請回黃曉明,越是有人反感黃曉明,就越有更多的話題和熱搜。
4、美食呈現的人情味
美食是節目直接呈現給觀眾的最直觀感受,是節目與觀眾拉近距離的直接體現。
《姜食堂》三季下來,你完全可以記住裡面的所有美食,包括姜虎東的炸豬排和烤肉義大利麵,安宰賢的蛋包飯和四季炸物炒年糕,表志勳的芝士泡菜飯, 宋旻浩的芒果芭菲,李秀根豬扒,曹圭賢的姜披薩,等等。
如果單單只教人做菜那麼簡單的話,那就是飲食紀錄片了。《姜食堂》則是人文與美食的融合。節目組旨意在通過成員的美食製作,讓觀眾和食客能夠去尊重每一種食材,去敬重每一道佳餚背後製作者的辛勤付出。
為粉絲提供能量的人情味
人與人之間互相提供能量真是太幸福了。《姜食堂3》有這樣一幕,一位顧客阿姨說,她的願望清單裡有一項是希望能見到姜虎東。她在生病期間堅持看姜虎東節目,身邊很多人都不能理解。
20年了,她終於實現願望了,她被節目組抽中參加節目的錄製。阿姨坦言道,她是姜虎東的20年粉絲,姜虎東一直是她的力量來源,每當她疼痛的時候兒子就會拿姜虎東的節目給她看,她就能忘記疼痛。
後來,在廚房的姜虎東哭了,他覺得是阿姨抬愛,也很高興渺小的自己能成為別人的力量源泉。最後,姜虎東自掏腰包幫阿姨買了單,謝謝阿姨一直以來的支持。
你的努力可以給人帶去力量與歡樂,治癒度滿滿。
我們只是在做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以真心換真心。這是羅英錫一直在強調的,那團隊做的節目就要展現人與人之間的真心。
在姜食堂中出演者,觀眾(顧客),節目組是三個緊密互接的連環。這三者互相支撐成就了《姜食堂》,成員們、顧客們、製作組,不分彼此,是一個家,家人之間沒有那麼多命令與服從,這就是人情味。因為融入了人情味,所以觀眾能在一個舒適圈去接收你所要傳達信息和正能量,它才能治癒你的心靈,如果過度剪輯渲染矛盾點搞話題,讓節目的立意和初心走偏,只會是適得其反。
結語:
我並不是踩一捧一,我只是覺得社會需要多一點正能量的東西,需要多一些能治癒人的作品,它可以是溫和表達、傳播的作品,它也可以是警鐘性、當頭棒喝的作品,但絕對不是惡意炒作、過分渲染挑撥的作品。就像網友說的,我每天工作那麼大壓力,我只想懷著看美食美景看成員之間嬉鬧的心情打開電視節目,希望能放鬆心情,而不是來看成員之間撕X,給自己的心情添堵的。
互動提問:《中餐廳》和《姜食堂》你們都看了嗎?你們覺得哪個節目更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