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心理學:Uber是如何讓司機們下不了班的?

2020-12-1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Uber是如何讓司機們下不了班的?

Uber和司機那對塑料姐妹花

「好姐妹的感情就像塑料花,特別假,但是卻永不凋謝」。Uber和司機們的關係也是如此,艱難維持卻從不分開。這是為什麼呢……

根據uber調查,「乘車價格」和「等待時間」是最關鍵的影響乘客體驗的指標。

還記得我剛工作那會,沒啥錢 (好吧,現在也沒啥錢),每次都會坐時間特別奇葩的廉價航班,所以經常要在凌晨打車,而這時往往是Uber的「高峰價格」時段,每次心都在滴血。還記得有次北京晚尖峰時段打Uber,居然要寶寶等20分鐘,讓我多享受了那麼多醇厚的霾,真是氣死了。

想提升體驗,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增加供給嘛,也就是增加司機數量。可是這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

車越多,等待時間越短,價格越低,而空車率會越高。

當路上有25輛車時…等車時間20分鐘,幾乎沒有閒置車輛:

當路上有100輛車時…幾乎不用等,但一半兒的司機沒活空跑:

乘客和司機之間這樣就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作為平臺,似乎應該保持中立的Uber該站在哪一邊呢?

來看一個數據。假設你有上帝視角,在司機很多且沒有「高峰價格」出現的時候,三方的收益是這樣:

Uber每小時收益可達310美金,乘客等待時間只有3分鐘。司機的時薪大約是9美金。

那在司機較少且「高峰價格」被觸發了的情況下呢?

Uber的收益減少為250美金左右,同時乘客的等待時間增長為18分鐘。不過,這個時候司機的時薪很開心地增加到了53美金。

如果你是uber的頭兒,該如何決策呢?

肯定是站在乘客這一方嘛,犧牲司機這樣才能完美提升乘客體驗,不僅等待時間短,價格低,作為平臺,uber的抽成總和也會更高。

可是這樣,怎樣才能讓這些司機心甘情願在路上呆著,浪費人生呢?要知道很多司機都只是兼職而已。

Uber也因此在2015年起就逐漸失去了很多司機,再這樣下去公司八成就要廢了。為解決這問題,uber成立了Driver Growth【司機增長】部門來專門研究怎樣留住司機,怎樣讓他們工作更久。於是,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現了。。。

我愛加班!加班使我快樂!

假設我現在是一個苦逼的uber司機,很長時間沒客人,孤獨寂寞冷,這就很容易讓人乏味啊……於是我想下班了,打開App輕點了一下「下線」按鈕,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對話框……

如果是一般很Naive的公司,可能就會直接問:

「您確定下線嗎?」

但是Uber是這麼問的:

「再賺6元,就能賺到40元了!真的要下線嗎?」

實驗表明,相比第一種說法,看到第二種說法的司機更多選擇繼續運營,司機的總體運營時間大幅提升了!這背後的驅動就是著名的心理學原理「Milestone-裡程碑目標驅動效應」。

目標效應

是這樣的:人在完成任何事情的時候,都習慣於被目標驅動,且迫切的希望並竭盡全力地完成到下一個「裡程碑」節點。

這個,真的,準麼??

先來一個慄子。

矽谷的碼農們平時最喜歡跑馬拉鬆了,有這麼一個數據,是一次舊金山的馬拉松成績統計。

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在每個裡程碑節點,如4小時,4個半小時等,完成的人數非常的多!說明很多人都希望拼盡全力跑到一個「整數」的裡程碑成績裡。

再來看一個慄子。

當人過生日的時候,壽星老人給家人最大的驚喜一般是什麼?

在學術雜誌《基礎及應用心理學》(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裡,研究人員Mitsuru Shimizu指出

「是,死亡!」

沒錯,根據接近3000萬份死亡報告研究顯示,人類死亡率在「生日前若干天」顯著低於「剛剛過完生日那幾天」。這就意味著很多人為了努力活過年齡的歷程碑節點,會再

努 力 多 活 幾 天!

