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閩南童玩文化節即將開幕
其他活動16日上午9點開始
所有童玩項目免費開放,每天都有兩場精彩演出,將持續7天
孩子們開心地玩很有古早味的揉茶機。
跳繩
丟沙包活動進行得熱火朝天。
有特色的棋藝挺考驗智慧的。
很美的撥浪鼓
本版圖片均為上屆灌口童玩節場景,劉東華 攝
廈門晚報訊(記者 陳滿意)好吃、好玩、好看、好學又好聽,還有好禮相送,備受孩子們期待的廈門灌口第三屆閩南童玩文化節,將於15日(本周五)晚上7點在灌口風景湖公園開幕,其他所有活動將在16日上午9點正式開始。
暑氣蒸騰的炎夏,不妨到灌口風景湖公園來一趟童玩之旅,進入時光隧道,追憶童年時光,回憶童趣、回味童年,找回年少的清涼感覺。本屆童玩節好玩的項目真不少。在童玩體驗區,不論男女老幼都可以免費體驗滾鐵環、跳繩、踢毽子、打陀螺、抖空竹、踩高蹺等十多種古早童玩。在趣味競賽區,設有扭扭車比賽、協力競走、打鴨子、摸石頭過河、沙包投籃、街鎖呼啦圈等趣味比賽項目;比賽採用現場報名的方式,獲勝者可以獲得小紀念品。在戶外體驗營,小夥伴們可以背水一戰,還可以在120平方米的遊泳池裡暢遊一「夏」,享受清涼與歡樂。
從16日上午9時開始,每天都有兩場精彩演出,將持續7天。演出分為大愛中國風、童玩童趣匯、兩岸同樂會等主題,小朋友們可以與喜羊羊家族親密接觸,還能欣賞地道的臺灣武術表演。28組玻璃鋼製作的童玩形象也將在風景湖畔展示。
由於天氣炎熱,為了給小朋友們帶來涼爽的感覺,主辦方將搭建總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的涼亭,還將增加噴霧設施,防暑降溫。在童謠童曲齊聲唱、童玩技藝教學環節,如果有興趣,不管您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跟著民俗藝人學習製作古早童玩,動眼、動心、動手體驗。
這裡是小朋友們的兒童遊樂園,可以盡情嬉戲;這裡有大人們童心未泯的記憶,可以返老還童。本屆童玩節將童玩、童趣、童樂巧妙融合,凸顯閩臺童玩文化的互動性、合作性及傳承性,因此聯合臺灣宜蘭市公所、南澳鄉公所、宜蘭縣頭城鎮公所聯辦,並邀請到臺灣苗慄縣民俗藝文協會、臺灣宜蘭民俗體育委員會、臺灣宜蘭縣武耀玉光國術團等臺灣藝術表演團體參加活動。期間,臺灣中小學生代表將在閩南童玩傳承基地灌口中心小學,與小學生代表探討傳承傳統童玩文化,搭建具有閩南特色的兩岸童玩文化交流前沿平臺。
美食區e裡街則邀請來自灌口、臺灣、同安、翔安及周邊特色小吃50餘家,讓大家一站式品嘗正宗美食;童玩博物館,將現場展示俄羅斯、新加坡、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數百種童玩玩具,邀請兩岸童玩製作工藝大師手把手教小朋友童玩製作。本屆童玩節還拓展網絡空間,藉助高科技網絡平臺推廣、傳承童玩非遺項目,首次創新設計了網絡童玩遊戲,參與者可在現場體驗網絡童玩帶來的樂趣。
本屆童玩節有兩個停車場,分別位於實驗小學集美分校門口以及鳳山書院旁,共提供500多個停車位,市民朋友如果駕車出行,可以根據指示牌,將車輛停放在這兩個停車場。
【亮點】
製作龍鬚糖,從一根拉到16384根
本屆童玩節民俗表演很精彩
臺灣民俗藝人父子將同登臺
廈門灌口第三屆閩南童玩文化節本周五將開幕,不僅小朋友們對它充滿期待,來自臺灣的民俗技藝表演家們也非常期待。
臺灣苗慄縣民俗藝文協會理事長羅紫正,在臺灣被稱為「捏麵人達人」。多年前,他在臺灣參加廟會活動,看到路邊的捏麵人,一下就喜歡上了,於是開始自學捏麵人。十幾年來,羅紫正捏的面人栩栩如生,讓人見了愛不釋手。為了傳承和發揚這項傳統技藝,羅紫正加入苗慄民俗藝文協會並擔任理事長,組織民間藝人們到各地展示傳統技藝。他非常期待參加本屆童玩節。
這次,他的兒子羅皓宸也將和他一起參加童玩節,並進行精彩的民俗表演。他說,兒子小時候就對民俗技藝產生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愛龍鬚糖,還在學校讀書時就學會了複雜的龍鬚糖製作工藝,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各種活動。他製作龍鬚糖時,創下了從一根拉到16384根的紀錄,賺取了無數豔羨的眼球和掌聲。「灌口童玩節勾起很多人的童年回憶。」羅紫正說,「第一次參加活動時令我眼前一亮,灌口童玩節能夠系統整理和推廣,讓更多人體會到童玩的樂趣,給孩子們帶來了歡笑和樂趣。」
本屆童玩節上,還有畫糖人、紙雕等民俗技藝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