更進一步

其實根據報導,Uber的這個目標其實是個動態目標,每次都只是隨便的四捨五入到下一個整百整千。也就意味著,司機們在完成一個目標之後,下一個目標就繼續出現了。周而復始,無窮無盡,為了滿足那個可以賺到的整數,不知道多少Uber司機像嚼了炫邁

根本停不下來……

基於此繼續拓展,uber開發了一套矽谷稱之為「Gamification」(遊戲化的) 策略。最主要的體現就是搭建「任務系統」。比如在某尖峰時段完成5單,可以額外獲得100美金,每周完成100單可以額外再獲得1000美金等等。就和打遊戲一模一樣。

再透露一個uber的小技巧。根據研究表明,使用「俏皮的女性指派」口吻更比「商量式的中性」口吻更加讓司機著迷。比如,下面兩個說法:

  1. 「系統提示:一小時後望京可能會出現更多乘客,建議考慮前往此地接駕。」
  2. 「告訴親一個小秘密,望京那邊一個小時之後會出現好多好多乘客哦,快點過去吧!」

實驗表明,uber司機對第2種說法非常買帳,鬼使神差地就接受了平臺的設定,真是防不勝防呢。

一個腦洞

如果你的公司運營一個直播平臺,主播下線的時候試著告訴她……

「再獲得兩個火箭,今天就賺到10個火箭啦!求你別走~」

這個已經把所有笑話都講完了,所有歌都唱遍了,所有寶都耍乾淨的主播恐怕就是尬聊也得聊到有人送滿東西再關燈了。

其實「裡程目標驅動 」是管理學裡經常使用的工具,管理者必須向下屬傳達非常明確的數字目標或者階段性預期結果,比如年度預算、季度銷售計劃等。在非經營類的工作方面也是如此,比如員工資質的達標率、集中採購成本優化指標等。這些數字指標,大都是一個整數,即使是比實際可能達到的目標稍高,大家也會努力去追趕。

參考文獻:

https://www.deseretnews.com/article/705293058/Milestone-effect-keeps-many-of-us-clinging-to-life.html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7/04/02/technology/uber-drivers-psychological-tricks.html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about/The_Power_of_Moments.html?id=cFU3DwAAQBAJ&printsec=frontcover&source=kp_read_button#v=onepage&q&f=false

 

作者:Han,facebook美國矽谷總部商業產品全棧軟體工程師。先後負責facebook中小企業廣告及大型電商零售企業廣告商業產品開發。微信公眾號:涵的矽谷成長筆記(ID:HanGrowth),和我一起向矽谷大牛們發起誇學科學習進擊,共同見證進步。

本文由 @Han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相比被評為美國矽谷有史以來最道德敗壞的Uber,滴滴又如何呢?
    PayPal的聯合創始人皮特·泰爾(PeterThiel)在一次採訪中直接告訴CNN,「Uber是矽谷有史以來最道德敗壞的公司。」Uber(Uber Technologies,Inc.)中文譯作「優步」,是一家美國矽谷的科技公司。
  • 在美國做Uber司機是怎樣一種體驗
    兩周前我突發奇想,我何不註冊一個 Uber 司機來體驗一下。一是我的工作經常要開車外出見人,回來的路上可以正好拉一單,雖然矽谷的交通經常擁堵,當比起首堵北京來還是好太多;二是我開的豐田普銳斯(Pirus) 是混合動力車型,非常省油,開 Uber 甚是划算。值得一提的是在 Uber 的司機註冊首頁(下圖)就是用的這款車作為背景圖,跟我的車一模一樣,除了那個模特不是我女朋友。
  • 矽谷封面|一代明星獨角獸Uber如何顛覆世界?
    在聯合創始人、前執行長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的領導下,Uber開創了網際網路經濟的一個新階段:移動的不止是信息,還有人,隨之而來的是現實世界的混亂和複雜性。
  • uber又出問題,乘客不小心把東西落在車上,遭司機索要錢財才歸還物品
    司機索要50澳元乘客Joey Durston說,他19歲的妹妹不小心把手機忘在了uber車上,請司機歸還時,司機說除非給50澳元,不然就不還手機。這件事之後,Joey Durston就再也沒用過uber 了。他說,當時妹妹聯繫了uber司機,但直到給出錢,對方才肯歸還手機。他還說,當司機帶著手機前來歸還時,幾乎是用搶的從妹妹手中拿走錢。
  • 在矽谷,租不起房的世界500強員工們
    Brendan 住在家裡沒有交房租,他需要省出錢來支付學生貸款,所以他下了班負責照看弟弟妹妹和貓咪,出門扔垃圾,他的手機話費都是媽媽幫忙充值的,因而面對家長抱怨他浪費錢買動漫和手辦時,他也只能聽著。一位24歲的姑娘也住在房車裡,她在接受採訪時要求隱去姓名,不希望被她的僱主發現她的真實生活,這種真實包括:她原本在灣區長大,曾在美國海軍服役三年,學過心理學,在其他城市工作時每月1050美元就能租到上好的公寓。她通過網絡申請成為了谷歌的保安,當第三方人力公司給她發offer後,她搬到了公司附近的山景城。
  • 以奔馳為例看看開奔馳、寶馬或奧迪做 Uber 司機是什麼心態?
    寒暑假在家又沒事,所以跑uber。我試過,轎車的時候會有女生找我要微信,估摸是看我長得像高中生吧,本人雖然23歲了,單確實看著很嫩,然後再開著一臺梅賽德斯,有些人自然會很好奇。但是開SUV的時候,從來沒人要我的聯繫方式,這就是區別。
  • Uber是什麼意思?Uber(優步)打車軟體如何盈利?
    這幾乎是所有專車公司們都會嘗試的方法與戰術,但這些並不是Uber打動我的。在追求效率的理念上,Uber有三件事情給我的印象很深。不設預約  第一件事是不設預約。  預約用車其實是讓效率變低的一種方式。假設你預約司機11點送你去機場,那麼司機從10點開始就必須考慮他接的單是否可以趕上11點準時到你家。
  • 第一天做Uber司機的一些感受
    得益於Uber的共享經濟和CEO計劃,很多擁有私家車的朋友都成為了偉大的人民優步司機。例如已經成為Uber典型司機的高明老師,和懶投資的CEO小張同學。在小張同學的推薦下(幫小張同學廣告一下,小張同學的公眾號「大玩家」:Senioplayer,是一個專門介紹如何更好的獲得航空裡程和酒店羊毛的帳號,非常實用,教你怎麼更好的不花錢享受生活。
  • 同學在香港打uber,司機是張栢芝媽媽!開了一年半了!了不起
    同學在香港打uber,司機是張栢芝媽媽,開了1.5年,接了2000+單,看來是認真的了。後來了解了一下她媽媽很早就開始開uber了,不是什麼大瓜,而且貌似評價還挺高!熱評說得不錯,有手有腳,自食其力!下面是張栢芝媽媽的uber截圖後來我在網上一搜,原來兩年前的時候,她和兒子張豪龍一起去做了香港Uber的專車司機,做了一段時間後,張栢芝媽媽在APP上獲得了不少優秀評語,評分一度高到4.7分呢。而且據悉張栢芝媽媽做司機的時候,幹活也很仔細認真。
  • 為什麼Uber在中國打不過滴滴?「雲對接」
    像Airbnb和uber的網絡效應其實就非常不一樣,Airbnb的網絡效應要比五本高級的多。或者我們換個角度說,為什麼成立時間差不多的Airbnb和uber一個最終達成了階段性的壟斷,是業內沒有太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而另一個在全球四面受敵,即使融資上百億美金,還沒能把競爭對手擊敗呢。這篇專欄我們就從一個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倫敦監管部門要求uber司機考英語 聽力閱讀寫作堪比雅思
    央廣網北京8月18日消息(記者張奧 實習記者劉清宇)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由於擔心非本地司機英文水平太差,他們開出新規——打車平臺上的司機要過語言關。  倫敦交通運輸監管部門TFL準備從10月開始對非英語國家的司機進行英語資格考試,包括聽、讀、寫三部分。
  • 臺灣能不能用uber打車 臺北高雄能不能用uber打網約車
    由於臺灣當局認定uber「不合法」,不少臺灣民眾只好偷偷使用uber軟體,但由此也出現了保險賠償、人身安全等問題。­  「uber司機沒經過嚴格考試,而且車輛都是私家車,還被認定為『不合法』,若發生車禍事故或消費糾紛,不知道找誰來解決。」
  • 滴滴染血麻煩連連,其美國原型公司Uber的情況又是怎樣?
    從3月份的「Facebook洩密門事件」到5月份的「滴滴司機殺害空姐案」,人們開始關注這些快速成長起來的網際網路公司如何去承擔公關責任的問題。和很多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一樣,滴滴在國外也有一個原型公司Uber(中文:優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Uber和他的創始人卡蘭尼克。Uber是美國獨角獸公司中估值最高的一家,達到了700億美金。
  • 滴滴打車如何避免悲劇發生?鳳姐出高招,網友:美國uber咋樣?
    滴滴打車如何避免悲劇發生?鳳姐出高招,網友:美國uber咋樣?雖然曾經引起過憤憤不平的計程車司機們集體抵制,到人氣絲毫不減。但有利必有弊,滴滴肯定也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雖然滴滴總公司永遠第一時間發布道歉聲明,並說將會整改,卻遲遲沒給大眾一個好的交代,問題一直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 Uber滴滴被政府約話,Airbnb們如何接招?
    近日Uber風波連連:被爆逃稅、Uber印度司機強姦女乘客、歐洲封殺Uber等事件;系列安全隱患爆出「被政府約話」;而作為打車行業「好基友」的在線短租行業,下一刻Airbnb及木鳥短租、螞蟻短租等諸多學徒會不會變成此刻的Uber?
  • uber「小費」幫司機多賺6億美元!滴滴司機:我們的小費呢?
    uber「小費」幫司機多賺6億美元!滴滴司機:我們的小費呢?在一些大場合或者高級酒店,娛樂會所,遇到一些老闆的話服務人員都會受到一些小費,而一些KTV明確規定,不允許收取顧客的小費!在中國一些大城市,高端會所才會有這樣賺取小費的機會,而在國外,打賞小費基本上都司空見慣,有的還是一種習慣了。
  • Uber出售司機租車業務 擬回籠4億美元彌補財務黑洞
    【觀察者網TMT頻道】據TechCrunch1月31日報導,Uber已經將司機租車業務X Leasing賣給了一家線上租車的初創公司Fair,此次舉動也宣告Uber經營兩年多的租車業務失敗。 此次的交易價格沒有公布,據媒體估算在4億美元,收購方的高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並未對這一估值提出疑問。
  • Uber 優步
    現在就下載優步,感受不一樣的出行體驗吧! 叫車十分簡單,您只需要按照以下步驟操作即可: 打開應用,輸入目的地。 應用會定位您的位置,讓司機知道您的上車地點。 司機接單後,您會看到司機的照片和車輛詳細信息,並且可在地圖上追蹤車輛行駛軌跡。 您可以通過信用卡,銀聯支付、百度錢包、支付寶等方式付款,在部分城市還可使用現金支付車費。
  • 一張圖讀懂UBER
    任何共享經濟模式下的產品都要面對六大難題:「建立信任」、「培養用戶習慣」、「應對監管」、「保證供給的平衡」、「如何冷啟動」。本文是對共享經濟以及UBER的一些分析,包括之前和一些朋友討論的心得。算是自己的學習筆記,放在這裡,供大家參考和斧正。
  • 喜達屋SPG俱樂部與UBER達成全球獨家會員福利戰略合作
    了解更多信息和合作細節,請點擊 spg.com/ubertermshttp://www.spg.com/uberterms 。:「當我們考慮如何為 Uber 全球數百萬用戶提供更優質的體驗時,與喜達屋集團的合作堪稱天作之合。